文坛烽火:当阿庆嫂变成了“风流女”…… (z)
所在版块:文学艺术 发贴时间:2003-12-18 11:21

用户信息
复制本帖HTML代码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文坛烽火:当阿庆嫂变成了“风流女”……

--------------------------------------------------------------------------------

http://www.sina.com.cn 2003/03/04 11:18 南方都市报

  文学杂志《江南》2003年第一期刊发小说《沙家浜》,引发争论

  □资料:沙家浜

  《芦荡火种》即后来声名显赫的样板戏《沙家浜》的前身。此戏酝酿于1958年秋,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9年初排时剧名为《碧水红旗》,由文牧(执笔)根据崔左夫的《血染着
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改编,杨文龙导演,丁是娥、解洪元、邵滨荪等主演,1960年、1963年及文革后曾数次复排。

  剧情:故事发生在1939年,新四军转移时将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他们同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为掩护的地下党员阿庆嫂和当地群众一起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忠义救国军”进行了顽强机智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该剧于1964年被北京京剧团移植为京剧,初名《地下联络员》,汪曾祺、杨毓珉、萧甲、薛恩厚改编,萧甲、迟金生导演,赵燕侠(张君秋)、谭元寿、周和桐、王梦云、马长礼、刘雪涛等主演。后相继改名为《芦荡火种》和《沙家浜》,“文革”中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阿庆嫂改由刘秀荣扮演,后由洪雪飞接替,沙奶奶改由万一英饰演。-隋卞

  小说《沙家浜》最具争议的段落

  “事情已经这样了,我直话直说,只要你能够协助我把黑田的炮楼弄掉,救出伤病员,我告诉你新四军大部队撤退时藏军火的地点,那些个枪枝弹药够你胡司令在这一带称雄几年的。”

  “真的?”

  “我郭建光落到今天这地步,本来老早一个人去跟黑田鬼儿子拼个鱼死网破了,不过,我想到你胡司令,见难不救非豪杰,况且这也符合你们党国的利益,你们那个新来的县长不是带来游击区长官的手谕,叫你主动出击吗?”

  “想到我胡司令,不一定吧?”

  “……”

  “那个鸟县长,玩麻将老是赖财,谁理他呢?救出伤病员的事我可以答应你,不过,出了这种事你以为是谁给黑田龟孙子指点路径呢?”

  “谁?”

  胡司令的手指在茶碗里醮了点水,在桌面上涂了一个字,又用茶杯盖盖住;郭建光重复一遍胡司令的动作,两个人又同时拿开杯盖,彼此伸长脖了看了看,又点了点头。

  “这个他妈的汉奸我会处理的,另外,我看出来在我不在的时候你小子跟阿庆嫂是不是好上了?这有点太过了吧?你不知道他是我胡司令的女人?你又要我出手相助又夺人所爱,你这个怎么说呢?”

  “……”

  “你不要一声不吭,我老胡的眼睛是雪亮的,怎么样?郭指导员。”

  “她不是你的老婆。”

  “她也不是你的老婆,她的丈夫是阿庆。”

  “那你会娶她作老婆吗?我知道你胡司令的女人多了是了,四乡八邻的漂亮女人哪个不仰慕乱世豪杰胡司令,可又谁知道哪个是你胡司令真心喜欢的。”

  “这个么,情况倒是真的……就算我不会娶她作老婆,那么你呢?你这个三十岁都不到的郭指导员会娶阿庆嫂这个半老徐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唉……正事归正事,至于这个嘛,你就走着瞧吧。”

  “好,只是有一点我要提醒你,阿庆嫂可是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哩。”<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黄兆晖(除署名外)>

  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文学上

  薛荣小说《沙家浜》作者

  (电话里,薛荣有一些踌躇,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说得太多了,相关媒体的报道并不能令人信服,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南方都市报》是他信任的一份报纸,他相信其客观性。他表示除了正常的文学探讨,自己将对其他的事端表示沉默。另据2月28日《北京娱乐信报》最新报道:“据了解,小说《沙家浜》作者目前被告知要保持沉默,接受单位组织的思想道德学习。”)

  对这个小说大家能够以多个角度进行讨论是个好事。如果是把注意力放在文学上,那就更加正常了。我希望读者,特别是文学以外的人士,不要被某些媒体的报道所左右,心平气和地找这个小说来看看,许多东西也就不言自明了。

  先锋是我一贯的写作追求。看了样板戏《沙家浜》,我觉得这部戏里什么都有,就是缺乏了人性。阿庆更是一个可怜的一笔带过的小道具。我就想把这个人性的缺席、阿庆的缺席增补出来。样板戏《沙家浜》所忽略的部分就是我的小说的起点。这个小说肯定有缺陷,我很愿意和大家在艺术的范围内进行探讨,希望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特别是那些对艺术有真知灼见的声音。

  为什么用样板戏《沙家浜》里的人物符号?因为这些符号对于我的小说主题是非常合适的,它与主题思想的表现直接关联,它告诉人们:《沙家浜》也可以有这样的非常人性的演绎。样板戏《沙家浜》和《芦荡火种》只是我的小说创作的一些原始材料,它们触动了我的写作欲望。正如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上帝知道》就是取材《圣经》中大卫王的故事。

  小说《沙家浜》不是戏说。我是一个严肃作家,对“戏说”一直反感。因为我的小说是有着自己的价值追求和艺术追求的。我只想以自己的眼睛,以艺术的方式,去重新审视历史,发现生活,这跟那些庸俗无聊的“戏说”完全不同。我还是那句话,下评语前先看看我的小说,看完再说也不迟。

  对于对方当事人保留法律追诉权的说法,我保持沉默。

  我是沙家浜人,我不干!

  《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何建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何建明,是生活在沙家浜19年的“沙家浜人”,非常熟悉生活中的真实的“阿庆嫂”、“郭建光”和“阿庆”。)

  何建明告诉记者,“阿庆嫂这个人物,如果从整个江南抗日历史来看,她是千千万万个地下工作者的典型,因为在我老家开茶馆的女老板几乎到处可见,特别是解放前。要说比较接近的是后来被公认的阿庆嫂,她的原名叫陈二妹,她所开的茶馆本名并不叫春来茶馆,而叫涵芬阁,是个很有雅气的名字,在常熟市董浜镇上。1983年我回老家专门采访了她,当时陈二嫂住在乡下,我到她家时她正在干农活。说起当年的事她如数家珍,一清二楚。”

  “陈二妹的丈夫叫陈关林,是我们家乡都知道的革命烈士,被日本人杀害的共产党员。1941年陈关林和几位新四军被日本人抓走,并严刑拷打。陈关林等人大义凛然,不屈不挠,最后被日本鬼子拉到苏州虎丘山后,装进麻袋用刺刀活活刺死,陈关林和62位烈士就这样离开了人间!他们死后敌人还用镪水来烧尸。”

  “陈二妹在丈夫死后,精神受到极大伤害,我党派人将她接到江北,几个月后接回常熟,茶馆无法再开,最后组织上给了她200块大洋,希望她做些小生意维持家庭生活。因为陈二妹已经有两个小孩,生意不好做,就搬到了乡下,一住几十年,直到1997年才去世,终年83岁。”

  郭建光真名叫夏光,湖南人氏,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年进入毛泽东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入党。抗战爆发,夏光参加新四军,曾任参谋,后劳累病倒,转移敌后。他当时只带一名通讯员,通过土匪头目“胡司令”控制区,与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同志领导的后方新四军医院的几十名伤病员会合,从此开始了演绎《沙家浜》之戏的生活原型。何建明说,“我不知这位英雄现在是否在世,如果老将军在世的话也应该是95岁了。”

  何建明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任《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他在“沙家浜镇”生活了19年,熟悉生活中的真实的“阿庆嫂”和“阿庆”,对郭建光、胡司令都很熟悉。他一直以自己是沙家浜人而自豪,“因为那戏中的《沙家浜》正面人物,他们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或者是爷爷奶奶当年的生死之交。”谈到小说《沙家浜》,他感到无比气愤:“小说《沙家浜》的出笼与当前影视界艺术界大量戏说有关。我是沙家浜人,我不干!”

  (北京娱乐信报记者陈汉辞)

  大中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宁

  小说《沙家浜》构成侵权

  记者:小说《沙家浜》是否构成侵权?

  刘宁:我认为从法律角度构成侵权,侵犯的是著作权的人身权里的修改权和保护作品的完整权。小说《沙家浜》沿用原来作品的人物符号和若干情节,无疑已经是利用了原作的内容。小说《沙家浜》是虚构的,但也不能侵犯原作者的权利。

  记者: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和小说《沙家浜》的法律关系如何界定?

  刘宁:沪剧《芦荡火种》是原创作品,京剧《沙家浜》是对它的改编,小说《沙家浜》是对前两者的再利用,因此小说《沙家浜》对原内容的修改必须得到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著作权人的许可。

  那个写稿人的道德情操何在

  《芦荡火种》著作权拥有人筱惠琴女士

  记者采访了反应强烈的上海沪剧院的党总支书记金女士,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由其改编移植而来)正是由上海沪剧院出品。她在电话中依然非常愤懑,金女士转述了拥有沪剧《芦荡火种》著作权的文牧先生的夫人筱惠琴女士的意见:“为什么自己不好好深入生活,进行创作,而要投机取巧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芦荡火种》和《沙家浜》是弘扬英雄人物,倡导高尚的精神情操的,我不知道那个写稿人的道德情操何在,价值追求何在?”

  我们欢迎正常的文艺批评

  《江南》杂志主编张晓明

  (作为小说《沙家浜》的首发杂志,《江南》编辑部这几天也是颇为惹人注目,张晓明主编告诉记者,编辑部很平静,一切工作正常。)

  我们认为,只要是正常的文艺批评,我们都欢迎。一篇小说能够引起这么多不同的声音,这是好事。不同声音都能正常地发出来是社会的进步。我们发一部作品,当然要从政治性、艺术性上考虑。当然有时候也有失误,错了就欢迎大家批评。可现在整个文艺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一味顾此失彼,我们的工作也不要开展了,这些年的文艺也不要发展了。还是那句话,我们欢迎各种批评,共同培养起健康的文艺氛围和环境。

  这部小说属于重新创造

  文艺评论家张柠

  记者:有人认为《沙家浜》既然引用了同名样板剧以及沪剧《芦荡火种》的人名和某些情节,而《沙家浜》又是革命经典,所以不能以降低人物品格的方式进行重塑,您怎么看?

  张柠:文艺创作有权对历史上出现过的事物重新进行评价,这体现了艺术家独特的眼光。我个人感觉戏剧《沙家浜》作为一个艺术作品,什么都有了,就是缺乏与人的存在相关的私人性,它只是留下几个苍白的理想主义的符号。那么,作家通过艺术方式对此进行追问和探索,从某种意义上看,恰恰是对人性的还原——生命并非那么单调和空洞。

  记者:小说《沙家浜》究竟与两本原作处于何种关系?究竟属于原创、戏说、改编还是重写?请您具体区分一下这几者。

  张柠:我认为这个小说不是改编(京剧《沙家浜》就是对沪剧《芦荡火种》的改编)。当然,它也不是纯粹原创,因为它借用了原作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名字。这部小说应该属于重新创造那一类。只要读一读阿庆躺在棺材里的那一段描写就知道,小说的语言还是很有表现力的。许多日常性的生活细节描写,也是原作中根本没有的。并且,它的叙事语言自成系统。

  记者:性是这本小说的敏感的部分,有人评价它“人性只剩下了性”,小说《沙家浜》对性的关注是否有炒作的嫌疑?

  张柠:这部小说几乎没有“性”描写。这种说法是极不负责任的,或者是别有用心的。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相关帖子 我要回复↙ ↗回到正文
【桐音别馆】欢迎大鸣大放: 小说<沙家浜>引起争议 子非鱼   (0 bytes , 547reads )
性和政治的二重奏 子非鱼   (2041 bytes , 466reads )
那里有<沙家浜>的书?俺是没看过的。。。 不霁何虹   (0 bytes , 250reads )
就是故事新编嘛. 女萝   (291 bytes , 274reads )
想起润之的几句词 香陵居士   (66 bytes , 296reads )
“沙家浜”新故事 (z) 南方周末 子非鱼   (12974 bytes , 276reads )
万人签名活动(图) 子非鱼   (119 bytes , 279reads )
《江南》杂志:不为刊载《沙家浜》后悔 (z) 子非鱼   (1251 bytes , 287reads )
薛荣:我不写,别人也会写(z) 子非鱼   (1355 bytes , 275reads )
阿庆嫂变成“潘金莲”《江南》杂志公开道歉 (z) 子非鱼   (951 bytes , 268reads )
文坛烽火:当阿庆嫂变成了“风流女”…… (z) 子非鱼   (8899 bytes , 267reads )
小说《沙家浜》丑化阿庆嫂争论的背后(z) 子非鱼   (6269 bytes , 272re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