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二十面体之《挑滑车》观后——非评论,个人感受而已
所在版块:文学艺术 发贴时间:2006-02-04 13:22  评分:

用户信息
复制本帖HTML代码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看了二十面体的《挑滑车》,感觉从始至终就一个字:没看懂。

或许我太肤浅了,实验的东西本来就是看不懂的——压根没指望你能看懂。

你要是抱着看传统的信念来的,那你一定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可是,你被欺骗,你已经卖票了,你已经来了,你已经坐在那里了,你已经出不去了,你已经接受你被骗了的这个事实了,你已经失去了话语权了,你已经被剥夺了……而根据一些高人指点,才发现这种有口难言的感觉是和戏里面高宠怀才不遇的尴尬境地相契合的——原来这就是台上台下的互动,剧场内的统一。

不过,似乎牵强了一点。

观众,在表演进行中,大多都是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可还是响起掌声,恐怕更多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或者有另一个解释:整出戏就是皇帝的新装,一个大胆的实践,台下的观众就是臣民,谁都不愿意说自己没看懂,那样子就显出了自己的无知,所以掌声才响起来?谁知道呢?人家都说了,没指望你看懂,你还装什么样子呢?

一共有两个演员,一个是抱着椅子满场踱来踱去,另一个不停地做各种武戏招式。一动一静,初看还饶有兴致,可一个半小时都如此,便是谁心里也有些按耐不住,即便背景音乐一会儿是贝多芬,一会儿是日本曲,总觉得有些两张皮,怎么就缝不到一块儿去呢?

那个戏曲演员最后一丝不挂地出来了,在舞台上慢慢地走着。肉皮也算细嫩,肤色也算白皙,美中不足上身长了一点。这也罢了,脱到精光,使得这个演出成了18禁,到底有多少艺术上的考虑呢?尽管说艺术是纯粹的,人体本身是最纯最美的,但有这个必要吗?别的且不说,那个演员多冷啊,怪可怜见儿的,太缺乏人道主义精神了。都新社会了,怎么还叫人买身呀。

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唱,看着这叫一个憋屈——憋屈死了。眼看着演员别着麦克风出来的,以为迟早要唱一句,可到了一个字儿也没有。导演说要全依靠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好,那么京剧讲究唱念做打,排第一位的全没了,怎么还叫京剧?人家又说了,我们本来就没说是京剧,这是实验,一看节目单,才发现是中文惹得祸。中文写着“多媒体实验京剧”,英文则是“A Multi-media performance R(A)”。两者说的根本不是一档子事情,要是只看着两个翻译,不知道得还以为,“京剧”的意思是“R(A)”呢。这一招也够损了,作为一个multi-media的东西,能吸引的老外的数量也有限,华语观众是最大的观众群,所以把京剧的名头拿出来,再说本来就是根据京剧改编的嘛,这样一来,就保证了一大批观众来买票了——至于看不看得懂,喜欢不喜欢,那就两说了。

说来说去,实验就是曲高和寡的。也不知道是京剧被实验了,还是观众被实验了——反正都挺悲哀的。脑海深处闪出一句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的一句台词:奏是尼闷着帮刃,把这些豪弯意儿都给凿踏了!

尽管心中有些不满,但并不觉得来亏了,好歹我就有资格评论他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自尝一尝。

我尝了,忒苦了。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人生由来梦一场,虚实莫要细思量。待到有朝梦醒时,回首往事黯神伤。

 相关帖子 我要回复↙ ↗回到正文
【桐音别馆】二十面体之《挑滑车》观后——非评论,个人感受而已 锁麟囊   (2348 bytes , 544reads )
有人去看做梦回唐朝吗? materialist   (100 bytes , 214reads )
幸好没有去,本来很心动的呢。 绿袖子   (70 bytes , 304reads )
这关乎你在去看戏之前就已经想要得到什么 Anglican变种   (107 bytes , 280reads )
很好。就这样才好。 materialist   (72 bytes , 215reads )
... 黛玉   (0 bytes , 189reads )
我本来也想去看看,后来还是止住了。 知非   (38 bytes , 227reads )
沙发~ 吟哦的鬼魂   (7 bytes , 193re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