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1
若干年前的某个傍晚,我骑着一辆电动车,在崂山区的苗岭路上找一家名叫“鑫如意”的小酒店。那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云漂浮在很高的地方,星星若隐若现。
我工作的地点就在崂山区政府的大楼上,距离苗岭路不算太远。那是座双塔结构的建筑,东塔楼是政府机关的办公室,西塔楼则被出租出去,挂着“崂山区高科园创业大厦”的牌子。我在西塔楼一家贸易公司工作,每天事情多的让人心焦,熬到下班时间已是精疲力竭,心里想的只是赶紧回家去,在床上躺一躺。这一点小白是无法体会的。
那天,小白给我打电话要我出来吃饭,我拒绝的理由在他看来是那样苍白无力——他大概以为我是一个不合群的人,总是在逃避一切与朋友见面的机会——他给我罗列了今晚要和我一起吃饭的人,有刘燕、莫小菊、小弟、杨玉萍,还有杨玉萍的男朋友庆庆,“都是些你认识的人,而且大家也想见你一面”。小白说如果我不出席的话大家一定会非常失望,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忽略了一个事实:他们今晚吃饭的主题是为了庆祝刘燕22岁生日。虽然刘燕同样是我的朋友,我不出席也无伤大雅,我不出席他们仍然会玩得很尽兴,甚至会更尽兴。小白这样说只是想把责任推到我的身上,让我感到愧疚(你总不至于扫大家的兴吧?),让我无法拒绝(大家都很想你啊,你为什么总躲着我们呢?)。我这个十多年的朋友对付起我来已经变得工于心机。到了最后我只好说,好吧,那我晚上过去。
2
我到达“鑫如意”酒店的时候其他人还没来。接待我的是一个瘦瘦高高的小伙子,他说青岛话,看起来也不像打工仔,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鑫如意”的老板。老板大概和小白很熟,我一进门,他就问我,你是小白的朋友吧?我点头说是。他说,来,搭把手,搬桌子。酒店的铺面很小,大厅里只放了四五张小方桌,我们用两张小桌拼成一张大桌,又找来六把椅子放置在周围。桌椅安顿好后,老板亲自下厨房端来许多餐具,一一摆在桌子上。总算大功告成。
我在靠门的一把椅子上坐下来,环顾四周,注意到这家小酒店简直简陋到了寒酸的地步:屋顶吊着一只白炽灯泡,墙壁暗淡无光;前台后面放着一只金色的招财猫;前台两边各有一个小门,其中一个通向厨房,另外一个大概是包间,包间里面有人在喝酒,不时传来吆五喝六的声音。小白居然选了这么一个地方庆祝刘燕的22岁生日,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他不是正在追求刘燕吗?怎么会找这么一个便宜的地方呢?
就在我发愣的时候,有人在我头顶上拍了一下,原来是小白。他脚步灵活地避开我的手,溜到一个我够不到的地方坐下,笑眯眯地看着我。紧随小白之后,又有一个人在我头顶拍了一下,是刘燕。刘燕身后就是莫小菊,她没有拍,而是用戴着手套的手在我头上按了一下。莫小菊后面是小弟,小弟是82年出生的,年纪最小,而且和我的关系不太熟。他有些犹豫,不知道是不是也应该在我头上拍一下。刘燕就喊,拍呀拍呀,不要害怕。小弟站在那里只是笑,没有动手。(我把头伸过去让他拍,他仍然没碰我的头。)小弟调侃地说道,“王川是我哥啊,我怎么能拍他头呢”。
他们四个人鱼贯而入,分别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小白靠着刘燕,刘燕靠着莫小菊,莫小菊这边是小弟,小弟旁边就是我坐得位置。这样坐下之后,刘燕大概觉得有些不妥,就带着怒气对小弟说,嗳,你坐到小白这边来,等会儿帮忙倒点茶水什么的,真不会看眼色!刘燕是小弟的拜把子姐姐,两人就喜欢这样闹来闹去,也不当真。刘燕一发话,小弟就屁颠屁颠儿地挪到小白那边去了。这样我和莫小菊之间的位置就空了出来。我犹豫了片刻,然后就把自己的餐具统统挪到了莫小菊旁边的位子上,随后自己也坐了过去。我的理由冠冕堂皇:这样一来我的左手边就空出了两个位子,刚好留给晚到的杨玉萍和庆庆。其他人没有异议,只有莫小菊扭头看了我一眼,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又把头转了过去。
3
“王川,你有没有觉得今天咱们家的小菊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刘燕问我。
“哪里不一样?我怎么没看出来?”
“哎呀,你这人真是……你没注意到咱们家的小菊变漂亮了吗?”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莫小菊把头发烫了,先前的一头长发已经变成了时下流行的大花,像是炸开了一样朝四面蔓延,原本有些稚嫩的面庞也变成熟了许多。但是我并不打算这样迅速地回答刘燕的问题——不能让其他人察觉出我的敏感和善于观察,扮演一个木纳的角色是我所擅长的——因此我后仰着身子,和莫小菊拉开一段距离,眯着眼上下打量了她一下。我说,是不是把头烫了?刘燕说你总算看出来了,觉得漂亮吗?我说还行吧。
“什么叫做还行吧!?”刘燕的腔调突然抬了上去。“烫这头花了三百多呢!”
“他觉得不漂亮就算了,我这头又不是给他烫的。”莫小菊有些不高兴。她把脸扭过去,不愿意再看我。在我的记忆里这个高挑的青岛姑娘从来不讲普通话,而且说起话来也特别生硬,常常让人无言以对。她今天穿了一件白色的夹克衫,里面穿得是一件贴身的浅绿色长袖体恤,下面是一条蓝色牛仔裤,靠近膝盖的地方破了好多洞。进门以后,她就把夹克衫脱下来挂在椅背上,只穿那件绿色体恤。不知为什么她今天还戴着一副手套,那副手套如今也被塞到了夹克衫的口袋里。
刘燕的话比较多,她把她和莫小菊今天所干的事情一一向我们汇报了一遍:上午她们去台东步行街购物,然后去一家卖龟苓膏的小店吃午饭,下午又是购物。其间她俩路过一家美发店,在橱窗玻璃上看到了莫小菊现在的这个发型,刘燕就怂恿莫小菊也烫了一个。除去烫发花得那三百多块,她们今天还花掉了一千六百多块钱,买了许多衣服和鞋子,如今都摞在小弟的汽车的后备箱里呢。
刘燕站起来,给我们看她穿的那件红色的体恤。显然那件衣服也是今天买的,前胸印的是切·格瓦拉的头像。刘燕个子很高,差不多和莫小菊一样高,她像个模特一样转了一圈儿,问我们好不好看。大家直夸好看。
“能不好看吗,这件小衫花了我八十块钱呢。”刘燕兴奋地说。
4
小白、刘燕、莫小菊是坐小弟的车来的;杨玉萍和庆庆说好要自己打车过来。等杨玉萍和庆庆到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杨玉萍连说抱歉抱歉,我们来晚了。她和庆庆在空位上坐下来,杨玉萍挨着我坐。在这些人中,除小白之外杨玉萍算是我最早认识的人,我刚来青岛找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杨玉萍给我面试的。我一直叫她杨姐,她也的确像个姐姐那样给过我许多帮助,真是个好人啊。杨玉萍和庆庆坐下后,我给他们倒茶。杨玉萍问我最近工作怎么样,我说还行吧,就是比较忙。后来,杨玉萍的注意力被莫小菊的发型吸引了过去,她和两个小姑娘一起喳喳喳喳地叫,说她早就想烫这么一个头,只不过觉得自己脸型不合适才作罢。在这之后她们又说起买东西的事情。刘燕把刚才和我们说的话重复了一遍,而且补充道:我把半月的工资都花掉了。杨玉萍开玩笑说,这样就对了,没钱了可以让小白养着嘛。
5
人到齐了之后就开始上菜,成捆的啤酒也拎了出来。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大家的酒量:小白、小弟、刘燕等人都是很能喝的,其中小白和小弟还是“打通小组”的成员。所谓的“打通小组”,就是他们公司几个能喝酒的同事组成的一个小团体;“打通”并不是指通常我们说的“打通关”,而是指喝酒喝到不省人事为止。进入打通小组的最低要求是青啤十瓶,这算是入门级别;酒量越大级别就越高,里面有一套详细完备的晋级体系,就像欧洲的“骑士团”一样,在此不加赘述。
其他人中,刘燕虽然不属于打通小组,但她喝酒也异常生猛,喜欢主动出击挑战各位男士,所以经常被灌倒在地(大家戏称她为“垫场儿”,意思是大家还没怎么喝她就倒下了)。莫小菊的酒量不可知,她喝得比较保守,好像从来没有醉过。杨玉萍和庆庆的酒量一般,都是三四瓶的量,而且庆庆一喝酒脸就红得跟个烂西红柿一样。酒量最差的人自然是我,一瓶啤酒是我的极限,大多数时候我甚至滴酒不沾。因此啤酒送上来之后,小白又为我单点了个雪碧,我这个老同学真可谓细心周到。
6
前面说到今天是刘燕的生日,除了过生日、喝啤酒之外还有一项活动,就是吃甲鱼。小白说这家“鑫如意”酒店做的甲鱼是全青岛最好的。正说话间,小白的那个哥们儿,酒店老板,就端来了一个电热锅。电热锅的锅盖儿是玻璃的,可以看到里面漂着一只巴掌大小的甲鱼。甲鱼头已经被剁掉了,样子有些恐怖,吓得莫小菊“啊”地叫了一声,把头扭到刘燕那边去了。“妹妹,你别害怕,这个东西有营养啊。”酒店老板笑了起来,他开始耍贫,把自己做甲鱼的本身吹嘘了一番,并且提醒大家,这甲鱼还要煮一会儿,现在不能吃。不能吃你端过来干什么?刘燕质问,把我妹妹吓着了你负责啊?酒店老板觉得理亏,只好说甘愿罚酒。他用小白的酒杯连着喝了三杯,算是给莫小菊陪不是。小白得意地说,看着了吧,我这哥们酒量很牛逼的。酒店老板摆了摆手,说,我哪里能跟小白比,小白能喝我仨。他话虽这么说,但还是能看得出酒店老板对自己的酒量是有些信心的。他和我们年纪相仿,于是就决意掺和一下,要和大家喝个“朋友酒”。他首先瞄准了寿星刘燕——他已经称刘燕为“嫂子”了——要和刘燕喝个十个三杯,也就是三十杯分十次喝完的意思。假如他再晚半个小时提出这个建议刘燕说不定就答应下了,现在刘燕还很清醒,没有上当。刘燕以她是女生为借口,要按照一比二的比例喝。酒店老板不同意,坚持要一比一,两个人争执不下。“我替我姐喝。”这时候小弟突然站了出来,要打抱不平。大家叫好,都觉得今晚有好戏看了。青岛人嘛,谁不爱看拼酒?两人开始比赛,酒店老板又连喝三杯,小弟随后也喝了三杯。酒店老板喝高兴了,感觉棋逢对手,他双手按在小弟肩膀上摇晃了几下,说,好,兄弟,咱十分钟之后再比。说罢就溜回了厨房。
就在酒店老板和小弟拼酒的同时,除了甲鱼之外其它的菜也送了上来,满满当当地摆了一桌,有的盘子放不下就干脆摞在其它盘子上。大家开始喝酒,互相挑战,先是刘燕挑战杨玉萍和庆庆,又是小白挑战莫小菊,最后小白又要挑战全桌人。小弟本应该专心对付酒店老板的,但是他对自己太有信心了,按奈不住酒瘾,居然也要和我们喝。于是,小弟先挑战莫小菊,又挑战杨玉萍。小弟甚至要挑战小白,好在让刘燕劝下了。桌上乱作一团,唯一不喝酒的人就是我,我负责做酒监,防止有人耍诈,调节喝酒中出现的纠纷。这帮人喝起酒来话特别多,吵来吵去,争执不下的时候就让我来裁决。我判谁犯规,谁就得罚酒——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
7
大家觥筹交错之际,谁也没有注意到还有其他人在大厅里吃饭。那是两个老头,都是头发花白,体型微胖。其中一个略高,一个略矮。酒店老板显然和那两个老头认识。高个儿老头和酒店老板长得很像,大概是他爸爸。那个矮个的老头来头不小,酒店老板一口一个“大爷”叫着,让人觉得有些腻歪,估计不是亲大爷。酒店老板的声音宏亮,惹得我们好奇地扭过头去看。酒店老板趁机介绍道,这是我大爷xxx,我大爷可是个人物,在xx军区文工团干了一辈子,是个很有名的作曲家。我们没听过那老头的名字,但都给足面子,点头赞许。只有刘燕说了大实话,她说没听过xxx这个名字。这下酒店老板急了,他说,是xxx啊,你居然没听说过?刘燕诚实得可爱,她说她的确没听说过xxx这个名字。那个“大爷”说,哎呀,现在年轻人只喜欢流行歌曲,没听说过我的名字是很正常的。酒店老板不像他大爷那么随和,着急得脸都红了,他问刘燕:“你听过《红旗飘飘》没有?”
“孙楠唱的那首?当然听说过。”
“那首歌就是我大爷创作的。”
(“是‘参与创作’,‘参与创作’!”这位大爷还是比较谦虚的,连忙纠正他侄子的话。)
“可以说,就是这首《红旗飘飘》成就了孙楠。要不然他还出不了名呢。”酒店老板的话字里行间充满对刘燕的不满。“可是谁又记得真正的幕后英雄呢?居然说没有听说过!”
(“不要提了,不要提了。”大爷很有风度的摆摆手。)
刘燕无话可说了,只好吐了吐舌头,搬了个鬼脸,那意思就是“我错了”。
8
这番对话之后,大爷一下子成了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谦虚随和、温文尔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敬佩。杨玉萍提议,让大爷给我们来一首怎么样?好啊好啊,大爷来一首大爷来一首,我们都叫了起来。就连酒店老板也帮腔,说,“大爷,你就来一首吧,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专业水平”。大爷眼看无法推辞掉,只好答应唱一首歌。他唱得是《绣红旗》,第一句重复了几次,说是调不对。(其他人是没本事听出调哪儿不对的,只有大爷自己明白。)后来他找着调了,就开始唱: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
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
多少年哪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
千分情,万分爱,化作金星绣红旗绣呀绣红旗。
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
一针针哪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新天地……
大爷一边唱,一边手也在比划,就像春节晚会那些歌星一样。他唱歌的时候大家起立,给他打起了拍子,场面十分感人。等他唱完了,大家鼓起掌来,说唱得太好了,从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歌。我是个乐盲,听不出好在哪里来,就私下问杨玉萍——杨玉萍是我们中间唯一一个看得懂乐谱的人——她小声和我说,唱得还行吧。
一首《绣红旗》过后,大家又起哄,要求大爷再唱一首。大爷真是个没什么架子的人,又给我们唱了一首。第二首歌是《军港之夜》,这首歌我们都会唱,大家就一起跟着大爷唱起来: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多么辛劳,
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在我们唱歌的时候,刘燕和莫小菊自告奋勇,开始为大爷伴舞。男士们赶紧拉开桌子,腾出空地。由于没有事先编排,两个姑娘就跳起了新疆舞,跳了一段之后又换成了孔雀舞。她俩个子都在170左右,虽然有些瘦,但是跳起舞来不算难看。我们一个劲儿的给她俩鼓掌,手都拍痛了。
最有意思的是酒店老板和小弟,他俩居然还没有忘记斗酒的事儿,在旁边一边唱歌一边喝着啤酒。
9
我记得那天晚上大爷唱了好多首歌,他总是说要停下来,却总不忍心拒绝我们这些年轻人,于是就一首接一首地唱;旁边的酒店老板和小弟,两个人则一杯接一杯地喝啤酒,伴着歌声,非要分出个胜负不可;刘燕和莫小菊,这两个漂亮的青岛姑娘,在我们中间狭小的空地上翩翩起舞,她们拉起了大爷的手,在空地上旋转,她们脸上洋溢着快乐健康的光泽,照亮了房间里的每个人。其他人在拍手,在合唱,在为大爷和莫小菊她们叫好。那真是一个美妙的夜晚!
我真不忍心写下后面发生了什么,我宁可告诉你那天晚上我们的欢乐通宵达旦。
10
接下来接连发生了几件事情,让人猝不及防:
首先是吃甲鱼,由于大家都在唱歌跳舞,没有人理会那只漂浮在电热锅里的无头甲鱼。后来,杨玉萍觉得甲鱼已经煮熟了,就让我和庆庆先吃一点(感谢我的杨姐,她事事总是先想到我)。杨玉萍亲自动手分甲鱼,她本来应该让酒店老板做这样的事情的。她把最好的肉分给了我,告诉我甲鱼最好吃的最有营养的就是“裙边”,即龟壳边缘的部分。杨玉萍把裙边都留给了我,她和庆庆则吃其余的部分。甲鱼的爪子样子狰狞可怕,没人敢吃。坐在庆庆旁边的小弟说,我来吃!喝了太多的啤酒之后小弟的脸已经变得绯红;由于他和酒店老板比赛喝酒难分胜负,现在已经变得有点儿争强好胜。小弟坚持要吃甲鱼爪子,我们眼看着他把那四只爬行动物的爪子吞了下去,真是骇人听闻。突然,大概有东西卡在喉咙里了,小弟剧烈的咳嗽起来,他这一咳嗽不要紧,把刚才吃得东西又都吐了出来。
“兄弟,你不行了吧!”在一旁的酒店老板高兴地大笑起来。他的言外之意是,现在小弟吐了——不管是不是由于吃甲鱼引起的——就算输掉了喝啤酒比赛。
酒店老板兴奋地在小弟背上拍了几下,又抓住小弟的肩膀摇晃。而小弟呢,现在脸色更红了,他晃了晃手指,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哇地一下,又吐了一地。
快给他倒点茶水,快给他倒点茶水!唱歌跳舞的人的注意力终于被吸引过来。大家不再跳舞,开始手忙脚乱的照顾呕吐后的小弟:有人抱住小弟的肩膀,防止他滑到桌子底下去;有人找来湿毛巾,给小弟擦嘴;有人倒了一杯茶水,喂给小弟喝;还有人把桌子推开,清理地上的污物。大家刚才还是一个乐团,现在突然变成了野战军医院,所有的事情都井井有条,迅速而准确地得到执行。小弟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目光也有些迷离,但是他还是硬充好汉,气若游丝地告诉我们,我没事我没事。我们把小弟扶到墙角,让他靠墙坐着,这样他就不至于倒在地上。刘燕笑嘻嘻地奚落小弟,你看看你,不能喝还喜欢逞能!小白则跑过去,摸摸小弟的头,说人喝醉的时候最可爱。
小弟吐酒之后,大家就不再唱歌了。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听到酒店的包间里有人在吵架——也许他们刚才一直在吵架,只是由于我们声音比较大,把他们的声音盖过去了。现在没人唱歌也没人跳舞,大家都能清楚地听到里面人的声音。那个小包间就在前台旁边,门是虚掩着的,声音从门缝传出来,原来是一男一女在吵架,吵架的内容说来有些滑稽:我们只听见那女的说一百,男的说八十,两个人争论不休,听口音都不是本地人。接着,那男人就骂女人是婊子,女人则骂男人是“逼养的”,两人互相问候对方父母。没过多久,那女人一摔门,气呼呼地从包间里出来了,踏着高跟鞋,咯噔咯噔地要出门去。我们这才注意到她大约有四十岁,脸上画着浓妆,衣服有些暴露。见她来势凶猛,大家赶紧给她让开道儿。这时候事情就发生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堪。
靠在墙角的小弟突然说了一句,“她保证是鸡”,小弟是笑嘻嘻地对小白说的,但是声音很大,房间里的人都听见了。
“你说什么?”那个女人马上就要出门了,又转了回来。她瞪着小弟,要他再说一遍。
“我没说什么。”小弟还是笑嘻嘻地。由于他刚才吐得太多,现在有些虚脱。
“你刚才说了,我都听见了。”
“我说什么了?”
“你说我是鸡!”
“难道你不是鸡?”
“你妈才是鸡!”
“你就是鸡……”
“你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
那个女人抡起手提包,要打小弟,但是被我和小白拦下了。但是她还不依不饶,高声骂小弟:你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你这个“逼养的”。这真是个疯女人,要是我和小白不拦着她,她真的会跑上去和小弟打架。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11
女人的声音惊动了包间里的人,从里面一下子出来了六七个男人。我心想,大事不好!那几个男人都打扮得土里土气,像是些农民工模样。为首的一个又高又大的问那女人怎么回事。女人指着小弟说,他骂我是鸡。那个壮汉看了看我们几个,有些犹豫,大概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件事情——那个女人是想让他替她报仇的,但是壮汉显然不想让纠纷升级。可是这时候,倚在墙角的小弟又发话了,还是那副笑嘻嘻的表情,他说:你难道不是鸡吗?小弟的脸上洋溢着醉酒后的快乐,完全不知道事态的严重。壮汉把香烟扔到地上,用脚捻灭,他指着小弟的鼻子说:你他妈的再说一遍?小弟呵呵笑着,又说了一遍“你就是鸡”。壮汉要冲过去揍小弟,我和小白连忙把他拦住。他几次要从我们中间突围,都被我们按住了。“他喝醉了,他喝醉了。”我们对壮汉说,希望他能消消气。但是壮汉显然已经被小弟激怒了,一定要冲上前去揍小弟。而那个女人呢,不知什么时候她又悄悄地站到了壮汉身后,不住地怂恿壮汉,说,上去揍他上去揍他。
壮汉开始与我们推推搡搡。他虽然长得又高又大,但双拳难敌四手,几次想从我和小白中间冲过去,都被我们按下了。我们互相撕扯着衣领子,各不想让。壮汉的几个朋友也加入进来,推搡我和小白。对方一共是七个人,六男一女;虽说我们这边也有七个人,但我们这边女孩子太多——况且小弟已经醉得站不起来,还不如女孩——打起架来我们必然吃亏。对方很轻易地就可以把我们几个打倒在地,痛揍一顿。
壮汉见无法从我和小白中间冲过去,就伸手卡住我的脖子,我挣脱开了,他又来卡我,又被我挣脱开,如此反复了几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撕扯着他的体恤衫,并不反击。假如我去卡大汉的脖子,或者给他一拳,我们的战斗必然会升级,那样对我方不利。
“大哥大哥,这是误会,这是误会。”在我们互相推搡的时候,酒店老板一直试图插到我们中间,进行调停。“我这个小兄弟喝多了,所以才会胡说八道。我给你们赔不是不行吗?”但是壮汉并不理睬酒店老板,仍然在向我们进攻。他想卡我的脖子没有得手,转而又进攻小白,一边用双手拉扯小白,一边用右腿勾小白的腿,想把小白绊倒。好在小白马步站得稳,否则他摔倒了我就得一人对付壮汉,我可不是壮汉的对手。
除了壮汉之外,其余几个男的虽然也在推搡我们,但是并不是特别用力(还不如那个女人使劲)。他们要么是不想掺和进来,要么是没打过群架,显得很没经验。其中几个人只是把我和小白向后推,他们把我们往后推一步,我们马上又往前迈半步。我心想:我们得保护身后那几个被吓坏了的女孩子。
12
对方已经形成了一个包围圈,把我们团团围住。我们身后是个墙角,已经无路可逃。刘燕、莫小菊、杨丽萍,还有庆庆都加入到了战斗中来。庆庆长得很瘦小,帮不上太多忙,而且已经被那个恶女人在脸上抓了好几把,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女孩子们一边推开对方,一边喊你们想干什么你们想干什么,我们报警了,警察马上就来。女孩子们的叫喊声的确起到了一点的威慑作用,但是对方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又继续朝我们进攻。
这时候小白大概有些沉不住气了——大概是因为看到有人在推搡刘燕——他手上开始发力,嘴里喊着我和你们拼了,我和你们拼了。小白一下子把壮汉推了一个踉跄。壮汉愣了一下,向小白扑过来,用两只手去卡小白的脖子。小白屁股后面有一张方桌,桌子抵住了他的腰,让他无从发力,他被壮汉按在了桌子上。这时候我正和另外两个男的纠缠在一处,已经顾不上小白。
冲突的格局突然发生了变化,我们这一方眼看招架不住。要不要打?要不要打?我在心里犹豫不决。我面前的那两个民工都不如我高,我完全可以挥拳打倒其中一个,然后再集中精力对付另外一个,但是心里却犹豫不决。此刻对方好像也有了防备,他们手上也加大了力气,一下子把我推出去好远,让我近不了他们的身。
我听见有人在尖叫。然后,轰隆一声,小白身后的那张桌子塌了,小白和壮汉两人都滚到了地板上,开始在地上扭打。这像是一个信号,对方开始动手了,我的脸和前胸马上挨了几拳,我也有几拳打在了对方的脸上。后来我的眼睛被击中了,开始流眼泪,看不清对方在哪儿,只能乱打一气。
我和庆庆用身子护住那几个女孩子,不让对方靠近她们。我们只有招架之力,对方的拳头噼里啪啦地打在我的头和胳膊上,好在并不是特别疼——已经感觉不到疼了。我知道刘燕和莫小菊就在我身后,于是就用身子保护好这两个女孩子。我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我听到有女孩哭的声音,不知道是刘燕,莫小菊,还是杨玉萍,肯定是她们中间的一个。刚才她们还在唱歌,还在跳舞,还在欢笑,现在却卷入了一场斗殴之中。她们一定是被吓坏了。
不要怕,不要怕,有什么可怕的呢?只要我还在这里,我就不会让他们伤害你……
13
就在我们在厮打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喊“大爷——大爷——”,声音十分凄惨。原来是酒店老板,他半跪在地上,摇晃着他大爷,一边摇晃一边喊,大爷你醒醒,大爷你醒醒。我看到油一样的血从老头一侧的头发里流出来,把原本花白的头发都染黑了。
大家这才停住了手,大概这个景象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呆了。大家木楞楞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再也没人惦记打架的事情了。
老头突然像是老了十几岁,胳膊缩在胸前,脸也干瘪了下去,眼睛木然地看着我们,像是要死去了一样。“你们不要打了,”老头气若游丝地说,“是我自己滑倒碰的。”说完这话,他就翻了个白眼,闭上了眼皮。
“大爷!大爷!你千万不要死啊!你千万不要死啊!”酒店老板嚎啕大哭起来,他把老头儿抱在怀中,就像抱着一个婴儿。
从老头躺倒的位置来看,他一定是撞在了桌角或其它某个尖锐的物体上撞破了头,血虽然流得很慢,但流血的面积很大,黏糊糊的血把老头的半边脸都覆盖了。酒店老板手上也满是血,粘连在一起,有些瘆人。多好的一个老头啊,刚才还在唱歌,现在马上就要死了。再也听不到老头的歌声了,我想。
“快找东西给他包扎一下啊,愣着干嘛!”惹起争端的那个老女人突然喊了一句。大家这才回过神儿来,七手八脚地找东西,有人找到一块看起来很干净的桌布。小白把桌布撕成布条,然后缠在老头的脑袋上。缠了几圈之后发现止不住血,于是又多缠了几圈,直到把老头的脑门缠成个粽子的模样。我们把老头抬到桌子上,让他躺在那里,他看起来就像个伤兵,气息越来越微弱。
“我看得赶紧送医院,要不然老人家就危险了。”杨玉萍十分紧张地说。大家都同意她的说法,一定得立刻送老人去医院!
“我去开车!”突然有个声音叫道。我们扭头看,原来是小弟,他已经清醒过来了。小弟从椅子上一跃而下,要去开车。
“别别别。”杨玉萍把他喊住,说“还是打120吧”。
120救护车十分钟内就到了。车上跳下两个穿白大褂的男人,他们简单地检查了一下老头的情况,就让我们把老头抬上车。我、小白、酒店老板七手八脚地把老头抬到担架上,又把担架抬到救护车里。小白和酒店老板跟着救护车去医院,其余的人坐小弟的车去。小弟刚刚喝了太多酒,原本不应该开车,但是他以前经常酒后驾驶,而且开得挺好,所以大家谁也没有提出质疑。问题是小弟车上坐不下所有人。这时候,刘燕就说:王川不是有车(电动车)吗?让他自己骑车去好了。
于是,他们就把我丢下了。我眼看着小弟的马自达扬长而去。
14
他们居然让我骑电动车去医院,这让我感到有些羞愧难当。在这里我有必要说一下我的电动车:
外地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在青岛骑电动车是件很丢人的事情,大家宁可坐公交车也不会选择骑电动车或自行车。(骑自行车尚有锻炼身体这个借口,骑电动车没有任何理由,所以就更加等而下之。)刘燕用“车”代替了“电动车”,大概又在取笑我。她以前就取笑过我,所有人,除了杨玉萍和庆庆,都取笑过我。我的朋友们虽然言者无意,却伤了听者的心。他们说只有“老巴子”才会骑电动车,以为我一定是脑袋出了问题。
他们怎么会体谅我的难处呢?这些人要么是自己开车,要么是坐班车去上班,谁也不像我,每天早上要挤公共汽车。早上公共汽车里人多得可怕,我又是一个喜欢和别人保持距离的人。我才买了一辆电动车——这难道成了我,一个穷人的罪过!.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skin/bbs/images/sigline.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