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午夜,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散发暧昧的时光,在我的记忆里,却是一段感性和理性交织的时光。
中学篇
在十多年前的中学时候,午夜时光,就来自那台手掌般大小的收音机。很多的夜晚,那片薄薄的金属块,轮流传递在宿舍的上下铺之间。半军事化的校园生活,了无生趣,只有那块执掌于手掌间的金属,给我们六个在外求学的少年,凭添了生活唯一的乐趣。当然,也只有午夜来临的时候。城市频道的午间夜话,在那个岁月,成了我们感性成长的沃土。熙熙攘攘的宿舍,在那个时候,很安静,只有电台主持人永远磁性平和的声音,还有那些感伤的歌曲,偶尔的朦胧诗,安慰和抚平着来电者心灵的困惑、创伤,也流淌在上下铺的或感或伤的感性里,早早让我们体会了不同的社会人生。
那时候宿室还没有电话,偶尔大家兴致来的时候,会将各自的心声,写在那种很艺术很卡通,还有一些香味的信纸上,贴上一枚邮票,寄给电台。有对主持人的崇拜之语,也有对各自生活的困惑,还有些,就是无事找事,只为被关注。少年的青涩岁月,就是那样的简单。信发出去了,没有回音,是焦急,失落。有了回音,是兴奋,自乐。尤其是听到女主播温情的读着自己的文字,柔情的开导的时候,所谓的“困惑”,早已跑到云霄之外。在那个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懵懂年纪,似乎更在乎的是别人的关注。也就是在那时,感性开始突破懵懂,快速的成长起来。
大学篇
这样的时光一直延续到大学。长春。只是那时候,没有中学时候的那么执着了。似乎读的书多了,理想在肆意的滋长,即便主播的声音再有磁性,再柔美,阅历再沧桑,也不那么吸引人了。
后来,有了网络,校园bbs上的午间夜谈,取代了电台,依旧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从18岁的新生,到30多岁的博士,在那个版块,心有灵犀的TX们,将理性和感性的思索演绎到底。历史,社会,地理,情感……所有的东西都成了我们讨论的话题。不论年纪。也许是比别人过早的成熟,在那里,我找到了自己知音,不过都是比我大几岁的研究生的师兄师姐。聊到兴致起来了,我们会经常半夜抱着电话,在走廊里,分享着自己的看法。时间久了,大家都成了朋友,不算忘年交,也算知己吧。也许我是喜欢点文字吧,所以认识的朋友大多是文科生。
多年后的今天,很多朋友,至今都保持着联系。偶尔相遇在某个城市,更是会如知己般小聚一回。也许思想交流,成了我们精神追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篇
宁波。初入职场的我,在宁波的日子里,大都是规律般的生活,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丰富我的午夜生活,最重要的是没有可以和我一起疯的朋友了。直到最后快要离开的时候,才发现,也是有许多可以体验的事情。
夏夜,和朋友飑车到三江口(涌江入海口),看着奔腾江水汇入东海的壮观,听着间或的马达声,体验江风习习的清凉。很惬意。当然,还有痛饮KK啤酒,一起远掷啤酒瓶的疯狂。
还有上小夜的时候。大概两个月会有一周,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二点。肚子饿了,不想在食堂委屈自己(大都是白天的剩菜),就和同事打车,去吃大排挡。火锅,海鲜,宁波小菜,尽享放工之后的愉悦。赞的是,很多大排挡,都是开到凌晨三到五点。
杭州。因为自己住单身公寓,就比较单调。幸好同楼有两个同事,有时候无聊,会半夜爬起来走半小时的路,去吃路边摊。炒米粉,烧烤,麻辣烫,当然,还有西湖啤酒。昏黄的路灯下,一帮伪白龄,和农民工一起,体验着社会底层的生活,也和谐着这个社会。
上海。呆的时间不长,却是午夜生活很丰富的时候。也许,这就是上海这个城市魅力所在吧。当然,也离开竹子的一帮朋友的热心照顾,毕竟我是个初来者。
Dan是我之前工作上的partner,这个在上海三年的马来西亚华人,甚至比我那些在上海读书工作七八年的同学还熟悉上海。那时候我住浦东,Dan住浦西。这个工作也在浦东的哥们,为了享受上海的生活,硬是把房子租在了浦西静安寺附近的一个高档小区,那里治安很好,所以也可以很安全的享受午夜生活。周末的时候,和Dan一起去了淮海路的babyface,据说是有点名气的酒吧。喧闹的声音,外加天昏地暗,第一感觉有如乡下人进城了,强烈的震撼着我。这是两个世界,于我。只能算是见识一下,不能算是享受。一切都follow Dan的品位, 伏尔加+柠檬,苦不勘言。看着别人都很尽情的跳舞着,放松着,我却一点放松不了。只好匆匆溜走。
所幸的是,凌晨两点多,在静安寺附近发现的一间甜品屋,让我至今记忆深刻。那是隐藏在古色的静安寺小区间的一家店,店面不大,招牌有些港式茶餐厅的味道。可是,走进去,却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所有的装饰,所有的色调,很温馨很舒适的家的感觉,和我所期望的有些小资的家居理念,很吻合。四周墙上是经典和时尚并存的电影或者专辑海报,空间里流淌的依然是怀旧和潮流同在的歌声。午夜十分,在这种气氛里,品尝着港式甜品,随手翻着电影杂志,很小资,很舒服的夜晚。
上海的夜生活很丰富。除了吃喝玩乐,看午夜场的电影也不错。也许是上海白天人太多了吧,开始心里也就是求个清净。可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迷上了看午夜场的电影。那个时候,脑子里基本是空白,或者是逃避了烦恼,也就能简简单单的去看电影,没了那种无意识之中的对电影先入为主的批判观念。其实,在浦东,看完电影,凌晨两三点,也还是有很多路边摊的。任何高档的生活和平民的生活,在上海,都很方便。
新加坡。用一个在狮城呆了八年的朋友的话讲,这里是一群小白呆的地方。中规中矩的教育,成就的也是同样的生活观念。比之香港和上海,连新加坡人也自己觉得夜生活很匮乏。也因此,午夜电影,成了所有夜猫子的共同消遣。这里的电影院几乎每家都开到近凌晨四点。良好的社会秩序,即便女孩子,也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刚来得时候,有一帮朋友,有时候聚餐玩到很晚,会一起去看午夜场的电影。到后来,各自有了归属,也就只有我了。不想睡觉的时候,一个人去电影,选一部文艺片,找个靠角落的位置,静静的曲膝而坐,很感性,也很理性。末了,回家途中,到住处的附近的一个食阁,可以去享受营业到凌晨三点的潮洲粥。算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发现的可圈可点的之处吧。
尾记:一直觉得,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当然,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得不,也必须得去过正常的生活。可是,偶尔,丰富一下午夜生活,也是精神所需吧。无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http://norbamboo.tianyablog.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