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谢谢马甲学妹经过这么多年还记得我,惭愧惭愧,虽然我单凭着网名已经想不出你是哪位了。
其实我挺赞同你所说的,机会在任何地方都会有,就看个人能不能把握了。
至于说新加坡15%的家庭财富超过百万。全中国一定达不到这个数据,但是在不同的城市就见仁见智了。比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人均GDP已经超过了香港,我09年去的时候真是看到满街名车,到处豪宅,恐怕它千万富翁的比例不比新加坡少。
又比如上海陆家嘴一带,随便一套房子都是上千万的,估计这个地区的人均GDP要到10万美元了。
至于说所谓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也都是不同人用不同的标准——我们一位移居温哥华攻博士的同学对当地环境甚为不满,对这个“人类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的评价是,看起来建筑都破破烂烂的,跟武汉80年代差不多。
数字是虚的,还是聊点实际的。
谈到发展事业,这里面我想可以分两个方面。
第一,走职业化道路,就是做职业经理人。
这一点,新加坡同宁波比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毕竟那么多的国际企业在新加坡有分支机构,至少工作机会是多的。
但是如果那新加坡同上海、北京比较,就很难说孰优孰劣了。以我所在的行业为例,现在目前所有的竞争对手(美国的Parker, Gates, Eaton,意大利的Manuli)的亚太区总部都签到了上海,而且绝大部分的生产基地也放到了国内,原来位于新加坡的运营中心现在只是留下了销售部,我向这是同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工业制造能力离不开的。
当然,说到薪水,以四大会计事务所为例,相信一个freshman进入新加坡四大的起薪也高于上海不少,但是当做到Senior Manager或Director级别的时候就不好说了。以原来毕马威的咨询公司Bearing Point为例,上海公司的老总黄辉是Bearing Point的全球副总裁加合伙人。
又以微软为例,大中华区总裁能够加上全球VP的title。微软新加坡公司我也曾了解过一些,确实是“小猫三两只”,同兵强马壮的微软中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第二,自己创业。
相信新加坡市场的购买力是很强的,但是毕竟是个弹丸之地。很难诞生张朝阳、李彦宏、陈天桥这样的巨头,或者联想、三一重工这样的品牌。这里大家一定又会想到关系背景之类的东西,但是至少我所了解的中国前首富丁磊(宁波人),就是一个家境普通的大学生成就的创业奇迹。不可否认,新加坡也有很多创业天才人物,虽然其中绝大部分是local,但是似乎还没有谁能达到向国内巨头们的高度。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看自己如何选择吧。
以我们这批浙大33个同学为例,大约有1/3的人在国内工作——有外派回来的,有自己回来工作和创业的,另外几个人在美国,这样算起来留在新加坡的大约有一半吧。
又想起来,16年前第一次来到新加坡,当夜住在莱佛士书院,早上起来,看到窗外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更令人惊诧的是居然有塑胶跑道——那可是只在专业体育馆里才有的稀罕物啊。
当下热血沸腾,对同屋的老大、老二和老四说:“以后一定要把爹妈接过来。”
那时候是铁了心要坚守在新加坡的。
05年回国的时候,有一天到家附近一所不出名的小学散步,发现里面也有塑胶跑道。而经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三本院校),发现里面有两个塑胶跑道体育场。
于是感到,中国确实发展起来了。
2004年,中国人均GPD刚突破1000美元。7年过去了,已经翻了两倍了。
10年后呢——
我觉得祖国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一个感性的体会是,我为能生活在祖国家乡而欣慰。
当然我的一些看法是现在立足于国内来看的,毕竟离开新加坡几年了,难免挂一漏万。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指点补充。.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