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我是转载爸爸日志的分割线===============
7月28日,在唐山大地震34周年之际,和朋友一起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电影中的一幕是这样的:
年幼的姐姐和弟弟被压在地震废墟中的预制板下面,实施救助时发现,两个人只能救一个,因为就这一个就会使得预制板压向另外一个。救援人员让母亲要快速做出选择,到底救哪一个,经过了一番撕心裂肺的痛苦之后,母亲做出了选择。
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狂奔,眼泪为母亲的痛苦而流,眼泪更是因为这一幕勾起了一段许多年在脑海中都不曾出现的、尘封的记忆而流……
我的家乡在秦岭脚下的关中平原,1976年,我上初中。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的家乡也有明显的震感,并且也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因为都是土坯房,再有地震将毫无抵抗能力。全村的人都不敢回家睡觉,卷缩在露天的席子上过夜。
可是第二天下雨了,都在着急晚上怎么办。等我玩了一天回到家的时候,突然发现,院子里的几颗大树之间,多了一间凌空搭建的茅草小屋(事后知道这是父亲辛苦了一天的劳动),屋子很小,只能容纳一个人。到了晚上,父母要求我一个人睡茅草屋,我上去一看,黑乎乎的,吓人,我不肯去里边睡觉,最后被爸爸强制进去了,我不高兴,就反抗着,妈妈就过来坐在茅草屋的口子上陪着我,直到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我是家里的长子,后来发现,好多邻居家里都搭建了简易的防震棚,并且无一例外的都是长子或长孙睡在里边。听说后来确实发生了几次余震,但我没有感觉到)。
记得有一天,我生病了,肚子疼,我就找理由不去茅屋睡觉,又是我的妈妈,用她温暖的双手给我揉着肚子,一整夜,就在这样无声的动作中过去了。
很快就开学了,每天早晨,总是妈妈在睡梦中把我唤醒……
我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安静、幸福、祥和中渡过的。
事情过去34年了,早已经从记忆中淡出,直到今年,《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把这根记忆之弦牵了出来。
我的父亲、母亲都已年近八旬,他们身体健康,耳聪目明,说起我们几个子女的事情,清楚的记得:大儿子那一年得过什么样的奖励、二儿子有哪几个中学的好朋友、三儿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喜欢吃大肉……子女成长的细节,取得的成绩或者犯下的小错误,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可当我提及当年的地震,他们只依稀记得搭建过防震小茅屋,可在小茅屋里对我所做的其他事情,却全然没有了记忆。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他们认为那是顺理成章,不值得储存在记忆里。
这就是父母对子女之爱!
父爱如银河,广阔深邃!
母爱似繁星,数不胜数!
===================我是转载爸爸日志的分割线===============.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每天都要:刷牙,洗澡,上华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