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讨论矛盾一定会有代表矛和盾的两种观点。
偶也来举个例子,一群有思想的农民工去城市谋生,常遭受歧视和白眼,虽然他们在为这城市建设做贡献,当然也有很多人对他们很友好。其实他们最自豪的莫过于回乡时被同乡仰慕的时刻。
被城里人谩骂时,他们辩驳‘你祖先、你的上几代是乡下的,如今乡下还有你的亲戚,没有我们你们会被饿死…’,苍白无力。。作为一个群体和他们抗挣,能赢吗?
倒不如再次思考此行目标,为了在此处扎根让子孙成为城里人?还是多赚点钱回家?还是学本事技能回乡将家乡发展为城市?有了信念,什么都能忍了,旁枝错结的都是浮云。。
可能这个比喻不那么恰当,可有一相通点:(国际)社会属性是出身定的,别人给定的,抹不掉,以至让人忌讳提及自己的身份。。而且我们比他们甚至更糟,糟在我们或许曾是同乡中出类拔萃的,在异乡也不是经济底层,因而更多负重吧。。
顶锅盖。。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