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其实无论哪里,都有对新来定居者热情的人,都有不热情的人。您提了北京上海这两个地方,大概早年间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是有了名气的,但是现在在上海,说普通话的恐怕比说上海话的人还多(好多上海本地人也在说普通话)。
毕竟是中国的一个城市,外地人到上海安家,就是所谓的“新上海人”——这里基本上没有所谓要融入本地文化的问题,也没有所谓上海价值核心的问题,这同我们现在讨论的新加坡的状况还是有差别的。
以我们家为例,祖父母从宁波迁移到上海,我父亲已经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了(上海话绝对是母语),而我则因为祖籍的原因,又一直认为自己是宁波人。
这些年因为出差的关系,从东北到华南,可以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但是我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是一致的。这就好比,你可以跟任何一个中国人聊赵本山的小品,聊北京的雾霾,聊陕北的房姐,聊钓鱼岛——不会有任何隔阂,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而我们在新加坡则不是这样,大家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不一样的,所以融入会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以前在报社看到一些新华社过来的老前辈,在新加坡生活了20多年,不用开口,只要一看穿着打扮,甚至瞄一眼腰间挂着的钥匙串,就知道你是从中国来的。
对于新加坡这样一个立国几十年,人口几百万的小国,如果没有一个文化产生的民众凝聚力,确实是很严重的情况。而事实上,很多新近的移民把入籍新加坡的动机归结于出国方便或者拿一些眼前的福利,而没有与这个岛国命运休戚相关的准备。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入籍新加坡后选择回国或者去美国发展,对于这片宣誓过的岛国并没有太多留恋。对于新加坡而言,这无疑是潜在的社会危机。
因此政府而言,帮助和引导那些决定在本地定居的新移民融入本地文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
但是这种帮助和引导应该是温和式的循序渐进,揠苗助长的粗暴作法显然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