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心理卫生学院索娜维玛副教授指出,每年平均有250人被诊断患有早期精神病;而年龄介于16岁至25岁的年轻人较容易患上此病。心理卫生学院将在明年中专设病房治疗早期精神病患者。
幻觉、自我封闭、疯狂写作……,当年陈丽珊的怪行为让房东不愿继续出租房间给她。之后陈丽珊被医生诊断患上早期精神病,但她却拒绝接受治疗。
现年29岁的陈丽珊(待业)如今已走出六年前患早期精神病(early psychosis)的阴影,并通过药物与定期复诊,病情已获得良好控制。
这名思路清晰的高才生、前理工学院讲师,将自己与精神疾病对抗的心路历程编写成书。
陈丽珊昨天在参加由心理卫生学院举办的精神疾病座谈会后,向记者述说一路走来的挣扎与矛盾。
当年她考取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本地一所大学继续深造。由于当时双亲在迪拜工作,她自行在外租房。
她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脑子里出现幻觉,这些幻觉让我异常兴奋,我因此买了打字机,然后没日没夜地疯狂写作,将源源不绝的哲学思想写下来,感觉我会有个大发现、大突破。”
这段期间,陈丽珊疏远亲友,常把自己锁在昏暗的房内,不愿与人沟通。她的怪行为让房东有所顾虑,不再让她租房。无家可归后,陈丽珊有了出家的念头,找上一家疗养院,坚持入住“修养”。
这使得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报警,将陈丽珊带走。最后她被送进心理卫生学院,一住就是六个星期。
陈丽珊说:“住院期间我始终不愿相信自己患上了精神病,直到出院后到迪拜与父母住,母亲的一名辅导师友人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不断开导我,我才慢慢接受这个事实,并愿意接受治疗。”
回忆起这段经历,陈丽珊说:“如果我患病初期有至亲陪伴,开导我让我尽早接受治疗,说不定我就不会做出一些怪的行为。
“那段期间,医护人员给予我的支持与照顾让我非常感激,但痛心的是,普罗大众对精神病患者仍存有偏见。例如我深造的学校在得知我患有早期精神病后,不但终止我的奖学金,在我病情获得良好控制后,也不批准我继续深造。”
病因主要是基因遗传
心理卫生学院初期治疗错乱症治疗科主任索娜维玛(Swapna Verma)副教授受访时说:“像陈丽珊这样的早期精神病患者大概占了本地人口的3%。平均每年有约250名新病例,这些年来都维持在这个水平。
“早期精神病的一些症状包括难以集中精神、产生奇怪想法如觉得有人要陷害他们、幻听,以及孤僻等。若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症状,需提高警惕,尽早带他们求医,并接受治疗。”
年龄介于16岁至25岁的年轻人较容易患上早期精神病。患病原因有八成是基因遗传所致;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这个年龄层的年轻人正处青少年过渡到成人的阶段,若年轻人无法应付压力、情绪转换拿捏不当,将有可能患上早期精神病。
本地自2001年,已推出早期精神病治疗计划,帮助患上这个精神疾病的患者尽早接受治疗与辅导,协助他们控制病情。
心理卫生学院将在明年中,将院内的一些旧病房转换为专门治疗16岁至40岁早期精神病患者的病房。索娜维玛透露:“病房的设计会较年轻,让年轻患者能放松心情,也让他们有家的感觉。我们将这个疾病及年龄层的年轻人,与其他较年长的病患分开照顾,希望能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针对性治疗,让他们的病情尽早获得控制。”
家人的配合有助稳定病情
早起精神病患出院后,家人的照料及生活上适当的调整也有助患者稳定病情。
陈玉禧(65岁,家庭主妇)的大儿子在2004年曾患上早期精神病。她受访时说:“对患上早期精神病的孩子,我觉得我们应该将他们视为朋友,并给他们个人空间,避免用指责的方式与他们沟通,让他们觉得有压力。对待这些孩子,父母需学会改变语气和态度。”
医护人员给予我的支持与照顾让我非常感激,但痛心的是,普罗大众对精神病患者仍存有偏见。例如我深造的学校在得知我患有早期精神病后,不但终止我的奖学金,在我病情获得良好控制后,也不批准我继续深造。
——陈丽珊
联合早报 黎远漪报道
2013年09月27日.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