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用学校电邮和电话与家长沟通,无须提供个人的手机号码;除了紧急情况,教师也无须在工作以外时间回复家长的询问。
教育部和社区与家长辅助学校理事会(简称COMPASS)今年5月至8月咨询超过300名教师和家长,更新了学校—家庭伙伴指导原则,更明确设定教师与家长相互联系时应保持的界限。
教育部长陈振声星期三(9月18日)在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宣布这项消息时说,在正常工作日,过了学校办公时间,教师无须回复家长有关孩子隔日要穿什么颜色T恤,或索取孩子的听写单等之类非紧急询问。
陈振声说,自己从不检查儿子的听写单,引起现场不少教育工作者会心一笑。“这不是因为我不负责任或对孩子很放松,而是我要他记得自己的听写单……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成长和学习的一部分。”
陈振声强调,多数家长都很尊重教师,不会滥用联系渠道,但教育部认为应避免极少数家长过度消耗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确保教师有足够时间休息充电。
学校—家庭伙伴指导原则在2019年首次推出,就家长和教师合作提出建议,以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与自我管理能力。指导原则当时已说明教师无须提供个人手机号码给家长,以及家长应在工作时间联系教师。
然而,冠病疫情期间有不少突发情况,有些教师为更及时沟通信息,把个人手机号码提供给家长。疫情后,有些家长仍会在工作时间以外,发短信给教师询问非紧急或琐碎事项。
教育部副教育总司长(学校)兼学校司司长黄静琪受访时说,考虑到上述情况,教育部认为是时候更新这套指导原则,而过去几个月咨询了家长和教师,大家的共识就包括对于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相互尊重也意味着尊重彼此的个人界限……工作时间后就应尊重教师的私人时间,反之亦然……这样一来,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与成长承担起责任。”
为让学生在言行和价值观方面有良好学习榜样,教育部首次就家长与学校沟通方式,推出一项合作协议(Engagement Charter),强调家长与学校教职员沟通时,应保持有礼和相互尊重的态度。
陈振声:确保教师充电时间足够
陈振声强调,多数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维持良好合作关系,但有少数家长对教师有不正确的期望和要求。教育部不会容忍任何欺凌或粗暴对待学校教职员的行为。
教育部同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保健促进局合作,开发一套“亲子身心培育指南”,目的是协助家长提升育儿能力,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技巧,让家长在数码时代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心理健康和韧性。(梁麒麟摄)另一方面,教育部同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保健促进局合作,开发了一套“亲子身心培育指南”,协助家长提升育儿能力,尤其帮助孩子建立网络安全意识,建立心理健康和应对挫折的韧性。
上述措施是全国心理健康策略的一部分。当局明年1月将在家长网站中心(Parent Hub)推出新网站,让家长浏览亲子身心培育指南全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