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游记23——耆那圣地
所在版块:摄影旅游 发贴时间:2005-03-05 10:52  评分:

用户信息
复制本帖HTML代码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印度游记23——耆那圣地

虽然印度游记已经接近了尾声,但是我们还有两个重要的地方没有写,那就是印度重要的两个宗教耆那教和锡克教的圣地。锡克教的圣地在Amitsar, 印巴边界上,耆那教的这个圣地在南印度,距离mysore100多公里的路程。此次下南印度一半是为了去这个圣地看看,网上有本西方人写的书叫《人类大地母亲》,里面把吴哥窟,印尼的Borobudu和这个耆那教圣地并列为印度文化圈中的三个最让人难忘的建筑。我就是冲着作者的这个评价来的,前两个地方我都去过了,感觉都不错。到了那里以后,我发现没有想象的好,因为这里和前两个地方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耆那教圣地并不是以建筑来吸引人的,它最大的特点还是寺庙所在的那石头座山,这个圣地有个很长的名字Sravanabelagola,发音是斯拉瓦纳别尔格哪,不知道还以为是苏联名字呢,它是大约一千年前建成的。

首先我们说说耆那教,耆那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和佛教出现的时间差不多,耆那教的创始人和佛祖释迦牟尼都是恒河边上修炼的人,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新的思想迸发出来。这两人都持有一套和传统婆罗门教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方式,所不同的是,耆那教和印度教的冲突不大,没有像佛教那么激烈,因次经历了两千六百年,佛教被印度教弄得基本上消失了,而如今耆那教在印度虽然已经势微,但是还是有不可忽略的一批信徒存在。耆那教的创始人被印度人民称之为大雄,也就是狮子的意思。中国有很多大雄宝殿,因此我推段释迦牟尼也可能被人民冠以类似的称号吧。耆那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提倡裸体生活,后来耆那教分裂成两个教派,天衣派和白衣派,前者继承了裸体生活的习惯,后者改穿白衣。耆那教戒杀生,因地走路的时候要用拂尘把虫蚁扫开,浮尘这个东西在中国后来也挺流行的,因为道家和佛家都有严格戒杀生的教派吧。尼古也是起源于耆那教的。这个教派在人数上远远少于佛教和印度教,他们主要存在于印度的西部和南部,人数甚至远远少于锡克教,锡克教的总人数据说已经超过一亿了。

说道耆那教就不得不说说印度的苦行文化,这种文化在印度有着久远的历史,在今天仍旧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好像中国人对隐居于山野中的人有着某种特殊的固定思维模式。你看印度最后一个神话般的人物甘地,他佝偻的体形,身上披着白色的单子,拄着一根拐杖,让人看了就联想起印度的苦行文化,相信这是甘地在印度成功的诸多因素之一。几亿人崇拜他,那么对他的形象自然是认可的,这说明印度人对苦行的高度认同。苦行的极端表现是自残和自杀,你看印度有多少修炼者在大宝森节上往车轱辘下面钻阿,还有很多人是通过倒立,单脚不着地(比方说30年),自残阳具(比如说把阳具上拴块很重的石头)或身体其他部分,一辈子生活在树上等方式来表现这种苦行的理念。这些人大多都不是耆那教的,这些都是民间的修炼方式,但是你可以看出,耆那教一辈子不穿衣服,不杀生等等戒律和苦行文化的关系。相比之下一辈子不剃胡须,不理头发真是小事一件。你在现代印度,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你都能看到一种身穿橙色衣服的人,脑门儿上抹了很多粉(是骨灰么?),这种人也是苦行的一种,凭借双脚走天下,他们好像叫做巴巴。

我在印度的时候经常喜欢称耆那教为外星人,因为他们的塑像都是一个站立着的,裸体的人。特别是他们的壁画中有那种光头赤裸而直立的人物,那就更像ET了。耆那教很喜欢把他们的外星人建在山顶,方圆百里都能看见。开玩笑地说,我觉得耆那教有暴露狂的某些特质,否则干吗把自己裸体的样子放在山顶啊。想到这个耆那教的圣地还挺不容易,没有直接的旅游车开往那里,想去只能包车,我哪里找那么多人一起包车啊,去这个地方的人特少,路上遇到一些包车,都是去其他地方,我在那里呆了3-4个小时,只看到那么十几个老外。那么就只好乘坐乡村巴士了,又是颠簸的3个小时,转了2次车,你还别说,巴士司机开得比那些被洋人包下的车还快。后来我发现这里的司机都开的特快,各个好像都是菲律宾驾驶学校毕业的。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这个偏僻的小村落,镇上就一间客栈,看起来很脏,还好我不会在这里投宿,山不高,不过也有几百个阶梯需要爬,山势非常的陡。我在山小的小饭店里喝了杯马萨拉Tea,吃了份炒饭,把包留在饭店里就上山了。这家的炒饭炒得粘粘,很和我口味。这里是不要钱的,不过山下入口处有个捐款箱,有个老人会提醒你捐款,几个卢比就可以。登山的另一个障碍是,你必须脱鞋。因此这里就成了我赤脚爬过的最高的山。根据我的观察,耆那教基本上没有什么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他们都是沿用用当地印度教的建筑模式。







辛苦爬山也是有回报的,风景非常的好,感觉有点儿小泰山的感觉,周围都是平原,就这里有这么两个石头山。









注意图中心的小小神庙,就是上图的那个庙



对面山上也有个庙



山顶的石庙



地上围住的是经文



有点儿波斯的味道

















印度在某个时期很流行足印,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这个习惯应该来自佛教,由于释迦牟尼不让崇拜形象,于是大家只好做一个他的足印来纪念他,象征着佛祖在恒河两岸留下的足迹。



石刻



南印度特有的图案



美丽的跳舞女郎







这个寺庙有个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在不起眼的地方总是藏着一些很模糊的雕像。他们不规则地出现。台阶上的鳄鱼。





这头狮子的风格和斯里兰卡的很接近,从中可以看到斯里兰卡和南印度之间在文化艺术上有很强的联系。







印度文化非常明显进入耆那教的寺庙



这可是耆那教寺庙里很难见到的



标准的外星人



17米高的石像



这个人把脏兮兮的圣水倒在我头上,还撒了几个米粒儿,最后我还给他10卢比。。。我看到我后面的人直接喝掉圣水的。。。。。。







2005-3-5 mkx 于15宿舍

xiechuanling@hotmail.com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意气江湖任我行,文章散淡背包轻,十年一觉星州梦,不负轻狂年少名。
 相关帖子 我要回复↙ ↗回到正文
印度游记23——耆那圣地 mkx   (7753 bytes , 1325reads )
问一下,那么高的石头山,饮水怎么办啊? 话话   (0 bytes , 338reads )
抗阿,那山采多高啊 mkx   (0 bytes , 333reads )
我那天听印度同事说 大象   (136 bytes , 546reads )
你的印度同事故事真多 mkx   (0 bytes , 376reads )
我有不少印度同事 >_< 知非   (0 bytes , 357reads )
耆那教还带口罩,防止吸入飞虫。 mkx   (0 bytes , 402reads )
楼上两位说的都应该是-伊斯兰教苏菲派 暮落残墙@   (0 bytes , 300reads )
残墙兄,Jainist确实是这样的 薄荷   (256 bytes , 485reads )
皆是如此 暮落残墙@   (73 bytes , 369reads )
那就不清楚了 知非   (68 bytes , 334reads )
我的janist 朋友告诉我他从去年开始才吃鸡蛋 MCMD   (62 bytes , 374reads )
吃豆腐阿 mkx   (0 bytes , 300reads )
强人,敬仰中。。。 mkx   (0 bytes , 307re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