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其实上面说的抑郁症什么的哪儿都有,转来主要看看留美华人的另外一面。不过我看过这个之后觉得在新加坡照顾孩子真是天堂,infant care, child care,女佣什么的还有随处可见的收费不收费的游乐场之类都太太太方便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421a3801010mq8.html
南大校友王庆根,原为奥赛金牌得主,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Paypal的首席工程师,可以说学业和事业都很成功,却因抑郁症,本月初自杀,留下一双儿女。这是多么惨痛的悲剧!王博士的经历和我惊人地相似,同年出生,都在南大上过学,后来到美国闯荡,他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样大。我自己还苟活着,但同病相怜,觉得我们这些在美国生活得时间比较久的人,有必要多说说自己实际的生活状况,让其余的人做选择的时候,起码多一些参考。我和同样在美国生活的涂子沛兄(《大数据大趋势》一书作者,现居匹兹堡)相约,就这个话题,展开一些讨论。
在美国的生活,起码对中国移民来说,是“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地狱”。这种概括虽笼统,却不离谱。为了给儿童一个天堂,我们闯进了战场。在美国生活的不易,很少有当事人自己说过。对外人,大家要面子,家丑不外扬,有问题不暴露。对家人,大家报喜不报忧。久了不说,问题就可能酿成悲剧。
我不知王博士的离世究竟是什么原因,但不妨借题发挥,顺着“压力”这个话题,说说在美国生存的压力。我只说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抛砖引玉,希望其他海外朋友补充。
国内报道,多强调王走上绝路,是因工作压力太大。表面上看这似是最合理的解释,但未必有普遍意义。就我自己的体验,海外中国人的隐形压力不止工作。事实上,工作压力有时候还算次要。美国职场环境相对宽松,大部分美国上司处事随和。做同类工作,可能在国内的压力更大。当然我这里说的一切话都是笼统的说法,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那看不见的让人崩溃的压力究竟来自何方?我最近就遇到几个人,也抱怨说自己快得忧郁症了。原因和工作本身无关,倒是都牵涉到海外生活的孤立无助,或是紧张的家庭关系。
这种紧张来源有很多,比如孩子上学。美国学校通常三点下课。很多地方又规定,不到法定年龄,孩子不可无大人陪伴,单独在家。如果夫妻双方都上班,孩子的接送和安全就成了大问题。另外,美国的暑假长达三个多月,这中间孩子怎么办?有的送回国,有的请国内祖父母来带,有的花钱请人, 有的送往暑期的各种夏令营。每一种方法,都非常折腾。总的来说,我建议,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争取用钱解决。人情债,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和谐关系,能避免尽量避免,不要贪小便宜,最终后患无穷。
美国人自己也有这些问题,但他们毕竟是本地人,解决办法更多。有些是夫妇的一方把工作辞掉,或者换成兼职工作,时间上灵活起来,以便照顾孩子的起居和接送。目前来说,美国经济萧条,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即便这样,妇女在家不上班,也是常态,所有人都理解,她们自己也坦然。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太太,被人指责“一辈子没工作过”,能谈什么经济?这个说法,反倒让罗姆尼得分。罗姆尼太太说她家中要负责五个孩子,这不叫工作什么叫工作?这个说法赢得了很多选民的认同。美国的纳税是根据全家收入来算的。除非真能挣到钱,否则,考虑到纳税、雇人看孩子成本,孩子成长中家长参与的欠缺等多方面原因,去工作反而得不偿失。如果孩子多,夫妻一方收入不高,那还不如别去上班。一定有那么一个公式,让我们计算到工作与不工作的成本-收益平衡点在哪里。
这也不仅是经济问题,个人自我认知和心态调整也很重要。来自我们大陆的家庭,心态一关就很难过。不少家庭里,夫妻在美国生活久了,可因地制宜,适应当地环境。但国内父母甚至其他亲戚的聒噪,则是新的一重压力。有些老年人一辈子下来,除了工作挣钱,找不到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去寄托人生的意义,也无法理解美国这边的情况,用国内环境下的心态,乱出主意。他们有的是为了面子,希望告诉他人自己的孩子在美国某某地方上班,不希望邻居同事亲戚朋友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美国“没工作”。他们不知道,这有时候是为了家庭的整体利益作出的一种主动选择。子女有时候出于孝顺,只好依从,好让国内父母显摆,小家庭的苦只有自己去尝。也有的父母观念错误,比如“不要在家吃闲饭”,“不要吃丈夫的饭”,硬是劝子女去上班。中国家庭,很多是一方出来读书,一方陪读,有了机会另外一方去读书,本来拿学位就有早晚,不是都能顺利找到理想工作。
有的家庭为了省几个钱,让国内老人过来带孩子。这会使得带孩子的问题表面上缓解,但是这会生出很多新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医疗,在美国,保险通常只保“核心家庭”,亦即配偶和孩子。来访的父母不算dependent. 只能去另买保险。保险公司遇到这种既不是美国公民又不是年轻力壮的人投保,保险费通常很昂贵。很多家庭看情况还行,就去侥幸赌一把,不去买,但一旦父母在美国生病,又没有保险,最终医疗费惊人,甚至一下子就能把小家庭拖垮。这种风险,一些来访老人可能并不知道,有时候也不能理解。遇到这类问题,甚至在子女本来就已经压力重重的时候,因为自己不满而抱怨,让子女的家庭平添矛盾,使得人到中年、夹心饼干一样的他们痛苦不堪。
和其他任何地方的家庭一样,几代人之间的冲突总是难免,比如生活习惯,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大家都可能有差异。和国内不同的是,由于来一趟不易,很多父母一来,就把旅游签证所允许的半年用足。有了摩擦,无处可走,所以长时间困在一个地方,矛盾处理不当可能激化,影响小家庭夫妻关系。这样一来,美国生活不仅成为老人的地狱,也会成为三代人共同的地狱。
这种折磨,最终极为损害夫妻关系。再恩爱的夫妻,也架不住这种水滴石穿的长期冲突。很多海外中国夫妻关系紧张。美国人不像我们这样死要面子活受罪,遇到这些问题,会去找婚姻咨询等地方寻求帮助,商量解决夫妇双方解决不了的冲突,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还不行就索性散伙。中国人本来就含蓄,有问题自己相互都不说,更不要说寻求专业帮助,所以通常是带着问题过日子,如同两腿绑着沙袋去踢球。美国人在家庭关系中把夫妻关系摆在首要位置,夫妻关系和谐,子女会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之下,父母亲也可放心地安度晚年。中国舍本逐末,教孝不教慈,把孝道摆第一位,甚至孝道压倒人道,把很多其它的关系给扭曲了。久而久之,家庭的裂痕越来越大,小家庭又为了儿女或者父母的面子,强忍着在一起,形成过也过不好,离也离不了的亚婚姻。到了海外,在新的文化环境之下,这种冲突越发明显。我的下一本书,《生活意见》(暂定名,将由华师大出版),就谈到了很多这方面的话题。
另外一个压力源是工作许可的问题。美国的移民是一个复杂、漫长而又头痛的过程,人在美国扎下根来并不容易,有时候也没有必要,因为现在在国内,出国旅游、访学、商务也越来越容易。如果选择移民,除结婚和投资的渠道外,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未来面临的是职业移民。这方面大部分人的过程相差无几:大家先读书,然后找工作,根据工作,一层层办工作许可,每一次都是一场小小的战斗。要是读博士,起码得四五年时间搭进去。然后利用一年到一年半(因专业而异)的“职业实习期”(OPT),此间可合法找工作。OPT是比较临时的工作身份,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得尽快转成工作签证。工作签证需要雇主帮你申请,雇主不肯,你只好再去找肯帮你办的雇主。工作签证三年一延,最多七年。这期间,大家努力去办理绿卡。绿卡办理分几个优先顺序,杰出人才办得很快,这要看你的学位(多为博士学位),学术成果等。余下类别多有根据国别的签证配额排期(相当于“入户指标”),排到了才可办理。这排期三五年是常事。排期中,不可轻易改变工作,这让很多人只好接受不满意的工作,这中间离开美国再回来,还要花钱申请Advance parole, "Parole"也是犯人假释的意思,真是“移民监”了。
几番折腾下来,到最终不再受“身份”限制,搞不好就八九年甚至十几年过去了。此时已人到中年,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季都错过了。好多人当年的梦想,早已灰飞烟灭。大家只好把兴趣放到孩子和房子身上。自我的丧失,对一个人来说是很凄凉的事。坦白地说,很多第一代移民的人生基本上就这样荒废了。能自我安慰的一点,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不需要这样再来折腾。
不过如果心态调整好,学会享受生活,不与人攀比,不盲目追求出人头地,能看菜下饭,找到美国生活的美好之处,倒也海阔天空 ——事实上大部分美国人自己正是这么做的,能做到这样,才叫真正地“融入主流社会”了,很多人以为赚了大钱买了大房子,出人头地了,才觉得心里有底,似乎是在国外融入主流,对国内来说光宗耀祖了,这是一种极大的谬误。其实谁在乎?想想看你自己活得怎样?你开心吗?你对下一代尽到责任了吗?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出国是有风险的事,各位需要慎重,大学刚毕业的人倒无所谓,到哪里不是重新开始?我倒不反对移民这件事本身,但是需要好好权衡。那些在国内事业有成的朋友,可能要认真考虑。千万不要有童话思维,认为到了美国,就可以“永远幸福生活”了。很多问题,不会因为你飞越了太平洋,就可以永久地留在身后。
目前喊移民的中产家庭很多。遇到一个问题,人们解决的办法,一为抗争,一为逃离(fight or flight)。来美国十年了,我发觉flight也不是长久之计。但愿我们都去努力,让中国的教育和各方面大环境能好起来,日后大家的志向,会从“美国梦”,转移到“中国梦”上面。我想我能做的,是尽量去介绍美国的教育,好让我们教育各界人士去取长补短,让日后的教育者、家长和儿童,对他人的模式,不再是只能望洋兴叹。.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iherb 95折码任意单:GVL3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