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挖个坑, 打算写一个第三方的华新iOS客户端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技术の宅 | 本帖共有 130 楼,分 7 页, 当前显示第 6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末页>>
作者:cospace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52) 发表:2018-04-03 09:51:38  101楼
Apple Store 新版本上线
0.2.0 版本更新:
- 智能看帖,记住上次看帖位置,下次进入会自动滑至上次看帖处。对楼层较多的帖子,加入"电梯"操作

- 消息中心显示最近回复和@我的帖子

- 显示帖子打花

- 一些Bug fix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cospace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52) 发表:2018-04-03 09:54:42  102楼
https://itunes.apple.com/nz/app/%E7%9C%8B%E5%8D%8E%E6%96%B0/id1329175157?mt=8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iND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1699) 发表:2018-04-03 11:07:06  103楼
Apple Store 新版本上线0.2.0 版本更新: - 智能看帖,记住上次看帖位置,下次进入会自动滑至上次看帖处。对楼层较多的帖子,加入"电梯"操作 - 消息中心显示最近回复和@我的帖子 - 显示帖子打花 - 一些Bug fix
"上次看到这里“很不错。
一些问题。

1. “消息中心”里,“回复我的帖子”和 “@我的帖子”里面,无法点击直接跳到相关的帖子,有时候找不到的某些帖子,要到这里来找入口。。。

2. 论坛帖子列表,最好一眼看上去就能分清标题和发帖人。现在这两行都是一个颜色,虽说字体有区别,但是不够明显。
建议标题放在第一行,符合一般的阅读习惯。
发帖人,最后回帖人,预读次数,回帖数目等等放在下面一行。这些信息不重要,都灰色也没关系。

3. 帖子内容,排版感觉稍挤,line spacing 可以大点。

4. 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论坛的限制。无法在两个 IP 同时登入。
电脑上登入了。
手机上再登入,因为不同的 IP,电脑上就显示没登入。
电脑上再登入。
手机端不提示需要登入,虽然这时再查看信息中心时,已经看不到内容。
也可以发帖,但是估计发不出去,写的东西也会 lost。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cospace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52) 发表:2018-04-03 12:26:32  104楼
"上次看到这里“很不错。一些问题。 1. “消息中心”里,“回复我的帖子”和 “@我的帖子”里面,无法点击直接跳到相关的帖子,有时候找不到的某些帖子,要到这里来找入口。。。 2. 论坛帖子列表,最好一眼看上去就能分清标题和发帖人。现在这两行都是一个颜色,虽说字体有区别,但是不够明显。 建议标题放在第一行,符合一般的阅读习惯。 发帖人,最后回帖人,预读次数,回帖数目等等放在下面一行。这些信息不重要,都灰色也没关系。 3. 帖子内容,排版感觉稍挤,line spacing 可以大点。 4. 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论坛的限制。无法在两个 IP 同时登入。 电脑上登入了。 手机上再登入,因为不同的 IP,电脑上就显示没登入。 电脑上再登入。 手机端不提示需要登入,虽然这时再查看信息中心时,已经看不到内容。 也可以发帖,但是估计发不出去,写的东西也会 lost。
谢谢你的comment
我来逐条回复下:

1. 设计了跳转的,甚至还有highlight 那条回复的animation, 你再试试看是不是没点上? 示例: https://youtu.be/NpPDP2hHiv4

2. 这个是因为帖子列表的信息都是纯文字(API里没有author avatar),如果有avatar效果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个配色跟weibo是很类似的,总体来说可能还是我的设计布局问题。

3. 这个line spacing 确实有些挤,同意。

4. 这个确实是受限于后端的实现方式, 现在client端能做的就是是retry, 所以你如果登录了网页再进入app, 在background是有重新regain authorization的,等一下子的话查看信息,发帖这些应该都是可以的(当然此时你的网页会被踢出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iND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1699) 发表:2018-04-03 12:43:55  105楼
谢谢你的comment我来逐条回复下: 1. 设计了跳转的,甚至还有highlight 那条回复的animation, 你再试试看是不是没点上? 示例: https://youtu.be/NpPDP2hHiv4 2. 这个是因为帖子列表的信息都是纯文字(API里没有author avatar),如果有avatar效果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个配色跟weibo是很类似的,总体来说可能还是我的设计布局问题。 3. 这个line spacing 确实有些挤,同意。 4. 这个确实是受限于后端的实现方式, 现在client端能做的就是是retry, 所以你如果登录了网页再进入app, 在background是有重新regain authorization的,等一下子的话查看信息,发帖这些应该都是可以的(当然此时你的网页会被踢出了)
Re:
1. 可以点的,我弄错了。

2. 纯文字也挺好。就是要把主题和其它信息明显得区分开来。如果不要用各种鲜明的颜色,就只能主题独享一个颜色,其它的都用另一个比较低调的颜色。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cospace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52) 发表:2018-04-03 12:59:45  106楼
Re:1. 可以点的,我弄错了。 2. 纯文字也挺好。就是要把主题和其它信息明显得区分开来。如果不要用各种鲜明的颜色,就只能主题独享一个颜色,其它的都用另一个比较低调的颜色。
嗯嗯
纯文字+要显示的信息碎(title, author, tag, view count, reply count, last reply) 确实比较难布局又主次分明,可能真的要改改字体颜色试一下。
我再看看类似设计想想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love962397 (等级:13 - 举世无双,发帖:9406) 发表:2018-04-03 20:18:19  107楼
嗯嗯纯文字+要显示的信息碎(title, author, tag, view count, reply count, last reply) 确实比较难布局又主次分明,可能真的要改改字体颜色试一下。 我再看看类似设计想想
又下载了一次试用
几点建议:
(1)最好能够分页。比如20楼一页,或者30楼一页。
(2)点击引用楼不能回到引用楼本身。如果点击引用楼可以回去看到引用楼的内容,可以使看帖更加有连贯性。如果不能明白我说什么。请看下图。下图中红色框内的是某人引用或者回复的某楼。如果点击这个引用的此楼就是红框部分,能够跳转到这一楼,或者看到这楼全部内容就好了。

另外感谢楼主的辛勤劳动和谦逊的态度。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renityblue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258) 发表:2018-04-03 21:53:03  108楼
Swift could be out of date.
Kind of dinosaur. Keep learning new skills.
Market demands RAD with support of new tools which are fast, agile and innovative. Even in Open Source areas.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cospace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52) 发表:2018-04-03 23:12:04  109楼
又下载了一次试用几点建议:(1)最好能够分页。比如20楼一页,或者30楼一页。(2)点击引用楼不能回到引用楼本身。如果点击引用楼可以回去看到引用楼的内容,可以使看帖更加有连贯性。如果不能明白我说什么。请看下图。下图中红色框内的是某人引用或者回复的某楼。如果点击这个引用的此楼就是红框部分,能够跳转到这一楼,或者看到这楼全部内容就好了。另外感谢楼主的辛勤劳动和谦逊的态度。 (more...)
感谢反馈
1. 关于移动端的分页页面设计,我倾向于不用传统的网页分页设计,跟这篇文章的观点类似: https://aotu.io/notes/2017/06/27/infinite-scrolling/index.html 当然大家如果有好的交互也欢迎讨论

2. 这个点提的非常好,我会在下个迭代里实现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cospace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52) 发表:2018-04-03 23:17:41  110楼
Swift could be out of date.Kind of dinosaur. Keep learning new skills. Market demands RAD with support of new tools which are fast, agile and innovative. Even in Open Source areas.
If you look in decades time, any language can be outdated, any.
It’s pointless to criticize a language without a context. At least for the time being, I embrace the modern languages such as Swift, Kotlin,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impact they can make in the industry.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しろ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44) 发表:2018-04-04 06:14:25  111楼
Swift could be out of date.Kind of dinosaur. Keep learning new skills. Market demands RAD with support of new tools which are fast, agile and innovative. Even in Open Source areas.
呵呵
ucuumsxbb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love962397 (等级:13 - 举世无双,发帖:9406) 发表:2018-04-04 06:27:27  112楼
感谢反馈1. 关于移动端的分页页面设计,我倾向于不用传统的网页分页设计,跟这篇文章的观点类似: https://aotu.io/notes/2017/06/27/infinite-scrolling/index.html 当然大家如果有好的交互也欢迎讨论 2. 这个点提的非常好,我会在下个迭代里实现
另外我觉得前面有人提到的一点也是很有道理的。
就是一进入版面标题不是很醒目。现在把作者信息等放在第一排,并且作者信息加粗黑化而正标题放在第二排,还是不太复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最好是正标题放在第一排黑化加粗,作者信息等可适当小些,不用加粗黑化放在第二排。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cospace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52) 发表:2018-04-04 10:18:51  113楼
另外我觉得前面有人提到的一点也是很有道理的。就是一进入版面标题不是很醒目。现在把作者信息等放在第一排,并且作者信息加粗黑化而正标题放在第二排,还是不太复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最好是正标题放在第一排黑化加粗,作者信息等可适当小些,不用加粗黑化放在第二排。
好的
容我思考下解决方案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cospace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52) 发表:2018-04-04 10:22:39  114楼
哈哈
谢谢白老师,你的率真就是论坛的一股清流。

再延伸说几句,
我不喜欢的是像前文里的那种无养分的说教,就好像有人突然跟你说"我已看尽人世繁华,你怎么还在痴迷于旋转木马",真的是黑人问号好吗?

再者,关于开源,关于现代软件工程里数不清的轮子,有人看到的是乱象,有人看到的是繁华,进化。

-EOF-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しろ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544) 发表:2018-04-04 12:02:14  115楼
哈哈谢谢白老师,你的率真就是论坛的一股清流。 再延伸说几句, 我不喜欢的是像前文里的那种无养分的说教,就好像有人突然跟你说"我已看尽人世繁华,你怎么还在痴迷于旋转木马",真的是黑人问号好吗? 再者,关于开源,关于现代软件工程里数不清的轮子,有人看到的是乱象,有人看到的是繁华,进化。 -EOF-
没什么,就是看见那种啥也没干还指手画脚的憋不住话而已
同样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招人待见的方式表达出来,不懂为什么有些人说的明明是毫无建设性的话还偏觉得自己高屋建瓴

就算我是个外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硬套一下‘旧的不代表就是不好的’。古诗过不过时?繁体字有没有自己的美?没有昨天哪来的今天和明天,你怎么知道人家没学新东西。如此走在时代尖端的弄潮儿还用中世纪的日耳曼语跟我们这些眼看要被淘汰掉的猿类进化物种对话多掉价啊,不如操着高级语言去找chatbot玩吧。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renityblue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258) 发表:2018-04-04 12:05:56  116楼
哈哈谢谢白老师,你的率真就是论坛的一股清流。 再延伸说几句, 我不喜欢的是像前文里的那种无养分的说教,就好像有人突然跟你说"我已看尽人世繁华,你怎么还在痴迷于旋转木马",真的是黑人问号好吗? 再者,关于开源,关于现代软件工程里数不清的轮子,有人看到的是乱象,有人看到的是繁华,进化。 -EOF-
相比一些在新加坡和中国流行的mobile start-up app
Swift还算不上最过时的。用LAMP写的还有不少。但本地一些大的机构,银行已经觉察到RAD是今后的趋势,也已经开始转型或者计划转型。
传统的方法不管是以前出现的还是最近出现的,不能满足客户agile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一套代码两种OS的需要。这是两个促进革新的驱动力。
市场上有不少低代码多兼容性的开发工具,譬如自去年中本地某政府机构已经全面采用了这个革新的低代码多兼容工具。
但是市场上了解的或者熟悉的人不多,所以尽早进入这个领域,学会低代码多兼容手机编程是一个又潜力也有钱力的事。
有以往的手机编程经验的人,可以比别人更快地实现这个转变。至于具体的工具, 市场上有若干。鉴于本人的实际情况, 不方便直接推荐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定工具。大家google一下不难的。
至于本人的产品,可能不如小伙伴们的高深,但也有一些产品被mnc和政府机构在实际使用了。故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粗浅的看法。大家多多交流。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renityblue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258) 发表:2018-04-04 12:36:12  117楼
没什么,就是看见那种啥也没干还指手画脚的憋不住话而已同样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招人待见的方式表达出来,不懂为什么有些人说的明明是毫无建设性的话还偏觉得自己高屋建瓴 就算我是个外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硬套一下‘旧的不代表就是不好的’。古诗过不过时?繁体字有没有自己的美?没有昨天哪来的今天和明天,你怎么知道人家没学新东西。如此走在时代尖端的弄潮儿还用中世纪的日耳曼语跟我们这些眼看要被淘汰掉的猿类进化物种对话多掉价啊,不如操着高级语言去找chatbot玩吧。
我的确用IBM Watson做了virtual agent for customer service
但目前还没有production.
至于chatbot, good news是本地电信供应商已经意识到现有的电话自助服务的不足之处, 譬如一个服务要进入4层菜单才能达到。实施具备理解自然语言NLP的电话chatbot和网络chatbot已经在做了。应该不久就会进入市场。届时,小伙伴应该可以直接在电话里与客户服务员对话,当然这个服务员是一个chatbot.我们就不用层层深入菜单了。
前一个时代是外包的时代,譬如印度中国,现在的时代是革新和人工智能的时代。
至于上面所说的技术,小伙伴们也可以用RAD工具配合RESTAPI在半小时内做出自己的prototype.
就像熊猫说的, google, 你懂的。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iND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1699) 发表:2018-04-04 13:14:47  118楼
相比一些在新加坡和中国流行的mobile start-up appSwift还算不上最过时的。用LAMP写的还有不少。但本地一些大的机构,银行已经觉察到RAD是今后的趋势,也已经开始转型或者计划转型。 传统的方法不管是以前出现的还是最近出现的,不能满足客户agile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一套代码两种OS的需要。这是两个促进革新的驱动力。 市场上有不少低代码多兼容性的开发工具,譬如自去年中本地某政府机构已经全面采用了这个革新的低代码多兼容工具。 但是市场上了解的或者熟悉的人不多,所以尽早进入这个领域,学会低代码多兼容手机编程是一个又潜力也有钱力的事。 有以往的手机编程经验的人,可以比别人更快地实现这个转变。至于具体的工具, 市场上有若干。鉴于本人的实际情况, 不方便直接推荐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定工具。大家google一下不难的。 至于本人的产品,可能不如小伙伴们的高深,但也有一些产品被mnc和政府机构在实际使用了。故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粗浅的看法。大家多多交流。
什么时候 RAD 又成时髦了?
20年前用 Delphi, 用 C++ Builder 时就觉得这种快餐工具掩盖了语言本身的优雅和对语言的深入理解,你可以快速“编”出个程序来,但是你一旦有问题你无法 debug 无法 trace 因为你只懂这里拖一下那里拉一下就出来一个界面但是不知道哪些代码来支撑这个界面。

程序猿有没有必要了解 iOS 和 Android 的 底层TCP握手,这个见仁见智。 但是用了个通用平台的 RAD framework 就说自己很潮,这也太虚夸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renityblue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258) 发表:2018-04-04 13:48:46  119楼
什么时候 RAD 又成时髦了?20年前用 Delphi, 用 C++ Builder 时就觉得这种快餐工具掩盖了语言本身的优雅和对语言的深入理解,你可以快速“编”出个程序来,但是你一旦有问题你无法 debug 无法 trace 因为你只懂这里拖一下那里拉一下就出来一个界面但是不知道哪些代码来支撑这个界面。 程序猿有没有必要了解 iOS 和 Android 的 底层TCP握手,这个见仁见智。 但是用了个通用平台的 RAD framework 就说自己很潮,这也太虚夸了。
这是RAD的弱点
但在现在的商业经济环境下, 这是许多客户需要的。
技术只有放到特定的语境中才会被客户接受。个人也是喜欢语言的优雅, 也会在业余使用机器代码(这个真的是恐龙中的恐龙了)。但爱好与商业是两件事。
譬如一个大的企业, 即使在新加坡也有数百个电脑系统,每当一个企业级的change发生时,如何在短时间内用RAD的方法实现就是个现实的问题。又譬如如何在一天得时间链接以下4个applications of SAP, Oracle, MSSQL, MySQL以及构建light weight web and mobile app, 就需要用RAD思维和相应的innovative ESB工具迅速实现。又譬如如果都不知道上述4个程序的数据接口和数据库内部结构, 但需要在一天内链接, 也是要用RAD思维配合相应的innovative 工具实现。传统的工具不会都丢掉但如果想做些革新(也多赚些钱,嘿嘿),多学点新的工具是必须的。btw, 上述案例使用不同的工具。未必是最佳的,just keep learning new skills by google。不是吗?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renityblue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258) 发表:2018-04-04 14:12:50  120楼
这是RAD的弱点但在现在的商业经济环境下, 这是许多客户需要的。 技术只有放到特定的语境中才会被客户接受。个人也是喜欢语言的优雅, 也会在业余使用机器代码(这个真的是恐龙中的恐龙了)。但爱好与商业是两件事。 譬如一个大的企业, 即使在新加坡也有数百个电脑系统,每当一个企业级的change发生时,如何在短时间内用RAD的方法实现就是个现实的问题。又譬如如何在一天得时间链接以下4个applications of SAP, Oracle, MSSQL, MySQL以及构建light weight web and mobile app, 就需要用RAD思维和相应的innovative ESB工具迅速实现。又譬如如果都不知道上述4个程序的数据接口和数据库内部结构, 但需要在一天内链接, 也是要用RAD思维配合相应的innovative 工具实现。传统的工具不会都丢掉但如果想做些革新(也多赚些钱,嘿嘿),多学点新的工具是必须的。btw, 上述案例使用不同的工具。未必是最佳的,just keep learning new skills by google。不是吗?
突然发现歪楼了
与lz本意越来越远。
Regarding to Innovation or Digitalization, 另开新贴吧。
I believe there are a lot of talents here who can contribute or share how they are going to take actions in the innovation era.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技术の宅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130 篇文章,分 7 页, 当前显示第 6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