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很多有关自己中国象棋生涯的报道,包括官方的年鉴、报刊的文章,没有一篇能正确记录下我的成绩和经历。其实,当我处于职业棋手的生涯之时,并不在乎冠军以外的荣誉。并不是我不喜欢那些荣誉和称号,而是在内心深处,我知道那些额外的荣誉和称号是国家和领导对我所得冠军的额外奖励。追求冠军,才是我们运动员内心真正的渴望。我们为此而付出了青春。在得到冠军和荣誉的同时,也得到了人生最宝贵的、远比那些冠军、荣誉更有价值的东西——健康的人生态度;正直的人生价值观;永远不向困难低头的坚韧个性。因为通往冠军的道路是没有捷径的,你必须一刻不停地去努力;得到冠军的手段是公正的,除了战胜对手,没有、也不应该有其他的手段将冠军拿到手;因为冠军不会永远属于你一人,如果不培养坚韧的个性,谁也无法战胜失败的痛苦而再迈向胜利。这些价值观会伴随我的一生。虽然我在绝大部分的余生中,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超越我年轻时的成就;无论今后再有何成绩,和我青春年少时相比都自叹不如,但健康而正直的价值观,还是让我受用一生。
我一直认为,我还没有资格书写我的人生。古人云,君子应先立名,然后立德,再后立言。我的人生起起落落。每次下落的时候,本能总是驱使我拿起书本,去读好书,读圣贤之书。我总期望着,在我七老八十之时,有足够的德行,做一个君子,再将我的人生记录下来。不过今天,在异国他乡,我希望将我的象棋生涯和我的那段青春时光的思考和大家一起分享。
以下是我夺取冠军的几场重要战役,我很侥幸地击败了对手登上冠军宝座,现请欣赏:
第1局:北京谢思明先胜上海单霞丽(28/04/1980)第2局:广东黄子君先负北京谢思明(16/09/1981) 第3局:广东黄子君先负北京谢思明(1982年12月)
第1局:
第26着黑方如走车2平4,士四进五,车4进4,马九进八,车4平7,车三进一,象5进7,马八进九红多兵占优。
第35着应走炮二进一。
第2局:
第20着,黑方应走车4进6,炮七进一,炮2退6,兵五进一,炮2平4,兵五进一,炮6进3,兵五进一,炮6平5,士四进五,象7进5,黑虽失一象,但子力活跃有攻势。
第41着红方应走马三进五。
第51着红方应走炮六退一。
第59着红方应走马三退五。
第73着红方应走车八进一。
第115着红方应走车一平三。
这局棋由于我开局失误,黄子君取得了多子多兵的优势局面,可惜失误连连,我侥幸取得了胜利,为以后夺取冠军铺路。
第3局:
第19着红方应走车四平三。
第24着黑方应走车9平7。
第31着红方应走炮五进四,局面占优。
第55着红方应走仕六进五。
第57着红方仍应走仕六进五。
“留下的遗憾”
这就是我的故事,成功与失败都是我应该好好品尝的茶点。其实成功已成为历史,但在这过程中留下的遗憾,如果我自已不细细反思,恐怕别人很难切中要害。
遗憾之一
虽是时过境迁,但现在回头望去,我离开棋坛是否过于草率。
虽然那时我已在大学学习中国文学,但我并没有机会学习儒家、道家和佛学思想。
因为中国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更注重古典文化的文学性,老子基本上不涉及,孔子和孟子也只是一两篇文章,远没有系统地学习。所有有关儒、释、道的思想探究都在哲学系进行。
如果我在中学时已将儒家思想扎根于内心,我会更加懂得人情事理。如果在大学时已能学习和理解老庄的哲学思想,就能够懂得:“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的真正含义。也许懂得这些道理和能应用这些道理还有着很大差别,遗憾的的是,这些都是我的祖先留给我辈最优秀的文化思想,我的先人们在15、6岁时就学习并熟记着这些思想,我不但不知,更别提将它们应用到我的人生经历中。
举两个例子: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意思是:君子畏惧三件事:畏惧天命,畏惧在高位者,畏惧有道德者的言语。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不怕它,轻视在高位的人,轻侮有道德者的言论。(这个狎字,含有态度过分亲昵和不庄重的意思)。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意思是:执持盈满(自满自骄),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锐势难保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常守;富贵而骄,自取祸患。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老子道德经三十九章:“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呼?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意思是: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孤家、寡人、不谷。这不是把低贱作为根本吗?岂不是吗?所以最高的称誉是无需夸誉的。因此不愿像玉那样华丽,宁可如石块般坚实。
我们这些从小成绩优秀的运动员不敢不畏天命,不敢不畏圣人之言。但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常常是得冠军之时,在高位者们喜笑颜开,对你称赞有加;失冠军时,到哪儿都是一副冷脸。所以我们常常不懂畏惧在高位者,只知畏惧冠军的得失。因为我们大都很小就功成名就,所以常会锋芒毕露,不知这样锐势将难保长久。更不知功成名就时要学会含藏收敛。这样所有一切才能保持得更加长久。古时帝王尚且如此,别说是我等之辈。
如果我能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新加坡亚洲赛和泰国之行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也许我仍然会在适当的时候选择离开,但不用以一种被动的方式、留有遗憾地离开。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恆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意思是: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交给某人,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智,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家,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体力。一个人,错误常常发生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才能有所发愤而创造;表现在面色上,吐发在言语中,才能被人理解。
老子道德经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之,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意思是: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潜藏在它之中。谁知道究竟如何?它们是没有定数的。
即使泰国之行回国后发生了被误解之事,其实也不过是象丢掉一次到手的冠军一样,不过是人生旅途的又一次挫折而已。以前的挫折来源于比赛的失利,而这一次的挫折来源于被人误解。如果我懂得以上的道理,就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找到适当的方法把误解化解,把事情处理好。即使我仍然选择离开,但不应该带着误解而别。
遗憾之二:
师祖谢小然老先生在我身边时,我只知向谢老请教象棋,却不知好好向谢老请教做人的学问,这是我很大的遗憾。
如果上学之时就精读过论语,就会看到孔子的弟子们都在向老师请教什么。他们首先向孔子请教怎么成为君子,一部论语,大半都在教弟子们怎样成为有仁、义;懂礼、信;有德行的君子。怎样分辨君子和小人。而用很少的篇幅叫弟子们怎样做士子、做官拿俸禄;和侯、王谈论怎样治理国家。
我和谢老在北京棋院平时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谢老是我所见到的前辈中,最能把象棋精神归结成章的长辈。他老在不断和我强调象棋训练和比赛要遵守三要素,两个重要性。
三要素:意志品质是一重要;象棋水平二重要;身体健康三重要。
二个重要性:实战比赛很重要;理论研究也很重要。
谢老不断地用各种实例在强调他的理论的重要性。我潜移默化地按照谢老的理论要求着自己。
刚入专业队时,当我在旁边看臧如意和傅光明老师们拆棋时,也想将我的想法表达出来时,谢老会把我叫到旁边,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你只有看的份儿,没有插话的份儿!”
后来即使我得了很多冠军以后,如果对老师们的对局有自己的见解时,我也养成了单独将那位老师请到我的棋桌前,将我的想法和老师切磋。
慢慢我就明白,谢老不仅教我棋艺,也在教我怎样做人。长辈们拆棋,你的招法说对了,让前辈们难堪。说得不对,耽误老师们的功夫。
后来我才知道,谢老是我们棋界知名棋手中少有的1949年之前的大学生,只是因为家庭的变故而肄业。我也了解到谢老民国时下象棋走江湖的故事,才知道这江湖中的很多原则、仁义和人情世故。可这时。谢老已离我而去。如果我能向谢老多请教一些人生的道理,对我的一生恐怕比得冠军的受用时间还更长久。
遗憾之三:
我如此喜爱读书,不但在该读儒家和道家学说时没有读到,也没有在该了解佛学时读到过一本佛经。儒家和道家经典里,谈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谈人和自然和道德的关系。但没有谈论生和死的关系。现在,当我好好读过几本佛经后才明白,为何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就能融入到中华文化中,并被中国人接受并发扬光大,因为佛教完善了中华文化,佛学很好地诠释了有关生和死的关系。我们不只要懂得怎样好好地生;同时还要懂得死。读佛经让我懂得了生和死的因果关系,也让我更能了解这世上很多人和事和我自己的今天和过去的因果关系。
遗憾的是,为何我没有早一点懂得这些只要多读一点就能多懂一点的大道理,在我人生攀到高峰之时,多积一点我本更容易积攒的德行,为我今后多得一些善果做足功课。一切虽然不晚,但遗憾还是已经留下。
遗憾之四:
伴随我的职业象棋生涯的除了获得的冠军,还有几乎为每个冠军所付出的身体疾病。经常是比赛一开始我就感冒、发烧或者胃痛和失眠。这当然和比赛的紧张有关。但很多病的确是有先兆,而我不知其中的道理,让征兆变成实症,再发展到只能打针吃药。虽都不是什么大病,但让我的比赛过程伴随着很多身体的痛苦。
现在我开始读《黄帝内经》才发现,如果我当时对中国医学有现在这样的了解,我会少得很多次病,少受很多回罪。
在这里我想将台湾中国医药学院院长郭盛助先生为《皇帝内经》作序中的一段话和大家分享:“余谓中国医学博大精深,渊源于伏羲神农,光大于皇帝岐伯,在周代已设有医院,分科而治。下厉秦汉三国两晋,以至于今。世有名医,医国医民。在西医未传中土之前,已使吾国吾民为全世界最多之人口,最优越之种族,皆中医之功也。”
我才刚刚学习,只知一点点皮毛,但已有一些感触。
比如《皇帝内经》——素问-皮部论:“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廪(lǐn)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溯sù)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则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luán)骨痛,热多则筋驰骨消,肉烁腘(gúo)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如何?”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于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义译】所以百病的发生,先从皮毛开始。邪气侵入皮毛,则皮肤的纹理解开,腠理开则邪气侵入络脉;留而不去则内传于经脉;复久留而不去,则传入于腑,聚集在肠胃。病邪开始从皮毛侵入时,人感到恶寒而毫毛立起,使腠理开;病邪也就侵入络脉;络脉盛满,则色泽改变;病邪侵入经脉时,则气虚而使邪气内陷;如病邪留滞于筋骨之间,寒邪盛则筋脉卷曲、骨节疼痛,热邪盛,则筋骨松懈、骨肉消瘦,毛发枯槁而败坏。
皇帝说:“先生所说的十二皮部发生病变的情况如何呢?”
岐伯说:“ 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分布。邪气侵入皮肤,则使皮肤的毛孔纹理松开,邪气因而侵入络脉;络脉的邪气充满则传入经脉;经脉的邪气充满则传入停住于腑脏。所以皮肤是十二经脉分属的部位,若不注意关切,邪气就会沿经脉传入腑脏,遂生大病。
皇帝听了后,心领神会地说:“好,很好!”
想想我多次的经历就像这《皇帝内经》说得一样,从北京到全国各地比赛,气候、饮食都和家乡不同,尤其是南方,夏天比较潮湿,冬天比较阴冷,又没有暖气,所以我的病况大都是先感到受了风寒,一般没有及时添衣,吃药,而后感冒加重,再后就是肠胃不适。
如果那时能好好请教一些老中医,其实有很多自己活通经脉的方法,中医认为,只要人的脉络通畅,气血就能供给到人身体的各个腑脏。如果有新鲜的气血供应到各个腑脏,人就不容易生病。
如果刚感到受了风寒,可以想办法多打几个、十几个喷嚏,把身体中的寒气排出来。赶快喝一碗姜糖水。
发现肠胃有点不舒服,尽早顺着任脉推一推腹部。
平时如能多和自已的经络沟通(推一推、敲一敲),让自己的经脉都能够疏通着,我比赛中遇到的那些小病,不会演变成给我身体带来痛苦的大病。
所以,我们自己是我们人身这辆汽车最好的驾驭者,有什么不对劲我们往往能更快更早感觉到,如果是小毛病,我们自己就可以把疾病在初期遏制住。当然,如果毛病大,赶快去找医生!
我象棋之路中所有的遗憾,和中国文化在那个时代的缺失有关。因为这些文化太过优秀,所以没有在孩提时代就受到它的熏陶,不能不是我很难弥补的遗憾。
我们曾经轻视自己的文化,我们曾经毁坏过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当我们重新和这么优秀的文化相见之时,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的经济正在不断高速地发展,我认为,当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重新发扬光大之时,中国离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将不会遥远。
谢谢大家耐心听我的讲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