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讲,一般来说
1。严肃音乐是听得人少的,通俗音乐听得人多
2。严肃音乐是中上流社会的,通俗音乐不是
3。严肃音乐流传时间长,通俗音乐流传时间短
4。严肃音乐中跑调就不好了,通俗音乐跑调可能还更红
5。严肃音乐可以被改成通俗音乐,通俗音乐少被改成严肃音乐
6。。。to be continued
remarks: 以上疏于统计概念,并不是指每首特定的音乐。
大量古典音乐作品的素材都来源于民间,可以说是来自
通俗音乐。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俄罗斯民间舞曲的旋律。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要素材也都是来自越剧。40年前,上海人人都能哼几句“小别重逢梁山伯,倒叫我,三分欢喜七分愁”,其通俗不言而喻。
舒曼、舒伯特在他们的时代被斥为“写小曲”的,却被我们奉为经典。
海顿的一百多部交响曲倒有不少不怎么“严肃”的,“惊愕”更是揶揄多于音乐。
当代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通俗性和快餐性。和麦当劳一样,流行音乐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在3、5分钟内被消费掉,用餐巾抹一抹嘴就可以离开。好的曲子当然以后还会听,但是能让人细细揣摩回味的就不多了。至于能左右一个人的情绪,险些导致悒郁症发作的,究竟是个别。(快餐式的文化消费自古就有,中西皆有。只不过现在更多地被认同了。)并且,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和快餐性并不妨碍个中精品的艺术性。能经时间考验而得以流传的,便是经典。
而严肃与否,作者心中自然有数,与音乐体裁无甚关系,更无需我们去给他们贴上“严肃”或“非严肃”的标签。
我们欣赏的是音乐本身,不是那张“标签”,更不是想把那标签顺便贴在自己身上。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俄罗斯民间舞曲的旋律。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要素材也都是来自越剧。40年前,上海人人都能哼几句“小别重逢梁山伯,倒叫我,三分欢喜七分愁”,其通俗不言而喻。
舒曼、舒伯特在他们的时代被斥为“写小曲”的,却被我们奉为经典。
海顿的一百多部交响曲倒有不少不怎么“严肃”的,“惊愕”更是揶揄多于音乐。
当代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通俗性和快餐性。和麦当劳一样,流行音乐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在3、5分钟内被消费掉,用餐巾抹一抹嘴就可以离开。好的曲子当然以后还会听,但是能让人细细揣摩回味的就不多了。至于能左右一个人的情绪,险些导致悒郁症发作的,究竟是个别。(快餐式的文化消费自古就有,中西皆有。只不过现在更多地被认同了。)并且,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和快餐性并不妨碍个中精品的艺术性。能经时间考验而得以流传的,便是经典。
而严肃与否,作者心中自然有数,与音乐体裁无甚关系,更无需我们去给他们贴上“严肃”或“非严肃”的标签。
我们欣赏的是音乐本身,不是那张“标签”,更不是想把那标签顺便贴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