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清谈访谈与综艺类电视节目 (二)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1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Qingger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550) 发表:2003-05-10 16:37:57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桐音别馆】清谈访谈与综艺类电视节目 (二)
对不起,今天我写的东西就像臭臭长长的裹脚布,也不知道自己都胡扯了些什么,怕是跟“文化”这两个字没什么关系了;但是既然已经写了,那就贴出来吧。下次还是等有感觉的时候再写些东西。还有,后悔上次结尾写了那么多什么我要我要,要什么要,要个头啊…还是说话方便…

------------------------

在一对一的采访中,被采访人是主要的信息来源,因此主持人就需要注意不能过于积极的参与到对话中去。主持人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疑问或者想法而打断来宾的谈话,这样的做法,如果不断出现,会显得急躁而没有礼貌。遗憾,杨澜女士正是这样的风格。但是我不把她的行为归因于急躁,我把它归因于某种很奇怪的骄傲,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与强烈的表达欲的混合品。

杨澜所采访的精英不可谓不多,而且政治经济媒体文化,各方各面无所不包。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非常勤奋上进并且理想主义的人,这一点一直让人佩服。她运气也很好,但是随着她的成长,也许是太顺利了,表面上的从容温文已经无法掩盖内心逐渐凸显出的盛气。这也影响了《杨澜访谈录》的风格。另一方面,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专业就读的杨澜也有可能受了西方某些知名记者的影响,如问题尖锐言语犀利的麦克华莱士。杨澜从事的是文化相关的媒体工作,从她的言谈与文章中,可以看出她是向往文化的,但是她对人文的理解,并没有达到能让她随意掌控采访过程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过于主动的主持人使得《杨澜访谈录》的内容有时会流于零碎肤浅,因为嘉宾无法完整的有深度的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去年年底的某一天,中国财政部部长项怀城坐在凤凰的录影棚内,面对着他的是曾子墨,一个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了一年书,接着去美国一所常青藤大学读了四年的经济学学士,毕业以后在纽约的摩根斯坦利总部工作了两年,然后去香港分部工作了两年,接着就进入凤凰卫视做财经节目的年轻女孩。子墨虽然年轻,但是她的《财经点对点》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财经类访谈节目之一。她采访时不卑不亢的态度与对财经知识的熟捻使得她对于财经节目游刃有余,她面对着镜头时的超乎寻常的镇静使她兼具访谈节目主持人与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特征,她符合我心中对于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所有要求。记得当时项怀城老气横生略带官腔,而坐在他对面的子墨则自信矜持时而盈盈浅笑。他们谈到了未来十年中国还是需要通过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谈到了由政府主导的建设投资行为对中小企业的可能存在的挤兑效应,谈到了消费的低迷所引发的通货紧缩的危险,谈到了解决农村问题在未来中国十年中拉动消费提升经济的重要性。

事实上子墨对项怀城的采访显示出了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那个采访之前我从未见过项怀城,但是看完访谈之后我立刻对其的风格与能力有了一个大概的评估。同时我也大概了解或者说更加确信了中央政府对于中国当前以及今后经济发展的某些看法与做法,以及从宏观和学术的角度上,政府那样做的原因。透过凤凰卫视,包括经济半小时对项怀城的采访,以及其他许多类似的事情,我们不难发现大陆政府中的上层建筑正在悄悄的走向专业化,走向成熟。

写到现在,觉得今天写的这部分很闷,而且走题了(似乎说的都与文化没有什么关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杨澜与曾子墨在荧屏上通常比较严肃,或是因为我那天一时冲动写了那么多我要我要(像叫花子讨饭吃),以至于今天不得不参考那几句话一个一个的去填鸭,仿佛完成任务似的。所以我决定先把一个很好玩的老太婆揪出来说说,这个人,在演艺界混了四十年;李敖说过,在台湾混了四十年,到现在还能混得挺滋润的就三个人,他自己,琼瑶,还有这位大姐,张小燕。

张小燕非常的有魅力,这个魅力的最大来源,不是文艺上的才华,她唱歌很差,不是容貌上的美丽,都年过半百了还整天穿的跟大姑娘似的花枝招展,也不是她在台湾演艺圈的大姐大的地位;她的魅力,来自于她的高亲和力,来自于她的情商。很多看过《小燕有约》的朋友都会有这种体会。

终于说到《小燕有约》了。不过媒体给节目起名字也真够乏味的,东边有一个《小燕有约》,西边就有个《鲁豫有约》,北边有个《李敖大哥大》,南边就有个《文茜小妹大》…好像又走题了。还是说《小燕有约》吧。我如此的喜欢访谈类节目,因为它告诉了我很多我不知道却又很想知道的东西,那么张小燕的《小燕有约》告诉了我什么呢?那是另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世界,那也是个光怪陆离充满机遇与冒险的地方,它的名字叫“演艺圈”。

------------------------
实在不想写了,改天有感觉的时候再说,因为写的真的太傻了。突然意识到电视看得太多的坏处之一也许就是弱化了文字表达能力。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1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