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河子
这次回去后,第一次再走出乌鲁木齐就是去石河子。石河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直辖市,位于乌鲁木齐市以西约150公里处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侧。解放前,这里是一片戈壁荒滩;而如今,这里绿树丛荫,生机勃勃,被人们誉为“塞外江南”,“戈壁明珠”,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说到石河子的发展建设,就不得不提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人说,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而石河子是兵团的首府(兵团对于新疆的建设意义非凡,可见石河子的重要)。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一部进驻石河子,随后转业屯垦,拉开了举世无双的军垦大业的帷幕。40余年以来,石河子人屯垦戍边,艰苦创业,在亘古荒原、戈壁翰海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石河子,因军垦而生、缘农垦而兴,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不得不为她赞叹,为她自豪。我的母亲,当年也是兵团石河子总场中的一员,所以当我来到这里,看到她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在对比那些老照片上的石河子,更是感慨万千。
与乌鲁木齐相比,石河子的经济并不算很发达,也没有那么繁华的街市,但是石河子的环境却是乌鲁木齐遥不可及的。这座被中央绿化委员会评为公园城、生态城的绿洲新城,绿化覆盖率达42%,居全国城市领先地位。“城在绿树中,人住花丛里”是中外游客对她的评价。而作为军垦文化名城,石河子以拥有全国唯一的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全国唯一的军垦博物馆、全国唯一的艾青诗歌馆等而深以为荣。
我假期去了两次石河子,中间隔了1个多月,都觉得她变得越来越美。石河子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但还是吸引了很多游客。如果来这里,有几个地方是一定不能错过的:
周总理纪念碑及纪念馆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位于石河子北郊的石河子总场,是全国唯一的,所有石河子人都引以为荣。大门正对的是周总理纪念碑,其南侧为周总理纪念厅,北侧为周总理纪念馆。纪念碑是为纪念 1965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还有陈毅副总理)来石河子总场视察而修建的。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看望了农场职工,并接见了上海支边青年代表,在当时发表了“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讲话。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为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团党委决定,建筑纪念碑,碑址坐落在当年周总理接见上海支边青年代表时所在的地方(当时那里是一片树林带,现在的纪念碑就位于周总理接见上海支边青年代表的两条林带之间,林带的后半部分还保留着)。因为周总理享年78岁,所以碑高7.8米,周总理来此视察时67岁,碑文位高6.7米。
纪念碑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高12.8米。纪念碑正面向西,刻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十二个金字;南侧碑文是周恩来总理为军垦战士的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红旗、备战边防、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北侧碑文是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摘录,背面是一四五团场(现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党委撰写的建碑志文。
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其建筑面积为1680平方米,内设正厅、展厅和放映厅。正厅北墙为大型油画《新疆风光》,油画下市0.78米高的周总理半身铜像。展厅分三部分:“周总理和新疆各族人民及军垦战士心连心”;“光辉的历程,伟大的一生”;“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三个展厅共展出230多幅图片和部分实物包括周总理用过的公文包,毛巾,办公桌等等。
纪念馆还有一辆周总理坐过的红旗轿车,听解说员说是最早生产的那一批中的一辆,还是无机变速的。
我去的时候那个解说员很好,是一个女的,40岁左右吧,她讲解的时候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而且她的说话方式语音语调就好像有一种力量把你带进历史,好像一切都在眼前回放的感觉……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
石河子街心花园正南,保存着一幢完整的住房,它就是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时居住的旧址,人们习惯称它为“陶峙岳公馆”。1994年底,石河子文化局将其收回,并修复完整,将其作为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馆址,于1995年10月正式开放。
博物馆占地约 460平方米,分三个展厅,进门的左侧为第一展厅,为“古代石河子”。这里陈列着出土的陶罐、石器、化石、青铜器等百余件。八趾马化石距今 300万年,为寻找石河子地区早期原始人类的遗迹提供了线索。石箭头的发现,在新疆范围内尚属首次,为新疆的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进门往右拐为第二陈列室,陈列着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紧挨着的是第三展厅“足迹在延伸”,主要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以及中央领导人来石河子视察的照片。
军垦博物馆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四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
在院子里还有5,60年代的拖拉机,卡车等物品,都是团场的职工捐赠的,每一样都记录着石河子的开垦史。
参观完军垦博物馆,觉得特别感动,觉得那些兵团的人太伟大了,把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都奉献给这个城市,才有今天的石河子。看看照片上没开垦的石河子,真的是不毛之地,而现在发展成这样……那个时候新疆交通也不方便,起初开垦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连马,牛都没有,全都是靠人拉肩扛一步步走出来的,更不要提吃得住的了。真的很佩服很感谢那一代人。
王震将军铜像
在石河子市游憩广场的南端正中,醒目地耸立着一座王震将军铜像。这是为了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四十周年,缅怀军垦事业的伟大开拓者而建造的。 这座雕塑1994年 9月底落成,由王震将军锻铜全身像和 一匹花岗岩石马组成。整个雕塑高 8.5米,象征王震将军享年85岁。基座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手书“王震将军”四个金色大字。整个雕塑铜石结合,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威武壮观。
雕塑作品中的王震将军,精神饱满,面带笑容,神采奕奕地站在高坡上举目远望。选取的是50年代初期,王震将军及其一行在石河子进行现场勘察时的一个瞬间,道明了王震将军对于石河子的特殊意义。将军身旁的一匹骏马,不仅是当时骑马勘察的自然写照,更是将军戎马生涯的艺术象征。在人与马关系的处理上,作者突破了人骑在马上的一般惯用方式,以此来表明将军平易近人的作风,同时还有战争时期结束的意思。
军垦第一犁
在石河子游憩广场内,王震将军雕塑的右边,是军垦第一犁的雕像。
群雕《军垦第一犁》,长7米,高2.7米,基座为灰色大理石,其长9米,高1.4米。作者力图通过艺术作品唤起人们对创业年代的回忆,其基调深沉凝重。三个裸露着身体、奋力拉犁的垦荒战士是“老军垦”们十分熟悉并深感亲切的形象--简朴的军装、原始的劳动工具、凝重的步态,交代了当年极其艰苦的创业条件。作者用粗犷、深厚的夸张手法讴歌人与大自然搏斗的顽强性和坚韧性。集中地以人体动态和形体结构组成了强有力的总体形象:好似拼命向前用力的牛,人体动作夸张,达到极限的弯曲和绷直(头、胸、手、膝紧靠一起的弯曲和背、臀、下肢连成一线的绷直)。由黑花岗岩基座依次向上向前,造成了强劲的冲击力。用基本赤裸的人体来突出人的力量,以大的体面,猛烈起伏的筋肉,来表现人在特定状态下孕育的内在凝聚力。
广场内还有西北最大的音乐喷泉,很大很漂亮,石河子人一提起来就骄傲的不行。
北湖
位于石河子市北17公里处的北湖,是玛纳斯河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它地处天山北麓冲击扇的泉水溢出带,主要拦蓄玛河以西,潜水溢水带泉水及玛河部分洪水,原名大泉沟水库,1985年10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正式把它命名为北湖。
1985年改为旅游区后的北湖,水面宽阔,湖中有天鹅、大雁等几十种水鸟相嬉,假山、古亭相衬,俨然一幅江南水乡图。每逢夏日,石河子人乃至克拉玛依市的游人携家带口,来这里避暑消闲。
北湖是新疆渔业基地之一。这里不但养育了十几种鱼类,虾类、蚌类也很多,使这里的鱼宴颇具特色。北湖又是鸟类的故乡,数十种水鸟在水面游弋,在草滩孵雏。每到春天,常有群鸟覆盖水面达数百亩,犹如一片斑斓的云锦。
作为旅游区的北湖,旅游占地21平方公里,建有芙蓉洞、览胜阁、逍遥亭、邀月亭等20多处风景点,“苏州园”成为北湖的旅游中心,待建的儿童乐园、度假村、蜜月区、鸳鸯岛、魔鬼洞等60多个景点可达到3日游的规模。
每年的七月十六日,是盛况空前的“北湖节”。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北湖,划船、游泳、唱歌、跳舞、垂钓、野餐......冬不拉、热瓦甫的乐曲从早到晚在湖畔飘扬,烤羊肉、拉条子、手抓饭、凉皮子等风味小吃摊多达上千个,飘香溢彩的瓜果长廊炫耀着新疆的富有,不说姑娘小伙子们在湖里游泳戏水,就连婴儿也由母亲抱着接受湖水的洗礼。没人说明这是为什么,但人人心里都知道,这天是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的纪念日。“北湖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石河子文化现象。
今天的北湖,集百家之长,独树一帜,既有苏杭的典雅,更有大漠的坦荡,不愧为“沙漠中的江南”。
石河子热情好客的人民,优雅的环境,数不清的美食,都让人难以忘怀
就让我以艾青曾经写过的一首赞美石河子的诗来作为这篇的结尾吧:
我到过很多地方
数这个城市最年轻
她是这样漂亮
令人一见倾心
不是瀚海蜃楼
不是蓬莱仙境
她的一草一木
都是血汗凝成
--艾青
说到石河子的发展建设,就不得不提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人说,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而石河子是兵团的首府(兵团对于新疆的建设意义非凡,可见石河子的重要)。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一部进驻石河子,随后转业屯垦,拉开了举世无双的军垦大业的帷幕。40余年以来,石河子人屯垦戍边,艰苦创业,在亘古荒原、戈壁翰海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石河子,因军垦而生、缘农垦而兴,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不得不为她赞叹,为她自豪。我的母亲,当年也是兵团石河子总场中的一员,所以当我来到这里,看到她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在对比那些老照片上的石河子,更是感慨万千。
与乌鲁木齐相比,石河子的经济并不算很发达,也没有那么繁华的街市,但是石河子的环境却是乌鲁木齐遥不可及的。这座被中央绿化委员会评为公园城、生态城的绿洲新城,绿化覆盖率达42%,居全国城市领先地位。“城在绿树中,人住花丛里”是中外游客对她的评价。而作为军垦文化名城,石河子以拥有全国唯一的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全国唯一的军垦博物馆、全国唯一的艾青诗歌馆等而深以为荣。
我假期去了两次石河子,中间隔了1个多月,都觉得她变得越来越美。石河子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但还是吸引了很多游客。如果来这里,有几个地方是一定不能错过的:
周总理纪念碑及纪念馆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位于石河子北郊的石河子总场,是全国唯一的,所有石河子人都引以为荣。大门正对的是周总理纪念碑,其南侧为周总理纪念厅,北侧为周总理纪念馆。纪念碑是为纪念 1965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还有陈毅副总理)来石河子总场视察而修建的。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看望了农场职工,并接见了上海支边青年代表,在当时发表了“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讲话。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为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团党委决定,建筑纪念碑,碑址坐落在当年周总理接见上海支边青年代表时所在的地方(当时那里是一片树林带,现在的纪念碑就位于周总理接见上海支边青年代表的两条林带之间,林带的后半部分还保留着)。因为周总理享年78岁,所以碑高7.8米,周总理来此视察时67岁,碑文位高6.7米。
纪念碑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高12.8米。纪念碑正面向西,刻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十二个金字;南侧碑文是周恩来总理为军垦战士的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红旗、备战边防、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北侧碑文是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摘录,背面是一四五团场(现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党委撰写的建碑志文。
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其建筑面积为1680平方米,内设正厅、展厅和放映厅。正厅北墙为大型油画《新疆风光》,油画下市0.78米高的周总理半身铜像。展厅分三部分:“周总理和新疆各族人民及军垦战士心连心”;“光辉的历程,伟大的一生”;“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三个展厅共展出230多幅图片和部分实物包括周总理用过的公文包,毛巾,办公桌等等。
纪念馆还有一辆周总理坐过的红旗轿车,听解说员说是最早生产的那一批中的一辆,还是无机变速的。
我去的时候那个解说员很好,是一个女的,40岁左右吧,她讲解的时候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而且她的说话方式语音语调就好像有一种力量把你带进历史,好像一切都在眼前回放的感觉……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
石河子街心花园正南,保存着一幢完整的住房,它就是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时居住的旧址,人们习惯称它为“陶峙岳公馆”。1994年底,石河子文化局将其收回,并修复完整,将其作为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馆址,于1995年10月正式开放。
博物馆占地约 460平方米,分三个展厅,进门的左侧为第一展厅,为“古代石河子”。这里陈列着出土的陶罐、石器、化石、青铜器等百余件。八趾马化石距今 300万年,为寻找石河子地区早期原始人类的遗迹提供了线索。石箭头的发现,在新疆范围内尚属首次,为新疆的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进门往右拐为第二陈列室,陈列着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紧挨着的是第三展厅“足迹在延伸”,主要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以及中央领导人来石河子视察的照片。
军垦博物馆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四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
在院子里还有5,60年代的拖拉机,卡车等物品,都是团场的职工捐赠的,每一样都记录着石河子的开垦史。
参观完军垦博物馆,觉得特别感动,觉得那些兵团的人太伟大了,把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都奉献给这个城市,才有今天的石河子。看看照片上没开垦的石河子,真的是不毛之地,而现在发展成这样……那个时候新疆交通也不方便,起初开垦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连马,牛都没有,全都是靠人拉肩扛一步步走出来的,更不要提吃得住的了。真的很佩服很感谢那一代人。
王震将军铜像
在石河子市游憩广场的南端正中,醒目地耸立着一座王震将军铜像。这是为了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四十周年,缅怀军垦事业的伟大开拓者而建造的。 这座雕塑1994年 9月底落成,由王震将军锻铜全身像和 一匹花岗岩石马组成。整个雕塑高 8.5米,象征王震将军享年85岁。基座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手书“王震将军”四个金色大字。整个雕塑铜石结合,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威武壮观。
雕塑作品中的王震将军,精神饱满,面带笑容,神采奕奕地站在高坡上举目远望。选取的是50年代初期,王震将军及其一行在石河子进行现场勘察时的一个瞬间,道明了王震将军对于石河子的特殊意义。将军身旁的一匹骏马,不仅是当时骑马勘察的自然写照,更是将军戎马生涯的艺术象征。在人与马关系的处理上,作者突破了人骑在马上的一般惯用方式,以此来表明将军平易近人的作风,同时还有战争时期结束的意思。
军垦第一犁
在石河子游憩广场内,王震将军雕塑的右边,是军垦第一犁的雕像。
群雕《军垦第一犁》,长7米,高2.7米,基座为灰色大理石,其长9米,高1.4米。作者力图通过艺术作品唤起人们对创业年代的回忆,其基调深沉凝重。三个裸露着身体、奋力拉犁的垦荒战士是“老军垦”们十分熟悉并深感亲切的形象--简朴的军装、原始的劳动工具、凝重的步态,交代了当年极其艰苦的创业条件。作者用粗犷、深厚的夸张手法讴歌人与大自然搏斗的顽强性和坚韧性。集中地以人体动态和形体结构组成了强有力的总体形象:好似拼命向前用力的牛,人体动作夸张,达到极限的弯曲和绷直(头、胸、手、膝紧靠一起的弯曲和背、臀、下肢连成一线的绷直)。由黑花岗岩基座依次向上向前,造成了强劲的冲击力。用基本赤裸的人体来突出人的力量,以大的体面,猛烈起伏的筋肉,来表现人在特定状态下孕育的内在凝聚力。
广场内还有西北最大的音乐喷泉,很大很漂亮,石河子人一提起来就骄傲的不行。
北湖
位于石河子市北17公里处的北湖,是玛纳斯河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它地处天山北麓冲击扇的泉水溢出带,主要拦蓄玛河以西,潜水溢水带泉水及玛河部分洪水,原名大泉沟水库,1985年10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正式把它命名为北湖。
1985年改为旅游区后的北湖,水面宽阔,湖中有天鹅、大雁等几十种水鸟相嬉,假山、古亭相衬,俨然一幅江南水乡图。每逢夏日,石河子人乃至克拉玛依市的游人携家带口,来这里避暑消闲。
北湖是新疆渔业基地之一。这里不但养育了十几种鱼类,虾类、蚌类也很多,使这里的鱼宴颇具特色。北湖又是鸟类的故乡,数十种水鸟在水面游弋,在草滩孵雏。每到春天,常有群鸟覆盖水面达数百亩,犹如一片斑斓的云锦。
作为旅游区的北湖,旅游占地21平方公里,建有芙蓉洞、览胜阁、逍遥亭、邀月亭等20多处风景点,“苏州园”成为北湖的旅游中心,待建的儿童乐园、度假村、蜜月区、鸳鸯岛、魔鬼洞等60多个景点可达到3日游的规模。
每年的七月十六日,是盛况空前的“北湖节”。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北湖,划船、游泳、唱歌、跳舞、垂钓、野餐......冬不拉、热瓦甫的乐曲从早到晚在湖畔飘扬,烤羊肉、拉条子、手抓饭、凉皮子等风味小吃摊多达上千个,飘香溢彩的瓜果长廊炫耀着新疆的富有,不说姑娘小伙子们在湖里游泳戏水,就连婴儿也由母亲抱着接受湖水的洗礼。没人说明这是为什么,但人人心里都知道,这天是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的纪念日。“北湖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石河子文化现象。
今天的北湖,集百家之长,独树一帜,既有苏杭的典雅,更有大漠的坦荡,不愧为“沙漠中的江南”。
石河子热情好客的人民,优雅的环境,数不清的美食,都让人难以忘怀
就让我以艾青曾经写过的一首赞美石河子的诗来作为这篇的结尾吧:
我到过很多地方
数这个城市最年轻
她是这样漂亮
令人一见倾心
不是瀚海蜃楼
不是蓬莱仙境
她的一草一木
都是血汗凝成
--艾青
我站在这里想起和你曾经离别情景
你站在人群中间那么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