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十字路口-巴基斯坦2-卡拉奇2
感谢lucyfox帮助整理编辑
图片:开斋节的Memon 清真寺。
巴基斯坦本身的建筑正如他的文化一样, 是一个深受多元因素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风格完全迥异的大熔炉。在公元前4000年前,印度河文化从这里的中部印度河沿岸发端。虽然位列世界四大古文明, 但是却对今天的印度次大陆的建筑风格没有留下太多直接的影响。这一点不同于中国, 商朝殷墟宫殿遗址中的建筑就已经出现了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许多基本元素。
早先的建筑形式虽然没有对今天的建筑留下太多直接影响, 但是在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某些历史时期, 却是影响深远的, 甚至影响到了今天的东南亚。这些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筑材料-红砖建筑。其次是平面布局, 一种类似于佛教标准建筑规格-珈蓝七堂,以及高大的拱券构成的明堂和垒土包砖的翠堵婆构成的建筑复合体。第三是城市规划, 印度早期文明遗址为我们呈现了良好的城市规划和功能健全的基础设施。从巴基斯坦的范围内看,后期的taxila,以及南亚次大陆的后来的著名的几处佛教遗址-如鹿野苑等,都集成了以上提到的一些特点。
这里强调一下珈蓝七堂, 中国大乘佛教非常注意遵守珈蓝七堂的建筑规制, 但是中国的珈蓝七堂早已经跟印度次大陆本土的建筑形式背离太远了。 中国标准寺庙所谓的珈蓝七堂,是由寺庙大门-山门, 寺庙第一进院落-天王殿,第一进院落内左右两侧的钟鼓楼,和第二院落的正殿-大雄宝殿及其左右配殿, 七处孤立的中国式建筑组成的。 但是回顾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建筑形式, 我们会发现寺庙主体建筑一般只有一座,而在同一座建筑内, 却有不同的层次, 包括门厅, 过厅, 过厅左右隔间, 后面高大却很深邃的明堂以及左右耳室构成的。 于是乎我们能够从中国对建筑的命名和所谓的布局依稀找到今天南亚建筑的痕迹。如果我们再从历史和空间的广度观察整个佛教东传的步伐, 就会更容易理解这一差别逐渐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南亚建筑是个体与洞窟的结合。 而延伸到中亚, 则变成了一种洞窟的建筑艺术。洞窟可以忠实表现珈蓝七堂的平面布局。 但是当佛教继续东传后, 建筑就又变成了个体建筑与洞窟, 甚至完全个体的建筑形式了。洞窟已经无法再约束人们的活动空间了, 于是一座座独立的建筑分离出去,直到最后珈蓝七堂的7个建筑功能分区变成了7座独立的建筑。
与此相对应的, 就是人们更熟悉的翠堵婆与塔的关系, 还有比较不为人所熟知的曼德勒和戒台的关系。
巴基斯坦北部,是古代连接东土, 南亚和中亚的重要文化走廊。 建筑的扩张与演变, 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但是这一切在公元1000年前,就嘎然而止了。 一种更具有凝聚力的宗教, 和更具有美感的宗教建筑形式产生并东传了,这就是伊斯兰教和他们宏大的拱券建筑。中国是拱券技术极不发达的国家, 少有的一点技术也主要用于修墓和窑券。印度的拱券主要通过建筑材料的递进与递缩完成,不能称之为标准的拱券。 而拱券的大乘, 还是来自于地中海沿岸,尤其是东西罗马帝国。
随着伊斯兰教在小亚细亚的兴起, 无数的原本的拱券的教堂变成了清真寺, 这个建筑艺术, 慢慢被伊斯兰教徒吸收并发扬光大, 并随着宗教的延伸而拓展到今天大半个亚洲。在巴基斯坦和北印度,这种延伸是对以前建筑形式的毁灭性的打击。 经过几百年阿富汗和伊朗军阀的轮流统治, 以及最后莫卧儿王朝的高度文明的最后清洗。 一切都变得清晰了, 这个大陆只剩下几乎一种主要文明,一种主要宗教和一种建筑形式了。
不过这种高度文明的统一没有维持太久, 就来了新的干扰因素, 欧洲人。 正如世界上所有的前殖民地一样, 一个土洋结合,建筑形式对立并统一的现状, 最终被奠定了下来。
如果我们说巴基斯塔北部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世界, 那么卡拉奇, 就是插进这个伊斯兰文明的一刻异色的明珠。
不好意思, 上面为了引出一个概念, 扯了那么多不相关的概念。 而且千万别信这些东西, 他们既没有理论基础, 也没有实物证据, 只不过是我闭门造车自己琢磨出来的,问题很多。 大家权当废话好了。
今天的卡拉奇, 其实能看见的主要建筑形式, 是英国殖民地时代留下的殖民主义, 或者维多利亚式的, 或者说新古典主义的建筑。虽然我们仍能找到大量的传统的建筑元素, 但是成片的传统伊斯兰教徒的街区和建筑群却并没有什么。 倒是在老城的商业街和saddar, 留下成片的西方的建筑群.
其中包扩大量的教堂和政府建筑, 但是最多的还是这个当年在印度殖民地西海岸可以媲美孟买的时候留下来的商业建筑。
图片, jinnah hall and library.开国总统的一处纪念地, 他的故居就在附近。 这里方圆几公里现在是军事保护区域, 并不开放。我趁他们礼拜人少的时候, 跑进去的。虽然不开放, 但是除了军人, 没有人理你在这里怎么折腾,诺大的建筑就我一个人。 后来自己玩了够后, 还是在花园被一群军人逮到了, 并被赶了出去。 室内现在是一为巴基斯坦著名画家的画廊, 同时也是几万只鸽子的家, 无数的鸽子屎和鸽子毛把抽象派的画家的作品变成了印象派的。
刺眼的阳光, 突破阻碍, 冲入幽然的建筑, 伴着空气中的鸽子屎味。
另一处 Holy trinity Church, 罗曼式的建筑廊柱下.
欧洲风格浓郁的教堂大门
遇到几个韩国人, 使劲地看我, 希望我说一句话证明我是不是他们的同胞。 真想跟他们说-别他妈看了, 不是。
卡拉奇最著名的天主教堂-St Patrick
默罕默德, 阿里,金那路, 开国总统命名的路, 是以前殖民地的商业中心
英国殖民行政建筑
金那墓里的卫兵, 用的m16
巴基斯坦开国总统金那墓, 刚刚建立起独立的伊斯兰国家, 就积劳成疾, 活活病死了。一直到今天他都享受人们的深深的爱戴。
建筑是本土风格和现代建筑融合的结果, 现在叫做后现代主义建筑。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赠送的水晶吊灯, 就在墓的正上方
伊斯兰风格,朴素的金那墓
再看一眼辉煌的金那墓
虽然伊斯兰堡是巴基斯坦的政治首都, 但是在开国之初, 卡拉奇曾经是巴基斯坦将近20年的首都。 时至今日, 都是最大的城市和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
这是巴基斯坦的金融街-Moulvi Tamizuddin Khan road。几乎所有大银行的总部都在这里, 还有一个肯德基, 以及多管闲事, 不让我拍照的地区警察总局
卡拉奇的建筑很多, 这里真的只能是一个剪影, 一个概况。 明天,我便会和刚碰头的逆命题兄一起乘坐巴航飞机飞到北方的莫卧儿古都-拉合尔。开始一番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图片:开斋节的Memon 清真寺。
巴基斯坦本身的建筑正如他的文化一样, 是一个深受多元因素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风格完全迥异的大熔炉。在公元前4000年前,印度河文化从这里的中部印度河沿岸发端。虽然位列世界四大古文明, 但是却对今天的印度次大陆的建筑风格没有留下太多直接的影响。这一点不同于中国, 商朝殷墟宫殿遗址中的建筑就已经出现了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许多基本元素。
早先的建筑形式虽然没有对今天的建筑留下太多直接影响, 但是在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某些历史时期, 却是影响深远的, 甚至影响到了今天的东南亚。这些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筑材料-红砖建筑。其次是平面布局, 一种类似于佛教标准建筑规格-珈蓝七堂,以及高大的拱券构成的明堂和垒土包砖的翠堵婆构成的建筑复合体。第三是城市规划, 印度早期文明遗址为我们呈现了良好的城市规划和功能健全的基础设施。从巴基斯坦的范围内看,后期的taxila,以及南亚次大陆的后来的著名的几处佛教遗址-如鹿野苑等,都集成了以上提到的一些特点。
这里强调一下珈蓝七堂, 中国大乘佛教非常注意遵守珈蓝七堂的建筑规制, 但是中国的珈蓝七堂早已经跟印度次大陆本土的建筑形式背离太远了。 中国标准寺庙所谓的珈蓝七堂,是由寺庙大门-山门, 寺庙第一进院落-天王殿,第一进院落内左右两侧的钟鼓楼,和第二院落的正殿-大雄宝殿及其左右配殿, 七处孤立的中国式建筑组成的。 但是回顾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建筑形式, 我们会发现寺庙主体建筑一般只有一座,而在同一座建筑内, 却有不同的层次, 包括门厅, 过厅, 过厅左右隔间, 后面高大却很深邃的明堂以及左右耳室构成的。 于是乎我们能够从中国对建筑的命名和所谓的布局依稀找到今天南亚建筑的痕迹。如果我们再从历史和空间的广度观察整个佛教东传的步伐, 就会更容易理解这一差别逐渐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南亚建筑是个体与洞窟的结合。 而延伸到中亚, 则变成了一种洞窟的建筑艺术。洞窟可以忠实表现珈蓝七堂的平面布局。 但是当佛教继续东传后, 建筑就又变成了个体建筑与洞窟, 甚至完全个体的建筑形式了。洞窟已经无法再约束人们的活动空间了, 于是一座座独立的建筑分离出去,直到最后珈蓝七堂的7个建筑功能分区变成了7座独立的建筑。
与此相对应的, 就是人们更熟悉的翠堵婆与塔的关系, 还有比较不为人所熟知的曼德勒和戒台的关系。
巴基斯坦北部,是古代连接东土, 南亚和中亚的重要文化走廊。 建筑的扩张与演变, 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但是这一切在公元1000年前,就嘎然而止了。 一种更具有凝聚力的宗教, 和更具有美感的宗教建筑形式产生并东传了,这就是伊斯兰教和他们宏大的拱券建筑。中国是拱券技术极不发达的国家, 少有的一点技术也主要用于修墓和窑券。印度的拱券主要通过建筑材料的递进与递缩完成,不能称之为标准的拱券。 而拱券的大乘, 还是来自于地中海沿岸,尤其是东西罗马帝国。
随着伊斯兰教在小亚细亚的兴起, 无数的原本的拱券的教堂变成了清真寺, 这个建筑艺术, 慢慢被伊斯兰教徒吸收并发扬光大, 并随着宗教的延伸而拓展到今天大半个亚洲。在巴基斯坦和北印度,这种延伸是对以前建筑形式的毁灭性的打击。 经过几百年阿富汗和伊朗军阀的轮流统治, 以及最后莫卧儿王朝的高度文明的最后清洗。 一切都变得清晰了, 这个大陆只剩下几乎一种主要文明,一种主要宗教和一种建筑形式了。
不过这种高度文明的统一没有维持太久, 就来了新的干扰因素, 欧洲人。 正如世界上所有的前殖民地一样, 一个土洋结合,建筑形式对立并统一的现状, 最终被奠定了下来。
如果我们说巴基斯塔北部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世界, 那么卡拉奇, 就是插进这个伊斯兰文明的一刻异色的明珠。
不好意思, 上面为了引出一个概念, 扯了那么多不相关的概念。 而且千万别信这些东西, 他们既没有理论基础, 也没有实物证据, 只不过是我闭门造车自己琢磨出来的,问题很多。 大家权当废话好了。
今天的卡拉奇, 其实能看见的主要建筑形式, 是英国殖民地时代留下的殖民主义, 或者维多利亚式的, 或者说新古典主义的建筑。虽然我们仍能找到大量的传统的建筑元素, 但是成片的传统伊斯兰教徒的街区和建筑群却并没有什么。 倒是在老城的商业街和saddar, 留下成片的西方的建筑群.
其中包扩大量的教堂和政府建筑, 但是最多的还是这个当年在印度殖民地西海岸可以媲美孟买的时候留下来的商业建筑。
图片, jinnah hall and library.开国总统的一处纪念地, 他的故居就在附近。 这里方圆几公里现在是军事保护区域, 并不开放。我趁他们礼拜人少的时候, 跑进去的。虽然不开放, 但是除了军人, 没有人理你在这里怎么折腾,诺大的建筑就我一个人。 后来自己玩了够后, 还是在花园被一群军人逮到了, 并被赶了出去。 室内现在是一为巴基斯坦著名画家的画廊, 同时也是几万只鸽子的家, 无数的鸽子屎和鸽子毛把抽象派的画家的作品变成了印象派的。
刺眼的阳光, 突破阻碍, 冲入幽然的建筑, 伴着空气中的鸽子屎味。
另一处 Holy trinity Church, 罗曼式的建筑廊柱下.
欧洲风格浓郁的教堂大门
遇到几个韩国人, 使劲地看我, 希望我说一句话证明我是不是他们的同胞。 真想跟他们说-别他妈看了, 不是。
卡拉奇最著名的天主教堂-St Patrick
默罕默德, 阿里,金那路, 开国总统命名的路, 是以前殖民地的商业中心
英国殖民行政建筑
金那墓里的卫兵, 用的m16
巴基斯坦开国总统金那墓, 刚刚建立起独立的伊斯兰国家, 就积劳成疾, 活活病死了。一直到今天他都享受人们的深深的爱戴。
建筑是本土风格和现代建筑融合的结果, 现在叫做后现代主义建筑。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赠送的水晶吊灯, 就在墓的正上方
伊斯兰风格,朴素的金那墓
再看一眼辉煌的金那墓
虽然伊斯兰堡是巴基斯坦的政治首都, 但是在开国之初, 卡拉奇曾经是巴基斯坦将近20年的首都。 时至今日, 都是最大的城市和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
这是巴基斯坦的金融街-Moulvi Tamizuddin Khan road。几乎所有大银行的总部都在这里, 还有一个肯德基, 以及多管闲事, 不让我拍照的地区警察总局
卡拉奇的建筑很多, 这里真的只能是一个剪影, 一个概况。 明天,我便会和刚碰头的逆命题兄一起乘坐巴航飞机飞到北方的莫卧儿古都-拉合尔。开始一番完全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