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无聊的汉家文人(—) 张弘范灭宋与此
本来已临近考试,也不该上来了。。但无奈本人还是一凡人。谈起道德二字不免头大。记得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写过“通篇的仁义道德,看了大半夜,终于在字缝里看出了,两个字吃人”具体原文记不得了,但大概如此。
看这个的时候我还小,才8岁,是从老爷子的故纸堆里抄出来的。当时小,一门心的根红苗正,难免觉得鲁迅老爷子有些偏激。后来书读得多了,也难免有时要考证一番,结果在所谓文人们的道德下,我不光看到了吃人那两个字,而更多的是无耻和怯懦。刚刚看到马蹄兄提起了道德标准,不免要须臾一番。终于忍不住写上一写。
(—)宋张弘范灭宋与此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二月河的小说《乾隆皇帝》里:
“灭大宋的不是蒙古人,是文恬武嬉的文武百官。”乾隆知道母亲已经被说动,继续循着自己的思路款款陈说道:“蒙古大军将宋代最后一个皇帝赶到琼崖大海,宋代最后一个皇帝还在孩提之间,宰相陆秀夫在船上还在给他讲《中庸》。船被围了,把自己妻儿老小的船先沉了,抱着小皇帝投海自尽……额娘,你知道指挥这一战的蒙古主将是谁?”太后摇了摇头,她的眼中已经迸出泪花。“叫张弘范。”乾隆想到宋朝末代皇帝途穷惨状,也觉心中凄惶,哽着嗓子道:“他是大宋的一员战将,投了元,又来打自己主子。灭了宋,还磨崖铸字,写了几个字说‘张弘范灭宋于此’!后人鄙薄他,在前头仿他笔迹又添了个字,‘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这不是文人刻薄,是的的真真的史实!儿子想争一口气,别叫后世我们大清也出张弘范那样的贼子。” 喔塞,看到这里,与美丽温柔的太后一样,我的眼中也已经迸出泪花。我这心里面,你们知道吗?是百感交集哇。在这个版本中,二月河先生假乾隆皇帝之口告诉我们:张弘范“是大宋的一员战将,投了元,又来打自己主子。灭了宋,还磨崖铸字,写了几个字说‘张弘范灭宋于此’!后人鄙薄他,在前头仿他笔迹又添了个字,‘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这不是文人刻薄,是的的真真的史实!”
呵呵。。。真真的史实。。。后来查了查出处,好像是明时的哪位大儒加的,具体是谁查不出了。但就这一个“宋”字,就能彪炳千秋大义的大道德,只有理学大儒先生才适合去做吧。何况刻字的那个赳赳武夫二百多年前就死了,所以不管你是谁,流氓,还是大儒,都可以上来鞭尸一番,张张咱汉人的志气。文人了不起亚。
了不起亚!!后来又查,哈哈,呵呵,呼呼。。。无耻亚。。无耻。。哪里有什么“宋张弘范灭宋于此”鬼话,“宋的大将”。。。呵呵。。。要写也该这样写“大金国骠骑将军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元帅张柔之子张弘范灭宋于此”。什么宋人,人家都做了百多年的金人了。
张弘范的父亲张柔,一个金国的农民出身。金国衰亡期间,张柔崛起于阡陌之间,成为军阀。后来张柔与蒙古军交战打败了,就降了蒙古。以后连年征战中,成为蒙古军中的头号汉军大将。 张柔投降蒙古人20年后,张弘范才出生,这个时候是连金已经亡国四年了,张弘范连金人都不算。。。^_^。。更不用说宋人。人家从来就是蒙古人。所以说什么“宋张弘范灭宋于此”,道德家们的意淫罢了。
[冰衍 (10-10 17:2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楼
无聊的汉家文人(2)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提起来大家都咬牙切齿的说是满狗暴虐。。可是事实如何呢。道德家们把真正的史实盖好后,就一个屎盆子全盖到了人家满人头上。其实呢,满人除了多尔衮在扬州屠城中给了个“go ahead” 外,大部分的计划,和执行都是汉人。。
屠城,这可不是满人的专利。这还得从李成栋和他的前主子高杰说起。高杰者,李闯王的部下。(时间少就短短聊一下)因为勾引了闯王老婆,最后没法,就投了明。 后来闯王下了北京,老高在南边拥兵,和其他4镇一起拥了个废物福王,这就是弘光帝。老高突然一下赤丹忠心起来,一心北伐。于是率军到了徐州附近准备抵御清军。可惜守在徐州的明将,和老高有仇,于是把老高骗进城屠掉了。
现在我们的正主李成栋上场了,成栋毫不含糊直接打下徐州,然后把城屠了个干干净净。这是老李的部队第一回屠城。再后来老李就降了清。坐起了先锋,一口气围了扬州。史可法率扬州军民拼死抵抗,杀伤李部甚多。最后城破了,李成栋又动了屠城泄愤的想法,于是向多尔衮建议屠城,说什么一灭江南抵抗之心。于是李成栋的王师又干上了老本行。。。这就是杨州十日。。
至于嘉定三屠那就更是李部的杰作了,李部一破嘉定屠之,而后转战他处;不久义军起克复嘉定,李部即归破义军,而后二屠嘉定;李部复转他处,义军又克复嘉定,杀清地方官,李部于是返,再破义军,继而三屠嘉定。都是汉军干的,可叹。而后李成栋又继续攻击南明,他射杀了南明隆武帝,又生擒了南明绍武帝。大大的大清功臣亚。如果不是后来的是清初的四藩恐怕要改五藩了。
然而,这时以官居两广提督的李成栋却因为美貌小妾的死柬(和吴三桂有得比哟,同是女人,陈圆圆成了祸水,这位未录其名的小妾却成了烈女),再加上清政府的分肥不均(照例老李应是两广总督的),居然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反清复明。投了永历帝,要知道那时的永历朝只是每天在广西境内流串的小朝廷而已。老李的高举义旗再加上,江西王得仁反正,南明又一下子占了江南半壁。
可惜好景不常,清军主力南下。李某人战死沙场。临死了,居然得了个谥号“忠烈”。。。而那些南明遗老遗少们也不管什么道德不道德的,也对他大书特书。。要知道扬州与嘉定的血还没干,所有的事都扣到了多尔衮头上。后来的清因为多尔衮的特殊,也把这些往多王爷身上推。
于是乎大家大多只记得多王爷的凶悍和李将军的忠烈了。。
为尊者讳。。。呜呼。。。汉家文人的道德,不过是骑墙罢了
写得急了。。。难免疏漏和用语不当。。见谅则个[冰衍 (10-10 18:0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楼
无聊的汉家文人(3) 钱谦益。。。这是最搞笑的,也最无耻的。。(因为晚上好要做project。。。实在没法了就大致写写吧。。)
文坛巨擎钱谦益在北京失陷后,逃到了江南曲意逢迎权贵马士英,也搞了个礼部尚书衔的清职当当,于是接着风花雪月。终于找到了其后半身的知己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两人吟诗作对,泛舟长河好不风雅
可是不久危如累卵的南明小朝廷也被清军攻破,普天之下、莫非清土。钱谦益再一次面临着命运的抉择,不改奉新朝那就慷慨就义吧,但这使他大感踌躇。还是他的红颜知己柳如是有骨气,她劝钱谦益做伯夷叔齐,以保全汉族士大夫之尊。钱谦益犹豫了好久,勉强同意了,两人相约同投西湖作对同命鸳鸯。是夜月冷西泠、湖上寒烟浩渺,甚为凄冷。钱谦益怕了,嗫嚅的对如是说:“湖水冷彻骨髓,几如寒冰,老夫素来体弱,不堪寒凉,不如择日再来。”
死还要等春暖花开之时。。。
钱谦益不久便剃发易服,应召清廷接着作他的礼部侍郎去了。 但是说道柳如是,管有这么个废物夫君,这样一个没有骨气的男人,她还是选择爱他,守着她,即使他晚年被千夫所指还是那么不离不弃。虽然与同为秦淮八艳的李香君比起来,香君确实是更加刚烈的爱国者,一位置大义于儿女之情之上的奇女子。但作为男人,我不得不说我还是更喜欢柳如是,因为她代表了男人的理想伴侣。。。当天下都背离你的时候,还有一个人在等着和你共度时艰
更为值得深思的是随着“康乾盛世”的来领。新文人鱼贯登场了,他们大都生于清而长于清。不知道他们对如何看待自己前辈的作为---时间这东西使一切都显得滑稽。
“明月清风何限恨,纷纷纸上叹兴亡!” 就用这句来结束吧。文人的评判只是历史中的杂音,而血。。鲜红的血才是生命壮丽的
[冰衍 (10-10 18:4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楼
无语了。[materialist (10-11 8:0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楼
(引用 冰衍:无聊的汉家文人(2)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提起来大家都咬牙切齿的说是满狗暴虐。。可是事实如何呢。道德家们把真正的...)你先把“汉”“家”“文”“人”四个字搞清楚再说。[materialist (10-11 8:0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楼
(引用 materialist:你先把“汉”“家”“文”“人”四个字搞清楚再说。)只是闲谈一下,清时那些清客们。。唐之后。。。中华就少了太史董狐那千秋一笔[冰衍 (10-11 16:2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6楼
(引用 冰衍:只是闲谈一下,清时那些清客们。。唐之后。。。中华就少了太史董狐那千秋一笔)吹呗,反正他们都死了,没人没鬼来找你算账。[materialist (10-11 17:2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7楼
(引用 materialist:吹呗,反正他们都死了,没人没鬼来找你算账。)呵呵。。国大好像有个中文图书馆。。
[冰衍 (10-11 19:3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