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话题】我所了解的国内医保情况 @micomama之前有美眉micomama向我了解国内社保中的医保内容,我了解了一下,在这里做一个答复。因为考虑到可能有其他朋友也对这个问题有兴趣,所以直接发了一个新帖供大家参考。(发在心情版是因为之前micomama是在心情版的帖子问的,所以直接在心情版回了,各位大大不要拍砖)
医疗保险,分成三档处理。
第一档,是医保当年可用余额——这是每年初一次性打入的,一般是几千块钱,所以看看小病直接用这些费用来支付(有的地区有医保使用起档线,一般是几百块,就是几百块内自负,超出才可用医保,宁波已经取消这个起档线了。)。
第二档,如果发生费用超过了,也就是余额用完了,超出的部分自己需要按比例承担一部分费用,比如30%。
第三档,当费用超过一定标准(宁波好像是2万元,各地可能不一样),开始属于大病保险,个人承担比例下降到20%。
以上所说的,都是医保范围内的医疗和药品,自费项目不包含。
如果是宁波参保人员在宁波看病,以上非自己承担的部分直接医保入账医院,不需要个人垫付再保险。但是如果宁波人跑去上海看病,由于现在联网还没有完成,,所以需要自己先向医院支付,然后凭发票回宁波报销。
以下是网上搜来的政策文章,供参考。
http://www.nbjd.gov.cn/art/2013/8/29/art_630_453767.html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14-11-08 22:00:01。
[唐甬 (11-8 10:1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楼
补充一句如果是企业职工的话,自己承担的费用还可以到总工会报销一部分。
如果是事业单位的话,则参照公务员编制,报销比例更高——唉,不公平啊,难怪大家想去体制内。
另外,刚在帖子中忘了说一句,第一档中,医保当年余额用完后自动用历年余额,之后是开始统筹,也就是自己承担一部分。
[唐甬 (11-8 10:1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楼
比起岛上的保险公司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zeussword (11-8 10:2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楼
问个问题如果在A省工作了一辈子买了医保,退休后到B省定居养老的话,可以在B省报销么?[cuier (11-8 10:4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楼
(引用 cuier:问个问题如果在A省工作了一辈子买了医保,退休后到B省定居养老的话,可以在B省报销么?)现在政府就在搞这个事情现在长三角正在努力联网中。
未来是这个目标,但是由于各地财政水平不一样(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都会政府财政贴补),还是要有时间啊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唐甬 (11-8 10:5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楼
感动啊谢谢唐先生。
现在流量不够。
回家仔细读。
明天我就结束二十余年的海漂生涯,回国了。
感谢你以及华新众多朋友给我留下难忘回忆。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micomama (11-8 11:0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6楼
(引用 唐甬:现在政府就在搞这个事情现在长三角正在努力联网中。
未来是这个目标,但是由于各地财政水平不一样(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都会政府财政贴补)�...)猜一猜多少年后能实现呢?全国联网啊,不是长三角联网,长三角领先全国多个省好多年好不好。
我爸妈还等得起15年,他们打算70就到长三角定居去。实现不了我家就悲剧了。[cuier (11-8 11:0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7楼
(引用 zeussword:比起岛上的保险公司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很难横向比较一个是需要盈利的企业, 一个是政府津贴类国计民生。
只能说新加坡政府已经在逐步落实健保双全(至少有最基本的保障)
而且在国内索赔过的客户对国内的医疗系统也并不如意, 20万的账单, 医院卡一次只按15万算(有些费用不在范围内),去了社保局也是各种卡, 只拿回5万。
而新加坡这边很少听说符合索赔标准却拿不到全额索赔或者只能拿到一半的情况。[x4 (11-8 11:0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8楼
(引用 zeussword:比起岛上的保险公司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听着不错但是不靠谱拉。很多东西不报的,比如护工都得自己请。
我经历过才知道。我自己是坡保险。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micomama (11-8 11:0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9楼
(引用 micomama:感动啊谢谢唐先生。 现在流量不够。 回家仔细读。 明天我就结束二十余年的海漂生涯,回国了。 感谢你以及华新众多朋友给我留下难忘回忆。)祝阿姨回国顺利。[trim (11-8 11:1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楼
(引用 micomama:感动啊谢谢唐先生。 现在流量不够。 回家仔细读。 明天我就结束二十余年的海漂生涯,回国了。 感谢你以及华新众多朋友给我留下难忘回忆。)欢迎回国,预祝一切顺利!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唐甬 (11-8 11:1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楼
(引用 cuier:猜一猜多少年后能实现呢?全国联网啊,不是长三角联网,长三角领先全国多个省好多年好不好。 我爸妈还等得起15年,他们打算70就到长三角�...)呵呵,中国的发展速度难以估量,争取早日实现吧就好像15年前没有私家汽车啊,8年前没有高铁一样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唐甬 (11-8 11:1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楼
(引用 唐甬:呵呵,中国的发展速度难以估量,争取早日实现吧就好像15年前没有私家汽车啊,8年前没有高铁一样)嗯心怀美好的希望,反正还不急。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cuier (11-8 11:3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3楼
(引用 micomama:感动啊谢谢唐先生。 现在流量不够。 回家仔细读。 明天我就结束二十余年的海漂生涯,回国了。 感谢你以及华新众多朋友给我留下难忘回忆。)恭喜恭喜啊!最羡慕可以回国的人了!祝回国一切顺利!经常回华新看看。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love962397 (11-8 11:4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4楼
(引用 x4:很难横向比较一个是需要盈利的企业, 一个是政府津贴类国计民生。
只能说新加坡政府已经在逐步落实健保双全(至少有最基本的保障)
而且在国...)关于国内医保报销拖欠的问题医保报销拖欠的事情确实是有的,主要是两个条件:
首先是在异地救治产生费用,因为如果在本地看病的话直接医院费用从医保账上走,不需要个人垫付也不存在报销的。
其次当地的财政状况不好,没有足够的财政来支持。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医保都是财政补贴的,比如宁波医保报销就很快,根本不存在拖欠。但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不够僧多粥少,就会出现医保报销拖欠。
所以发展还是硬道理,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了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唐甬 (11-8 12:2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5楼
(引用 micomama:感动啊谢谢唐先生。 现在流量不够。 回家仔细读。 明天我就结束二十余年的海漂生涯,回国了。 感谢你以及华新众多朋友给我留下难忘回忆。)常来华新科普天朝知识亚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功夫熊猫 (11-8 12:5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6楼
(引用 功夫熊猫:常来华新科普天朝知识亚)呵呵,惭愧见识有限,看的主要还是以长三角为主,难免挂一漏万,仅供大家参考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唐甬 (11-8 13:1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7楼
(引用 trim:祝阿姨回国顺利。)小T,打PP!明明就是大姐姐。哼!友尽!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micomama (11-8 13:3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8楼
谢谢各位。要走的人回头看坡坡也有很多可爱的人、地方、食物的。
当然壮丽山河还是咱家乡的美。
手心手背都是肉,
这时候真的是五味杂陈,一言难尽。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micomama (11-8 13:5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9楼
(引用 x4:很难横向比较一个是需要盈利的企业, 一个是政府津贴类国计民生。
只能说新加坡政府已经在逐步落实健保双全(至少有最基本的保障)
而且在国...)个人认为国内小病门诊都报这个比坡好,但是大病可能还是坡比较靠谱。有关系的除外。
这次我是在骨科照顾病人,隔壁床一小伙说他手术时医生找不到螺帽,然后几个人商量着用个替代的。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我动脊椎手术时医生也是在找东西的事,要知道我们都是半麻,虽然不痛,但是听到东西找不到这种事心里感受是非常不好的。这可能是手术房护士没有准备好,就跟教师上课没备课一样。
这次回去觉得吃惊的是我爹的伤口是用钉书机一样的钉的,大约二十厘米的伤口医生说只要十分钟就好了,缝的慢。
看看国内医疗,进步是看得见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讲到钱,医院收护工费,按人头收,但是只管晚上每两小时帮翻身,所以自己得请护工。有的老人得两个护工,一天光护工费就是250以上,这个不可以报的。在坡坡,病人进去是有人照顾的,老太太擦澡换尿片都是医院里的护工干。这费用是保险可报的。国内住院自己得弄饭送,当然也有买,但是不太好。这边的食物医院有食谱选,在账单里。这些是我自己观察的,供其他要买保险的人参考。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micomama (11-8 14:1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