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求学狮城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 | 树形列表
Google使用新技巧(z)
<<始页  <上页   1  [2]  3  下页>  末页>> 

(引用 印象派:英文科研文章写作技巧a)如何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有目的地引导出自己的研究的重要性 通常在叙述了前人成果之后,用However来引导不足�...)科技论文英文标题制作的技术规范科技论文英文标题制作的技术规范
作者:崔鲸涛(中华建筑报报社) 来源:应用写作
作者说明:《应用写作》(2003年第7期)发表此文时将文中提及的学刊例证和参考文献全部删掉,估计有两个原因:一是考虑文章字数,二是考虑批评同行问题。现在寄上的是原稿,这等于把被删掉的例证和参考文献全部恢复。
为国际学刊或国际学术会议撰写科技论文、或为国内学刊撰写中文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或者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15号文件)规定编写外语的目次表和文摘页(题录和提要)时,论文作者或学刊编辑必然要碰到英文标题的制作问题。现就英语科技论文标题制作规范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标准化问题
为适应文献情报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各国标准化组织都对论文标题的技术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词语和符号的使用,标题字数的限量等)。我国颁布的科技论文标题字数的国家标准是,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语不超过10个实词。国际标准化组织则规定每条标题不超过8个词,并规定除各国通用的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外,标题内不得使用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国际学刊一般早已执行国际标准,也有些西方国家明确规定以国际标准代替本国的国家标准,而我国学刊一般要求作者按国家标准拟写中文标题,对英文标题既不强调执行国家标准也不要求执行国际标准。因此,目前只有极少数学刊基本按国家标准编译英文目次表(如《中国翻译》、《浙江大学学报》、《应用写作》等),大多数中文学刊的英文目次表的制作既不执行国际标准,也不执行国家标准。有些学刊的英文标题用词大多在10个词以上,多至20余个(如《历史档案》等),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相差甚远。据调查,许多学刊的英文标题中的其他技术细节也不规范,有的竟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区分主标题和副标题,如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我国唯一的英文社会科学刊物)、《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学刊》、《法学研究》、《人文杂志》、《美术研究》等等。因此,英文标题制作的标准化问题应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
二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制作要求
科技论文的标题是其基本思想的浓缩与概括。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那么,如何制作一则既符合国际标准又能概括论文基本思想的标题呢?
1.标题中尽量不用赘词冗语
据调查,标题过长的主要原因是标题中多有不含学术信息的赘词冗语。例如,国外一家学刊上有一则中国学者所撰的标题,即Discussion on Several Academic Problems in the Book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 Money (《中国近代纸币史》中几个学术问题的探讨)。[1] 此标题共用15个词,几乎是国际标准用词数量的2倍。可以说,其中的discussion on, the book, academic 是无用词语。学术刊物刊发的学术论文不可能讨论非学术问题,故academic 无用;书名已按英文规范(斜体字母以及标题和实词的首字母的大写)标出,故the book 无用;新的或未定论的学术问题必然要通过讨论、证明从而扩大已知领域,故discussion on也无用。把赘词冗语删去,再把“纸币”的短语术语换为单词术语banknote,即可写出一则符合用词数量国际标准的标题:Several Questions in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Banknotes 。若不改换paper money, 则可将several删去。改后的标题之语义与原标题完全相同,因为question 通常用于表述社会科学中需要讨论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该指出,许多论文作者在中文标题中喜用“试论”、“初探”、“浅论”、“浅谈”、“考略”、“管窥”等表谦词语,在译写英文标题时也常将之加入英文, 如此便要在英文标题中增加一两个词。因此,表谦词语应一概删去。至于许多学者在标题中惯用的A Study of, The Exploration of等一类无用词语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外英语科技论文中尚较常见,但是七十年代以来,它们由于受标题字数国际标准的制约已经在国际学刊中绝迹。
在了解标题的国际标准之前,许多学者都写过一些词语数量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标题。例如,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Relating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解决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2] 因为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无非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方面(如知识表示、自然语言理解等)和技术方面(如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Prolog等)的问题,所以此标题可改为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of AI (解决人工智能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标题中的缩写AI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因为它是国际科学界通用的缩写词。又如,Some Results of Handling Metalogical Problem of Entailment System Cm by Computer (用计算机处理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若干结果)一题也不符合标准。[2] 据原论文的内容,可将之改为Machine-Proving of Metalogical Problems of Entailment System Cm (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机器证明),改后的标题用8个词概括了原论文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只要了解标题技术标准并遵照执行,即可制作出符合规范的标题。 2.标题中尽量多用关键词语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并减少标题中的词语数量,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在上述修改后的机器证明一则标题中的machine-proving, entailment system Cm, metalogical problem 是原论文中的关键词语;在改后的人工智能一则标题中,除solving 和功能词之外,其他词语均为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下例是一位外国学者所撰的一则包括论文全部关键词语的标题:Action Minimizing Solutions of the Newtonian n-body Problem: From Homology to Symmetry (牛顿n-体问题之作用极小化解——从同调至对称)。[3] 此标题中的n-body problem,action,symmetry是原论文中的全部关键词语,而minimizing solution 和homology则是数学专业术语。此标题包括主标题(8个词)和副标题(4个词),用词总量超过8个,但是,它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
3.根据需要制作主、副标题
由于某些论文中的内容复杂或科学术语结构复杂,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概括全文的标题,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采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办法解决标题过长问题。有学者写过如下一则标题:Why Is Chinese Modal Logic Different from Its Western Counterpart (中国模态逻辑为何不同于它的西方对应物)。[2] 由于论文的基本论题是根据中西语言特点论证中西模态逻辑差异形成的原因,所以此标题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它可改为主、副标题样式:Chinese and Western Modal Logic: The Difference and Its Cause (中西模态逻辑的差异及其成因)。二者同样用了10个词,但后者符合国际标准化规范。因此,在制作科技论文英文标题时应注意这一国际标准和英文规范,并用冒号将主、副标题分开,不要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将之分开。
参考文献: [1] Journal of Asia Numismatics,No.2, 2002, ANS Press, Singapore. [2] Abstracts of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Vol.Ⅰ,Ⅲ, Uppsala University Press, Sweden, 1991. [3]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Vol.Ⅲ,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2002.
【原载长春理工大学《应用写作》2003年第7期】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发布 2003年8月17日
[印象派 (2-8 16:5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1楼

(引用 印象派:如何查找文献的全文(就算国大图书馆也不是所有journal买完的,还是用得上)注:由于大部分院校未能购卖国内外商业医学数据库,如PUBMED、E...)用google查找生物学文献的方法google提供了很强大的pdf文件搜索功能 用下面这篇文章中的方法可以查到很多需要密码的杂志的文章。 只需要在搜索里面加上inurl:pdf然后后面加上杂志的限制,比如"by cell press" 就可以查到很多cell杂志的文章,更深入的大家看看下面吧。
一,GOOGLE简介
Google(www.google.com)是一个搜索引擎,由两个斯坦福大学博士生Larry Page与 Sergey Brin于1998年9月发明,Google Inc. 于1999年创立。2000年7月份,Google替代 Inktomi成为Yahoo公司的搜索引擎,同年9月份,Google成为中国网易公司的搜索引擎。 98年至今,GOOGLE已经获得30多项业界大奖。
二,GOOGLE特色
GOOGLE支持多达132种语言,包括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 GOOGLE网站只提供搜索引擎功能,没有花里胡哨的累赘; GOOGLE速度极快,据说有8000多台服务器,200多条T3级宽带;
GOOGLE的专利网页级别技术PageRank能够提供高命中率的搜索结果; GOOGLE的搜索结果摘录查询网页的部分具体内容,而不仅仅是网站简介; GOOGLE智能化的“手气不错”功能,提供可能最符合要求的网站; GOOGLE的“网页快照”功能,能从GOOGLE服务器里直接取出缓存的网页。
三,基本搜索:+,-,OR
GOOGLE无需用明文的“+”来表示逻辑“与”操作,只要空格就可以了。
示例:搜索所有包含关键词“易筋经”和“吸星大法”的中文网页 搜索:“易筋经 吸星大法” 结果:已搜索有关易筋经 吸星大法的中文(简体)网页。共约有726项查询结果,这是第 1-10项。搜索用时0.13秒。
注意:文章中搜索语法外面的引号仅起引用作用,不能带入搜索栏内。
GOOGLE用减号“-”表示逻辑“非”操作。
示例:搜索所有包含“易筋经”而不含“吸星大法”的中文网页 搜索:“易筋经 -吸星大法” 结果:已搜索有关易筋经 -吸星大法的中文(简体)网页。共约有5,440项查询结果,这是 第1-10项。搜索用时0.13秒。
注意:这里的“+”和“-”号,是英文字符,而不是中文字符的“+”和“-”。此外, 操作符与作用的关键字之间,不能有空格。比如“易筋经 - 吸星大法”,搜索引擎将视 为逻辑“与”操作,中间的“-”被忽略。
GOOGLE用大写的“OR”表示逻辑“或”操作。但是,关键字为中文的或查询似乎还有BUG ,无法得到正确的查询结果。
示例:搜索包含布兰妮“Britney”或者披头士“Beatles”、或者两者均有的中文网页。
搜索:“britney OR beatles” 结果:已搜索有关britney OR beatles的中文(简体)网页。共约有14,600项查询结果,这 是第1-10项。搜索用时0.08秒。 搜索:“布兰妮 OR 披头士” 结果:找不到和您的查询-布兰妮 OR 披头士-相符的网页。
注意:小写的“or”,在查询的时候将被忽略;这样上述的操作实际上变成了一次“与” 查询。
“+”和“-”的作用有的时候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缩小搜索结果的范围,提高查询结果命 中率。
例:查阅天龙八部具体是哪八部。
分析:如果光用“天龙八部”做关键字,搜索结果有26,500项,而且排前列的主要与金庸 的小说《天龙八部》相关,很难找到所需要的资讯。可以用两个方法减少无关结果。
1,如果你知道八部中的某一部,比如阿修罗,增加“阿修罗”关键字,搜索结果就只有 995项,可以直接找到全部八部,“天龙八部 阿修罗”。
2,如果你不知道八部中的任何一部,但知道这与佛教相关,可以排除与金庸小说相关的 记录,查询结果为1,010项,可以迅速找到需要的资料,“天龙八部 佛教 -金庸”。
四,辅助搜索:通配符、大小写、句子、忽略字符以及强制搜索
GOOGLE不支持通配符,如“*”、“?”等,只能做精确查询,关键字后面的“*”或者“ ?”会被忽略掉。
GOOGLE对英文字符大小写不敏感,“GOD”和“god”搜索的结果是一样的。
GOOGLE的关键字可以是词组(中间没有空格),也可以是句子(中间有空格),但是,用 句子做关键字,必须加英文引号。
示例:搜索包含“long, long ago”字串的页面。 搜索:“"long, long ago"” 结果:已向英特网搜索"long, long ago". 共约有28,300项查询结果,这是第1-10项。搜 索用时0.28秒。
注意:和搜索英文关键字串不同的是,GOOGLE对中文字串的处理并不十分完善。比如,搜 索“"啊,我的太阳"”,我们希望结果中含有这个句子,事实并非如此。查询的很多结果 ,“啊”、“我的”、“太阳”等词语是完全分开的,但又不是“啊 我的 太阳”这样的 与查询。显然,GOOGLE对中文的支持尚有欠缺之处。
GOOGLE对一些网路上出现频率极高的词(主要是英文单词),如“i”、“com”,以及一 些符号如“*”、“.”等,作忽略处理,如果用户必须要求关键字中包含这些常用词,就 要用强制语法“+”。
示例:搜索包含“Who am I ?”的网页。如果用“"who am i ?"”,“Who”、“I”、“ ?”会被省略掉,搜索将只用“am”作关键字,所以应该用强制搜索。 搜索:“"+who +am +i"” 结果:已向英特网搜索"+who +am +i". 共约有362,000项查询结果,这是第1-10项。搜索 用时0.30秒。
注意:英文符号(如问号,句号,逗号等)无法成为搜索关键字,加强制也不行。
五,高级搜索:site,link,inurl,allinurl,intitle,allintitle
“site”表示搜索结果局限于某个具体网站或者网站频道,如“sina.com.cn”、“edu. sina.com.cn”,或者是某个域名,如“com.cn”、“com”等等。如果是要排除某网站或 者域名范围内的页面,只需用“-网站/域名”。
示例:搜索中文教育科研网站(edu.cn)上所有包含“金庸”的页面。 搜索:“金庸 site:edu.cn” 结果:已搜索有关金庸 site:edu.cn的中文(简体)网页。共约有2,680项查询结果,这是 第1-10项 。搜索用时0.31秒。
示例:搜索包含“金庸”和“古龙”的中文新浪网站页面, 搜索:“金庸 古龙 site:sina.com.cn” 结果:已在sina.com.cn搜索有关金庸 古龙的中文(简体)网页。共约有869项查询结果, 这是第1-10项。搜索用时0.34秒。
注意:site后的冒号为英文字符,而且,冒号后不能有空格,否则,“site:”将被作为 一个搜索的关键字。此外,网站域名不能有“http”以及“www”前缀,也不能有任何“ /”的目录后缀;网站频道则只局限于“频道名.域名”方式,而不能是“域名/频道名” 方式。诸如“金庸 site:edu.sina.com.cn/1/”的语法是错误的。
“link”语法返回所有链接到某个URL地址的网页。
示例:搜索所有含指向华军软件园“www.newhua.com”链接的网页。 搜索:“link:www.newhua.com” 结果:搜索有链接到www.newhua.com的网页。共约有695项查询结果,这是第1-10项。搜 索用时0.23秒。
注意:“link”不能与其他语法相混合操作,所以“link:”后面即使有空格,也将被 GOOGLE忽略。
inurl语法返回的网页链接中包含第一个关键字,后面的关键字则出现在链接中或者网页 文档中。有很多网站把某一类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源名称显示在目录名称或者网页名称中, 比如“MP3”、“GALLARY”等,于是,就可以用INURL语法找到这些相关资源链接,然后 ,用第二个关键词确定是否有某项具体资料。INURL语法和基本搜索语法的最大区别在于 ,前者通常能提供非常精确的专题资料。
示例:查找MIDI曲“沧海一声笑”。 搜索:“inurl:midi 沧海一声笑” 结果:已搜索有关inurl:midi 沧海一声笑的中文(简体)网页。共约有14项查询结果,这 是第1-10项。搜索用时0.01秒。
示例:查找微软网站上关于windows2000的安全课题资料。 搜索:“inurl:security windows2000 site:microsoft.com” 结果:已在microsoft.com内搜索有关 inurl:security windows2000的网页。共约有198 项查询结果,这是第1-10项。搜索用时0.37秒。
注意:“inurl:”后面不能有空格,GOOGLE也不对URL符号如“/”进行搜索。GOOGLE对“ cgi-bin/phf”中的“/”当成空格处理。
allinurl语法返回的网页的链接中包含所有查询关键字。这个查询的对象只集中于网页的 链接字符串。
示例:查找可能具有PHF安全漏洞的公司网站。通常这些网站的CGI-BIN目录中含有PHF脚 本程序(这个脚本是不安全的),表现在链接中就是“域名/cgi-bin/phf”。 语法:“allinurl:"cgi-bin" phf +com” 搜索:已向英特网搜索allinurl:"cgi-bin" phf +com. 共约有40项查询结果,这是第 1-10项。搜索用时0.06秒。
allintitle和intitle的用法类似于上面的allinurl和inurl,只是后者对URL进行查询, 而前者对网页的标题栏进行查询。网页标题,就是HTML标记语言title中之间的部分。网 页设计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把主页的关键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示在网页标题中。因此,只查 询标题栏,通常也可以找到高相关率的专题页面。
示例:查找日本明星藤原纪香的照片集。 搜索:“intitle:藤原纪香 写真” 结果:已搜索有关intitle:藤原纪香 写真的中文(简体)网页。共约有284项查询结果,这 是第1-10项。搜索用时0.03秒。
GOOGLE的罕用高级搜索语法:related,cache,info
related用来搜索结构内容方面相似的网页。例:搜索所有与中文新浪网主页相似的页面 (如网易首页,搜狐首页,中华网首页等),“related:www.sina.com.cn/index.shtml ”。
cache用来搜索GOOGLE服务器上某页面的缓存,这个功能同“网页快照”,通常用于查找 某些已经被删除的死链接网页,相当于使用普通搜索结果页面中的“网页快照”功能。
info用来显示与某链接相关的一系列搜索,提供cache、link、related和完全包含该链接 的网页的功能。
示例:查找和新浪首页相关的一些资讯。 搜索:“info:www.sina.com.cn” 结果:有关www.sina.com.cn的网页信息。 新浪首页 北京站 上海站 广东站. ... 游戏世界, |, 影音娱乐, |, Club缘, |, 男 人女人, |, 论坛聊天, |, 时尚潮流, |, 文教育儿, |, 车行天下, |, 软件下载. ... Google 提供这个网址的信息: 查看Google网页快照里www.sina.com.cn的存档 寻找和www.sina.com.cn类似的网页 寻找网页有链接到www.sina.com.cn 寻找网页包含有'www.sina.com.cn'
六,其他重要功能
目录服务
如果不想搜索网页,而是想寻找某些专题网站,可以访问GOOGLE的分类目录“http: //directory.google.com/”,中文目录是“http://directory.google. com/Top/World/Chinese_Simplified/”。不过由于GOOGLE的目录由志愿者服务,而 GOOGLE在国内名气相对比较小,因此中文目录下收录站点很少。
工具条
为了方便搜索者,GOOGLE提供了工具条,集成于浏览器中,用户无需打开GOOGLE主页就可 以在工具条内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此外,工具条还提供了其他许多功能,如显示页面 PageRank等。最方便的一点在于用户可以快捷的在GOOGLE主页、目录服务、新闻组搜索、 高级搜索和搜索设定之间切换。欲安装GOOGLE的工具条,可以访问“http://toolbar. google.com/”,按页面提示可以自动下载并安装。
新闻组(USENET)搜索
新闻组中有大量的有价值信息,DEJA一直是新闻组搜索引擎中的佼佼者。2001年2月份, GOOGLE将DEJA收购并提供了所有DEJA的功能。现在,除了搜索之外,GOOGLE还支持新闻组 的WEB方式浏览和张贴功能。
输入“http://groups.google.com/”后,便进入GOOGLE新闻组界面。可惜现在还没有中 文界面。因为新闻组中的帖子实在是多,所以我点击“Advaced Groups Search”进入高 级搜索界面http://groups.google.com/advanced_group_search。新闻组高级搜索界面提 供对关键字、新闻组、主题、作者、帖子序号、语言和发布日期的条件搜索。其中作者项 指作者发帖所用的唯一识别号电子信箱。比如要在alt.chinese.text内搜索著名老牌网络 写手图雅的帖子,可以用下列指令“group:alt.chinese.text author:tuya@ccmail. uoregon.edu”。不过一般而言,我更推荐使用图形搜索界面,方便而且直观。
搜索结果翻译
曾经为那些你不懂的法文、西班牙文页面烦恼么?现在,GOOGLE支持一项搜索结果翻译功 能,可以把非英文的搜索结果翻译成英文!!虽然目前只支持有限的拉丁语、法语、西班 牙语、德语和葡萄牙文,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个伟大的改进。
不过,目前只能在英文状态GOOGLE下实现这个功能。进入GOOGLE的设置页面,http: //www.google.com/preferences,有一个“BETA: Enable translation of search results into your interface language. ”的选项,把它选中,就OK了。
搜索结果过滤
网络上的成人内容浩如烟海,而且很多站点具有欺骗或者其他不良企图,浏览者很容易掉 入其中的陷阱。为此,GOOGLE新设立了成人内容过滤功能,见GOOGLE的设置页面,http: //www.google.com/preferences,最底下有一个选项SafeSearch Filtering。不过,中文 状态下的GOOGLE尚没有这个功能。
PDF文档搜索
我对GOOGLE尤其欣赏的一点就是它提供对PDF文档内文的检索。目前GOOGLE检索的PDF文档 大约有2500万左右。这真是太美妙了。PDF是ADOBE公司开发的电子文档格式,现在已经成 为互联网的电子化出版标准。PDF文档通常是一些图文并茂的综合性文档,提供的资讯一 般比较集中全面。
示例:搜索关于电子商务(ECOMMERCE)的PDF文档。 搜索:“inurl:pdf ecommerce” 结果:已向英特网搜索inurl:pdf ecommerce. 共约有19,200项查询结果,这是第1-10项 。搜索用时0.11秒。
下面是某项搜索结果:
[PDF] www.usi.net/pdf/outsoucing-ecommerce.pdf Outsourcing Electronic Commerce Business Case White Paper By: John P. Sahlin, Product Marketing Professonial (PMP) Implementation Manager, Web Engineering ... 一般文字档 - 类似网页
可以看到,GOOGLE在PDF档前加上了[PDF]的标记,而且,GOOGLE把PDF文件转换成了文字 档,点击“一般文字档”,可以粗略的查看该PDF文档的大致内容。当然,PDF原有的图片 以及格式是没有了。
图像文档搜索
GOOGLE提供了Internet上图像文件的搜索功能!!目前该功能尚在B测试阶段,但已经非 常好用。访问地址是“images.google.com”。你可以在关键字栏位内输入描述图像内容 的关键字,如“britney spears”,也可以输入描述图像质量或者其他属性的关键字,如 “high quality”。
GOOGLE给出的搜索结果具有一个直观的缩略图(THUMBNAIL),以及对该缩略图的简单描 述,如图像文件名称,以及大小等。点击缩略图,页面分成两祯,上祯是图像之缩略图, 以及页面链接,而下祯,则是该图像所处的页面。屏幕右上角有一个“Remove Frame”的 按钮,可以把框架页面迅速切换到单祯的结果页面,非常方便。GOOGLE还提供了对成人内 容图像的限制功能,可以让搜索者免受不必要的骚扰。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图像搜索功能还不支持中文。
七,搜索技巧杂谈
关键词的选择在搜索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有搜索技巧中,关键词选择是最基本也是最 有效的。
例一:查找《镜花缘》一书中淑士国酒保的酸话原文。
分析:如果按照一般的思路,找某部小说中的具体段落,就需要用搜索引擎先找到这本书 ,然后再翻到该段落。这样做当然可以,但是效率很低。如果了解目标信息的构成,用一 些目标信息所特有的字词,可以非常迅速的查到所需要的资料。也就是说,高效率的搜索 关键字不一定就是目标信息的主题。在上面的例子中,酒保谈到酒的浓淡与贵贱的关系时 ,之乎者也横飞。因此,可以用特定的词语一下子找到目标资料。
搜索:“酒 贵 贱 之”,OK,找到的第一条信息就是镜花缘的这一段落:“先生听者: 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甚贵之?真所分之,在其味之。酒昧 淡之,故而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
以上的关键字选择技巧可以谓之“特定词法”。
例二:“黄花闺女”一词中“黄花”是什么意思。
分析:“黄花闺女”是一个约定的俗语,如果只用“黄花闺女 黄花”做关键词,搜索结 果将浩如烟海,没什么价值,因此必须要加更多的关键词,约束搜索结果。选择什么关键 词好呢?备选的有“意思”、“含义”、“来历”、“由来”、“典故”、“出典”、“ 渊源”等,可以猜到的是,类似的资料,应该包含在一些民俗介绍性的文字里,所以用诸 如“来历”、“由来”、“出典”等词汇的概率更高一些。
搜索:“黄花闺女 黄花 由来”,查到“黄花”原来出典于《太平御览》,与南朝的寿阳 公主相关。如果想获得第一手资料,那就可以用“太平御览 寿阳公主”做搜索了。
以上的关键字选择技巧可以谓之“近义词法”。
例三:刘德华同志的胸围是多少。
分析:首先声明,这是某个MM要我做的搜索,我把它作为搜索案例而已,没其他的意思。 非常直接的搜索是,“刘德华 胸围”,但事实上,这么搜索出来的结果,尽是一些诸如 “刘德华取笑莫文蔚胸围太小”之类的八卦新闻,无法快速得到所需要的资料。可以想到 的是,需要的资料应该包含在刘德华的全面介绍性文字中,除了胸围,应该还包括他的身 高,体重,生日等一系列相关信息。OK,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增加其他约束性关键词以缩 小搜索范围。
搜索:“刘德华 胸围 身高”,没有料到的情况发生了,网上炙手可热的痞子蔡《第一次 亲密接触》里居然含有这样关键字,阿泰“改编自刘德华《忘情水》的变态歪歌”、“用 身高体重三围和生日来加以编号”。好办,把这部小说去掉,“刘德华 胸围 身高 -阿泰 ”,OK,结果出来了,华仔胸围84cm。说明一下,为什么用“阿泰”而不用“第一次亲密 接触”呢?这是因为小说的名字被转载的时候可能有变动,但里面角色的名字是不会变的 。
以上的关键字选择技巧可以谓之“相关词法”。
其他常用搜索个案
例一:找人
分析:一个人在网上揭示的资料通常有:姓名,网名,性别,年龄,毕业学校,工作单位 ,外号,住址,电话,信箱,BP,手机号码,ICQ号,OICQ号等等。所以,如果你要了解 一下你多年没见过的同学,那不妨用上述信息做关键字进行查询,也许会有大的收获。
例二:找软件
分析一:最简单的搜索当然就是直接以软件名称以及版本号为关键字查询。但是,仅仅有 软件名称和目标网站,显然还不行,因为搜索到的可能是软件的相关新闻。应该再增加一 个关键字。考虑到下载页面上常有“点击此处下载”或者“download”的提示语,因此, 可以增加“下载”或者“download”为关键字。 搜索:“winzip 8.0 下载” 结果:已搜索有关winzip 8.0 下载的中文(简体)网页。共约有6,670项查询结果,这是第 1-10项。搜索用时0.22秒。
分析二:很多网站设有专门的下载目录,而且就命名为“download”,因此,可以用 INURL语法直接搜索这些下载目录。 搜索:“winzip 8.0 inurl:download” 结果:已搜索有关winzip 8.0 inurl:download的中文(简体)网页。共约有358项查询结果 ,这是第1-10项。搜索用时0.44秒。
在互联网上随意的下载软件是不安全的,因为供下载的软件有可能带有病毒或者捆绑了木 马,所以,对下载网站作一个限定,是一个稳妥的思路。可以用SITE语法达到这个目的。
共享软件下载完之后,使用的时候,软件总跳出警示框,或者软件的功能受到一定限制。 由于中国的网民多是穷棒子,所以应该再找一个注册码。找注册码,除了软件的名称和版 本号外,还需要有诸如“serial number”、“sn”、“序列号”等关键字。现在,来搜 索一下winzip8.0的注册码。 搜索:“winzip 8.0 sn” 结果:已向英特网搜索winzip 8.0 sn. 共约有777项查询结果,这是第1-10项。搜索用时 0.30秒。
例三:找图片
除了GOOGLE提供的专门图片搜索功能,还可以组合使用一些搜索语法,达到图片搜索之目 的。
分析一:专门的图片集合,提供图片的网站通常会把图片放在某个专门目录下,如“ gallary”、“album”、“photo”、“image”等。这样就可以使用INURL语法迅速找到 这类目录。现在,试着找找小甜甜布兰妮的照片集。 搜索:“"britney spears" inurl:photo” 结果:已向英特网搜索"britney spears" inurl:photo. 共约有2,720项查询结果,这是 第1-10项。搜索用时0.23秒。
分析二:提供图片集合的网页,在标题栏内通常会注明,这是谁谁的图片集合。于是就可 以用INTITLE语法找到这类网页。 搜索:“intitle:"britney spears" picture” 结果:已向英特网搜索intitle:"britney spears" picture. 共约有317项查询结果,这 是第1-10项。搜索用时0.40秒。
分析三:明星的FANS通常会申请免费个人主页来存放他们偶像的靓照。于是用SITE语法指 定某免费主页提供站点,是个迅速找到图片的好办法。 搜索:“"britney spears" site:geocities.com” 结果:已在geocities.com内搜索有关"britney spears"的网页。共约有5,020项查询结果 ,这是第1-10项。搜索用时0.47秒。
例四:找MP3
分析一:提供MP3的网站,通常会建立一个叫做MP3的目录,目录底下分门别类的存放各种 MP3乐曲。所以,可以用INURL语法迅速找到这类目录。现在用这个办法找找老歌“say you say me”。 搜索:“"say you say me" inurl:mp3” 结果:已向英特网搜索inurl:mp3 "say you say me". 共约有155项查询结果,这是第 1-10项。搜索用时0.17秒。
分析二:也可以通过网页标题,找到这类提供MP3的网页。 搜索:“"say you say me" intitle:mp3” 结果:已向英特网搜索"say you say me" intitle:mp3. 共约有178项查询结果,这是第 1-10项。搜索用时0.73秒。
当然,如果你知道某个网站的下载速度快,而且乐曲全,就可以用SITE语法先到该网站上 看看有没有目标乐曲。
例五:找书
分析一:对我而言,常访问的电子图书馆类网站就那么几个,比如文艺类的“www. shuku.net”。于是可以用SITE语法很简单的找到某本书(如果该网站上有的话)。比如 ,“旧唐书 site:shuku.net”,就可以马上找到该书。如果没有,通常别的网站上也很 难找到。因此,找书的关键,是你了解一大批著名的图书馆网站。
分析二:我上面介绍的第一项关键字选择技巧特定词法,对于迅速找到某书或者文章也是 极其有用的,当然,这得建立在你已经读过该书,对书的内容有印象的基础上。比如如果 了解堂吉诃德一书战风车的大致内容,就可以用“吉诃德 风车 桑乔”迅速找到该书。
九,GOOGLE搜索FAQ
Q:如何全面的了解google.com? A:查看网站相关页面“http://www.google.com/about.html”。
Q:如何切换google.com的初始语言界面? A:点击搜索栏右边的“使用偏好”(Preferences),选择“界面语言”(Interface Language)中你期望的语言,点击最下面的“设定使用偏好”(Save Preferences)按钮 。需要提醒的是,GOOGLE用cookie记录这个偏好,所以如果你把浏览器的cookie功能关掉 ,就无法进行设定。
Q:如何设定每页搜索结果显示数量? A:同上,进入使用偏好,在该页的“查看结果”(Number of Results)选择显示结果数 ,数目越大,显示结果需要的时间越长,默认是10项。
[印象派 (2-8 16:5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2楼

(引用 印象派:英文科研文章写作技巧a)如何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有目的地引导出自己的研究的重要性 通常在叙述了前人成果之后,用However来引导不足�...)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David Swinbanks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中国研究人员的数量一直在增加。1999年,《Nature》杂志发表了11篇来自中国的论文,其领域包括神经生物学、化学和古生物学等。这一数字几乎是我们1997年发表的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的3倍。中国科学家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的增加是在中文版的小册子《How to Get Published in Nature》于1998年6月前后在中国首次发布以后出现的。中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杂志部对此给予了很大帮助。

我们相信中国科学家继续投稿的潜力很大,所以我们对《How to Get Published in Nature》这一指南的中文版进行了修订,其目的和愿望很明确,那就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将自己最好的论文投给《Nature》杂志。这一新的指南含有有关如何以电子方式给《Nature》杂志投稿的信息。电子化投稿是从2000年年初开始的一项新举措,它将使我们处理论文的速度更快。

请仔细阅读这一指南,它含有关于《Nature》杂志希望发表的论文的类型、编辑部审阅与选择稿件的过程、以及如何准备论文和投稿等方面的详细资料。

我们真诚地希望,随着这一指南在中国的广泛发布,我们将会看到,今后会有更多来自中国的论文在《Nature》杂志发表。

Dr David Swinbanks

Asia-Pacific Publishing Director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Nature杂志与中国科学家 〖返回〗
Philip Campbell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Nature》杂志的鼎鼎大名,但对其运作方式却并不见得很了解。编写这份指南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回答希望给我们投稿的人们经常提出的一些关于投稿程序方面的问题。另外,也为了使作者对我们的稿件处理过程以及编辑部的决策过程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我认为,一开始就有必要对《Nature》杂志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做一解释。我们的宗旨当然是发表在某一领域具有非常重大影响的最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但除此之外,尚需要在此指出其他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第一,我们在编辑方针上是独立的,我们应当发表什么内容由我们自己来判断。关于作者所投论文的决定,由我们与专家审稿人协商做出。但我们没有编委会,所以我们经验非常丰富的编辑人员可以不受约束地就哪些论文会对不同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做出自己成熟的判断。完全独立的另一个好处是,在判断我们的读者喜欢阅读什么样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不必苛求意见一致,我们的学术思想可以更加灵活。

第二,我们希望反映所有科学领域的问题。我们所发表的最有意思的论文中有许多涉及几个领域,但论文是否涉及多个领域并不是其能否发表的一个必要条件。然而,我们的确希望,研究论文在表述方式上应当尽可能地让不同学科领域的读者感兴趣,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作者做到这一点。偶尔,我们在这个方面会更进一步,那就是,当某一篇论文特别重要、或需要做补充解释才能让本领域以外的读者明白其重要性时,我们会在News and Views栏目中发表与这篇论文相伴的、由科学家撰写的评论文章。

第三,我们是国际化的。正如您将在这份指南中读到的,我们的编辑部是国际化的,我们在处理一篇研究论文时不会考虑它来自哪个国家。我们的审稿系统也是完全国际化的。

最后,我们希望能够迅速发表论文。当我们认为必要时,在不影响审稿程序的前提下,论文可在收到后两星期内发表。

从1869年创刊以来,《Nature》一直是一个国际化的杂志。就我本人而言,我对自己在访问中国期间同科学家的交流感到非常满意,我的几位高级同事也是这样。我本人以及我们杂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加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研究论文的比例。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杂志是国际化的,而且是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中国的研究人员,使科学在本国具有更大的影响,得到更多的支持。因此我希望,这份指南会加深中国读者的这样一种感觉,即《Nature》杂志的确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

如何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 〖返回〗
为什么选择《Nature》杂志发表您的论文
《Nature》杂志是1869年创刊的。现在,130年过去了,该杂志仍在继续履行着它在第一期所做的承诺,那就是:"将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伟大成果展示于公众面前。"

《Nature》杂志总是处于科学的前沿。它是最先报道电子的发现、机械飞行的成功和电视的可能性的杂志。后来,又是它报道了中子的发现、维生素C的分离、原子的分裂和铀的裂变。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关于DNA结构的论文在《Nature》杂志发表,这一成果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生物学研究也由此而发生了改变。60年代,《Nature》杂志报道了板块构造的发现,从而迎来了地学研究的一场革命。70年代,该杂志发表了关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原始论文。80年代,《Nature》杂志报道了关于艾滋病、癌症、超导体和遗传疾病等方面的重大发现。90年代,该杂志继续创造着其辉煌的历史,陆续发表了人类基因组的第一个目录、富勒烯的结构、以及震惊世界的克隆羊"多利"(世界上第一只由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出的绵羊)的培育成功等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Nature》杂志有一个无可争议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的最可贵之处就是,对未来采取开放态度,准备挑战现有的理论。《Nature》杂志历来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既不屈从于权威,也不受制于地域。这种做法在过去给了科学界很大帮助,今后该杂志还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其他任何科学出版物,都不能像《Nature》杂志这样帮助其读者和作者用如此开阔的国际眼光来看待科学的进步。《Nature》杂志有一个世界范围的记者网络,在全世界20多个地方设有办事处,发表的论文来自科研工作比较出色的各个国家(最近对一段为期3个月的时间内发表的论文进行的调查表明,这些论文来自30多个国家),其读者也是来自所有这些国家的科学家。《Nature》杂志传播科学新闻和科研成果的速度可以说是最快的,该杂志广受欢迎的"新闻与观点"(News and Views)栏目发表由编辑部约请科学家撰写的关于世界领先的科学发现的评论文章,其内容是最受尊重的,其观点是真正独立的。

如果要问科学家为什么很想在《Nature》杂志上发表其最好的研究成果,所有这些都是原因之所在。现总结如下:

读者人数多:《Nature》杂志每星期在全世界发行6万份,大约四分之一发行到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其余发行到个人。广泛的读者群意味着,每一期《Nature》杂志读者人数超过60万,其中大多数是活跃的研究人员。

发行速度快:《Nature》杂志每星期四出版,在英国、美国和日本印刷,在出版当天邮寄给这些国家的订户。《Nature》杂志网址(www.Nature.com)除含有每期的全部内容外,还有一些额外的内容,订户可在格林尼治时间每星期三午夜之后在网上看到这些内容。网上服务不但扩大了该杂志的覆盖面,而且加快了其传播速度。

媒体报道广:《Nature》杂志在出版之前一星期会向国际上1000多位新闻界的联系人发布一份新闻稿,供媒体报道(媒体须遵守关于最早报道时间的规定)。这一举措可以保证《Nature》杂志的作者会受到世界上最重要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最大程度的关注。《Nature》杂志经常被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作为最新科学信息的最可靠的来源而加以引用。该杂志在科学文献中被引用的频率高于其他任何杂志,其每年的"影响因子"(计算方法是,用被引用的次数除以所发表的论文数)高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综合性科学杂志。《Nature》杂志被列入了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一些图书馆数据库中,并被所有的主要索引系统所检索。

发表周期短:《Nature》杂志由于是周刊,因而其发表科学新闻和研究成果的速度自然就可以非常快。从收到稿件到正式接受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3个星期,从接受稿件到发表的时间间隔为7个星期。如果有特殊原因的话,《Nature》杂志还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发表论文:重要论文经常可在投稿后一个月内发表。


《Nature》杂志发表什么样的论文?

《Nature》杂志发表科学和技术所有领域的论文。该杂志每星期收到论文约150篇,由于版面有限,其中能够发表的只有约20篇。那么,什么样的论文最有可能挤进如此有限的版面呢?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原始性:《Nature》杂志录用论文最重要的标准是,研究论文必须是原始的,必须是作者的独立工作,其中心部分的任何内容不得向其他刊物投稿(《Nature》杂志对在其他刊物上发表相关或类似论文有专门规定,欲知详情,请访问www.nature.com,参阅《作者须知》)。

重要性:论文所反映的研究工作对于同一领域的科学家来说必须是重要的。这种判断通常是由《Nature》杂志的编辑在审稿人的帮助下做出的,审稿人既可通过正式报告反映自己对稿件的意见,也可通过打电话或发email的形式非正式地向编辑提出建议。很多投稿未经审稿就被退回,是因为这些稿件只是一个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中间步骤,而不是因为《Nature》杂志的编辑认为它们的学术论点是不正确的。

交叉性:投给《Nature》杂志的论文还必须能够让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感兴趣。作为综合性科学刊物,《Nature》杂志希望有很大比例的读者会对自己领域之外的研究工作产生浓厚兴趣。

可读性:《Nature》杂志要求自己发表的论文能够让读者比较容易地看懂。这一要求与其说是语言问题或文风问题,倒不如说是条理问题和表述问题。中国科学家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论文偶尔会出现语法错误而受到歧视。《Nature》杂志希望发表的是能够反映最重要的科研成果的论文,其编辑乐于帮助作者以正确的英文来表述自己的研究工作。《Nature》杂志的编辑中有许多本人就来自非英语国家。对于那些英语不是很熟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当他们投稿时,要做到尽可能简单而明了地在其论文中解释自己的研究工作。

新颖性:作为一个周刊,《Nature》杂志必须选择其结果包含某种新颖成分的研究论文。这样的论文既可以是对以前人们不知道的某种现象的描述,也可以是向以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某个假设提出质疑。例如,一篇能够令人信服地证明永恒运动的论文相对于一篇证明永恒运动是不可能的论文来说,前者就会被《Nature》杂志优先考虑。

巧妙性:《Nature》杂志优先考虑那些新颖、别致、巧妙的研究工作,包括那些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路径、通过对方法的巧妙改进而得到某种可靠结果的研究工作,以及那些将一个领域的知识巧妙应用于另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虽然《Nature》杂志发表的每一篇论文并非都要包括以上全部要素,但它们通常要满足其中不止一个条件。《Nature》杂志并不排除发表那些专业性很强、但非常重要的论文,也不排除发表那些介绍目前还无法解释的有趣现象的论文,但由于版面有限,这些类型的论文被录用的机会相对来说要小一些。

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七个步骤

投稿之前:

第一步,考虑录用标准:您在自己的论文中想要报告的进展是否属于前面所列类别中的至少某些类别?

第二步,参阅《作者须知》:《作者须知》的全文和最新版本刊登在《Nature》杂志的网址上(www.Nature.com),其中中译文包括在本手册中。在准备论文时,希望您能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来做,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耽误。

第三步,提交稿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以在线方式通过www.nature.com/submit/来投稿。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再寄硬拷贝来了。作者还可以用磁盘来投稿,请将磁盘连同一份硬拷贝寄到下面的地址。一般不要用email来投稿。

如果作者无法以在线方式或用磁盘投稿,请将论文寄往:The Editor, Nature, Porters South, 4 Crinan Street, London N1 9XW, UK。一式五份,并附一封短信,用几句简短的话向非专业读者解释您为什么认为自己的论文适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写清您目前的地址、电话和email。不要通过传真来投稿。

投稿之后:

第四步,编辑部审稿:编辑部不会将所有稿件都送出去让审稿人审稿,因为这样难免会耽误时间,所以收到的稿件中大约有一半未经审稿就被退回。至于什么样的论文最符合《Nature》杂志读者的利益,什么样的论文值得送审,其选择权和决定权都在编辑手里。《Nature》杂志的编辑们会尽力在收到论文后一星期内做出这样的判断,并将论文是否送审、是否退回的决定用传真通知作者。

第五步,审稿人审稿:对那些正式送审的论文,《Nature》杂志的编辑还要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再审查一次。一篇论文是否发表,其决定由《Nature》杂志的编辑来做,而不是由审稿人来做。编辑会将是否发表的决定写信通知作者,并附上一份审稿意见。《Nature》杂志上发表的几乎所有论文,都要根据审稿人的意见至少修改一次。

第六步,《Nature》杂志的决定:作者们一般都会认为自己的研究工作是优秀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如果《Nature》杂志根据专家的意见决定不发表某一篇论文,请理解那是因为这样做最符合其所有读者的利益,原因是大多数读者与该论文的作者不属于同一研究领域,而不是因为论文所反映的研究工作学术质量不够高。

第七步,最后一步:请不要被这么多的步骤吓倒。要知道,要对论文进行全面评价,必须经过这些步骤。《Nature》杂志向来以发表优秀论文闻名于世,而这些步骤正是其成功的基础。

编辑是些什么人?

《Nature》杂志的编辑是否都是英国人、是否都在50岁以上?不,他们大都是年轻人,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其中大多数在世界上一些最好的实验室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

《Nature》杂志的论文编辑分成两个组:生命科学组(biological sciences team)和自然科学组(physical sciences team)。生命科学组的负责人是Richard Gallagher,一位免疫学家;自然科学组的负责人是Karl Ziemelis,一位材料学家。除了这两位学科主编外,还有14位生命科学编辑和7位自然科学编辑,他们中大多数在伦敦办公,少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办公。这些编辑分工处理各学科的论文。比如,一位编辑处理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的论文,而另一位编辑则处理生态学和演化方面的论文。每一位编辑在加盟《Nature》之前都在某一特殊领域具有专长,他们每一位还可通过出席学术会议、与科学家进行电话交谈、阅读文献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各自的专业知识。

当然,《Nature》杂志的科学报道并不限于研究论文。《Nature》杂志还有几位高水平的新闻记者。

论文投稿之后

完成实验工作、并按以上要求写好论文后,您也许认为您的任务基本上大功告成了。但即使《Nature》杂志答应发表您的论文,您也应准备对论文做大量修改,可能需要做更多的实验,也可能需要做文字改动,还可能既要做更多的实验,又要做文字改动。

下面,我们将对您的论文到达《Nature》杂志编辑部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做一介绍,我们希望这种介绍能够帮助您了解《Nature》杂志的编辑们是如何做出决定的。我们还希望,这种介绍可帮助您更好地准备自己的论文,使其最有可能被发表。

最初步骤

您投给《Nature》杂志的论文应当满足以下所有要求:

论文应有一个明确的、原始的结论。

论文的写作应当尽可能地简单,尽量不要使用专业术语。

同事们已对论文进行了审阅(征询来自不同学科的同事们对自己论文的意见经常是很有 帮助的)。

论文的格式与《Nature》杂志的要求是一致的(见《作者须知》)。

给编辑写一封短信,解释为什么您的论文对本领域之内的人和对本领域之外的人来说都 很重要。

将您的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写在论文的第1页上,或写在您给编辑的短信中, 并且注明论文的字数,以及如果发表的话您估计会占用《Nature》杂志多少个页面。

投稿前询问

如果您不能肯定自己的论文原则上适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那么我们欢迎您给我们发一封投稿前询问信。《Nature》杂志并不鼓励这样做,大多数编辑都愿意通过阅读稿件全文来判断一篇论文。然而,如果您愿意的话,您可通过《Nature》杂志网址(www.Nature.com)发一封投稿前询问信。在这封信中,请附一段论文摘要(注明所有参考文献),并用简短的几句话解释为什么您认为自己的论文适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Nature》杂志的编辑们将尽可能在两个工作日之内通过email回答您的询问(但询问信必须采用正确的格式和方式)。然而,在这个阶段,编辑们只能说您的论文是否可能送审,他们不能进一步同您讨论,也不能在阅读一篇论文之前就保证可将其送审。

是发"文章"(Article)还是发"来信"(Letter)?

"来信"(Letters to Nature)是对某一原始科研成果的初步介绍,其内容是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所感兴趣的。"文章"(Articles)是对某一项研究工作的更全面、更周密的介绍,代表着人们对某一事物认识层次的一个显著提高。《Nature》杂志的版面只允许每星期发表约2篇"文章"类论文和16篇左右的"来信"类论文。因此,"文章"类论文的竞争更加激烈。事实上,很多"来信"类论文最初是按"文章"类论文投稿的,后根据《Nature》杂志编辑们的意见缩短了篇幅。

有关"文章"类论文和"来信"类论文的详细写法,请参阅《作者须知》。请特别注意:"来信"类论文引言部分用黑体字排版,而且只有一个自然段的较短的讨论部分;"文章"类论文有一个自然段的较短的摘要部分(summary),排在正文之前,与正文分开,即采用所谓的"standfirst"形式,其正文可包含几个自然段的引言。

"来信"类论文的引言

"来信"类论文没有其他论文所有的那种摘要(abstracts)。其第一段用黑体字排版的部分字数不超过180个单词(但可能的话还应再短一些:100个单词绝不少见),既起引言的作用,又是一段简短的、非专业性的提要(summary)。在这一段中,您可介绍自己研究工作的背景,报告其主要结果,并解释该结果为什么是重要的。接下来,您应直接描述结果,进一步的背景介绍越少越好。用黑体字排版的第一段内容的写作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一旦一篇论文已原则上被接受发表,我们的编辑和助理编辑们会帮助作者重写这段内容。

最初的处理

您的论文到达《Nature》杂志后发生的第一件事情是,它将被登录进一个稿件跟踪系统中。登录之后,编辑部会给您的论文一个特定的编号,并用明信片或email将这个编号通知您,供您以后跟我们就您的论文进行通信联系时使用。第二步,我们将对您的论文进行分类,看它是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因为《Nature》杂志的编辑们就是按这两个领域分成了两个小组(大多数编辑在伦敦,少数在华盛顿)。介于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之间的论文(如海洋学),将被分到其中一个小组,但责任编辑在考虑稿件的整个过程中会与另一组的相关同事进行协商。每天,有关人员会按以上方式,将投来的论文稿件分发给各编辑小组中相应专业的编辑。在您收到的来自《Nature》杂志的所有信件中,给您写信的编辑的名字首字母缩写将会出现在您的参考编号旁边。

接下来,编辑们将会考虑您的论文是否值得送审。这个判断主要由责任编辑来做,但几个同事之间常常会就论文进行讨论,以确保各学科之间所采取的标准都差不多。在这一阶段,编辑们将会考虑在该论文所属领域之外的人会怎么来看这篇论文,也就是说,要判断论文是否具有广泛的科学意义。

《Nature》杂志的编辑们是如何判断重要性的

《Nature》是一个致力于发表那些既有突出的科学意义、又有广泛的读者群体的研究论文的杂志。虽然并不是说每一篇论文的读者群体都会广泛到既能吸引分子生物学家的注意、又能吸引高能物理学家的注意,但《Nature》杂志的所有稿件都应当具有特别广泛的影响。投稿中只有约5%-10%能够被发表。因此,作者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判断什么东西会让如此广泛的读者群体感兴趣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每一个审稿人只看到很少一部分投稿,所以一个审稿人未必会具有做出这种判断所需的视角。(《Nature》杂志不可能将某一领域的所有投稿都寄给审稿人,这一点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Nature》杂志没有一个由高级科学家组成的编委会,因为编辑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决定受到编委会成员个人喜好的严重影响,也不愿看到编委会偏向一些国家的作者,歧视另一些国家的作者;同时,设立编委会难免会增加决策时间。因此,《Nature》杂志的编辑们自己来做这些判断。这样,所采用的编辑标准更有可能趋于统一,他们可真正独立于任何一个科学团体或任何一个国家,处理稿件的时间耽误也可减少到最小。

审稿人的选择

一旦《Nature》杂志决定一篇论文原则上值得送审,该论文的责任编辑将会选择二或三个审稿人。审稿人是能够从专业角度对论文进行充分地、公正地审定的专家。选择审稿人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是否有相关论文正在考虑之中;最近是否给可能的审稿人送审过其他相关论文;审稿人在下个月的活动情况;审稿人的专业与其他被考虑的审稿人的专业是否吻合;《Nature》杂志对所选择的审稿人过去审稿工作的了解情况。编辑们在选择审稿人时将会非常慎重,他们要与不同国家的数位科学家进行接触,以确保能让最合适的审稿人来审阅您的论文(不管审稿人身处何地),并在送出论文之前几天内将这些审稿人是否联系得上、是否愿意审稿的事情落实。

审稿人采用的标准

理想的审稿报告应当指出:谁将对新的结果感兴趣(为什么)?在作者的结论成立之前,还需要解决哪些学术上的问题?虽然审稿人有时会自告奋勇地指出,某一篇论文是否适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但我们并不要求他们提出这样的审稿意见。相反,我们要问他们的是,他们是如何看待所审论文的贡献及其重要性的,编辑们正是根据这样的审稿意见以及《Nature》杂志的正式编辑标准来决定一篇论文是否适合在《Nature》上发表的。同样,虽然编辑们认为审稿人指出的论文所存在的所有专业问题都很重要,但他们并不会完全受这些审稿意见约束。

竞争与道德

当然,一些潜在的审稿人可能正在从事与要求其所审的论文相互竞争的研究工作,这可能会影响到其审稿意见。为了避免这种利益冲突,《Nature》杂志要求审稿人在答应审稿之前如实说明是否存在这种问题,要求他们说出与其讨论过所审稿件的同事,还要求他们在审完之后将稿件退回。

作者也可以推荐合适的审稿人,但编辑不一定用他们推荐的人。作者可以要求不要将一篇论文送给某一个或两个(但不能更多)研究小组审稿,《Nature》杂志会尊重这种意见的。

决定的速度

《Nature》杂志追求的目标是,尽快做出所有决定。如果一篇论文不能被考虑的话,在收到稿件后一星期内通常就会通知作者(但作者不会被告知他们的论文已送审)。遗憾的是,《Nature》杂志不能保证迅速提供审稿报告,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来提供这项服务。大多数审稿人都会根据《Nature》杂志的要求,在双方商定的天数内提交审稿报告;如果他们在这个时间过后还没有提交审稿报告,编辑就会通过电话或email不断催促他们。由于许多审稿人都远离伦敦或华盛顿,所以我们要求审稿人通过email或传真将其审稿报告发到伦敦或华盛顿(另用邮件将稿件和图表退回),以加快决定速度。

《Nature》杂志的决定

所有审稿人的审稿报告都到了以后,责任编辑将会采取她或他认为合适的下一个行动,并将论文的主要内容、审稿意见以及准备给作者的信件整理成文,在自己的同事中传阅。接下来,其他稿件编辑,包括生命科学主编和自然科学主编,将阅读这一文件,以确保所采用的编辑标准与其他论文所采用的编辑标准是一致的,并确保所涉及的论文已经专家审阅。在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处理这篇论文的责任编辑将会给作者发出一封信,并附上审稿报告。给作者的信和审稿报告通常是用传真发出的,除非作者要求《Nature》杂志不要用这种方法来通信。

如何做出反应

在理解《Nature》杂志编辑的信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记住,信上所说的,就是其所指的。例如,信上可能会说,《Nature》杂志不能以其现在的形式发表一篇论文,但如果作者补充一些数据后再投稿的话,编辑们是很愿意考虑的。在这个例子中,在补充特定数据之前,作者不应将该论文修改后再投稿,但一旦补充数据之后,《Nature》杂志会很乐意重新考虑这篇论文。《Nature》杂志上所发表的论文中很少有未对最初的投稿做重大修改就能得以发表的。《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些优秀论文最初并没有支持其重要结论的数据,正是凭借审稿人和编辑们的广泛关注,这些论文才真正具有了吸引力和说服力。

修改论文

《Nature》杂志的编辑们在向作者传达决定时会尽可能做到明白清楚。在回信时,请只谈与编辑决定直接相关的问题。当我们要求您修改或重新投稿时,还可能会同时要求您说明,您是如何根据审稿人和编辑们的意见来进行修改的。自然,作者并不总会同意审稿人所说的每一件事情。但在针对审稿人的意见谈自己的看法时,请用温和的言辞(因为我们可能会将您的修改说明连同您的修改稿再送给审稿人)。在回答编辑或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时还要记住的是,如果某一个问题对他们来说不清楚,那么这个问题对普通读者来说也不可能清楚。再一点需要记住的是,如果您的论文的处理有所耽误,那么这种耽误并非是《Nature》杂志有意造成的,请相信《Nature》杂志的编辑们实际上一直在尽最大努力争取尽快做出决定。


--------------------------------------------------------------------------------

Nature杂志投稿指南
1. 描述研究工作的格式(Formats for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返回〗
《Nature》杂志反映原始研究工作的主要论文格式是来信( Letters to Nature)和文章( Articles)。

1.1 来信(Letters to Nature)

是较短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集中反映某一重要发现,它的重要性意味着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会对其感兴趣。这种论文的长度一般不应超过《Nature》杂志的2.5个页面,参考文献不应超过30条。论文以一个不超过180个单词的自然段开头,标明所有必要的参考文献,其读者对象是其他领域的科学家。这段文字概述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原理,接下来介绍论文的主要结论,用Here we show或类似的短语来引导。允许再有一小段引言内容,但其后的正文部分则应仅限于对发现做简短描述,并且只能有一小段的讨论部分。

1.2 文章(Articles)

是反映原始研究工作的报告,其结论代表着人们在理解某一重要问题上所取得的一个实质性进展,许多不同领域的读者都会对其感兴趣。这类论文的长度一般不超过《Nature》杂志5个页面,参考文献不超过50条。(一整页文字大约为1300个单词)。这类论文有一个不标参考文献的摘要部分,与正文分开,长度最多150个单词,其中不含数字、缩写或计量单位,除非确有必要。同来信类论文的开头一段一样,文章类论文的这一摘要部分也是对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原理的简短介绍,随后为用Here we show或类似短语引导的论文的主要结论。文章本身以长达500字、标注参考文献的文字开始,对研究工作的背景做进一步介绍(与摘要部分有一些重复是允许的),接下来对研究工作的发现做精练的、集中的分析,最后为一到两段较短的讨论部分。这类论文应有几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的长度不应超过40个字符。

2. 可读性(Readability) 〖返回〗

《Nature》是一个覆盖所有科学领域的国际性杂志,因此给《Nature》杂志的稿件应当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以及英语不是其第一语言的读者也能看懂。

(1) 对虽然重要、但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应当简明扼要地予以解释,而不应照本宣科。

(2) 在向《Nature》杂志投稿前,请其他专业的同事看看论文最后一稿是否清楚易懂往往非常有用。

(3) 在投稿被正式接受发表之前,《Nature》杂志的编辑会就论文格式向作者做详细说明。接受之前,常常需要对论文进行压缩。《Nature》杂志的编辑经常会建议作者修改标题、改写文章类论文的摘要部分和来信类论文的第一段。

(4) 在接受之后,《Nature》杂志的助理编辑负责保证论文的文字和图形能让其他专业的读者读懂,并按照《Nature》杂志自己的风格对论文进行编辑。

(5) 编辑部会给作者寄去校样,并欢迎作者与《Nature》杂志的编辑就修改意见进行讨论,但《Nature》杂志保留就与论文的格式和图形的大小有关的问题做最后决定的权利。


3. 怎样准备您的论文(How to prepare your paper) 〖返回〗

3.1 选择过程(Selection process)

《Nature》杂志版面有限,竞争异常激烈。大多数投稿未经正式审稿就被编辑退回,主要是因为编辑认为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不可能对它们感兴趣。甚至在那些已被送审的论文中,大多数也被退给作者了,经过一轮以上的审稿是很正常的。总的来说,文章类和来信类论文中能被接受的不到十分之一。这种压力还意味着,文章的简洁非常重要。

3.2 投稿程序(Procedure for submission)

可能时,来信和文章类论文应通过www.nature.com/submit/ 以在线方式投稿。作者不可以通过email来投稿。

(1) 以在线方式投稿的来信和文章类稿件的作者不要再寄来一份其论文的硬拷贝。

(2) 不能以在线方式投稿的作者要求用磁盘投稿,不能用email投稿。论文的文件应以与在线投稿相同的方式来准备。如果用磁盘投稿,同一信封中还应装入一份论文的硬拷贝。

(3) 稿件应隔行打印,用英文(采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拼法)撰写。如果论文是打印在纸上的,则文字只能打印在纸的一面。

(4) 投稿和修改稿应一式五份。图件应放在纸的背面,每一幅图单独用一张纸,不能放在文件夹中,也不能用钉书针钉在一起。

(5) 修改稿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以电子方式发回。所有修改稿都应有作者对审稿人和编辑修改意见所做的反应。如果修改稿是打印在纸上的,则要求提供五份作者对修改意见的反应。

(6) 投稿中还应包括通信作者给编辑的一封短信(单独放在一个信封中,一式两份),信中说明论文的字数、论文估计大概会占用《Nature》杂志多少个页面(有关页面计算方法,详见4.2 和 4.8)、目前完整的通信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以及e-mail地址。作者如果不愿让《Nature》杂志用传真与其联系的话,应该说明。

作者给编辑的短信还应包括一段简短的文字,说明为什么其论文适合在《Nature》杂志发表,而不适合在某一专业杂志发表。欢迎作者推荐合适的独立审稿人,但《Nature》杂志有可能不用作者所推荐的人。如果存在某种利益冲突的话,作者还可要求《Nature》杂志不要让一个或两个(但不能再多)个人或实验室来审阅其论文,《Nature》杂志会尽可能满足这种要求的。

关于作者姓名排序:

(1)《Nature》杂志并不要求一篇论文的所有作者都在投稿信上签字,也不会给作者名单来排序。

(2) 有必要区分作者的工作单位时,我们按顺序采用以下符号: * ? ? § || ? # ;若不够用,再依次用双符号。

(3)《Nature》杂志不希望作者排名时过份强调相对地位;如果确有必要说明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用一个额外的符号来区分,并在地址之后加上这样的说明语:这些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贡献是相同的(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作者可在致谢部分说明其共同作者所做的贡献(见 Nature 399, 393; (1999))。根据地位对共同作者做其他分类是不允许的。

(4) 目前的通信地址应紧跟在作者名单之后;其他所有与作者有关的解释应放在致谢部分。

投稿时,还应包括作者中任何一人向其他地方所投的或正在出版的所有相关论文一式三份(包括投给《Nature》杂志的论文正在考虑之中时投到其他地方的论文),并如实标明;未能做到这一点时,有可能导致其论文被拒绝。以在线或磁盘方式投稿的论文作者,应尽可能将其支持论文的电子版本发来,最好采用PDF格式。 《Nature》杂志不考虑那些在其他地方被考虑或正在发表的投稿。如果一篇投稿的部分内容已经出现在其他地方或已经投往他处,只要其主要结果、结论和意义并不能从另一篇论文明显看出,则该论文也不会被自动拒绝。在这种情况下,通信作者必须在其给编辑的短信中说明论文的哪一部分将在或已在其他地方发表,并指出该出版物的名称。作者还必须说明其论文的任何内容是否将在或已在某个预印服务器上出现,如果是的话,是哪一个(见5.1)。

关于投稿:

(1) 《Nature》杂志希望作者最好利用其网址上的模板来进行在线投稿。

(2) 如果作者不能进行在线投稿,《Nature》杂志希望作者最好用磁盘投稿(见3.2.2)。

(3) 如果作者不能进行在线投稿,可将论文寄至: the Editor at Nature, Porters South, 4 Crinan St, London N1 9XW, UK。

(4) 在目的国以外投寄的邮件应标明no commercial value。

《Nature》杂志所有编辑部、办公室和办事处的传真和e-mail地址刊登在每期《Nature》杂志的刊头上,其位置在目录页和每期主要文章之间。

4. 文章和来信类论文的格式(Format of Articles and Letters) 〖返回〗

来稿应按以下次序排列:标题、正文、方法、参考文献、致谢、表格、图例、图形。有关格式的详细情况,投稿者可参考最近几期的《Nature》杂志,并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4.1 标题(Titles)

不应超过3行,每行30个字符(包括空格),一般不应含有数字、首字母缩略词、缩写或标点符号(必要时可 用一个冒号)。

4.2 正文(Text)

长度限制是按《Nature》杂志页面数来计算的。一满页文字大约有1300个单词,所以,一篇典型的来信类论文占用《Nature》杂志2.5个页面,含约1500个单词的正文(包括来信类论文的第一段,但不包括图例和方法部分)和四个带有简短说明的显示项目(图形和/或表格)(有关图形大小的说明,见4.8 )。在投新的稿件或寄回修改稿时,作者应说明正文、图例和方法部分(如果有的话)的长度。 较长的论文有时也是允许的,但只有当该论文的责任编辑能够提供额外版面时才可以。稿件长度大大超过这里所说的长度限制时,在论文被接受前,编辑会要求作者对论文进行压缩,这样难免会耽误论文的发表。作者可从《Nature》杂志网址上下载一个MS Word template,我们希望作者利用该模板来准备自己的论文。

4.3 方法(Methods)

如果方法部分内容很短,可在正文中给出,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注明所用的方法。 否则,就应当在正文最后的方法部分来介绍,可采用一些用黑体字打印的较短的小标题来指明所用的方法。这一部分一般不应超过800个单词,最好再短一些。方法部分在自然科学(physical sciences) 稿件中不常见。

4.4致谢(Acknowledgements)

篇幅较短,其位置在参考文献列表之后。《Nature》杂志不发表研究课题得到的资助或经费的数量,也不发表对匿名审稿人和编辑的感谢或过分热情的话语。文章和来信类论文在致谢之后有这样一句话: 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xxxxx,如果愿意的话可提供一个e-mail地址,接下来为支持数据集的编号或网址(见4.10)。读者询问或索要与论文有关的材料时,由上面所提到的作者来处理。必要时,《Nature》杂志将要求该作者处理由发表其稿件所引发的事情。

4.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按其在正文、表格和图例中出现的次序来编号。

(1) 当在正文中引用时,参考文献编号采用上标形式,不要放在方括号中。
(2) 参考文献最大数量对文章类论文为50条,对来信类论文为30条。每一个编号只能给出一个文献。
(3) 只有已经发表或已经投给某一个指明的出版物的论文才能列入参考文献中;正在准备中的论文可在正文中提到,并列出其作者(如果该论文的作者中有任何一人是当前所投稿件的共同作者,可用其姓名的首字母缩写)。
(4) 已经发表的会议摘要和大家认可的预印服务器可列在参考文献中,但正文、资助详情和致谢则不能列入。
(5) 所有作者都应包括在参考文献列表中,除非作者人数超过5个,在这种情况下,只列第一个作者,其他作者用et al.来省略。
在准备参考文献列表时,请参考《Nature》杂志印刷本中的风格。
(6) 作者姓名的排列方式是:姓在前,姓后为一个逗号和名字的首字母缩写。
(7) 所引用的全部文章的标题都要求列出。参考文献列表中引用的文章标题应采用正体字,不能用斜体字。标题第一个单词要大写。整个标题要与其在所引用的论文中完全一样,以一个句号结束。书名采用斜体字,所有主要单词都要大写。杂志名称采用斜体字,并根据通常的用法来缩写。作者可参考Nature、Index Medicus 或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的风格手册,了解这方面的详细情况。
(8) 卷号采用黑体字。对所引用的书,要求提供出版者和出版城市的名称。(详情请参阅《Nature》杂志)。
4.6 表格(Tables)

每个表格应单独放在一张纸上,纸的大小和方向应与稿件其他部分一样。

(1) 表格文字采用罗马正体(不是黑体),其大小与正文其他部分相同,表头要简短,只能有一行,采用黑体字。
(2) 表体不应含有水平或垂直标尺,这些内容在论文被接受发表后必要时会由《Nature》杂志加上。
(3) 符号和缩写应紧跟在表下予以定义,定义之后为重要的描述性内容,都要隔行打印。
4.7 图例(Figure legends)

对有方法部分的稿件,每一个图例应以一个简短的、代表整幅图形的标题开始,接下来为对所用的每一个图斑、每一个符号的简短描述。图例不应含有关于方法的任何细节,一般不应超过100个单词。

对没有方法部分的稿件,每一个图例应以一个代表整幅图形的标题开始,接下来为对所用图斑和符号以及对所用方法的一个简短描述,字数不超过300个单词(目的是使所有图例的总长度不超过800个单词)。

4.8 图形(Figures)

应单独放在与稿件其他部分大小和方向相同的纸上,应按它们印出后的形式来排列。

(1) 每一份拷贝都要标明该图形的编号、通信作者的姓名以及(如果知道的话)该论文的参考编号。

(2) 当编辑要求作者提供论文修改稿时,作者除提供硬拷贝外,还必须用磁盘提供能达到生产质量的所有图形的电子版本(有关电子图形格式的详细情况,请参阅下文)。

投稿时,作者应提供一套未经缩放的原始图形,以供复制。这些原始图形应装在单独的信封中,并予以注明。其余四份拷贝质量要足够好,可用于审稿,所有图斑应同其印出后一样排成一长方形(详见下文)。

另外,要求提供原始图形的一份复印件。如果《Nature》杂志不能发表一篇论文时,所有原始图形都会退还作者,但论文的两份复印件及原始图形的复印件将留存(为作者保密)。

作者不必将图形缩至其实际采用时的大小,但应指明图形最后采用时可接受的最小尺寸是多少,并指明对图形的任何特殊要求,如立体对(stereo pairs)之间的分隔距离等。

应避免提供不必要的图形及其组成部分(图斑)。例如,列在小表格或直方图中的数据通常可在正文中简短陈述,而没有必要列表或作图。图形不应含有一个以上的图斑,除非其各部分在逻辑上是有联系的。对于一个由多部分组成的图形,在确定每一个图斑的大小时应注意,要使整幅图形在按比例压缩并印出后具有最小的尺寸,而重要的细节又能看得清楚。

氨基酸序列应以单字母码来打印,每行含50或100个字符。对文章和来信类论文,《Nature》杂志每一个页面含两栏,每栏86mm宽;一幅正方形、一栏宽的图形大约相当于240个单词。

(3) 《Nature》杂志将研究论文的图形印刷在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内,所以,由若干个部分构成的图形在所投稿件中应排成一个长方形。

(4) 文章和来信类稿件中的大多数图形在印刷时其宽度都大大小于一栏,所以图斑应当小一些。例如,2或3幅图可边靠边地排列,以便缩至一栏宽;对直方图,若每一个柱为2mm宽、每一组柱之间相距1mm就可以看得清楚。

(5) 代表相同内容的图斑应当以统一的尺寸来复制,所采用的字母大小应当前后一致,从而使各项内容(例如胶体线)的宽度在所有图斑中都是不变的。

(6) 作者一定要确保当图形及其文字缩至所要求的最后尺寸时(例如用复印机进行复印时)都能看得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7) 图形上的文字应当采用一种清楚的、没有衬线的字样(例如Arial or Helvetica);可能时,一篇论文中的所有图形都应采用同样的字样。

(8) 应当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颜色、细节或装饰(如三维摩天大楼直方图)。

(9) 字体大小和字距应能保证当缩至可以接受的最小印刷尺寸时仍能看得清楚,但也要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大字体。

(10) 《Nature》杂志的图形中典型的字母大小和字距分别为8点和0.25点,因此,对打算分别缩至原大的80%、67%、50%和33%的一栏宽图形,文章和来信类论文的作者应分别使用10/0.31、12/0.375、16/0.5和24/0.75点的字体和字距(即在缩小之前的宽度分别为112、135、180和270mm)。

(11) 我们建议,作者投稿时图表的尺寸应与在杂志上使用时所需的最后尺寸大小差不多,图形的压缩比例最好不要超过50%。

(12) 作者将会看到图形的一份校样。在这一阶段,我们会考虑作者要求放大图形的合理请求,但有关图形大小的最后决定将由《Nature》杂志做出。

分成几部分的图形应用小写黑体字母a、b等依次来标记,字母大小应与图形中其他地方所用的字母大小相同。

(13) 图形中的文字(如坐标轴的标记等)应采用小写,第一个字母大写,不用句号。

(14) 对于单位,在数字与单位之间应有一个空格,紧跟着为SI名称或某一特殊领域常用的名称。千位应用逗号分开(如1,000)。不常见的单位或缩写应完整拼出或在图例中予以定义。

(15) 应采用比例尺,而不应采用放大倍数;比例尺的长度应在图例中定义,而不应在比例尺上定义。

(16) 最好避免在有阴影或有内容的区域直接打印(而应当创建一个白框,将文字放在框内)、避免采用反向打印(即在一个黑色背景上打印白色文字),因为这样通常会影响复制质量。

(17) 在可能的情况下,文字,包括符号说明,应放在图例中,而不应放在图形本身上。(请参阅已出版的《Nature》杂志)。

对文章和来信类稿件,要求作者承担一部分复制彩色图形的费用。但作者无力支付这笔费用时,也不会影响编辑认为重要的彩色图形的发表。

4.9 电子图形格式(Electronic figure format)

一篇论文被接受之后(而不是在接受之前),《Nature》杂志希望采用图形的电子版本,以确保最佳复制质量。如果您所提供的电子文件不合适,我们还可以扫描图件,所以您在准备图件的硬拷贝时请务必考虑到这一点。

请将文件发来。我们可接受以下内容:

(1) 软盘;

(2) CD-rom;

(3) Jaz;

(4) Zip;

(5) Optical (128 MB);

(6) Macintosh or PC formatted.

格式(Formats)

(1) 复印件:我们希望采用400+ dpi TIFF 或Photoshop v5 图形(实际大小)。我们可接受 JPEG、 EPS 或DCS 1&2。

(2) 线图/图表/图形(Line art/charts/graphs):我们希望采用Illustrator v8 或更低版本(AI或EPS)。我们可接受Freehand v8、 Canvas v5或v6、 PDF 或Postscript (level 2)。

一些说明

(1) 应以与印刷时所采用的正确尺寸差不多的大小来准备文件(单栏为90mm,双栏为185mm)。

(2) 将所有定位图形(placed images)按单独的文件来提供。

(3) 确保将所有彩色图形转换成CMYK(在可能的情况下)。如果有必要,我们可扫描RGB图片,以帮助彩色转换。

(4) 采用无衬线字样,如Arial or Helvetica。

(5) 应尽可能避免采用字距不到1点的行。

(6) 如果要求时,可对硬拷贝/照片/幻灯片进行扫描。

(7) 只要不含定位图形,就可使用Powerpoint/Word和Excel文件。这样的图形应单独提供。

(8) 一些程序可通过打印对话框中的printing to file生成Postscript 文件。

(9) 请注意,所有磁盘、email文件和硬拷贝都应标明程序/格式、稿件编号和图形编号。

(10) 如果《Nature》杂志已经有了您的正文的最后形式时,请采用特快专递将磁盘寄来。请在邮包上标明零价值,这样我们在收到您的邮包时就不必付费了。《Nature》杂志不会退还磁盘,除非作者提出要求。

关于如何准备电子图形的详细说明,请参阅我们的投稿前的最后准备指南( guide to preparing finalized submissions)。

4.10 补充信息(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是与一篇论文的结论直接相关的内容,因篇幅所限,不能包括在印刷版本中。这种内容是经过审稿的,在出版之时在《Nature》杂志网址上发布,同时也以打印在纸上的形式留存在《Nature》杂志在伦敦的编辑部里,以便向对该内容感兴趣、但又不能上网的读者发送。

补充信息应在通信与材料( Correspondence and materials)部分指出,并在正文中的适当地方提到。在论文被接受以后,作者不可对补充信息进行改动。补充信息还必须可由论文的作者直接提供,既可采用电子形式,也可采用打印在纸上的形式,而且还必须是免费、及时地提供。补充信息一般采用支持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反映论文所报告的结论的重要背景。虽然我们并不鼓励作者随同其论文提供补充信息,但处理一篇稿件的责任编辑偶尔也会向作者提出(常常是根据审稿人的建议),其论文中的部分数据以补充信息的形式来表述可能更合适一些。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会就如何准备补充信息向作者做详细说明。

含有补充信息的投稿,在《Nature》杂志收到以最后形式拷在单独一张磁盘上的补充信息之前,不会被正式接受发表。该磁盘应标明文件名,并有一简短说明,如graphics file(图形文件)等。作者还必须提供一个完全相同的、打印在纸上的版本(一式五份),以供向《Nature》杂志感兴趣的读者发送。

所有补充信息磁盘都必须清楚标明补充信息,写上标题、通信作者的姓名和稿件的参考编号。(注意:作者还必须提供打印在纸上的补充信息一式五份,并做类似的标记)。

正文可以任何一种常见格式的文件来提供,但TeX和LaTeX格式除外。对图形和其他数据,我们可接受纯文本文件(.txt)、Acrobat文件(.pdf)、MS Word文件(.doc)、Postscript文件(.ps)、Quick Time文件(.mov)、graphical image文件(.gif)、HTML文件(.html)、JPEG图形文件(.jpg)、声音文件(.wav)或MS Excel表格文件(.xls)。请注意,文件要尽可能地小,以便可很快下载。图形最大尺寸应为640×480像素(9×6.8英寸,每英寸72像素)。

最多允许有8个文件,文件总大小一般不应超过3 MB。电影文件可例外。

请注意:

(1) 用一个尽可能短的文字摘要(不超过50个单词)来介绍每个文件的内容,这个摘要可以是一个图片说明,也可以是一个图例;

(2) 说明您所提交的文件的类型(程序格式);

(3) 确保您在自己论文打印稿中正文或图表说明部分的适当位置、在正文最后的通信与材料( Correspondence and materials)部分提到了该补充信息。

有关补充信息的投稿或准备方面的任何问题,请通过eguide@nature.com或通过普通查询电话+44 171 843 4581与电子出版部联系。

4.11 被接受稿件的校样(Proofs of accepted contributions)

应寄回《Nature》杂志在伦敦的办公室。与订购抽印本有关的所有问题,请与《Nature》杂志在纽约的办公室联系(地址见《Nature》杂志刊头),而不是伦敦或华盛顿办公室。稿件被接受后编辑会向您详细说明有关情况。

5. 发表的条件(Conditions of publication) 〖返回〗

5.1 发表之前的宣传(Prepublicity)

稿件投出之后,在出版日之前不得与媒体(包括其他科学刊物)进行讨论,宣传所投稿件的任何内容都有可能导致稿件被拒绝。惟一的例外是在出版之前的一个星期,在此期间,可与媒体讨论稿件内容,但条件是,必须明确承诺,在《Nature》杂志的新闻禁令(press embargo)撤销之前(在出版日前一天伦敦当地时间19点),稿件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公开发表。

这一政策允许作者在科学会议上宣读自己的成果,但应尽可能避免在向媒体公开的会议上讨论投给《Nature》杂志的稿件。当无法避免时,作者必须说明自己的论文是受新闻禁令约束的,并拒绝与媒体的成员进行讨论。已投稿的或正在出版之中的论文的预印本可向专业同事散发,但不能向媒体散发。

已投给《Nature》杂志、正在《Nature》杂志发表或已在《Nature》杂志发表的论文,不得在任何网址上发布,但有以下例外:如果作者在投稿时已向编辑做了说明、如果论文的内容没有向媒体发布时,论文的预印本可在大家认可的预印本服务器上发布(详情请见Nature 390, 427,1997年12月4日)。

5.2 新闻发布(Press release)

安排发表后,一些稿件将被《Nature》杂志的编辑选出用于每星期的新闻发布。每星期的新闻发布对所选的论文做简要介绍,在出版之前一个星期连同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一起发给全世界登记注册的记者,其目的纯粹是为了在媒体上宣传作者的研究工作。《Nature》杂志允许这些记者在出版日前几天让独立专家看有关论文,但也要遵守新闻禁令,目的是为了征求专家对有关研究工作的意见。

被接受并已安排发表的论文的作者也可安排自己的新闻发布活动,但他们必须严格遵守《Nature》杂志的新闻禁令(见5.1)。我们建议作者自己举办新闻发布会时与《Nature》杂志的新闻办公室联系。

5.3 材料(Materials)

作为发表论文的一个条件,我们要求作者向学术研究人员免费提供其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供他们自己使用。

这一要求包括用于制造转基因动物的抗体和结构,但不包括这种动物本身。

报告蛋白质或DNA序列和晶体结构参数的论文,在没有Genbank或Brookhaven数据库登录编号时将不会被接受发表,从出版之日起读者可免费看到这些数据(见Nature 394, 105; 1998)。

其他支持数据集在出版之日必须可从作者处直接得到。

6. 投稿前询问(Presubmission enquiries) 〖返回〗

对文章或来信类论文,不要求进行投稿前询问,而且也难以对投稿前询问进行可靠评价。作为一项政策,《Nature》杂志的编辑在看到一篇论文的全部内容之前不会绝对承诺将其送审,所以建议作者提交完整论文以供考虑。然而,如果作者希望做一次投稿前询问时,则应通过《Nature》杂志网址上的投稿前询问表(presubmission enquiry form)来发送。投稿前询问信必须包括作者的姓名、通信作者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论文的标题;向编辑说明论文为什么会让广泛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的一小段文字;一段以《Nature》杂志格式编写的摘要(标注所有参考文献);以及摘要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清单。《Nature》杂志无法保证自己做出反应的速度有多快,但作者通常情况下在二个工作日内可收到回音。编辑不能就对一封投稿前询问信的否定反应与作者进行讨论,但收到这种反应的作者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仍可正式投稿。

7. 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其他稿件(Other contributions published in Nature )〖返回〗
《Nature》杂志主要以文章和来信的形式发表原始研究论文,它还以以下格式发表其他投稿。我们建议想给这些栏目投稿的作者,在投稿前阅读《Nature》杂志上的相关栏目及下面的指南,以了解这样的稿件如何来写。

《Nature》杂志所有栏目中的所有文章都按我们通常的条件来考虑,其中包括要受我们的新闻禁令条件约束(见5.1)

给《Nature》杂志任何一个栏目投稿的作者,必须提供其目前完整的邮政地址、电话、传真和e-mail地址。

7.1 读者来信(Correspondence)

读者来信类稿件可以是对热点问题的简短评论、是掌故轶事、或者是读者对《Nature》杂志上发表的非正式内容(如新闻( News)和书评( Book Reviews))的反馈意见。它们不是专业评论,专业评论应投给简明通信( Brief Communications)栏目(见7.4)。

读者来信类稿件可以非常快地得以发表,它们通常为500字左右或更短。投稿应通过e-mail发至corres@nature.com(请把人名和地名的重音符号标清)。这类稿件通常不审稿。

投稿者应注意,一定要提供其完整的邮政地址、e-mail、电话和传真号码(提供传真号码很重要,因为《Nature》杂志要用传真发校样);如果作者在投稿后不在其通常地址的话,还应提供其当前的完整的联系方式。

这是《Nature》杂志上惟一一个自然来稿可通过e-mail投稿的栏目。请不要将《Nature》杂志的这一部分与简明通信( Brief Communications)部分混淆(见7.4),后者要经过审稿,是专业的、科学的内容,而且稿件必须通过邮政投稿,而不能通过e-mail投稿。

7.2 评论(Commentary)

评论类文章是对那些公众感兴趣、对科学研究有一定影响的热点问题所做的新闻性的、有说服力的、常常是有争议的评论。这些文章不很深奥,可让本身不是研究人员、但却对研究工作感兴趣的读者看懂。评论类文章可考虑自然来稿,但作者最好先以一段概要的形式提交简短的建议书,可通过e-mail(nature@nature.com)发给评论编辑,以Commentary proposal和作者姓名为主题。我们优先考虑只有一个作者的文章。在提交概要后,评论编辑将会就格式和编辑意见向作者做详细说明,其要点如下:

(1) 文章应以新闻开始,开头一段包含用简单语言写成的文章要传达的信息。

(2) 文章不应含有专业述语,其程度应相当于比较好的报纸上的文章。

(3) 欢迎有争议的文章,但应明确说明某一观点是有争议的,并让非专业读者了解到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什么。

(4) 评论文章在《Nature》杂志上所占页面数为整数,通常为一页(1000字加一个小图)或两 页(2000字加两个小图)。

(5) 文章最好有图形或其他类型的插图。《Nature》杂志必要时可从图片库获得图片,但希望最好采用作者自己提供的图片。作者的彩色图片可免费复制。

(6) 参考文献应尽可能地少,最好少于10条。参考文献的风格同来信和文章类论文一样(见4.5),但不要求列出所引用文章的标题。

(7) 所有文章都要受《Nature》杂志通常的发表条件和禁令条件约束(见5.1)。

(8) 文章发表后,向作者赠送一本有其文章的一期杂志,还有一份抽印本订购单。有彩色图片的文章的作者,可以黑白版的价格订购黑白版的抽印本。

7.3 新闻与观点(News and Views)

这类文章向非专业读者介绍在最新出版的论文中(如在《Nature》或其他杂志上)或在科学会议上所报告的新的科学进展。

大多数文章是约稿,但在论文发表之前或在会议召开之前,愿意投稿者也可向某个新闻与观点编辑提出建议。当一位新闻与观点编辑说整篇文章将被考虑时,作者应按以下指南来写该文:

(1) 作者不许讨论自己参与的研究工作,也不许讨论来自其自己的机构或其同事的机构的研究工作。

(2) 每篇文章不应超过两个作者。

(3) 文章应在新闻与观点编辑所给的长度限制之内,通常为800-900字。

(4) 标题(Titles)不应含有标点符号或缩写。新闻与观点文章在标题之上还有一个由一、两个单词构成的部分,称做strapline,用来定义文章所属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生物学等)。标题和strapline由作者与编辑讨论确定。

(5) 新闻应当在简洁明了的开头一段中提到,以吸引那些不是本领域专家的读者注意。这一段应当明确提到所讨论之论文或会议,触及所讨论之新的研究工作的实质内容。

(6) 接下来,应当是更详细的背景和解释,包括作者自己的观点。通常,文章最好以对新的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评论和对今后研究方向的评论结束。

(7) 文章读起来不能像教科书:大多数读者都会有一定的科学背景,但专业术语应当避免使用。

(8) 示意图(Diagrams)可用来解释新的结论或新的结果的科学背景。作者的草图可由《Nature》杂志重新绘制,并且可免费复制成彩色的。欢迎作者向我们提议其他图件,无论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是传递信息类的或装饰类的,都可以。 最后的图件应按《Nature》杂志其中一种可读的电子格式来准备,详见4.9节。

(9) 参考文献(References)应尽可能地少,最好少于10条。在正文中,参考文献应采用上标数字表示,并按顺序引用。如果新闻与观点文章要与同一期《Natur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相伴,则应给该论文一个正式的文献编号,并在正文中以这样的形式提到该论文: .? on page xxx of this issue ?。参考文献应按照《Nature》杂志通常的风格(见4.5节)列在文章最后,但不列引文的标题。

(10) 致谢(Acknowledgements)是不允许采用的,也不允许提到资助金额和其他数字。

(11) 收费(Fees)。发表所有新闻与观点文章都要收少量费用。如果您不能接受这一收费,请让我们知道,以便做出其他安排。

(12) 会议(Meetings)。有关会议报道的写法,其详细说明请您通过nature@nature.com索取。

(13) 提交复印件(Copy submission)。文章应以电子方式提交,可发e-mail,也可寄磁盘;可采用Microsoft Word文件,也可采用纯文本文件。一份隔行打印的复印件也应传真或邮寄到《Nature》杂志的伦敦办公室。请务必写全您的邮政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以及e-mail地址。 如果您不在自己通常地址的话,还请您写清自己的联系方式。这类文章在编辑过程中有时改动很大,但我们会给作者一切可能的机会来审阅校样。校样通常用传真发送。

(14) 提交图件(Artwork submission)。所建议图形的传真件应同文章文字部分的传真件一起提交。《Nature》杂志美术部可将作者的草图转换成达到出版质量的图形,但草图必须清楚(如果作者建议采用彩图的话更好)。最好采用绘制的或电脑生成的原始图件。有关《Nature》杂志优先选用的电子格式,请参阅 4.9节。

(15) 提交电子图件(Artwork delivery)。数字化图件和图像可放在一个ftp站点上或用e-mail发来,也可拷在一张2-MB高密硬盘上、一张CD-rom上、一张Iomega Jaz 1-GB或 Iomega Zip 100-MB可拆卸PC或Macintosh磁盘上寄来。每个文件或磁盘必须标上作者姓名、News and Views字样、文件格式和简短的内容介绍。

(16) 抽印本(Reprints)。文章发表后将会给作者发去一个订单。作者如果愿意订购含有黑白图形的抽印本,我们将以黑白抽印本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

寄信与联系地址刊登在《Nature》杂志印刷本的刊头上和《Nature》杂志的网址上(见 contact Nature)。

7.4 简明通信(Brief Communications)

是《Nature》杂志上需经审稿的、相对来说非正式的一个栏目,发表以下类型的稿件:

(1) 对一个具有广泛兴趣、新颖而热门的发现所做的简短报告,通常只需一个小图形或小表格。这种类型的稿件经常是按来信投稿的,在编辑与审稿人的建议下压缩成简明通信。

(2) 对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原始研究论文或其他专业文章所做的评论(见下文)。

(3) 交流关于某些人们非常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的初步结果的文章,这种文章必须尽快发表。

(4) 从科学角度谈论国际上公众普遍感兴趣的某个热点问题的文章。

这类稿件应通过邮件(不是通过e-mail)投给简明通信编辑,稿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 长度少于500字;没有图表时长度少于700字。

(2) 编辑出于版面或其他原因可能会改动标题。编辑改动标题时会与作者商量,但最后决定由《Nature》杂志来做。

(3) 稿件应当以一个只有两、三个句子的段落开始,这一段中含有文章要传达的信息,但不要用专业术语。

(4) 简明通信稿件应当有一个只需一个小图形或小表格的简单信息。图形和表格的大小应当掌握好,使它们可缩至一栏宽(58 mm)。图表应当排列成一个长方形,应当尽可能简单。如果一篇文章已接受发表,其图件要求采用电子形式(有关可接受格式的详细情况,请参阅 4.9 节)。

(5) 稿件参考文献数量不得多于10条(越少越好)。参考文献的风格见4.5节,但文章的标题不要求列出。关于参考文献的其他所有规定同文章和来信类稿件:每个参考文献编号只能引用一个文献,参考文献编号在正文中采用上标形式。

(6) 致谢和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s)不允许使用。

简明通信是《Nature》杂志上投稿数量极大的一个栏目,所以多数文章(至少占90%)未经审稿就不得不予以拒绝。对本刊的这一栏目,我们通常是不会考虑关于编辑决定的申诉的。对稿件已被接受的作者,如果他们不在其通常地址时,必须在接受后几星期内提供自己的详细联系方式。作者提供自己当前的电话、e-mail和传真号码非常重要,尤其是传真号码,因为我们要用传真发校样。

希望就《Natur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撰写评论稿件的作者须知:

当您就《Nature》杂志上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向简明通信栏目投一篇评论稿件时,请注意以下补充要求:

(1) 文章写成后应能让非专业读者看懂:罗列专业问题是不适合发表的。文章应抓住已发表论文的主要问题,不能纠缠相对来说不重要的问题。这样的文章应当是主题思想突出的文章。

(2) 评论文章在向《Nature》杂志投稿前应先发给所讨论论文的作者,以便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争议直接解决,将双方都同意的问题从所投稿件中去掉。当一篇稿件投给《Nature》杂志后,稿件作者与原论文作者之间联系信件的复印件也应一并寄来,以供编辑参考;即使原论文作者没有回信,稿件作者也应将自己写给对方的信复印后寄来,否则就有可能耽误稿件发表。如果作者没有将自己的评论文章发给原论文作者,应写一封短信向《Nature》杂志解释其中的原因。

(3) 简明通信编辑将根据已发表论文的中心结论是否是讨论的中心议题、原论文发表了多长时间、以及对原论文进行评论或交换观点是否会让非专业读者感兴趣等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由于《Nature》杂志收到的评论稿件远远多于版面空间允许发表的数量,所以不符合这些标准的稿件建议在专业刊物发表。对已发表的文章和来信类论文的更正,作为更正内容发表在文章和来信栏目中,不作为简明通信文章发表。

(4) 以初步数据证实、扩展或反驳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中部分内容的稿件不作为简明通信稿件考虑,除非它们是关于一件特别让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的。

(5) 满足《Nature》杂志标准的评论送给原论文作者听其反应,然后根据编辑的判断决定是否送给一位独立审稿人去审稿。(编辑通常,但并不总是,会将原作者的反应送给审稿人。)为避免不必要的耽误,给原论文作者两星期的期限来做出反应。原作者的反应不是审稿报告,但有助于编辑决定是否发表评论稿件和/或原作者的反馈意见。然而,原论文作者必须对评论稿件保密,不得将其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也不得用于除对评论做出反应以外的其他任何目的。原论文作者不得对评论稿件进行复制,如果让其同事看了评论稿件,则其同事也应对此事保密,而且原论文作者还必须向编辑说明让哪些同事看了。如果原论文作者在收到评论稿件两星期内没有做出反应,编辑会进行下一个步骤,不再等其反应。迟到的反应不会被考虑发表。只有当原作者的反应有新意时才会得以发表,如果重申其论文中已经表达的观点是不能发表的。反馈稿件不得含有图形(除非有特殊理由)或新的数据,只限于对有关其所发表论文的质疑做出回答。如果一篇稿件的作者之间意见不一致,《Nature》杂志将通过通信作者联系,除非一位共同作者希望将其名字从作者名单中去掉。在这种情况下,该共同作者应与《Nature》杂志直接联系。

(6) 所有稿件在语气上都应慎重,不得含有煽动性语言或其他过激言辞。

(7) 被接受发表的文章将要求采用电子形式,可发e-mail或寄磁盘。然而,在编辑要求以电子形式提供之前,稿件不得以电子形式提供。

(8) 评论文章的作者将会看到他们自己稿件的一份校样,而不是原论文作者反馈稿件的校样(如果反馈稿件也要发表的话)。做出反应的原论文作者将会看到全部稿件(包括评论和反馈)的一份校样,但不许对评论做改动。

7.5 书评(Book Reviews)

自然来稿不予考虑。

7.6 综述与进展文章(Review and Progress articles)

《Nature》杂志发表两种综述:综述文章和进展文章。

(1) 综述文章对科学研究的某一热门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有时范围会更广一些。通常情况下,它们所占版面不超过《Nature》杂志6个页面。

(2) 进展文章是对热门的、进展较快的领域所做的较短的综述,所占版面不超过《Nature》杂志4个页面。

多数稿件是约稿的,自然来稿也可考虑,但希望写综述或进展文章的作者,必须先以简短概要的形式通过nature@nature.com或邮局给综述编辑发一封投稿前询问信。在概要中,作者应介绍文章的基本结构;列出将要评述的内容,并指出评述的深度;说明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除概要外,还应有一篇介绍所讨论话题的背景、概括迄今所取得的进展的梗概,大约300-500字。详细到这种层次的概要,可让《Nature》杂志的编辑在委托作者撰写该文之前从编辑角度提出意见,可免除以后的大量编辑加工。

(1) 综述文章是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有最新重要进展的科研领域。

(2) 这种文章集中介绍某一领域的一个热点方面,而不是进行全面的文献评述。

(3) 这种文章可以是有争议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应简要指出相反的观点。这种文章不应把焦点放在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上。文章的语言应当简单,新的概念应当予以定义,专业术语应当予以解释。

(4) 综述文章的长度通常不应超过6个页面。参考文献不应超过100条,最好只有50条。欢迎使用图表和解释性文本框(用于解释专业问题或背景材料)。

(5) 综述文章是经过审稿的,《Nature》杂志的编辑经与作者协商要对其做大量编辑加工。

进展文章(Progress articles)的格式与综述文章相似,但有以下例外:

(1) 它们所占版面不超过《Nature》杂志4个页面,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

(2) 它们集中评述当前的一些特别有意义、可为某一领域确定新的标准的论文。

(3) 由于其时效性较强,进展文章应当在《Nature》杂志的编辑表示对作者所提供的概要感兴趣之后短短几个星期内写完并投来。

(4) 作者可以讨论自己的研究工作,但应在文中明确指出他们所表达的是个人观点,而不是大家都认同的观点。

(5) 标题应当简短(一般只有一行),相对来说比较随意。

进展文章是经过审稿的,《Nature》杂志的编辑经与作者协商要对其做大量编辑加工。

8. 一些月刊(Monthly journals) 〖返回〗

《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Nature》杂志( Nature )(周刊)和6种月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 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遗传学》( Nature Genetics)、《自然医学》( Nature Medicine)、《自然神经科学》( Nature Neuroscience)和《自然结构生物学》(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如果您想了解关于《Nature》杂志与这些月刊之间关系的更多情况,请访问《Nature》杂志网址(www.nature.com),参阅作者信息( author information)部分的Guide to Nature and its related journals。



--------------------------------------------------------------------------------

5.谈我向《Nature》投稿的经验与体会 〖返回〗

中国科学基金
Bulleti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March 1999

世界知名期刊与中国青年科学家

孟 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生物系)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科技界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科教兴国”的提出与实施将把这一趋势提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在趋势下,中国科技界也在各个领域中全面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科技界的一个重要声音。科技界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通过各种出版物向世界介绍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科学发现与学术思想。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以科技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与出版物的传播范围与能见度有相当的关系。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如果纯粹以中文发表在某个地方刊物上,它的价值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机会就相对较小。据我所知,为了让世界更多地听到中国科技界的声音,至少有2个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一是提高国内刊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增加论文中英文信息的份量,在出版形式上与国际刊物规范接轨等等;二是通过经济、名誉与个人利益相关联等手段鼓励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性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统计结果表明,1997年中国科技论文总数和被引用数双双首次进入世界前10名。被收入SCI的论文数量达16 833篇,比1996年增长16.8%。

在众多的国际刊物中英国的《Nature》和美国的《Science》是最为著名的2种综合学术刊物,它们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可以说高于其他任何专业性刊物。从1994—1998年,我曾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4篇文章,也为《Nature》审过若干篇稿件。在编辑的鼓励下,我想借此机会谈一下自己向英国《Nature》投稿、审稿的经验与体会,希望能对科学界同行 向《Nature》等国际刊物投稿时有一点帮助。

1为什么向《Nature》投稿

我为什么连续向《Nature》而不是向《Science》投稿?这个问题有它的机遇性,也有一些实在的原因。对我来说,文章在两刊中任何一个发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两刊各有自己的特点,细小的特点有时可以影响投稿者的倾向性。两刊在形式上有它们的相同性。比如科技论文基本以3种形式出现:(1)学术论文:《Nature》:Articale;《Science》:Research articale;(2)研究报道:《Nature》:Letter;《Science》:Report;(3)通讯:《Nature》:Correspondence;《Science》:Letter。研究文章较长,一般可在5—7页左右。研究报道一般为2—4页,通讯一般不超过1页。但两刊的一个重要差别是《Science》允许参考文献中在一个参考文献号下列出一个以上的文献,同时也允许在参考文献下加入简要注解说明等。这2点在《Nature》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在同一类文章形式中,《Science》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在对空间要求极为苛刻的情况下,这是十分值得考虑的一点。

另外一个重要区别是两刊的审稿程序。这个程序与两刊的隶属有很大关系。《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会刊,而《Nature》则属于一出版公司。《Science》有一个很大的评审委员会负责审稿,评审委员会成员由世界知名科学家组成。这些科学家的背景与组成成分对稿件的筛选有很大的影响。而《Nature》对稿件的筛选受编辑的影响较大。稿件由编辑初选后寄送有关专家审阅。

第三点差别是《Science》在北美的影响力较强,这和它是AAAS会刊有关。因为美国许多科技人员都是该会会员,而会员交纳会费后就自动收到每一期《Science》,因此它的发行量较《Nature》大一些。而《Nature》则基本是商业性经营。但它在全球的影响似乎较大一些,所发表的文章引用率也高一些。但这些差别每年都会有变化。

对我来说,一个重要的因素是《Nature》有它的姐妹刊《自然医学》和《自然遗传学》等。由于医学和遗传学是当今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研究成果产出最高的2个学科,因此,《Nature》姐妹刊的存在可以减少这2方面文章对其他科技论文的压力。其结果是非医学,非遗传方面的研究可能有较多的机会在《Nature》上得以发表。一旦我向《Nature》投了第一篇稿并得到发表后,便与《Nature》的编辑有了某种工作联系,继续向《Nature》投稿似乎顺理成章。

2什么样的文章能在《Nature》上发表

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由于它的知名度,世界上许许多多科学家都希望在《Nature》上发表文章,使自己的研究为世人所知。由于稿源充分,《Nature》的退稿率可达90%。也就是说每10个投稿人各投1份稿,仅有1人能发表。我共投过4次稿,4次都发表了,不能不说运气比较好。除了运气之外,以下一些看法也许可供参考。

首先是研究的质量和重要性。质量的衡量较为客观,可以从研究的深度广度,研究方法,资料数据的完整与可信程度,论文的逻辑推理与结论等方面来判断。重要性则是一个很主观的没有固定衡量标准的概念。不同领域的研究其重要性基本上不能相比,比也没有多大意义。即使在同领域的研究中相比也有很大的难。那么什么样的因素让我觉得我的研究“重要”到能投给《Nature》呢?

我的看法是,研究内容首先要新。新发现一般较具报道性。虽然《Nature》是一份综合性学术刊物,但它同时也刊载大量广告,具有商业刊物的性质,可报道性对它来说至关重要。这一点对投稿人作出判断也是十分重要。我所学的是古生物,古生物学研究中常有新发现。中国地大物博,古生物资源丰富,最近几年中国古生物研究比其他领域在《Nature》和《Science》有较多的报道,比如辽西的中生代鸟化石,和这个“新”字多少有些关系。但新的发现在科学研究中比比皆是,并不是所有新发现都可在《Nature》上发表的。新发现还应当有几个其他的要素。(1)它为基础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新的问题;(2)它提供的证据和解释有助于理解当前具有争议的问题;(3)具有广泛的公众效应。第1点很容易理解。对第2点各家刊物有不同的政策,有的刊物倾向于少登或不登有争议的东西。从我的经验来看觉得《Nature》似乎鼓励某些带有争议性的研究。往往在带有争议性的研究发表的同时或以后,《Nature》还会组织有关的讨论,让不同的看法意见得以表达。这不仅可以起到活跃和引导科学研究的目的,也增加了刊物本身的能见度。公众效应在我的理解中是指在科学界被接受和感兴趣的程度。过于深奥狭窄的研究较不容易在《Nature》上发表。因为这一类文章涉及的读者面窄,编辑或审稿人经常会建议作者将此类论文投到专业刊物上去。辽西的鸟化石对于鸟的起源演化以及鸟类与其他脊椎动物(如恐龙)的关系都有重要意义,具有上述几个要素,所以比较容易出现在《Nature》上。辽西中生代鸟化石之宝贵,可以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皇帝的女儿毕竟有限,大部分的科学发现往往不太显眼,它们的重要性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些研究能否登上《Nature》要看研究者能否发掘出其上述几个要素来,这取决于研究者对学科的了解深浅,知识面的广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等“水平”因素,如最近1期(1999年2月18日出版)《Nature》上刊载的Zhu M.等人的论文,虽然所研究的材料并不十分精彩,但其涉及的问题也有以上几个要素。

上述的研究以新发现为其重点。另一类科技论文偏重于建立理论、假说、模型等。这一类论文带有综合性,针对存在的问题,虽然其重要性可能更高,但它们在《Nature》上发表的几率较小。这可能是因为:(1)它们不如一个新发现来得实在而具报道性;(2)它们需要大量的支持资料和数据,因而不易用短文表达;(3)它们容易因为审阅者的不同观点而被枪毙掉;(4)这类论文数量本身较少。对于第2点来说,(Nature)现在可以让一篇论文的支持资料和数据存入它的万维网页上作为正文的辅助材料,扩展了有关论文发表的面。从我所了解的情况看,我们中国学者发表的这一类论文相对较少。

同行中常会有人抱怨某某研究不怎么样,居然也登在《Nature》上。客观地看,有2点可能构成这种抱怨的基础。(1)严格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Nature》上的文章不一定都是某个学科中最重要的研究。有的重要研究因为某些技术原因,比如篇幅所限无法以短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因而不会在《Nature》上发表。有些重要的研究不一定有上述的可报道性。(2)虽然经过严格的审阅,但人毕竟有出差错的时候,更不用说偏见与知识面的有限。因此,科学价值有疑问的研究有时也会蒙混过关刊登出来。

3 《Nature》文章的写作

《Nature》是英文刊物,所有的文章都以英文写成。由于篇幅限制,文章必需简明扼要,能将研究的要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总的来说写这样的文章难度较高,每个字句都必须仔细推敲,相对费时较多。这并不意味着写作时需要特别漂亮的英文。相反《Nature》的文章要面向非英语国家读者,因此更需要以简单平易的英语来写作。科技文章的第一要素是清晰,明确告诉读者作者要讲的事,而不是绕弯弯。我曾经问过《Nature》的编辑《Nature》稿件写作有什么窍门,回答是就象平时说话一样平易简单就行。但以平易的英文写作与用平易的中文写作一样,或许更不容易。

对于中国学者来说,以英文写作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困难。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多少会影响到投稿的成功率。因为如果作者的思想不能明确表达出来,研究的意义可能被削弱。但我相信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不会因为英文上的缺陷而被埋没。不断的练习以达到一个基本的英文表达水平则是必要的。稿件请同行阅读修改也不失为一可考虑的途径。当然,科学研究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领域,适当的保护行为是必需的。

《Nature》面向的读者是多样性的,它要求作者尽量少用偏颇的技术词汇,能不用尽量不用,必须要用时一定要将定义解释清楚。《Nature》希望一篇科技文章不仅本专业的人士能理解,非专业读者也能至少理解其主要意义。尤其是文章开头的一段,更是要让人一眼看懂文章的背景,内容和结论是什么。因此,这一段虽然仅有百十来个字,往往最为难写。我通常要经过几十遍的修改才能感到满意。由于篇幅有限,基本没有可以重复的余地,文章的结构,逻辑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仔细推敲文章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明晰度并减少不必要的赘述。

《Nature》文章中,允许一定数量的图表。图表不仅是研究结果的直接表述,我相信对文章的接收发表亦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一个刊物是让人读和看的,好的图表可以增加可看性。此外,图表也允许有一定字数的图件说明,与正文相比,这是一个可以包含大量信息的地方。善用图表及图件说明非常重要。总的来说,图件说明主要是技术性的内容,而有关的背景,结果,讨论,结论等则是正文的内容。

4 《Nature》文章的审稿

一般来说,如果作者知道负责自己这个研究领域的编辑,可以将稿子直接寄给该编辑。否则寄给《Nature》编辑部,除了伦敦的办公室外,《Nature》在美国华盛顿,日本东京有自己的办公室,北美的作者一般可将稿件寄往华盛顿办公室。

一篇稿件投到《Nature》后,作者会很快收到编辑的一个卡,表明稿件已收到。如果在1—2个月中作者没有听到任何消息,那么这可能是个好征兆,说明编辑认为稿子可能适合《Nature》,把稿子寄给有关专家审阅去了。如果编辑认为稿子不合适,会很快将它退回作者。从我自己的投稿审稿经验来看,稿子一般会寄给3位专家审阅。投稿时作者可以附带建议可能的审稿人并提供他们的联系地址、电话、电子邮件信箱等资料。但编辑为了审稿的公正性,不会把稿子都寄给作者建议的审稿人。编辑先要与可能的审阅人联系,征求他们是否愿意审稿并且可在3个星期之内将审完的稿子寄还给编辑。如果达成协议,稿子会经由快递在第2天或第3天寄到审稿人手中。《Nature》要求审稿人对稿件绝对保密,不允许告诉其他任何人所审的稿件,不许复印留存,不许让另外的人看所审的稿件。如果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需要某人协助审稿,则审阅人需向《Nature》报告这一情况。审稿人当然不能使用稿件的内容。由于审稿人一般是同行,所以存在研究上的利益冲突是常见的情况,保护作者的利益不言而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科学道德问题。

审稿人要说明所审稿件的科学性、重要性、是否有新见解以及是否适合在《Nature》上发表,并写下具体的评论。尤其在有不同意见时,更要说明问题所在的原因理由。稿子审阅完后,审稿人可向编辑表明自己的名字可以让稿件作者知道,否则所有的审稿意见将以匿名形式经由编辑寄给作者,让作者进行修改。修改过程中,如作者不同意审稿人的意见,不愿做相关的修改,则需要提出合理的解释和理由。当然,如果审稿人对稿件提出严重的问题或表明其意义不大,编辑可根据审稿人的意见正式退稿。稿子修改后被再次寄给审稿人,编辑也会把另外2个审稿人的意见分别寄给第3个审稿人。审稿人根据稿子修改的情况再作一次审评,审评后的稿子由编辑再次寄给作者修改,最后由编辑决定是否发表。当然稿子也可能在一次审阅后便适合发表,也可能有2次以上的修改。根据我的经验,一份稿件从投稿到正式发表要花4—7个月的时间,少数情况会更短或更长。

一旦稿子被采用,编辑会正式通知作者。从采用到正式发表一般约1个月的时间。总的来说,这个周期是相当短的。作者在收到稿子被采用发表通过的同时,要与《Nature》签一个合约,表明在文章正式发表之前不公开自己的研究结果,尤其不能与媒体发表有关内容,否则《Nature》有权不发表该稿件 。唯一例外是在专业性的学术会议上简报研究内容。另外一种例外情况是虽然作者与某个媒体的记者谈论了自己的研究,但记者保证不事先发表有关内容。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记者一般不懂研究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理解,以便文章正式发表时能及时发新闻。《Nature》办公室每个星期四在伦敦和华盛顿(东京的情况我不了解)有新闻发布会,介绍下期《Nature》的内容。此时,有关的研究内容便可见报了。因为《Nature》也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来扩大它的影响力。从这个时候到文章发表后的两三个星期间,作者将会接到许多报刊,电台记者的采访。

论文在《Nature》发表是没有稿酬的。作者在收到稿子被接收发表通知时,还会收到论文抽印本的定购单。如需要,作者可用课题费或自己掏腰包定购抽印本。如果文中有彩色图表,抽印本会很昂贵。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就象其他任何出版物一样,《Nature》也在不停地开发自己的市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综合科学刊物,《Nature》在欧美有更大的影响,这与历史、语言和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有关。随着中国和亚洲各国经济、科学的不断发展,《Nature》也希望开拓这一巨大的市场,这给中国科技人员带来了更好的机遇。可以预见中国科技研究的结果将会更多的出现在《Nature》等国际科学刊物上。
[印象派 (2-8 16:5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3楼

(引用 印象派:科研生活及其习惯科研生活及其习惯 目录: 一、研究生生活和现状 二、做好计划 三、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 四、如何查阅文献 五、如何作实�...)致研究者的一封信Duane A. Bailey

通过一点有条理的组织,研究工作可以变得更令人愉快,更富有成效。不幸的是,对很多计算机科学家而言,研究技巧的获得是通过经验,而不是通过正式训练。本文概述了一些如何组织研究工作的建议。大多数建议对本科生也是有用的。斜体表示是针对研究生,职业研究者和教师的。希望本文能有所帮助。

关于我的建议

成功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协调。为了使你花在研究上的时间尽可能的有成效,有趣味,我收集了一些你可能会发现有用的“组织方面的提示”。花一些时间来阅读这些提示。一些提示是极为显然的(另一些则是很困难的!!),但是都有改进你的研究事业的潜力。

阅读是基础

发现并且阅读相关的著作是好的研究的基础。如果在你的研究领域,你是一位新手,可能你只熟悉教科书上的内容。你可以从 ACM Guide to Computing Literature[3] 和 Computing Reviews[2] 这两个重要的发现相关参考书目的资源入手。当你开始研究你的题目时,是从一个较短的基础读物的书目开始的。作为一个研究者,你必须发展这一相关著作的书目,并且不断找到新的阅读材料。你将会发现其他人错过的有用的参考书目。

持续不断的阅读。虽然背景知识的阅读是任何研究工作的最初任务,但是重要的参考文献经常较后才出现,尤其是如果研究的重心改变了的话。你务必识别出那些对你的研究领域有重要作用的资料,并且你阅读期刊的速度能跟上期刊发行的速度。一个月只需花两三个小时就能浏览一遍最新的论文。(虽然对会议录的审阅不象对期刊那样严格,但是会议录在快速发表研究结果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计算机科学研究更新速度很快,所以及时阅读最近的技术文献是至关重要的。

仔细的阅读一些文章。粗略的浏览能识别出与你当前的研究有关的材料。当发现一篇论文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时,更加详细的考虑这篇论文是很重要的。阅读论文时,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这一研究对你的工作有什么贡献?

这一贡献和你以前遇到的文献是怎样的关系?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引用了那些重要的参考文献?

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是显然的、基本的,但是没有理由不问这些问题。

对每一篇你认为和你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章做摘要。摘要有助于向别人快速的介绍工作。如果你将来不得不再阅读这些文章,以前写的摘要就提供了一种“自助”机制。在研究工作中,做摘要(对你的或者他人的文章)是一项通常的任务;言简意赅的写摘要是一门艺术。

阅读完一篇写得很好的文章后,考虑它表达的方式。它可能组织得很好,或者可能用了缜密考虑过的例子来强调重要的概念。

什么使得这篇文章容易阅读?

文章提供了什么样的详细程度?

使用什么例子来论证了重要的概念?

哪些问题未被回答?

结论可以推广吗?

因为我们是通过实例学习的,所以标记那些写得特别好的文章是很重要的。

不幸的是,技术文献经常写得比较晦涩。有时,和你的指导老师或者对此也感兴趣的同事一起阅读一篇文章会是颇有裨益的。这样,进展速度可能会较慢,但最终一篇写得好的文章的潜力会被实现,你对文章的理解也会增进。

在较大的系,非正式的研讨班或“期刊俱乐部”提供了一个理由,让研究者们每周集会,讨论论文。要集中于一个主题(如这学期的内存回收),但是当一个共同的兴趣发展起来时,也允许偏题。在拥挤的日程表中,这些非正式的每周会议为那些否则可能会被扔在一边的研究工作保留了时间。

写作是根本

好的写作是科学研究的唯一持久的方法。当口头报告已被人遗忘,程序已被清除,很久以后,写下的文章仍然保留有重要的概念。所以,你应该尽可能早的开始写下你的研究结果。虽然实验是重要的,但如果没有仔细记录下来的话,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仔细的写作。当你不知如何下笔时,请使用简单的写作风格。如果你是个生手,或者不常写作,那么你关心的是磨砺你的写作技巧。如果你够幸运,你阅读的文章里就会有在你这一领域成功的写作的范例。通常说来,有效的文章只需要一遍的阅读就能传达重要的论点。这些文章还会讨论有趣的例子。当以数学公式或者代码的方式直接给出技术细节时,它们都不能代替英语的说明。以能够既正确又简明的传达信息的文风来写作是比较困难的。当你对你使用的文风不确信的时候,重新阅读一篇你喜欢的文章,同时注意把它的文风特性结合进你的写作。

保持写日志。在日志中,写下参考书目,提出疑问,描述问题和它们的解决方案。保持记录实验和实验结果。就象实验室科学家们所知道的那样,日志是组织你的研究工作的一个简单工具,日志也是你所做的进展的宝贵记录。

坚持对相关文献中的结论做摘要。如果你预计你将会正式报告你的研究(始终对此保持乐观!),那么对你的读者而言,把你的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比较、定位是有用处的。重新考虑相关研究也能提醒你那些重要的参考文献,并且把你的目标和你的研究领域内其他人的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因为这一摘要文档需要经常被编辑,它应以电子稿的方式存储。(BIBTEX[10]是一个组织参考书目信息的较好的系统,它还提供了和其他人交换参考书目的方便的机制。)

写下一些小的项目。写下的是一两页关于某一主题的正式提出的构思。当构思不允许被表达出来,在脑子里徘徊时,它们就逐渐变得畸形、混乱。这些记述帮助磨砺你的写作能力,组织那些自发的想法。当学生们希望得到研究项目时,这些能迅速被找到的记下的构思就大有用处了

保留一部分时间来好好写作。花在写作上的一小时是考虑问题的一小时,而不是和计算机格斗的一小时。你必须离开那些令人分心的事,集中你的努力,专心记录工作。象规则的练习那样,你必须做它,并且你会慢慢喜欢它。

和其他人一起工作

对很多人来说,成功来自于和其他人一起工作。和他人分享构思,并且让构思在一个组的环境下发展是很重要的。(在小的系里,这可能是成问题的—尤其如果你是在一个孤立的领域内,但合作仍然是重要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可能,和你的指导老师或者研究伙伴讨论你的想法。你可能认为你的想法不值一提,但是不管怎样,你应当尝试一下。让谈话继续!大多数研究者都乐于参加富有成效的讨论。

遵循一个规则的会议时间表。如果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讨论”,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讨论主题。不要轻易略过或者取消会议,因为这会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先例。如果你和你的讨论组失去了联系,你应该主动重新建立联系。不太可能他们会主动来找到你,而且共同的兴趣会随着时间而衰减。

会议提供了集中讨论主题的同步点。会议上会产生重要的见解,所以花一些时间来写下这些想法(带上你的日志!)并且复印分发它们。这些非正式的“会议记录”帮助在各次讨论之间维持前后联系,并且记录下做出的决定。改头换面的重复老的内容通常是在浪费时间。

仔细考虑批评。因为别人的评论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完整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总是有你的研究被批评的时候。不要被批评意见所触怒,而是应该把它作为指导方针,使得你的论点更有效。同样的,当批评别人的工作时,使得你的意见富有建设性是很重要的;那些没有益助的意见就应该被忽视。

报告并不容易

在任何严肃的研究工作中,你都会需要做报告。好的报告需要相当多的准备,所以尽早开始。幻灯片应该是清晰的,没有任何无关紧要的东西(包括代码)。幻灯片中应该包含有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但例子的详细程度应该对你的听众适合。幻灯片应该相互关联,共同证明你的贡献。

对你的报告进行排练并且计时。没有准备的报告是极为显而易见的,并且通常会导致原本愿意接受新思想的听众对你的报告发起攻击。仔细组织并且排练你的报告,这样当你面对没有预料到的提问时,就有更好的准备。

项目

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经常导致一个需要编程的“项目”。务必记住编程不是计算机科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计算机科学家而言,编程纯粹只是做实验的方法。象任何实验一样,编程也需要预先仔细计划:

* 建立目标。 知道你的目标,并且毫不分散注意力的接近它。列出一些表明进展的重大事件,并且努力实现它们。如果你不能简练的阐明目标,那么你就应该停止,重新考虑这个项目的动机。

* 考虑简单。 设计你的项目,使得它们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被完成。一位熟练的程序员每个月产生的可靠代码几乎不超过一百行。因此,正确编写一个需要上千行代码的项目将花费掉一个熟练程序员两三个学期或者更长的时间。所以,需要修剪实验的大小,使它易于处理。修剪的时间是花得很值得的。大的项目并不必定产生大的结果。

* 建立原型。 原型的建立对大多数的项目是有益的。一个考虑得很好的原型能验证假设,测试摘要的价值,并且引起对于立不住脚的想法的重新考虑。尽管草草做一个“产品”几乎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但是通过实现部分功能的原型系统,很多研究问题能够被满意的回答。

* 使用工具。 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程序员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今天的程序员应该意识到使用工具,例如anim[6],awk[1,4,5],HyperCard[8]和Mathematica[13]。 在窗口环境下,界面生成器能消除界面设计过程中很多让人心烦意乱的琐碎工作。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有用的工具,工具使用的主旨是清晰的:正确选择工具能够减少项目的整体工作量。找到工具,学习工具,并且使用工具。

* 与人合作。 当资源能够被协调时,群组协作经常比孤立的个人的奋斗更有成效。如果你和他人有共同的研究兴趣,那么和他们联系,与他们合作。毫无疑问,有些他们已经解决的问题你正在考虑,他们的解决方案将会影响到你如何达到你们共有的目标。

合作的一个副作用是增加了纪律性。为了减少花在各方面同步上的精力,纪律是很必要的。对程序员来说,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用来管理分布的项目。例如,GNU项目发展了一套合适的代码标准,并且程序可以恰当的强制使用通用的编码风格(例如缩进)。当多人共享对同一项目的存取时,就要考虑使用一个版本控制系统(例如SCCS或RCS)。

* 为项目结果写文档。 应该为完成的项目编写文档。至少,项目的技术概述使得别人能够了解到你的研究动机。文档应该描述问题,你的假设,你的方法,和对你的项目结果的诚实的评价。当为软件编写文档时,文档要包括说明性的例子,指南,和任何从该软件的使用中获得的经验。写得好的文档极大的增加了项目的影响。

总结

最理想的是,你在研究工作中的参与,是整个流水线的一部分。你的工作基于他人的工作之上,并且产生一些有用的东西。作为一个变化迅速的领域的参与者,你有责任保持了解情况,设计并且完成合适的实验来测试你的假设,以所有研究成员都可以存取的方式来给出你的结果。这里给出的建议能够帮助你完成这些责任。
[印象派 (2-8 16:5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4楼

(引用 印象派:科研生活及其习惯科研生活及其习惯 目录: 一、研究生生活和现状 二、做好计划 三、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 四、如何查阅文献 五、如何作实�...)科学发现来源于无功利的交流和讨论科学发现来源于无功利的交流和讨论

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在成名前曾深深地受益于“奥林匹亚讨论班”,也许有人看不起这个讨论班的民间/业余,但他们确实有对科学真诚而且非功利的追求。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中,真正的发现被作出来了。

我们现在倍加推崇的玻尔的哥本哈根精神是什么,也是对学问平等、自由、非功利的讨论和交流。现在所谓名牌大学有什么?归跟到底不过是有一个可以与“大师们”平等对话交流讨论的机会。

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再看看巴赫金(Mikhail Bakhtin, 1895-1975)的故事,一个被埋没了三十年后才被人们发现的大师,起初人们是通过阅读当时巴赫金以自己名字发表的唯一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时认识到他的,并立刻开始去寻找作者,最后在一所小大学——莫尔多瓦师范学院找到了他。此时巴赫金已垂垂老矣,但他的思想和论著最终还是在他死前传播开来。现在我们再说起巴赫金,他已经被公认是一个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学者了。

然而他的这些思想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完成的呢?从俄国革命后,他即因逮捕和流放等原因整整35年不能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但这35年并未影响巴赫金成长为一位大学者,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看看巴赫金的生平,我们就会发现,巴赫金的一生可能缺乏过面包、金钱、工作、文献资料、社会地位。但他从来没有缺乏过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即便是在偏僻的县城,他也不是孤身一人,在他的身边总能找到乐于探索的天才人物,他的讨论组叫做“康德研讨小组”。

在网络时代,交流与讨论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方便了,BBS是一种有效的讨论形式,Eprint也是一种有益的讨论形式。如果大家都能积极参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共享,就会创造出一种有效的讨论和交流的氛围。她就会成为我们的“奥林匹亚讨论班”、“哥本哈根学派”、或者“康德研讨小组”。

注:巴赫金是20世纪俄罗斯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文艺理论家,他对哲学、美学、语言学和文艺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印象派 (2-8 17:0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5楼

(引用 印象派:英文科研文章写作技巧a)如何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有目的地引导出自己的研究的重要性 通常在叙述了前人成果之后,用However来引导不足�...)发表论文的策略和手段听着:世界各地有很多科学家都如生活炼狱之中,倍受煎熬。伦敦已是深夜, Deborah D
ormouse依然辗转难眠。她已经焦急地等待了4周,她不知道如果她打电话给 《自然》杂志
的编辑询问她的论文处理情况是否会产生负效应。在阳光灿烂的悉尼, Wayne Wombat正在
大发雷霆,因为他的学生的论文被《科学》杂志拒绝了,《细胞》杂 志正在请他审阅一篇
内容相似的论文,他要对之实施报复。在旧金山,Melissa Mariposa阅知她递交给《当代
生物学》的论文必须缩减一半后才能被重新考虑。她不得 不忍痛删除一些关键数据,并且
极端简化结果,因为她的博士后需要将这一期刊列在他 的简历上,否则他就得不到西班牙
马德里的一个工作。

一篇论文是否能发表取决于作者、编辑和审稿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多科学家们 正在
孤注一掷地只将论文投递到少数几个顶尖的期刊,然后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论 文,讨
好编辑。这种做法最终危害了论文发表的目的、文章的可获得性和研究质量本身。

一个主要原因
在生物医学科学领域,日益加大的压力迫使科学家们将论文发表在顶级期刊上,更是 助长
了这种趋势。甚至在我们的日常言语里也反映出对顶级期刊的迷恋 - 我们说某人 是一位
好研究生,是因为他在《细胞》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说明我们认为期刊比科学 信息本身
更重要性。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在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否则我们就
失败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部分原因是掌握经费和职位分配大权的人在评价科学 家时
不是评价研究本身,而是根据“表现指数”来衡量,因为将一些数字加起来比严肃 地思考
一个人的成就更容易。管理者正在窃取科学家们的权力,他们营造出“成绩责任 制”文化
,目的是建立最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有效地控制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结果, 这使得社
会成为了一个“审计社会”(Audit society):每一项指标都被精确地计算, 最后指标
成为目的本身。

在这样的“审计社会”中,发表论文的数量、作者在名单中的排序和期刊的影响因子 成为
评价科学家的依据。在日本、西班牙和世界其它地方,这种评价方式发展到成为精 确的公
式化行为。但是,不能让行政管理人员对此全部负责,很多科学家们热情地参与 其中。从
什么时候开始一些人为的指标成为科学工作的目标?尽管有各种堂皇的理由说, 将论文发
表在顶尖期刊上会有更广泛的阅读量,但是,当我们将期刊的重要性置于科学 本身之上时
,我们就是将我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变成了俗气和无教养之辈。 (我们就是将 自己在学术界
置于平庸之辈。)

一些科学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为什么绝大多数科学家还是如此热衷于期刊的名 望呢
?这里有心理和职业两个方面的原因。年轻的科学家们将在好期刊上发表一篇好论 文视为
进军科学皇冠的起点。而已有声望的科学家则希望在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以证明 自己仍有
高见。与在科学发现的王国中树立声望相比,所有的人都逐渐认识到,在当今 实实在在讲
求硬通货的审计社会中聚集“资本”更为安全和容易。另外一个因素是现在 的社会疯狂地
追求知名度,科学家们也身不由已。许多科学家在自己的工作被媒体报道 (无论准确与否
)时会心存感激,而那些领头的杂志也通过新闻发布来为此铺平道路。 比如说,西班牙的
大报El Pais就经常会对西班牙科学家在Nature,cell和Science上发 表的任何文章进行特
别报道。

后果
这对于作者、编辑和审稿人的行为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
作者(黑体)必须决定什么时候、怎么写他们的研究工作。写论文的理想的时刻是在 某一
研究工作告一段落,并获得了可信服的信息之时。但是,现实的做法常常是在有可 能出现
结果的最早时候就开始写作。结果,科学发现就像意大利香肠一样被切成一片片, 然后再
递交给不同的期刊以发表更多的论文。

科学家们必须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工作,以尽量减少论文被拒的风险。顶尖期 刊绝
不会考虑竞争对手已经刊登过的结果相似的论文,即使这项研究已经花费数年时间 而递交
的时间只相差一周或二周。当然,如果两篇竞争性的文章同时递交给期刊也有好 处,每位
作者都会用另外一篇论文来引起编辑的注意,认为他们的研究课题是热门的。 毫无疑问,
论文的递交和报告让许多科学家们彻夜难眠。

作者需要决定怎样做才能将他们的论文发表在顶尖期刊上。研究结果是否可以被炒作 到足
以为话题?是否要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超级简化以吸引人?是否可以在论文中找到一 个故弄
玄虚的信息让人们立刻记住?是否发现了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某个含糊不清的联系? (提及
人类疾病往往会提高以后论文的引用数量,也使杂志显得有吸引力。)能否将论 文的长度
压缩到实际需求的更短?比如,即使论文应该以更长的形式递交到更专业化期 刊上,为读
者提供更多些的服务。是否可以将它压缩成更短的形式而递交到Nature杂志? Nature上的
短文和Science上的报告部分常常压缩很大,只有很不显眼的示意图,使得 其内容难以被
读者破解。互联网上的补充材料也许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但是印刷版的读 者会觉得上网不
是那么方便,而它们的电子版的上架时间也让人担心。

这样,越来越多的研究小组负责人开始亲自执笔写论文,他们或许并没参与实验,而 实验
工作主要是由初级科学家完成的。但是,研究组长经验丰富,知道如何以最好的方 式展示
工作,也许正因如此,对实验细节的不了解反倒成为有利因素。学生和博士后又 回到了桌
边努力工作,增加产出。然而,他们却没有学会如何写作研究报告。

编辑(黑体) 顶尖期刊的编辑总会收到过多的投稿。比如,《自然》杂志现在一年要 收
到9000分左右的稿件,(这个数字是10年前的2倍),因此不得不拒绝约95%的生物医学 方面
的论文。《发育生物学》是一本高质量的专业期刊,它的拒稿率基本上是70%,而 在1990
年,这一数字是50%。顶级的期刊收到太多的稿件,没有办法将它们都送给同行 进行评审
,因此,编辑手中的权力变得比审稿人的判断重要得多。结果,作者们开始用 各种手段拉
拢、奉承、甚至威胁编辑。小组组长能够证明花费时间和才智在这些策略上 是值得的,因
为编辑们会因此动摇,而成功的回报非常之高。影响因子和经济的合力作 用在顶级期刊间
建立起竞争(Cell杂志最近就以极高价格被转手)。这样的一个结果就 是编辑甚至会央求
明星科学家为期刊写最流行的论文。所有这些力量综合在一起创造了 一种反科学的文化,
出风头和政治手腕会受到更高的回报,而富有想象力的方法、高质 量的研究结果和理性的
争论却变得无足轻重。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编辑也难于作出准确判断:要在一大堆各色论文中进行客观、快速 的筛
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以英特网为基础的服务能够为编辑提供一些帮助,但是,在 专业化
的黑暗角落中看清实质问题仍然是困难重重。为了安全、稳妥起见,编辑们更喜 欢那些流
行的、熟悉的和意料之中的结果,而不是那些看起来古怪的、意料之外的、或 者是原创性
的结果。错误因此出现。Michael Berridge和 Robin Irvine一篇有关磷酸 肌苷和信号的
原始性论文,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引用率第二高的论文,但最初《自然》 杂志拒绝了这篇
论文。作者奋起反抗,最终被接受。但是,当Berridge将一些信息综合 起来,再加上一些
新观点形成另一篇论文时,他再次遭到《自然》杂志的拒绝,尽管最 后这篇论文在《生物
化学》杂志上发表,在80年代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中排名第5位。

审稿人(黑体) 审稿人当然也是论文作者,只是戴上了不同的帽子。冲突因此不可避免,
比如,审稿人会支持竞争者的工作而让自己学生的职业处于危险境之中吗?这种利益的 冲
突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领域的两位审稿人对同一篇论文的评价有天壤之差。使得事情 更糟
的是,顶尖期刊的编辑还会给审稿人额外的任务。在传统的科学和技术的评价中, 客观标
准是至高无上的,除此之外,审稿人现在被要求对一篇论文是否算得上是一篇可 以发表在
“《科学》”期刊的论文,即是否是让“大多数读者有兴趣”的论文作出判断。 让审稿人
参与到编辑决策过程中的做法,给审稿人有机会去损害他们所不喜欢的作者、 了结宿怨、
拖延竞争对手的工作。从我多年的编辑经历来看,的确有少数的审稿人把握 了这种机会。
还有一些审稿人让论文在好几个期刊之间转来,让那些缺乏政治手腕的科 学家发表工作尤
为困难,尤其是在研究结果与现有知识不同时。一些占主导地位的科学 家们彼此间达成默
契:他们互相邀请对方加入委员会,在会议上相互提名对方获奖,支 持对方论文的发表等
,科学的客观性因此受到了威胁。

最近另外一个相关的现象是将论文送给三位审稿人评审。尽管这样做部分是为了保证 至少
会收到两份评审意见,但我认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证不至于得到平局。投票做出 的决定
鼓励被拒绝的作者做空洞的申诉,赞扬支持他们的审稿人,诋毁持负面意见的审 稿人,并
要求新的审稿人,以期得到新的支持。

重压之下,编辑将作者的权力以另一种方式交给评审人。即使审稿人可能忽略了相当 的细
节,并且可能是在半个小时内形成对一篇论文的意见,但他们通常总要求作者进行 修改或
做新的实验。然而,对编辑来说最容易和最常见的选择就是让作者满足所有的审 稿人,再
将修改后的论文送给他们重新评审。如果作者有充足的理由不同意审稿人的意 见,那么他
就会处于两难境地:他们要么是花时间做他们认为很可能是无益的实验,或 者得出并不是
他们自己的结果所支持的结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那么不知名的审稿人 的不满没有得到
平息,编辑将坚持原来的观点。以前,这些作者会将他们的论文到处发 送,但是现在期刊
变得如此重要足以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他们不得不屈从。在这种情 形下,审稿人更像是
一位检查官而不是评价人。这种情况我见得太多,有时,研究人员< 会因此浪费数月的研
究时间,而其间还有可能被别人抢先发表了论文。

更快的发表时间、材料交换的协议,以及被威胁告上法庭迫使期刊公开审稿人的名字, 各
种压力在不断增加。因此出现为了更快的出版时间,一些期刊为某些特选的作者提供 绿色
通道,提前在网上发表论文,帮助他们在时间的竞争中抢先一步,击败竞争对手。 而一些
审稿人可能利用他所审论文的信息,拖延别人的时间来修改自己的论文,甚至在 别处抢先
发表自己的论文。诱惑和怀疑堆积起来,融化了审稿人本来就应该使论文作者 对之加以信
任的厚墙。我相信审稿人对自己应该采取的保密程度的理解存在真正的混乱。 审稿人是否
应该遵从不向任何人透露一份稿件存在的保密原则?我认为应该,但我们是 否都遵从了呢
?审稿人是否应该同意审阅一份自己已经建议另一份期刊拒收的稿件的要 求呢?我认为他
不应该同意,但这种事情却时常发生。

对症下药
毫不奇怪,作者正变得越来越敏感而多疑。在我所收到的论文中,大约有一半的作者 要求
不要将论文送交某审稿人,主要原因是“利益冲突”。但潜词却是担心论文中的信 息被误
用,实际上他们也承认有时是为了避开严厉的眼睛和批评。

我此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家对现状的认识。不过,我们可以开始共同努力来改进局 面,
缓和对期刊的迷信。而最有效的变化是管理机构在决定经费和项目时不要再相信那 些充满
错误的审计数据。与收到稿件的编辑和审稿人相比,这些机构具有事后诸葛亮更 全面认识
事情的机会。他们可以自问,项目候选人所发表的关键性论文是否具有科学上 的启发性?
是否被证明具有影响力,其主要结果是否已被其他人证实?

作者也有助于打破对期刊的顶礼膜拜。方法之一就是建立互相支持的联盟,比如在细 胞信
号传导领域所作的那样(http://www.signaling-gateway.org)。如果已有建树的 科学家
推动将论文恰当地发表开放式网站上或专业化的期刊上(而不是像Nature 或Science这样
的非专业期刊上),就将为年轻的科学家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样也会 减轻顶级期刊面临
的巨大压力,从而使得这些期刊能够开始发表更完整的论文,方便读 者阅读理解,从而也
真正挽回“一般读者”。

我并不建议大刀阔斧地改革审稿过程。比如,我并不认为开放的评审会有什么帮助, 主要
原因是年轻的审稿人会受到威胁,而已有建树的科学家的影响力会更为增强。一个 可行的
措施是在网上递交两份论文,使得审稿人不知道作者的名字。但关键问题是要明 确审稿人
的责任和义务,并公诸于众。

专业的编辑更要明白这些危险。他们不得不艰难地做出对作者至关重要的决定,在拒 稿率
高达95%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决定尤为不易。可以理解的是,也许编辑们已经将许 多本来
属于他们的责任推给了审稿人。编辑们也许没有足够专业研究背景、并缺乏第一 手知识,
特别是某一狭窄领域的知识,但这种推委于审稿人的做法是无济于事的。编辑 们应该立即
行动起来,重新确立作者的权利。一旦决定发表一篇论文,编辑绝不能简单 地要求作者满
足X、Y、Z审稿人的意见,而是解释审稿人的建议,并乐意接受理性的批 评和讨论。编辑
们应该在自己之间做出决定,或者在给予双方意见的前提下寻找进一步 的专家意见。编辑
应该充分意识到,与署名的作者不同的是,匿名的审稿人不会为自己 的错误负责。编辑应
该始终牢记的是:审稿人的作用是向编辑提出建议,而不是获得作 者论文的任何控制权。


在关于学术重要性的问题上,编辑们应该具有更为长期和宽阔的眼界,并且通过对与 潮流
不一致的研究内容的肯定性行为,来积极正面地鼓励新颖的方法和课题。潮流导致 寻求新
的细胞信号传导成为目前最流行的研究论题,这会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 一个不幸
的例子是,最近发表的四篇独立研究论文,就是关于一个相同的新基因 (pygopus基因)
的重复工作,每一篇论文都纪录了多人在数年里的细致和艰苦的工作。

作为作者,我们放弃了让非专业人士也能阅读和接触我们论文的努力,文章中夹杂着 泡沫
和术语。部分原因是我们以速记的方法记录我们的工作,让论文可以放入狭小的版 面。但
是,为什么不让文章更有可读性,减少首字母的缩写和浮夸的语言,将详细的方 法和补充
材料放到网上呢?

现在是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已有建树的科学家们行动起来改变现状的时候。在有关经 费和
工作职位的委员会上,我们应该确立重要的原则,不要再如此绝望地一味迫使论文 发表在
顶级期刊上。我们不应该期望年轻的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界共同的利益而冒着失去 个人前途
的危险去呼吁变革,至少我们不应该让他们在我们之前牺牲自己。
[印象派 (2-8 17:0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6楼

资源-常用神经科学站点链接一、神经科学团体组织
神经科学学会
http://apu.sfn.org 神经科学学会(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简称SfN,成立于1970年,会员30,000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有关脑和神经系统研究的组织。该网站内有SfN最新的活动及会议安排,出版物(Journal of Neuroscience)和研究进展信息。
Dana联盟
http://www.dana.org/ Dana联盟是由200多名从事于脑研究教育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组成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这里可以找到Dana联盟的活动安排,出版物和最新的脑研究进展信息。它下属三个子站点:Brain Information & BrainWeb,Brain Awareness Week和Brainy Kids Online 
美国疼痛协会
http://www.ampainsoc.org 美国疼痛协会(The American Pain Society)简称APS,成立于1968年,该协会的目的是促进疼痛的相关研究,普及疼痛教育及改善疼痛的治疗方案等等。 
国际脑研究组织
http://www.ibro.org/index.htm 国际脑研究组织(The International Brain Research Organization)简称IBRO,成立于1960年。它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性组织,目的是为促进神经科学发展,增进世界脑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站内有IBRO的活动及会议安排,出版物(Neuroscience)和研究进展信息,以及神经科学发展简史。
神经科学部系和计划协会
http://andp.physlog.uiowa.edu 神经科学部系和计划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Neuroscience Departments and Programs ) 简称ANDP,该协会有250多个北美学术机构的部系,目的是为了传播神经科学知识,普及神经科学教育。站内有ANDP活动安排及培训教程等。
国际神经心理协会
http://www.osu.edu/ins/index.html 国际神经心理协会(The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简称INS,目前有会员3,700人,目的是为促进神经心理的发展,研究和教育。
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
http://www.fens.org 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Federation of European Neuroscience Societies),简称FENS,该联盟容纳了欧洲绝大多数的神经科学协会,目的是为了促进神经科学研究,普及神经科学教育,并在每年的年底开设FENS学校。
欧洲脑Dana联盟
http://homepages.which.net/~edab/index.html 欧洲脑Dana联盟(The European Dana Alliance for the Brain)简称EDAB,站点介绍了联盟的组织和活动,脑功能紊乱的有关知识。
人类前沿科学计划
http://www.hfsp.org 人类前沿科学计划(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简称HFSP,为生物体的复杂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二、神经科学教育
神经科学讲义
http://nba5.med.uth.tmc.edu/academic/neuroscience/index.htm 美国Texas大学神经生物和解剖系主办的神经科学讲义网是一个适合各个层次神经科学讲义。
神经解剖学讲座
http://medlib.med.utah.edu/WebPath/HISTHTML/NEURANAT/NEURANCA.html 它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育网站。该站点内的神经解剖学讲座链接是一个比较全面,交互式的有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的教程,浏览者可点击神经系统内组织结构名称,通过随后出现的红色箭头来定位该结构的位置。
神经解剖和医学神经科学教程
http://nanonline.org/NANdistanCE/nanneuro/modules/modules.html 美国Drexel大学的神经生物学教程。
HyperBrain
http://medstat.med.utah.edu/kw/hyperbrain/main1.html 美国Utah大学的神经解剖教程,图文并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入门教材。
Neuroscience for Kids
http://faculty.washington.edu/chudler/neurok.html 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Eric Chudler教授等人建立的,目的是让更多的老师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站内内容丰富,知识浅显易懂,是一个不错的神经科学入门教材
神经生物学,细胞,分子和系统
http://www.blackwellscience.com/matthews/animate.html 这是一本专业书的网站,里面有大量绘制精美的神经系统模式图,有些还带有动画和声音效果,使浏览者一目了然,而且记忆深刻。
理论神经生物学
http://bbf-www.uia.ac.be 由比利时Antwerp 大学的Erik De Schutter教授建立,站内有神经生物学的讲义及相关软件下载。
基础神经教程
http://psych.hanover.edu/Krantz/neurotut.html 神经科学的入门教材,站内有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正常脑的MRI图像和有关神经组织结构的小测验等。
脑模型指南
http://pegasus.cc.ucf.edu/~Brainmd1/brain.html 站内详细描述了脑各个组成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它们的主要生理功能。
神经科学实验技术报道
http://www.neurotechreports.com 站内介绍了研究神经科学最新的实验技术,方法和手段。
人类神经解剖在线
http://www.anatomy.dal.ca/html/Human.Neuroanatomy/index.html 站内有CNS解剖的教程,图谱,测验和相关网站的链接等,

三、神经解剖图谱
数字化解剖学家计划
http://www9.biostr.washington.edu/da.html 网站中包含3D计算机重建神经的脑组织,MRI扫描片,组织切片,脑的大体标本和切面和神经系统的素描图。
神经突触网
http://synapses.bu.edu 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突触结构和功能实验室建立神经形态学网站。站内内容丰富,图片清晰,有神经系统内组织大体结构,光镜和细胞超微结构的照片,还提供相关的软件下载。
NeuroNames&Template图谱
http://rprcsgi.rprc.washington.edu/~atlas 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建立的灵长类动物脑图谱。通过不同层面和深度详细地介绍了脑的组织结构。
大鼠脑图谱
http://www.elsevier.com/homepage/sah/brainmaps/cd/start.htm Larry Swanson主编的大鼠脑图谱是神经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该网站相当于这本书的电子版。
脑信息网
http://braininfo.rprc.washington.edu/mainmenu.html 脑信息网帮助人们识别脑诸多复杂的结构并提供了大量的有关脑结构的信息。站中的NeuroNames,NeuroMaps和Template Altas三部分可引导人们进入奇妙而复杂的脑构造殿堂。
哺乳动物脑图谱馆
http://brainmuseum.org/index.html 由美国WISCONSIN大学、MICHIGAN州立大学和国家健康和药物博物馆联手建立。哺乳动物脑图谱馆为读者提供了100多种哺乳动物,分属于17目(包括人类)的详尽图片信息,真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
小鼠脑图书馆
http://www.mbl.org/mbl.html 由美国Tennessee大学保健科学中心建立。提供大量小鼠脑切片照片,脑切片的视频剪辑,浏览者还可以下载站内的两个客户软件:Gumbo 和 Aria 3-D,用它们可获得网站内高分辨率,全真彩色的图片,并可对脑切片进行定量分析。
脑切片
http://web.neoucom.edu/DEPTS/NEUR/WEB/atlas/index.html Ohio大学的脑图谱提供了详尽的人类大脑各个层面的大体照片和显微照片
医学神经解剖
http://faculty.une.edu/com/fwillard 美国新英格兰大学建立的中枢神经系统图谱,站内图片清晰,注释详细,内容丰富,是一个较好的CNS图谱。
全脑图
http://www.med.harvard.edu/AANLIB/home.html 全脑图是哈佛医学院的Keith A.Johnson和J. Alex Becker建立的MRI脑图谱,包括有正常脑MRI图和病理情况下(如脑血管病,脑肿瘤,脑退性行疾病和感染)的脑图谱,对基础和临床的神经科学工作者均十分适合。
CNS显微照片
http://www.udel.edu/Biology/Wags/histopage/colorpage/cne/cne.htm 站内提供了CNS各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细胞照片,可供学者们进行参考和对照。

四、神经科学链接网站
NEUROSCION
http://www.neuroscion.com NEUROSCION是由神经科学家为同行建立的一个综合全面的信息网站,这里可以找到和神经科学有关的期刊,书籍和新闻,还可以了解世界各地举办的神经科学会议。
神经认知中心
http://www.cnbc.cmu.edu 神经认知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Neural Basis of Cognition )简称CNBC,是由美国Carnegie Mellon大学和匹兹堡大学联合建立的一个神经科学网站。站内可查阅相关的神经科学期刊链接。
神经向导
http://www.neuroguide.com 这是一个神经科学搜索网站,浏览者可通过关键词查到与神经生物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心里学和认知科学相关的知识和站点。
小鼠大鼠研究主页
http://www.tu-bs.de/institute/ibb/cell-biol/rodent_page.html#new 为以小鼠或大鼠作为模型的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大量实用的网上链接,如鼠类的基因组信息,发育,解剖,生理学,细胞系和细胞培养,实验动物来源及相关软件等等。
神经科学工作室
http://www.neuropat.dote.hu 是一个相当出色的神经科学链接网站,它提供了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科学发展历史,神经科学相关期刊,团体组织和软件等方面的链接,保罗万象,可谓神经科学的百科全书。
神经科学教育
http://faculty.washington.edu/chudler/ehceduc.html 提供了大量的神经科学链接,包括行为神经科学,记忆和学习,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化学,神经药理学/神经递质,神经生理学,神经外科和神经并学等等内容。
神经科学图书馆
http://neuro.med.cornell.edu 神经科学图书馆是世界万维网虚拟图书馆的一部分,在这里可以查询到有关神经科学知识的链接。
神经学之门
http://neuro-www.mgh.harvard.edu 提供了许多神经性疾病的相关链接。


专业网站
文化、认知与大脑(English)http://www2.bc.edu/~richarad/lcb/
简介:该网页的特征是集中研究学习能力、认知理论及神经系统科学。网页中包括该研究方向的文摘、评论、发展前景,并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及时更新附属、协作机构的信息。
脑图集(English)http://www.med.harvard.edu/AANLIB/home.html
简介:该网站提供了大脑的结构图,内容涉及各种脑病。并提供学术研究、脑科学方面的网站。
哺乳类大脑图集(English)http://brainmuseum.org/
简介:该网站全面收集了有关哺乳类大脑的信息,可以看到和下载不同种类的哺乳类的图片,包括人类。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http://www.ion.ac.cn/br-intro-c.htm
简介:神经所的研究领域将包括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神经遗传学、系统和行为神经生物学及认知神经科学。
21世纪主动学习机构网站(English)http://www.21learn.org/
简介:该机构由英国和美国的商业组织于1995年建立,为了研究在不同学科人们的学习及学习过程,涉及世界上不同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在英国和美国向许多组织和团体提供培训计划。
华盛顿大学心理学系http://www.artsci.wustl.edu/~psych/welcome.htm
简介:该系创建于1924年,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学、成熟与发展、脑行为与认知和社会与个性心理学。及时提供心理学最新发现。
欧洲脑科学Dana Alliance(English)http://www.edab.net/
简介:提供该组织的信息和工作情况,并与其姐妹组织美国的Dana Alliance链接。
Davis神经科学中心(English)http://neuroscience.ucdavis.edu/about/
简介:属于加利福尼大学,提供教学与科研需求的各种相关资源。
脑实验室(English)http://www.newhorizons.org
简介:包括热线链接、相关资源目录、专业研究人员的论文或观点。
脑科学相关网站(GB)http://www.ctf.com/Pages_c/page_brain_science_c.html
包括:神经外科资源 国内神经外科站点 脑生物学研究机构 脑科学应用研究机构 国外脑科学研究期刊 综合性科技网站等内容。
脑科学网站(GB)http://nhchen.home.chinaren.com/cn/cn.htm
简介:脑科学网站:涉及脑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常识普及
科学专用名词(GB)http://tech.sina.com.cn/ology/2000-10-10/38616.shtml
简介:获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将的三位研究人员关于:突触、慢突触传递、多巴胺三个名词的解释。
相关会议
2001年脑科学周主页(English)http://www.sfn.org/BAW/index.html
简介:本年会集中研讨行为失调,现已举办了四年,受到超过440个学科和其它健康机构的支持和关注,他们共同推动大脑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主页中提供近几年脑科学方面的相关事件、相关网站链接。
学会、协会
USC脑科学协会(English)http://www-hbp.usc.edu/
简介:该协会是人类脑科学协会的一部分,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科学中可塑性和视觉眼肌运动调和方面的研究,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发数据库、网络资源及数据挖掘,对神经系统科学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的结构及功能。
电子出版物
Brain and mind(English)http://www.epub.org.br/cm/
简介:神经系统科学的电子杂志。 
心灵(English)
http://psyche.cs.monash.edu.au/
简介:该电子杂志支持自然意识与大脑之间关系的探索与研究,所提供的资源通过认知科学、哲学、心理学、物理学、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方式完成。
脑科学期刊(English)
http://www.ctf.com/Pages_c/page_brain_journals_c.html
简介:提供这三十余种国外有关脑科学期刊。


神经科学讲义
神经导航
神经科学在线(NeuroScienceOn)
Neurologist
Brainweb
neurologychannel
NEUROSCIENCE COURSE NS11
Nociceptors and Pain
NINDS Chronic Pain Information Page
Neuroscience:神经科学因特网指南,有神经病学、神经科学及神经生物学的信息,提供所搜集来的大量的神经科学资料。
Neuroscience
神经发育 最新观点,为中国生物信息网站点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merican Neurological Association
Behavioural &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McMaster University
Biomed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iomedical Engineering Resource, Purdue University
Children's Hospital of Detroit Michigan
Clinical Neuroscienc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UK)
Cognitive Science, Centre for ,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Global Anatom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HippoWeb Neurobiology (a virtual poster sess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Human Brain,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Center f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Internet Neuroscience Resources assembled by the CNBC
Investigative Neuroscience, Center for , Bowman Gray School of Medicine
Neural Basis of Cognition, center for (CNBC)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in Vision Research, KRINC, Rostov State Univ.
Neuro-heuristic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Lausanne in Switzerl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INDS)
Neuroscience , Brown University
Neuroscience, Department ofUniversity of Florida
University of Florida Brain Institute
Neuroscience Department,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Neuroscience, Center fo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Neuroscience,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Neuroscienc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Neuroscienc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Neurosurgery on the WWW, Naples, FL
Neurovascular News,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Physiology, Department of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ociety of Neuroscience
Teaching Neuroscience to Precollege Students
Theoretical Neurobiology, University of Antwerp
Theoretical Neurobiology (Sloan Center f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Vestibular Laboratory Home Page, Johns Hopkins
Other Biological and Neuroscience Sites
Index - Internet Neuroscience Resources
Index - Neurobiology - WWW Virtual Library
Index - Neurosciences on the Internet
NeuroSource
生命家园网,专业的生命科学站点
生命科学BBS论坛
生命科学第一站 :生物学知识和生命科学及医学文献检索
ATTG神经网络导游 :值得推荐的站点
美国神经科学协会
美国神经心理药理大学(ACNP)
生物学Web虚拟图书馆
生物科学资源
Brainstem Neuroanatomy lab from Lumen
哈佛全脑图谱 <English>,不过37C上有其镜象点,可参观。
Tulane神经解剖幻灯片
神经科学导航<English>:提供神经科学资源搜索目录。
神经科学中心<English>:提供心理治疗及诊断软件、在线康复杂志、神经科学心理学信息图书馆、神经科会议议程、诊断和治疗信息等。
明尼苏达大学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系<English>
四军大神经科学研究所
岳泰-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之家:提供有关神经免疫方面的试剂和资料。
神经科学相关资源<Big5>:为台湾神经科学资料库和学会资料。
台湾大学医院神经科<Big5>:提供有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资料。
台湾神经外科医学会<Big5>
加州大学神经肌肉实验室(UCSD)<English>:关于该实验室的资料以及对主要研究员的成果分析
哈佛/MHH/MEEI/Cranial基地中心<English>: 提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信息,如听神经瘤及其它肿瘤。
Dana大脑网站<English>: 覆盖21种常见疾病,还给瘫痪病人提供有效的建议。
数字图像图书馆<English>:拥有较多的解剖图像及相关CT、MRI成像研究。
老年痴呆网<English>:有关于ADDuke中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所<English>
神经及相关病 :中国生物信息网内容
脑的研究 为优秀的个人网页
脑病健康网:也是优秀的个人主页,内有脑图谱
血管性痴呆网:<English>为德国网站,很好!
老年性痴呆网络资源<English>
神经医学科学网络资源
Parkinson's病研究Web服务网
神经科学导航 神经科学常用杂志、资料、新闻、会议等。
神经科学相关资源提供神经科学资料库及相关信息。
神经医学科学网络资源
帕金森氏病网络资源
老年性痴呆网络资源 
神经科学综述 中国医学信息网,但仅供北大学生下载
香山科学会议
Consciousness and Neuroscience - Review article describing bi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consciousness by Francis Crick and Christof Koch.
Shuffle Brain - "How does a brain store a mind?" From Indiana Univ.
Advanced Brain Monitoring - Develops portable brain monitoring devices that interpret the brain's electrical activity and identify levels of alertness or drowsiness, using patent-pending B-Alert software.
Auditory Physiology and Biophysics - Cellular basi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auditory system. Potassium channels, modeling,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dendritic integratio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 Memorial to Shirley L. Buchanan and her contribution to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research. Includes information about her and other associated scientists, particularly journal publications.
BESA - Innovators in digital EEG and MEG software for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Biophysics of Neuronal Computation - Using the detailed biophysics and microanatomy of cortical neurons to study their complexity from an information theory point of view - from the California Inst. of Technology.
Brain and Behavior, from Serendip - Interactive exhibits, forum, and link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observational basi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ssertion that the nervous system underlies all aspects of human behavior and experience.
Brain-Mind.com -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the brain and the mind, but were afraid to ask.
BrainLand - The Neuroscience Information Center - The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meeting place. Search and instantly publish information about basic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 Find information about people, journals, books, meetings, jobs, news, products and discussions.
Center for Consciousness Studies -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 promoting open, scientifically rigorous discussions of all phenomena related to the mind. Includes course,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listings - from the Univ. of Arizona.
Chao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Tutorial on chaos theory and self-organizing systems in the brain. Freeman Neurophysiology Lab, UC Berkeley.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Mind -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recent work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philosophy of cognitive science, philosoph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on consciousness in the sciences - from UC-Santa Cruz.
Ear & Brain Seminar - Describes people and projects of hearing and balance research in Germany.
Ethology: Animal Behavior and Minds; Survival; Social Insects; Apes - Animal consciousness; insect behaviour;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the link between sociability and intelligence; echolocation; primates; predation; evolution; tool use.
Evogen LC - Offering a compilation of current research on: genetics, brain and mind.
Hardin MD: Neurology & Neurosciences -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owa, the *best* lists of Internet sources in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neurosciences, and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brain, spine, nerves).
Ion Channels, Transmitters, Receptors, and Disease - Extensive review of ion channel biology and related neuromuscular pathology - from Washington Univ.-St. Louis.
Microiontophoresis -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art of microiontophoresis employed in neuroscience research.
Mitochondria and Neurons - Innovative and speculative hypotheses on how mitochondria might act as flip-flop memory elements in the dendrites of neurons. Explanation of how mitochondria could trigger impulses and detect frequencies.
Comparative Mammalian Brain Collections - Images showing the brain's internal architecture of specimens from over 100 mammalian species (including humans) for studying differences in brain function and evolution. From the Univ. of Wisconsin.
Flybrain - An online atlas and database of the Drosophila nervous system.
The Virtual Human Brain - Actual human brain dissection images.
The Whole Brain Atlas - Excellent MRI views of the normal and diseased human brain. Collaboration of MIT and Harvard Univ.
UCLA Laboratory of NeuroImaging - Research on brain mapping,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related imaging technologies.
Seeing, Hearing, and Smelling the World - articles and illustrations present new information about our senses and how they work.
BMV: Behavioral Model of Visual Perception and Recognition
BrainConnection.com -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ain for educators, parents, students, and teachers.
BrainMap - provides access to a database of brain functional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human brain mapping research.
Cortical Neuron-Astrocyte Interaction - suggest that astrocytes are important to brain functions.
Flybrain - atlas and database of the Drosophila nervous system.
Microiontophoresis - practical guide to the technique of microiontophoresis employed in neuroscience research.
Model of the Baroreceptor Vagal Reflex
Modeling Interacting Populations of Biological Neurons
Modeling of Orientation Selectivity in the Visual Cortex
Modeling the Respiratory Rhythmogenesis
Neuroscience for Kids - created for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 who would lik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nervous system. Enjoy the activities and experiments.
Neuroscience Tutorial - designed for medical students but suitable for the general public as well. Created by th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lfaction - explores in detail the current status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olfaction (smell) and the possible molecular interactions that specify odorant signaling.
Organization for Human Brain Mapping, The - hosts annual conference concerning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advances.
Patch Clamp Resources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n single channel recording. Includes information on methods, data analysis, and troubleshooting.
Scientific American: Debunking the Digital Brain - individual neurons contribute to the brain's unmatched complexity.
Synapse Web - re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synaps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cluding serial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VRML models.
Tri-Institutional Training Program in Vision Research - 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opportunities in vision and neuroscience research.
Neural Networks: Journals
Description: This page contains links to journals covering the topic of Neural Networks and Connectionism. Many of these links provide table of content listings for specific journals and descriptions about the journals. Some links provide abstracts
www.emsl.pnl.gov 
Collegium Internationale Neuro-Psychopharmacologium
Welcome to the CINP Homepage Founded in 1957, the Collegium Internationale Neuro-Psychopharmacologicum (CINP) has over 1,000 scientists and clinicians in 45 countries dedicated to excellence in the field of neuropsychopharma
www.vanderbilt.edu 
CQPNL - Accueil
Le Centre qu碽碿ois de PNL offre tous les niveaux de formation professionnelle en PNL, ainsi que des ateliers sp碿ialis磗 sur les applications de la PNL: coaching, psychoth磖apie, management, 磀ucation, vente.
www.centrepnl.com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Marcello Chiaberge
Marcello Chiaberge Do you really want to reach me? Are you sure? Click here!!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s: The CINTIA Controller The NN Chip and the NN libraries Cognitive algorithms for real-time control The new DANIELA Neuro-Fuzzy Controller The ne
polimage.polito.it 
Haagan Neurologinen Tutkimuskeskus - NEURO
Neurologisiin ja psykiatrisiin sairauksiin erikoistunut tutkimus- ja kuntoutuskeskus. Erikoisalojamme ovat my鰏 unitutkimukset ja ajosimulaatiotutkimukset
www.hnrc.fi 
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 with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I have a dream! Where all children will be accepted, appreciated and understood for who they REALLY are. Programs for ADD/ADHD, learning disabilities, troubled youths.
www.nlpok.com 
dem0nmac.mgh.harvard.edu
Page has moved! Please access the new location at: http://neuro-www.mgh.harvard.edu/forum
dem0nmac.mgh.harvard.edu 
L'atelier PNL espace de pratique neuro-linguistique
un espace de pratique pour les praticiens PNL au sens large, pour une dynamique de reseau d'echange et de partage d'information sur les techniques neuro-linguistiques et corporelles
users.swing.be 
www.LifeDesignTrainning.com
WELCOME ... LIFE DESIGN TRAINING CENTER of SAN DIEGO, CA ** OUR HEARTS & PRAYERS GO OUT TO THE FAMILIES DURING THESE TRAGIC TIMES! ** The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Training Center offers a host of NLP trainings and certifications in the areas of
www.mindmastery.net 
ANI - Anwendungszentrum Neuro-Informatik e.V.
Hagenower Stra遝 73 19061 Schwerin Tel: (0385) 39 93-4 44 Fax: (0385) 39 93-4 43 mail@ani.de
www.ani.de 
Neuro Specialists of Morris-Sussex, P.A. - Neurology - Welcome
This is the website for Neuro Specialists of Morris-Sussex, the neurology practice of Doctors Wayne Green, Bernard Weintraub, Paul Roberts, Eric Englestein
www.neurologychannel.com 
Anatomie, Neuro-anatomie et nerfs cr鈔iens
Anatomie Bertrand Boutillier Pr. G閞ard Outrequin Quoi de neuf ?|Forum Anatomie |Nous Ecrire|www.remede.org Site mis ?jour le 15 Septembre 2001 Sommaire Textes, Illustrations et t閘閏hargement Anatomie Neuro-Anatomie fonctionnel
www.remede.org 
Yahoo! Groups : neuro-semantics
Yahoo! Groups - Free, easy email groups
www.onelist.com 
DFW-NeuroNetwork: Welcome
NeuroNetwork is composed of neurologists, neurosurgeons, oncologists and other physicians in the Dallas-Fort Worth Metroplex who have an interest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ain tumors and brain cancer.
www.dfw-neuronetwork.com 
NEURO-LINK
. BRAIN-BASED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CONSULTATION Business Opportunity (For entrepreneurs) Purchase Profiles (License Holders Only) NEURO-LINK offers brain-based development tools for individuals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www.neurolink.co.za 
Neuro-Fuzzy Systems Research Group
Neuro-Fuzzy Systems Research Group 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ignal Processing Laboratory Our group at Signal Processing Laboratory,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tudies applications of neural, fuzzy and neuro-fuzzy methods in signal and
www.cs.tut.fi 
LEARN Institute Home Page
LION-S Home ExecuLearn?Contact Us Who Is Elvis K. Lester? Elvis' Bio Info Talk To Elvis LIVE! LEARN USA WebStore LION-S Training Schedule Host A Training Join eGroups Join Society of Neuro-Semantics Distance Learning & Coaching
www.learninstitute.com 
6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Fuzzy-Neuro Systems '99
6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Fuzzy-Neuro Systems '99 Fuzzy-Neuro Systems `99 is the sixth event of a well established series of workshops with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Its aim is to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
www.informatik.uni-leipzig.de 
International NLP and Southern Institute of NLP
Providing a center for worldwide training, consulting, and research in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this resource offers books and videos.
www.intl-nlp.com 
Brain nutrition NEURO CLEAR
The combination of vitamins and herbs in NEURO CLEAR?helps to replace the nutrients lost to drugs and alcohol and facilitates brain function. Product for mental clarity, mental energy and mental strength.
www.biosynergy.com 
IANLP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 Internationale Dachorganisation f黵 NLP
International Training Standards for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Ausbildungstandards f黵 Neuro-Linguistisches Programmieren, NLP
www.ia-nlp.org 
Irish manufacturer of plastic pipe systems - Wavin Ireland
Plastic pipe systems manufactured by Wavin Ireland: piping solutions for gas, water, sewer systems, building, land drainage, cable ducting and irrigation
www.wavin.ie 
Welcome to OEO.COM - Your Solution for Copiers, Printers and Multi-function Office Machines
OEO.com is the leading provider of Certified Refurbished copiers, fax machines, and office equipment. Save up to 75% off the best brand names in the industry, with the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 quality warranty, support and service.
www.oeo.com 
Home
揥here Service Begins With Respect?Visit our Model Showplace! Authorized 揗ascot Homes?Builder Mission Statement Alternative Housing Solutions, LLC is based on three principles. The first principle is the 揋olden Rule? Everyone must be tre
www.alternativehousingsolutions.com 
Welcome to The CTO Group
?996-2000 The CTO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www.CTOGroup.com 
7&7 Futons & Interiors - cheap futons - futon bunk beds - futon frames - futon furniture - futons online - japanese futo
7&7 Futons and Interiors source sleep produc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nd provides many unique, innovative and inexpensive designs. Futon Furniture Futon Furniture.
www.futonfurniture.co.uk 
AMCOR Service Solutions
AMCOR匢SO9002 certified provider of service solutions (depot repair, spare parts, inventory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META NAME=
www.amcorss.com 
Neuro Homepage
Welcome to Marsthe server for the S P ?N group at the University of Oldenburg General Information Where to find us Homepages Documents and Tools FTP Server Research Projects Physics Department Studieren im Ausland 1/11/97 Webmaster@Neuro.Uni-Olden
www.neuro.uni-oldenburg.de 
NEURO.CARE - Catalogo di Risorse Essenziali per la Neurologia - Istituto "Mario Negri"
Useful Internet resources in Neurology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consumers
www.irfmn.mnegri.it 
NLP Italy - La Programmazione Neuro-Linguistica Originale di Richard Bandler in Italia
NLP ITALY ?la prima 閝uipe internazionale di specialisti nella formazione e consulenza in Programmazione Neuro-Linguistica (PNL), fondata su impulso di Richard Bandler per portare qualit? efficienza e passione nella formazione in PNL in Italia.
www.nlpitaly.com 
Neuroradiologische Abteilung
Universit鋞skrankenhaus Eppendorf -
www.uke.uni-hamburg.de 
Neuroscience Tutorial
Guide to the basics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suitable for first year medical students. Hosted by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thalamus.wustl.edu 
augmentan.de SmithKline Beecham
Willkommen bei augmentan.de AUGMENTAN ist ein Breitspektrum-Antibiotikum bei bakteriellen Atemwegserkrankungen. Das Heilmittelwerbegesetz schreibt vor, dass medizinische Fachinformationen nur berechtigten Fachkreisen zur Verf黦ung gestellt werden d
www.augmentan.de 
NEFPROX - Neuro-Fuzzy Function Approximation
Neuro-Fuzzy Systems Software NEFPROX - Neuro-Fuzzy Function Approximation Beta Release of NFIDENT Available! (this page is still under construction) NFIDENT is software for approximating functions with fuzzy systems based on supervised learning. NF
fuzzy.cs.uni-magdeburg.de 
Springer LINK: European Spine Journal
The Springer Journal European Spine Journal publishes ...
www.springer.at 
Texas Tech Neuro Atlas
Click through interactive, labelled slides of the spinal cord, medulla, pons, midbrain, diencephalon and coronal sections.
www.ttuhsc.edu 
ASENT: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Neuro Therapeutics
ASENT: To encourage and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improved therapies for diesases and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www.asent.org 
Molecular Neuro-Oncology Laboratories
Molecular Neuro-Oncology Laboratories Jean-Martin Charcot Welcome to the Molecular Neuro-Oncology Laboratories Overview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MGH Brain Tumor Center Links Contact
neuro-oas.mgh.harvard.edu 
Neural and Multimedia Center
This is a neural and multimedia center for solving real-world problems including VLSI CAD, medical imaging, molecular biology, operations research, mathematics, games, management science, agriculture,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art. Our pro
www.neuro.sfc.keio.ac.jp


常用神经科学杂志链接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PNAS   
Neuron         
Cell         
Nature    
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Science         
Trends in neuroscience(TINS) 
[印象派 (2-8 17:0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7楼

(引用 印象派:英文科研文章写作技巧a)如何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有目的地引导出自己的研究的重要性 通常在叙述了前人成果之后,用However来引导不足�...)幻灯的制作体会作者:护心使者

博士答辩刚刚结束,我花了2天(大部分时间在网上找图片等资料)制作的幻灯赢得了评委与同学们的高度好评。

现将有关体会总结如下,不正确的请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一、幻灯总体设计:

1. 篇幅:由于时间的限制,博士答辩一般应在70张左右,硕士在50张左右,除去封面和篇章标题页和致谢等无内容页面,真正需要讲解的分别为60-65和45张左右。

2. 封面:幻灯封面内容一般选择特征性图片,最好是校园风情照片,上面点缀欢迎词(可设置闪烁),图片也可制作成反复播放的动画,用于等待答辩前播放。

3. 母版:由于科学研究的严肃性,不同于市场推广,幻灯母版应选择深底浅字,office里面附带的母版太烂,实在体现不出你的水平,你最好自己设计一个或者到网上下载一个。

二、幻灯正文内容顺序:

可采用以下顺序进行陈述:

标题页: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生和导师姓名等内容,由于系学术性幻灯,字体和编排均应适当严肃,该页不宜花哨。

课题假设(Hypothesis)

研究设计(Design of the study或study design)

研究方案(Study Protocol)

第一部分:(每一部分中又包括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小结(Summary)等内容。)

……

第N部分:

总结(Conclusion):

研究意义与创新(Importance & Innovations):

致谢。

三、课题幻灯片制作大忌:

1. 忌讳大量文字与数字堆砌:幻灯最好采用标题式,讲解时按照标题发挥。将表格转换为统计图(如直方图)更为直观。每页幻灯文字不宜多于10行,正文字号不宜小于5号。

2. 忌讳铺天盖地不留余地:幻灯片应适当留出边缘,忌讳每页幻灯片内容都塞得满满地,看了头也大了。

3. 忌讳过于单调与过分花哨:一个人穿上一身的朴素衣服显得单调,浑身上下都穿上花衣服也未必好看。幻灯的生动体现在背景与文字的颜色搭配、图片与动画的适当应用等诸多方面,关键是两个字--“和谐”!

4. 忌讳讨论漫无边际:由于课题是自己知识的强项,一个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讨论时毫无收敛,漫无边际,结果非但有“说教”之嫌疑(要知道自己是学生,不是老师作报告!),而且往往是内容复杂化,过多暴露疑点难点,给提问部分留下隐患!

一个聪明的学生应该“就事论事”,仅围绕自己的结果进行简单讨论,尽量简单讨论,这样提问的问题往往更为简单,回答更为顺畅。一句话,把你说知道的留下来回答问题吧!

四、幻灯制作必杀技巧:

在制作幻灯前,下列技巧你必须掌握:

1. 图片压缩与编辑:幻灯片中经常会用到位图和插图,扫描和部分下载的bmp图片太大,插入幻灯后将令幻灯立刻“肥胖”,你必须学会压缩为jpeg等格式,压缩和裁减图片使用acdsee等就可以搞定;当然,PowerPoint 2002可以在这方面为你效劳,在创建幻灯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通过调用"图像"工具条对一个或几个位图图片进行压缩,依次选择"视图">"工具?quot;>"图片",点击工具条上的"压缩图片"按钮即可。

另外,很多网上下载的图片往往需要复杂修改,你当然必须掌握photoshop等软件;作为高手,往往还需要自己制作部分重要的矢量图,需要掌握一种相关软件。

2. 统计图表的制作:一般的图表在powpoint里面就可以搞定,需要标记标准差的直方图则需要在excel里进行编辑,复杂的统计图甚至需要在统计软件里搞定。

3. 插入多媒体与动画:如果你像为你的幻灯添加动感,你还必须掌握插入多媒体(如avi)和动画(如swf)的方法以及设置播放的技巧,如果你还不会,赶紧在网上看看教程或请教别人吧。

4. 其他文字与动画技巧:学会制作不断闪烁的文字或图案,定义动画,定义幻灯片切换方式等可以使你的幻灯更加生动。

——————————————————

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时,由于内容非常丰富,往往要分好几部分,而且方法也很多,容易使与会者产生晕头转向之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可以通过树状结构图的方式把您的技术路线和思路交代清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层次感,也有利于使答辩委员会对您产生好印象。

——————————————————

——————————————————
第二讲:幻灯片的模板

由于我做幻灯片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许多新手向我讨教的时候,总是希望我提供给他们一个好的幻灯模板,包括在丁香园的许多战友,也一再希望提供好的幻灯片模板的下载,其实在我看来,用来答辩的幻灯片模板其实是很少的,重要的不是模板的好坏,而是你的整个表达方式。

1.页面大小的选择:幻灯片模板的选择第一步是幻灯片页面大小的选择,许多人从来没有用过这个设置。打开文件,页面设置,选择幻灯片大小,默认设置是屏幕大小,其实你可以根据你的要求更改设置,我一般喜欢用35mm胶片,长度就要宽一些。

2.幻灯片的通用模板:大家在丁香园可以找到许多,特别是office xp,同一个模板可以选择不同的配色方案,因此就有了很大的选择,但你会发觉,其实你喜欢的模板实在太少,你钟意的又被别人用得太滥,很想有一点自己的创意。

3.自己制作模板:由于模板是可以编辑的,因此要和别人不一样并不是很难做到的。选择一个幻灯片模板,然后选择菜单视图,母版,一般有标题模板和文本模板二个式样,这个时候你会发觉原来普通视图下不能更改的许多东西,如插在上面的符号,图片都可以编辑了,如果你想要每一张幻灯片都有你学校的校徽,插在模板上就行了,文字的颜色也可以统一编辑,事实上你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全新的模板。但设计一个全新能用的模板是很难的事情,我的策略是,找到一个喜欢的模板,然后做一些稍微的改动,看上去就和别人的不同了。

4.回归简单的模板:幻灯片做多了,你就不会喜欢那些花哨的模板了,模板太花哨,影响你的表达,让观众过多注意你的模板是不足取的。选择一个你从来没有用过的模板也是有风险的,如果你对配色没有经验,你的计算机的色彩没有经过校正,你电脑屏幕上的东西投影到屏幕上会有很大差别,特别是你选择了底色和文字色相近的配置,在光线很亮的地方就会效果很差,影响你演讲的情绪。如果是答辩或学术回报,更应该选择简洁明了的幻灯片,显示出学术的气氛。

5.模板的基本要求:①尽量选择一个底色的模板,至少在你要表达文字或图片的地方是一个颜色,如果是二种底色有较大的反差,就很难配文字颜色,在一种底色下显示好,在另一个底色下就显示很差。比如有些人喜欢的蓝天白云的底色,选择了白字,在白云上的文字就会显示不清。②一张幻灯片上的颜色尽量不要超过3种,不要在一个主题下显示多种的颜色,许多人为了强调,一个句子里用了许多的颜色,就会有花斑的感觉。③整个幻灯的配色方式要一致,比如你标题用的是蓝色,在以后的幻灯中都应该使用蓝色,字号、字体、行间距也要一致,甚至插图放置的位置大小,不应随意改变,如果你做到了,就会有精制的感觉。④不要过多地使用动画,只有在你确实需要在不同时间显示你同一幻灯片上的内容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动画,避免过多的幻灯片上下翻动,如果你看过有人选择一个字一个字跳出来的方式,你会发觉动画是多么让人讨厌的事情。

6.我推荐的模板:①白底:可以选择黑字,红字和蓝字,如果你觉得不够丰富,你可以改变局部的底色。②蓝底:深蓝更好一点,白字或黄字(浅黄和橘黄),深蓝背景下不要选择暗红。是最普遍最保险,也是最简单的配色方案。③黑底:白字和黄字(橘黄比浅黄好)。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以保证你的幻灯质量,如果你是第一次做,强力建议。

或许你觉得这样的幻灯太单调了,其实不然,你的幻灯不应该只有文字,你可以用各种模式图或流程图,使你的幻灯增加色彩,你也可以加一点小小的花边,或者在标题和正文之间加一条线,或者插入学校和医院的图标,都可以使你的幻灯不再单调。

——————————————————

第三讲 文字的作用

文字是幻灯片的主体,没有文字,作为学术幻灯要交流是很困难的。因此文字的搭配是很重要的。

总的原则:

1.文字不能太多,切忌把word文档的整段文字粘贴到幻灯片内。

2.文本框内的文字,一般不需要用完整句子的形式表达,只需要用提示性的文字就可以,避免大量文字的堆砌。你的目的是在1分钟内要让观众把你的文字看完,而且不感觉吃力。

3.整个文本框内的文字在一张幻灯片内要安排得体,不要缩在半张幻灯片内,也不要顶天立地,不留边界。

4.每一张幻灯,一般都希望有标题和正文,不要只有正文没有标题,特别是正文文字很多的情况下,很难看,观众也没有耐心看。

文字安排的具体细节

1. 字体大小:powerpoint默认的文字大小是比较好的选择,一般标题用44号,也可以用40号。正文用32号,一般不要小于24号,绝对不能小于20号。

2. 行段间距:正文内的文字排列,一般一行字数在20~25个左右,不要超过6~7行。绝对不要超过10行。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每一个标题之间的距离(段间距)要大于行间距。

3.字体选择:作为答辩幻灯,推荐的中文字体是宋体,英文字体是Times New Romans,中文字体建议加粗。当然你可以选择其它的字体,但如果你要用其它人的电脑,建议你不要用少见字体,到时候别的电脑没有这种字体,你白白辛苦,还影响你答辩的情绪。

4.字体的颜色,字体的颜色选择是和模板相关的,一般来说不要超过3种,字体颜色应该选择和背景颜色有显著差别的颜色,不要以为红色的就是鲜艳的,也不宜选择相近的颜色。(在上一讲模板颜色搭配中有讲述)标题字体的颜色要和文本字体区别,同一级别的标题要用相同字体颜色和大小。一个句子内尽量用一色,如果用两种颜色,要在整个幻灯内统一使用。

5.其它文字的配置:幻灯内的脚注、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要求在幻灯内列出本张幻灯片引用的参考文献),或者你准备一句话带过的材料,或者你在前面幻灯片内多次重复的问题,字体的颜色可以选择和底色较为相近的颜色,不易太醒目,避免喧宾夺主。

——————————————————

第四讲 流程图的制作

好的幻灯,必定离不开流程图,特别是答辩幻灯,最好用流程图说明你的研究过程。

流程图的制作,有许多的专业软件可以用。但powerpint本身自带的绘图工具,功能也是很强大的,它使用的是Office组件通用的绘图工具,如果你在word里经常应用绘图工具,那么它的方法是一样的。

打开,视图,工具栏,在绘图工具栏上打钩,就会在底下出现绘图工具栏。有绘图、自选图形、线条、箭头、文本框、艺术字体、组织结构图、剪贴画、插入图片等工具。

利用组织结构图可以直接制作流程图,但模式较为固定。剪贴画是初手最喜欢插入的东西,但个人认为在学术幻灯不易插入太多,因为剪贴画大多是卡通画,减少学术分量。

重要的是要学会利用自选图形制作直接需要的模式图和流程图。自选图形中有些是标注,可以直接插入文字,图形必须利用文本框重新插入。

其实只有你有耐心,任何形式的模式图都能做出来,在做模式图以前,一定要注意各个图形之间连接的次序,这里面我觉得最有用的工具是组合和叠放次序,组合工具可以把一个个小图拼起来,减少重复劳动,也可以避免前功尽弃,因此在完成一部分工作以后,一定要记得把他们组合起来。叠放次序可以利用图形颜色的不同把不需要的部分遮住,利用得好,可以减少工作量,也可以利用多个图形的相互关系创造出复杂的图形。

——————————————————

第五讲 图片的插入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幻灯片中的图片应用也越来越多,图片直观、视觉上比文字容易接受,因此答辩论文中如果没有图片是非常遗憾的。

插入图片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我想丁香园的战友不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困惑。

问题是图片的格式,一般来说,用的最多的是jpg,好的图片质量有TIF的,容量都很大,许多人不会编辑图片,因此插入高质量的图片,造成幻灯文件很大,我们在网上下载的个子很大的幻灯,主要是由于插入了高质量的图片造成的;幻灯文件过大,携带不方便,运行变慢,而事实上显示没有必要。GIF的图片是网页最常用的格式,文件小,可以有动画形式,可以一个图片显示多帧,但必须在powerpoint2000以后才支持,如果你的幻灯片中有gif动画,你一定要注意版本问题,否则就不会有效果。

office XP增加了图片编辑的功能,打开视图,工具栏,在图片前面打勾,就会出现图片的菜单,也可以直接在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显示图片工具栏,工具栏中最有用的是裁剪工具和压缩工具,裁剪工具,直接可以去掉图片中不需要的外周部分。选择压缩工具,可以把图片分辨率改成屏幕分辨率,即96dpi,一般不影响你的显示效果,这样整个文件要小许多。当然,复杂的图片编辑,你还是需要用专业的图片编辑工具来编辑,我就不做介绍了。

图片放置的位置,很有讲究,包括图片的大小,图例的位置和大小,如果有许多图片,最好要统一格式,这样就显得很精制,显示你做学问的态度。

图片的外周,有时候加上阴影或外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可以试一试。

————————————————————

前几天,我刚通过开题答辩,谈一点我的体会:
1 千万不要把幻灯做的满满的,密密麻麻。让人看了就极其的不舒服。
2 千万不要照本宣科,一字不落的念下来。让人听了极其的不舒服。
因此最好是:把幻灯做的成提纲挈领样的。主要内容还得靠自己的掌握去讲解,换言之,要想答辩做的好,幻灯做的好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你所研究的内容非常清楚才行。一定要思路清晰!!!!

—————————————————————

我再补充几点吧
1)图片一定要用插入的方式,千万别用拷贝——》粘贴,这样会使幻灯体积增大数倍。可能是powerpoint对粘贴的象素是如实记录的,所以很大,而插入jpg等格式后,它会解释并显示,所以要小些。
2)背景不要用渐变,因为投影仪的流明不够会使效果不但没有,而且会很乱的感觉。
3)字的对比度一定要大,色彩不要太接近,投影仪打出的颜色与计算机上看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你在计算机上看的很好看,投出去就不一定了。
4)层次感一定要强,各部分内容之间一定要用比较醒目的过度片,提醒听众进入下一部分。
顺便说一句,楼上有位朋友说字都要加粗,似乎没什么必要。我曾经试过,如果投影仪的分辨率不够的,会使字非常毛糙,很不美观。只要不是太小的字,都会看的很清楚。
[印象派 (2-8 17:0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8楼

(引用 印象派:英文科研文章写作技巧a)如何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有目的地引导出自己的研究的重要性 通常在叙述了前人成果之后,用However来引导不足�...)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应该是abstract)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印象派 (2-8 17:0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9楼

(引用 印象派:生物试验技术)细胞培养FAQhttp://www.bio-one.cn/cn/zhishiku/k10.htm
[印象派 (2-8 17:0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0楼

(引用 印象派:生物试验技术)Tissue Culture Methodshttp://www.research.umbc.edu/~jwolf/method5.htm
[印象派 (2-8 17:0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1楼

(引用 印象派:生物试验技术)Histologyhttp://www.siumed.edu/~dking2/index.htm
[印象派 (2-8 17:0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2楼

(引用 印象派:生物试验技术)血清、牛血清以及山羊血清胎牛血清 :适用于细胞株保藏及娇贵细胞培养。(我在用这个,fetal bovine serum FBS)

超级新生牛血清 : 适用于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二倍体细胞等基础生物医学研究。

标准新生牛血清 :适用于原代、传代细胞培养和人用疫苗生产和研制。

标准新生牛血清: BVDV 抗原抗体均阴性,特别适用于猪瘟疫苗的研制、生产。

普通新生牛血清 : 适用于普通原代、传代细胞培养和兽用疫苗及诊断试剂生产

小牛血清(三月龄) : 适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等。

大牛血清 : 适用于标准蛋白液、胆固醇液及牛血清白蛋白制备等。

马血清 : 适用于兽用疫苗生产和诊断试剂生产。

山羊血清 : 适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基础等。

鸡血清 : 适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基础等。

兔血清 : 适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基础等。
[印象派 (2-8 22:4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3楼

(引用 印象派:生物试验技术)PCR引物设计原则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因此,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
要设计引物首先要找到DNA序列的保守区。同时应预测将要扩增的片段单链是否形成二级结构。如这个区域单链能形成二级结构,就要避开它。如这一段不能形成二级结构,那就可以在这一区域设计引物。
现在可以在这一保守区域里设计一对引物。一般引物长度为15~30碱基,扩增片段长度为100~600碱基对。
让我们先看看P1引物。一般引物序列中G+C含量一般为40%~60%。而且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随机。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存在。否则P1引物设计的就不合理。应重新寻找区域设计引物。
同时引物之间也不能有互补性,一般一对引物间不应多于4个连续碱基的互补。
引物确定以后,可以对引物进行必要的修饰,例如可以在引物的5′端加酶切位点序列;标记生物素、荧光素、地高辛等,这对扩增的特异性影响不大。但3′端绝对不能进行任何修饰,因为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这里还需提醒的是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为密码子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十条PCR引物的设计原则:
① 引物应用核酸系列保守区内设计并具有特异性。
② 产物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③ 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碱基之间。
④ G+C含量在40%~60%之间。
⑤ 碱基要随机分布。
⑥ 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⑦ 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⑧ 引物5′端可以修饰。
⑨ 引物3′端不可修饰。
⑩ 引物3′端要避开密码子的第3位。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如前述,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对引物的设计不可能有一种包罗万象的规则确保PCR的成功,但遵循某些原则,则有助于引物的设计。
1.引物的特异性
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或有连续8个互补碱基同源。
2.避开产物的二级结构区
某些引物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引物重复区DNA二级结构的影响,选择扩增片段时最好避开二级结构区域。用有关计算机软件可以预测估计mRNA的稳定二级结构,有助于选择模板。实验表明,待扩区域自由能(△G°)小于58.6lkJ/mol时,扩增往往不能成功。若不能避开这一区域时,用7-deaza-2′-脱氧GTP取代dGTP对扩增的成功是有帮助的。
3.长度
寡核苷酸引物长度为15~30bp,一般为20~27mer。引物的有效长度:Ln=2(G+C)+(A+T+,Ln值不能大于38,因为>38时,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Taq 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74℃),不能保证产物的特异性。
4.G+C含量
G+C含量一般为40%~60%。其Tm值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50%寡核苷酸双链解链的温度,有效启动温度,一般高于Tm值5~10℃。若按公式Tm=4(G+C)+2(A+T)估计引物的Tm值,则有效引物的Tm为55~80℃,其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
5.碱基础随机分布
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错误引发。6.引物自身
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状结构牙引物本身复性。这种二级结构会因空间位阻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若用人工判断,引物自身连续互补碱基不能大于3bp。
7.引物之间
两引物之间不应不互补性,尤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以防引物二聚体的形成。一对引物间不应多于4个连续碱基的同源性或互补性。
8.引物的3′端
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3′端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可能,除在特殊的PCR(AS-PCR)反应中,引物3′端不能发生错配。
在标准PCR反应体系中,用2U Taq DNA聚合酶和800μmol/L dNTP(四种dNTP各200μmol/L)以质粒(103拷贝)为模板,按95℃,25s;55℃,25s;72℃,1min的循环参数扩增HIV-1 gag基因区的条件下,引物3′端错配对扩增产物的影响是有一定规律的。A∶A错配使产量下降至1/20,A∶G和C∶C错七下降至1/100。引物A:模板G与引物G:模板A错配对PCR影响是等同的。
9.引物的5′端
引物的5′端限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引物5′端修饰包括:加酶切位点;标记生物素、荧光、地高辛、Eu3+等;引入蛋白质结合DNA序列;引入突变位点、插入与缺失突变序列和引入一启动子序列等。
10.密码子的简并
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特异性与效率。
[印象派 (2-10 0:1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4楼

(引用 印象派:生物试验技术)RT-PCR实验方法总结大全RT-PCR实验有三步:抽提RNA,RT,PCR。
要求:
1.做RT前必需测RNA浓度,逆转录体系对RNA量还是有一些要求,常用500ng或1ug。
2. RT按要求做,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3. PCR,按常规。但如需扩长片段,则对前两步要求较高,需要有完整的cDNA存在,不是单改变Mg2+浓度、退火温度能解决的。
1)RT和PCR时的引物设计是不是一定要先知道目的基因的序列?必须

在RT时,引物设计有3种方法即a:Random 9mers;b:Oligo dT-Adaptor Primer;和c:特异的下游引物。如果用a和b方法,是扩增的所有的cDNA(理论上),还要用此产物做PCR 的模板继续扩增。

如果用c方法,那么要去那里查它的序列呢?http://www.ncbi.nlm.nih.gov

问题:
在做RT-PCR遇到一怪现象,即对同一动物不同组织扩增同一段基因,结果从一种组织中可以扩出我的目的基因,条带非常的好,而另一组织在同样的条件下却得到许多非特异性的条带,尝试其他条件同样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百思不得其解!(注:已肯定该基因在两种组织中都表达,且内参照在两种组织都可扩增出来)
从这两种组织中提取的RNA的量是不一样的,我测过吸光度,差异还很大,会不会和这有关呢? 请高手指教!
解答:
1.RT-PCR有两种做法:
条件具备的话可用kit进行一步法进行;若条件不太好的话可分两步进行逆转录再PCR。但后来发现两步法的结果更加理想,条带特异性强且无拖尾现象,我推测是体系更加单一比较利于PCR的进行,当然也可能是我买的kit不太好。(promega)。
2.RT-PCR应具备的条件
高质量的RNA(保留后可做5‘,3’RACE);引物的(最好产物短点);若涉及粗略定量的话还应考虑RNA的浓度或是cDNA的浓度(如果由内标分子更好,但我发现其实很不容易将RNA的浓度以及内标分子的表达量调整的完全一样);体系的均一性等。
3.RACE
我做过RACE(3’RACE是宝生物的Kit;5‘RACE是Gibico),但现在再进行另一个同源基因的3‘RACE时却怎么也P不出来,这两个基因是由同一对引物扩增出来的,其中一个已经获得了全序列(RACE的方法),而另一个基因的3’UTR却增么也扩不出来,我推测是不是该基因的3‘UTR太长的缘故,我都快绿了,有无

RT-PCR的常用内标b-actin 和GAPDH的使用有选择性吗?比如不同的细胞,不同的刺激。

有关内参:
RT-PCR内参照可以在一个管子里做(那样也是图好看一些),最好分开两管,把除了引物之外的mixture统一配,拍照后,算目的基因和内参的比值,这就是基因表达的相对浓度。

问:我曾经作过同一管的PCR,内有actin 和目的基因引物。虽然可见到两条均一条带但图片质量不理想(而且酶量、Mg2+加倍)。请教mxbdna2003 ,你是如何处理同一管的PCR的各成分的浓度?
答: it should determined the amount of RNA. but it not for the quantitity of the PCR. it just was convienent to guess the amount ot the template<(for RT and PCR) and bettrer for publication and editor if he don not know the preocedure much. but the amount just using "accurate piptte" is wrong. it shoud be remembered to do the inner control of housekeeping gene everytime.

在同一管中做RT,其实没有什么问题,不需要taq魅加量,taq酶本来就是过量的^-^,(平时做pcr的时候,完全可以再省一些taq酶的,半斤八两就可以了,我想这肯定再很多贴子里应该都谈到了。Mg就跟不能变了,一变整个体系就变了。能看到均一条带就很好了。
关键是摸,十八摸(太少,只争朝夕,开个玩笑)虽然用不着,但是摸上3、5摸总是必要的,首先遥分开摸,然后再一起摸,直到摸的好了,还要考虑比较的不同的模板中的量,所以我们不建议再同一管中进行,因为还有互相竞争抑制的问题,即使不同基因之间。

有关内参的建议:

一定要做内参的,每一次,我想。不作内参的结果是不可信的
电泳可以不一起跑,没有关系,计算的是相对表达程度,着我在好几封帖子里都谈了,再说一边我得观点,1、半定量和定量RT-PCR做的都是基因相对表达量,不是绝对表达量,除非你能准确知道来自多少细胞,但是细胞还有死的呢。2、以电泳为基础的半定量RT-PCR本身是不可信的,作为实验的粗筛是可以的,但不能作为最终结果的,3、半定量RT-PCR应该再两管中进行,除非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表达相同,长度差不多,GC含量相似,或者实在穷的要省PCR管和taq。
关于平台期和线性期的问题,实际上线性期是指数期,只不过碰巧2的冥和2的倍数是相同的。看上去任何一个时期都可以,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牵涉到酶促动力学的问题,这个我也不懂,有一些专门的文章,好像,涉及到很多化学的东西。我们学医的,也没必要知道那些,但是其中主要是因为模板引物酶原料和buffer之间的关系,这种反应单靠改变其中一种成分没有用的,酶一直是过量,再加酶也没用,引物ntp都是这样。烟鬼正传,最好选线性期的开始阶段,但是要在你的凝胶成像分辨范围内,所以选一个这两种的契合点。给你一张图你就明白了,再开始的时候酸的是切线,这图我在 *** 帖过。
关于引物设计,再可能的情况下,除了常规要求之外,最好兼顾跨内含子(不过,根据要求,还可以专门设计隔内含子的,这样还可以用于基因组PCR)、长度小于500bp-600bp等等。

引物当然要设计成一样的退火温度,即使不再一管中,也要一样的,要在一台机器里啊。我的引物占了冰箱一格,大部分是一个温度,这样任何几个都可以拿来披,也不用查。
我反复说过了,别用软件,就用眼睛看,软件涉及的在好,有些基因在它出软件的时候,还没发现呢,跟不要说在基因组的位置和序列了,怎么考虑内含子的问题呢?

18s的引物也和著名的βactin一样是设计的,只要拿到序列就可以了,但是限制是只能用总RNA为模板,但是比actin和bubulin等可准多了,更不要说GAPDH这个破烂了。18s除了在细胞中更相同(量)外,主要是它占的比例远远高于看家基因,所以定量更加准确,我想,不知对不对,请几位主任和eeflying指教。我认为,就像你用某一种东西的数量去概括,因该选那种多的东西,说一座房子是由2000块砖造成的,比说又29根梁更准确吧。更不要说没有看家基因不看家的缺点,因为他是服务于整个基因组表达谱什么的。
PE有专门的用于实时PCR的内参试剂盒,就是用18s,不过我们看懂使用的那条序列,不知有没有人用过,告知其序列和genbank号。
正好问一下,我查了一些序列,一直没有去合成,主要是因为手上的actin的荧光探针还没有完,当初和成了一堆。
有那位高手用过18s的内参,请问您的序列(我指的是模板的序列)?
原位杂交最好用RNA做探针,效果好一些,反正你有钱卖roche的盒子,而且量也能保证,因为转录过程嘛,沿着一条线突突地跑就是了。正义反义也容易理清。

我觉得做RT-PCR的方法和条件及应注意的事项就是那么几条,许多专业书都有详细的描述,但是许多人还是历经多次磨难,有时就是得不出结果。因此,我认为因为每个人所要克隆的片断不同,引物不同等,因此对不同的人来说还是有他自己的特殊性,我的以下经历说明:做实验时各人的情况不同,做不出时还是要好好动一下脑子。
记得我开始我的RT-PCR时,按常规方法,提取总RNA后,首先用自己设计的下游引物进行逆转录,不断改变反应条件,进行了N次均没有结果。后来考虑到本人的克隆的PCR的片断位于我们实验另一位同学克隆的片断当中,而该同学已经用RT-PCR克隆出她的片断(尽管她用这些RT-PCR产物做模版再进行PCR时也没办法重复出她的产物),因此,我先用她的引物和条件扩增出她的片断,然后用她的RT-PCR产物作模板(有点改进,逆转录反应换用了9mers随机引物),用我的引进物进行一般PCR,终于得到我的产物,测序结果完全正确。尽管我的这个经历别人很人遇到,但足可以说明实验可以有自己的模式,书本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很重要,但有时也不定要受到书本框框和别人经验的限制

请问:
1 引物的特异退火温度怎样设定?可以根据gc 和at含量算出吗?可以用引物报告单上的Tm值吗?
2 PCR时20微升体系中cDNA应加多少比较合适?MgCl2应加多少?各个成分的量有无确定标准?
3 PCR结果跑电泳,actin有,但跑不出目的条带,有几种原因?与cDNA的量少有关吗?Mg离子太多是否会抑制Taqase的活性?

一般来说引物报告单伤得是对的,也可以自己算,实际上重要的各条引物一致,剩下的可以摸的.
20中是指体积还是量?只要不明显改变体系的离子强度,加1,2ul都可以的.mg要调的,但我总觉得没有书里讲的那么玄乎,我都是常年不变的.
如果内参照有,目的没有,至少证明不是"美丽惹"的祸.原因书里应该都说了.
在所有RNA实验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分离得到全长的RNA。而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核糖核酸酶(RNA酶)的污染。由于RNA酶广泛存在而稳定,一般反应不需要辅助因子。因而RNA制剂中只要存在少量的RNA酶就会引起RNA在制备与分析过程中的降解,而所制备的RNA的纯度和完整性又可直接影响RNA分析的结果,所以RNA的制备与分析操作难度极大。
在实验中,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外源性RNA酶的污染;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抑制内源性的RNA酶。RNA酶可耐受多种处理而不被灭活,如煮沸、高压灭菌等。
外源性的RNA酶存在于操作人员的手汗、唾液等,也可存在于灰尘中。在其它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使用的RNA酶也会造成污染。这些外源性的RNA酶可污染器械、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电泳槽、研究人员的手及各种试剂。而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则含有大量内源性的RNA酶。
一、 防止RNA酶污染的措施
1. 所有的玻璃器皿均应在使用前于180℃的高温下干烤6hr或更长时间。
2. 塑料器皿可用0.1% DEPC水浸泡或用氯仿冲洗(注意:有机玻璃器具因可被氯仿腐蚀,故不能使用)。
3. 有机玻璃的电泳槽等,可先用去污剂洗涤,双蒸水冲洗,乙醇干燥,再浸泡在3% H2O2 室温10min,然后用0.1% DEPC水冲洗,晾干。
4. 配制的溶液应尽可能的用0.1% DEPC,在37℃处理12hr以上。然后用高压灭菌除去残留的DEPC。不能高压灭菌的试剂,应当用DEPC处理过的无菌双蒸水配制,然后经0.22μm滤膜过滤除菌。
5. 操作人员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实验过程中手套要勤换。
6. 设置RNA操作专用实验室,所有器械等应为专用。
二、常用的RNA酶抑制剂
1. 焦磷酸二乙酯(DEPC):是一种强烈但不彻底的RNA酶抑制剂。它通过和RNA酶的活性基团组氨酸的咪唑环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2. 异硫氰酸胍: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RNA酶抑制剂,它在裂解组织的同时也使RNA酶失活。它既可破坏细胞结构使核酸从核蛋白中解离出来,又对RNA酶有强烈的变性作用。
3. 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由氧化钒离子和核苷形成的复合物,它和RNA酶结合形成过渡态类物质,几乎能完全抑制RNA酶的活性。
4. RNA酶的蛋白抑制剂(RNasin):从大鼠肝或人胎盘中提取得来的酸性糖蛋白。RNasin是RNA酶的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多种RNA酶结合,使其失活。
5. 其它:SDS、尿素、硅藻土等对RNA酶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mRNA的分离与纯化
真核细胞的mRNA分子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具有5’端帽子结构(m7G)和3’端的Poly(A)尾巴。绝大多数哺乳类动物细胞mRNA的3’端存在20-30个腺苷酸组成的Poly(A)尾,通常用Poly(A+)表示。这种结构为真核mRNA的提取,提供了极为方便的选择性标志,寡聚(dT)纤维素或寡聚(U)琼脂糖亲合层析分离纯化mRNA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此。
mRNA的分离方法较多,其中以寡聚(dT)-纤维素柱层析法最为有效,已成为常规方法。此法利用mRNA 3’末端含有Poly(A+)的特点,在RNA流经寡聚(dT)纤维素柱时,在高盐缓冲液的作用下,mRNA被特异地结合在柱上,当逐渐降低盐的浓度时或在低盐溶液和蒸馏水的情况下,mRNA被洗脱,经过两次寡聚(dT)纤维柱后,即可得到较高纯度的mRNA。
寡聚(dT)纤维素柱纯化mRNA
一、试剂准备
1.3M醋酸钠(pH 5.2)
2.0.1M NaOH
3.1×上样缓冲液:20mM Tris-HCl(pH 7.6);0.5M NaCl;1M EDTA(pH 8.0);0.1%SLS(十二烷基氨酸钠。配制时可先配制Tris-HCl(pH 7.6)、NaCl、EDTA(pH 8.0)的母液,经高压消毒后按各成分确切含量,经混合后再高压消毒,冷却至65℃时,加入经65℃温育(30min)的10%SLS至终浓度为0.1%。
4.洗脱缓冲液:10mM Tris-HCl(pH 7.6);1mM EDTA(pH 8.0);0.05% SDS
5.无水乙醇、70%乙醇
6.DEPC
二、操作步骤
1.将0.5-1.0g寡聚(dT)-纤维悬浮于0.1M的NaOH溶液中。
2.用DEPC处理的1ml注射器或适当的吸管,将寡聚(dT)-纤维素装柱0.5-1ml,用3倍柱床体积的DEPC H2O洗柱。
3.使用1×上样缓冲液洗柱,直至洗出液pH值小于8.0。
4.将RNA溶解于DEPC H2O中,在65℃中温育10min左右,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等体2×上样缓冲液,混匀后上柱,立即收集流出液。当RNA上样液全部进入柱床后,再用1×上样缓冲液洗柱,继续收集流出液。
5.将所有流出液于65℃加热5min,冷却至室温后再次上柱,收集流出液。
6.用5-10倍柱床体积的1×上样缓冲液洗柱,每管1ml分部收集,OD260测定RNA含量。前部分收集管中流出液的OD260值很高,其内含物为无Poly(A)尾的RNA。后部分收集管中流出液的OD260值很低或无吸收。
7.用2-3倍柱容积的洗脱缓冲液洗脱Poly(A+)RNA,分部收集,每部分为1/3-1/2柱体积。
8.OD260测定Poly(A+)RNA分布,合并含Poly(A+)RNA的收集管,加入1/10体积3M NaAc(pH5.2)、2.5倍体积的预冷无水乙醇,混匀,-20℃放置30min。
9.4℃离心,10000g×15min,小心吸弃上清。用70%乙醇洗涤沉淀。[注意:此时Poly(A+)RNA的沉淀往往看不到]。4℃离心,10000g×5min,弃上清,室温晾干。
10. 用适量的DEPC H2O溶解RNA。
三、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过程必须防止Rnase的污染。
2.步骤(4)中将RNA溶液置65℃中温育然后冷却至室温再上样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破坏RNA的二级结构,尤其是mRNA Poly(A+)尾处的二级结构,使Poly(A+)尾充分暴露,从而提高Poly(A+)RNA的回收率;另一个目的是能解离mRNA与rRNA的结合,否则会导致rRNA的污染。所以此步骤不能省略。
3.十二烷基肌氨酸钠盐在18℃以下溶解度下降,会阻碍柱内液体流动,若室温低于18℃最好用LiCl替代NaCl。
4.寡聚(dT)-纤维素柱可在4℃贮存,反复使用。每次使用前应该依次用NaOH、灭菌 ddH2O、上样缓冲液洗柱。
5.一般而言,107哺乳动物培养细胞能提取1-5μg Poly(A+)RNA,约相当于上柱总RNA量的1%-2%。
RNA酶保护试验((RNase Protection Assay,RPA)是通过液相杂交的方式,用反义RNA探针与样品杂交,以检测RNA表达的技术。与Northern杂交和RT-PCR比较,RPA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检测灵敏度比Northern杂交高。由于Northern杂交步骤中转膜和洗膜都将造成样品和探针的损失,使灵敏度下降,而RPA将所有杂交体系进行电泳,故损失小,提高了灵敏度。
2. 由于PCR扩增过程中效率不均一和反应“平台”问题,基于PCR产物量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将下降,而RPA没有扩增过程,因此,分析的数据真实性较高。
3. 由于与反义RNA探针杂交的样品RNA仅为该RNA分子的部分片段,因此,部分降解的RNA样品仍可进行分析。
4. 步骤较少,耗时短。与Northern杂交相比,省去了转膜和洗膜的过程。
5. RNA-RNA杂交体稳定性高,无探针自身复性问题,无须封闭。
6. 一个杂交体系中可同时进行多个探针杂交,无竞争性问题。
7. 检测分子长度可以任意设置,灵活性大。
RPA的缺点是需要同位素标记探针。
一、试剂准备
1. GACU POOL:取100mM ATP、CTP、GTP各2.78μl、100mM UTP 0.06μl,加DEPC H2O至100μl。
2. 杂交缓冲液 IPES 0.134g、0.5M EDTA(pH8.0)20μl、5M NaCl 0.8ml、甲酰胺8ml,加DEPC H2O至10ml。
3. RNase消化液:5M NaCl 120μl、1M Tris-HCl(pH7.4) 20μl、0.5M EDTA(pH8.0)20μl、RNase A(10mg/ml) 8μl、RNase T1(250U/μl) 1μl,加DEPC H2O至2ml
二、操作步骤
1.反义RNA可由含T7或SP6启动子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制备,也可以用含启动子的PCR产物为模板制备,本文介绍后者。
(1)设计含T7启动子的PCR引物
由于PCR产物将作为合成反义RNA的模板,所以一对引物中的下游引物5’-端要含T7启动子序列:

T7启动子序列为:5’-TAATACGACTCACTATAGGG

引物设计的其他要求与一般PCR引物的设计相同。PCR产物的长度决定了反义RNA探针的长度,具体设计时可考虑100-400bp长。最好采用巢式PCR,即先扩增出一较长的片段,再以该片段为模板扩增出较短的片段,以保证探针的特异性,如下图所示:



上游引物

下游引物Ⅱ T7 启动子序列

下游引物Ⅰ

(2)PCR

先用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Ⅰ进行PCR,再以PCR 产物为模板,用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Ⅱ-T7进行二次PCR(具体操作参见PCR章节)。

(3)探针合成标记与纯化

在0.5ml 离心管中加入下列试剂:

RNasin (40U/μl) 0.5μl

GACU POOL GAC

(含GTP、CTP、ATP各2.75 mM,UTP 61μM) 2μl

[α-32P]UTP(10μCi/μl) 2.5μl

DTT (二硫苏糖醇,0.1M) 1μl

5×转录 buffer 2μl

模板(50ng/μl) 1μl

T7 RNA 聚合酶 (15U) 1μl

混合后,短暂离心,37OC保温1hr。

加入DNaseⅠ(10U/μl)1μl, 37OC 15min, 然后75 OC 10min以灭活DNAseⅠ和T7 RNA 聚合酶。

加入:饱和酚 50μl

氯仿 50μl

酵母tRNA(2μg/μl) 4μl

DEPC H2O 100μl

室温下充分混匀,离心10000g×2min。取上层液置另一0.5 ml离心管中,加入100μl氯仿,混匀,离心10000g×2min。将上层液转移至另一0.5ml 离心管中,再加入3M NaAc 10μl、预冷无水乙醇250μl,混匀后,-20OC静置30min。4OC离心13500g×10min。弃上清液,沉淀用75%乙醇100μl洗涤,4OC离心13500g×2min, 弃上清液。室温下挥发残留乙醇。加入50μl杂交缓冲液溶解沉淀,4OC下保存待用。可用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探针质量。(参见本节电泳步骤)。

2.杂交

(1) RNA提取后溶解在杂交缓冲液中,浓度为1μg/μl。

(2)取8μl RNA加入1-3μl探针(根据探针检测结果调整)于0.5ml 离心管中。

(2) 80OC保温2min,然后40-45OC下杂交12-18hr。

3. 消化

(1) 杂交管于37 OC保温15min,加入RNase消化液,37 OC保温30min。

(2) 加入10%SDS 10μl、10μg/μl蛋白酶K 20μl,混匀,37 OC保温10min。

(3) 加入65μl饱和酚和65μl氯仿,混匀,室温离心,10000g×2min。

(4) 转移上层液到另一0.5离心管中,加入10μl酵母tRNA和3M NaAc 15μl,再加入200μl异丙醇,混匀后,置-20OC 30min,4 OC离心,135000g×10min。

(5) 弃上清液,室温下挥发乙醇,加入5-8μl上样缓冲液溶解沉淀。

4、电泳与放射自显影

(1)配制凝胶:(50ml)

40%丙烯酰胺-亚甲双丙烯酰胺(19:1) 6.25ml

5×TBE 10ml

尿素 24g

加H2O至50ml

溶解后加入25%过硫酸胺50μl,TEMED 50μl,混匀,注入电泳槽中,插入梳,待胶凝固。

(2)预电泳

以1×TBE为上下槽电泳缓冲液,加上电压后进行预电泳,如果用测序电泳装置,电压应达2000v以上,功率设定为100w,温度设为50 OC。待胶板温度达50 OC时,暂停电泳,准备加样。

(3)加样

将已溶解在加样缓冲液中的样品80 OC加热2min,立即加样到胶孔中,电泳1-2hr。(电泳条件同预电泳)。

(3) 电泳结束后,打开胶板,用滤纸取下胶,覆上一层保鲜膜,放置于暗盒中,暗室红光下,压上一张X片,盖上暗盒,-70OC曝光1-3天。暴光结束后,将X光片显影、定影、水洗、晾干。


三、注意事项

1.本实验大部分为RNA操作,注意RNA酶的污染。

2.RNase消化液消化未杂交的单链RNA和探针RNA,当探针与样品之间有碱基错配时,错配位点也将被消化,因此会产生片段较小的杂交片段。因此进行PCR时,采取尽量减少错配的措施。

3、 同位素对RNA合成有一定影响,有时会产生非全长的探针。因此,标记时间不宜过长。

4、 RNase消化液有时会产生过度消化而无检测信号,可以将消化液稀释10-100倍后使用。

 
可能问题出在标本的保存:一般四小时之内就应处理,分离出细胞
说的是套式PCR,可以在你的第一次PCR两个引物内,再设计一对引物进行第二次PCR就行了
如果你的第一次PCR刚好包括目的片段,那只好设计个更长的了
第二次的引物设计要求可以低一点
以50μl体系为例
引物各1μl
第一次PCR产物5μl

二次PCR和巢式PCR,即设计两对引物进行扩增,不是一个概念,它是拿第一次的PCR产物,稀释100-1000倍做模板,加入底物,从新进行扩增反应,以期增加产物的量

我做RT-PCR时,提总RNA时,都是用灭菌DEPC水,按1:100稀释后测OD260和OD280,后根据公式:RNA浓度=OD260*稀释度/25(ug/ul),后用1mg total RNA分离mRNA.做逆转录及PCR,效果很好.

luoyu10 wrote:
各位大哥:
我有一个问题请教,RT-PCR要求模板RNA的260nm/280nm的比值最低为多少,如果太低是不是会影响结果?

最低到1.8,最好2.0,我感觉稍微低一点影响不算太大。

问:我是RT-PCR的新手,想请教引物如何设计?

好的引物所具有的令人满意的特点:
* 典型的引物18到24个核苷长。引物需要足够长,保证序列独特性,并降低序列存在于非目的序列位点的可能性。但是长度大于24核苷的引物并不意味着更高的特异性。较长的序列可能会与错误配对序列杂交,降低了特异性,而且比短序列杂交慢,从而降低了产量。
* 选择GC含量为40%到60%或GC含量反映模板GC含量的引物。
* 设计5'端和中间区为G或C的引物。这会增加引物的稳定性和引物同目的序列杂交的稳定性。
* 避免引物对3'末端存在互补序列,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抑制扩增。
* 避免3'末端富含GC。设计引物时保证在最后5个核苷中含有3个A或T。
* 避免3'末端的错误配对。3'端核苷需要同模板退火以供聚合酶催化延伸。
* 避免存在可能会产生内部二级结构的序列,这会破坏引物退火稳定性。
目的序列上并不存在的附加序列,如限制位点和启动子序列,可以加入到引物5'端而不影响特异性。当计算引物Tm值时并不包括这些序列,但是应该对其进行互补性和内部二级结构的检测。
有时候,仅有有限的序列信箱可供用于引物设计。比如,如果仅知道氨基酸序列,可以设计简并引物。简并引物是指代表编码单个氨基酸所有不同碱基可能性的不同序列的混合物。为了增加特异性,可以参考密码子使用表,根据不同生物的碱基使用偏好,减少简并性。次黄嘌呤可以同所有的碱基配对,降低引物的退火温度。不要在引物的3'端使用简并碱基,因为3'端最后3个碱基的退火足以在错误位点起始PCR。使用较高的引物浓度(1μM到3μM),因为许多简并混合物中的引物不是特异性针对目的模板。

【经验】如何确认RNA的质量
各位都知道,提取到质量良好的RNA(包括总RNA和mRNA,以下同)是非常困难,关于RNA的提取技术,我就不说了,为什么呢?或许各位非常关心呢,我是这样想的,我可以看到的资料或者是厂家的说明书,各位也同样可以看到的,内容当然都是一样的了,所以实验做的好不好,主要是心的投入多少的问题,所以希望大家自己多多思考啊!
以下两种方法,相信大家都知道的:
1)检测RNA溶液的吸光度
280、320、230、260nm下的吸光度分别代表了核酸、背景(溶液浑浊度)、盐浓度和蛋白等有机物的值。一般的,我们只看OD260/OD280(Ratio,R)。
1.82.0时,我们认为RNA中蛋白或者时其他有机物的污染是可以容忍的,不过要注意,当你用Tris作为缓冲液检测吸光度时,R值可能会大于2(一般应该是<2.2的)。当R<1.8时,溶液中蛋白或者时其他有机物的污染比较明显,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这份RNA的命运。当R>2.2时,说明RNA已经水解成单核酸了。
如果RNA的量够,可在260nm(A260)用分光光度法测定RNA的得率,1个单位等于40ug/mlssRNA。纯RNA的A260/A280的比值为2.0。A260/A230的比值还表明RNA的纯度,其值小于2.0表明裂解液中有亚硫氰胍和belta-巰基乙醇残留,其值大于2.4,需用乙酸盐,乙醇沉淀RNA。
2)RNA的电泳图谱
一般的,RNA的电泳都是用变性胶进行的,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检测RNA的质量是没有必要进行如此麻烦的实验的,用普通的琼脂糖胶就可以了。
电泳的目的是在于检测28S和18S条带的完整性和他们的比值,或者是mRNA smear的完整性。一般的,如果28S和18S条带明亮、清晰、条带锐利(指条带的边缘清晰),并且28S的亮度在18S条带的两倍以上,我们认为RNA的质量是好的(见下图)。
以上是我们常用的两种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无法明确的告诉我们RNA溶液中有没有残留的RNA酶。如果溶液中有非常微量的RNA酶,用以上方法我们很难察觉,但是大部分后续的酶学反应都是在37度以上并且是长时间进行的。这样,如果RNA溶液中有非常微量的RNA酶,那么在后续的实验中就会有非常适合的环境和时间发挥它们的作用了,当然这时你的实验也就完了。
下面,我们介绍一个可以确认RNA溶液中有没有残留的RNA酶的方法。
3)保温试验
方法很简单的,按照样品浓度,从RNA溶液中吸取两份1000 ng的RNA加入至0.5 ml的离心管中,并且用pH7.0的Tris缓冲液补充到10 ul的总体积,然后密闭管盖。把其中一份放入70℃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 h。另一份放置在-20℃冰箱中保存1 h。
时间到了之后,取出两份样本进行电泳。电泳完成后,比较两者的电泳条带。如果两者的条带一致或者无明显差别(当然,它们的条带也要符合方法2中的条件),则说明RNA溶液中没有残留的RNA酶污染,RNA的质量很好。相反的,如果70℃保温的样本有明显的降解,则说明RNA溶液中有RNA酶污染。
如果你的RNA样本通过了保温实验的检测并且你在后续的实验中还是非常小心的防范RNA酶的骚扰,那么你的实验应该是很难失败了!

[印象派 (2-10 0:3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5楼

谢谢支持哈: )[simon (2-10 16:5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6楼

(引用 simon:谢谢支持哈: ))^ ^你这可怜的小熊还没出来啊~


[印象派 (2-13 23:5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7楼

化学方面的还有?[box (2-17 23:0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8楼

(引用 box:化学方面的还有?)I'm a bio ppl.. not chem one[印象派 (2-22 18:4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9楼

(引用 印象派:科研生活及其习惯科研生活及其习惯 目录: 一、研究生生活和现状 二、做好计划 三、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 四、如何查阅文献 五、如何作实�...)一个博士生关于科研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观点作者简介:王文忠,南京大学物理学系0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广厚教授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材料制备及表征。现已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有2篇发表在材料学科的 Top 杂志 Advanced Materials上,论文平均影响因子在3.0以上。曾获中国科学院奖学金,摩托罗拉一等奖学金,南京大学博士奖学金.



不同的学科、专业的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有所不同。我认为理科博士生的科研能力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以纳米科技的研究为例,该研究领域既属于化学学科又属于物理学科,因此,需要物理和化学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合作携手从事这一领域的前沿研究。例如,用一种新颖的化学还原法,我制备出了Cu2O 纳米线。最近,我利用化学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合成Mn3O4, SnO2 和NiO纳米线的新方法。
2. 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
当你要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的时候,你必须了解国际国内的同行研究者们在这一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和成果,以判定你即将从事的研究内在的学术地位和价值。你可以从网上,期刊(尤其是最新的外文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中获取这方面的信息。
3. 科研创新性
搞科研不能总是重复别人的实验,这样做你就只能一直跟在别人的后面,永远做不出有创新性的工作。任何一项新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叠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的。但重复不是目的,重复只是一种手段,通过重复,你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设计出你自己的实验方案。例如,通过大量的调研,我设计出一种简单而新颖的合成纳米棒的方法,即一步固体化学法。利用该方法我制备出CuO纳米棒,这一实验结果被英国国际著名杂志Chemical Commun接收了。引起法国Covalent Materials Inc研究中心(Senior Scientist)Jean-Christophe P. Gabriel博士,和一些英国、印度、香港等地的学者的来信或E-mail与我研讨。我用一种新颖的化学还原法合成出Cu2O纳米线,该实验结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最近,我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起来,发展了一种合成纳米线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我合成出多种氧化物纳米线和纳米棒,其中《Mn3O4纳米线的制备》一文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审稿人是这样高度评价它的:“This paper reports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Mn3O4 nanowires. The technique is simple and the results are nice. The content of the paper is new and the results are exciting. I believe the result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a wide spectrum of people".
4. 与导师的合作和沟通
一方面,导师能洞察你从事研究领域的最前沿研究课题,把握住你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经常与导师沟通,将你的想法告诉导师,只要在导师研究方向的大范围内,让导师给你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科研环境,不要让导师把你的研究课题限制得太死,这样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潜力,有利于你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做出创新性的工作。
5. 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科研工作中,应与他人进行团结合作,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科研氛围。科学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往往都出自于一个团结合作,积极活跃的科研群体。在一个科研氛围十分活要,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科研群体中,你将会发现每个人的思想都变得十分活跃,新的观点,新的想法不断出现,在这样的氛围中,原创性的工作可能就会产生。
6. 科技论文(包括SCI论文)撰写能力
SCI所收刊物是全球自然科学方面较为重要的学术刊物,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称
为SCI论文)读者较多,是国际学术界用来交流的主要媒介。虽然, SCI 论文并非每
篇都是高质量的,但总的说来其读者较多,可以认为,只有在 SCI所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才能被国际同行所知晓。因此,理科研究生应较好的SCI论文撰写能力和熟练掌握SCI论文的写作方法。根据作者自己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体会,我认为能否发表SCI论文的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写作方法。如果在写作时能做到以事实为根据,让数据说话,分清事实和观点,分清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发表SCI论文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印象派 (2-28 9:5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0楼


<<始页  <上页   1  [2]  3  下页>  末页>> 
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求学狮城 | [刷新本页]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