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家有儿女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 | 树形列表
本末倒置了,新加坡的名校
<<始页  [1]  2  下页>  末页>> 

本末倒置了,新加坡的名校基本上周边都有一片私宅区,常有别墅区。

产业历史要比学校更久,说明不是有钱人喜欢送名校,而是先是有钱人,然后成就出了名校。

至于为什么有钱人多的学校会成为好学校。

因为现在的学习已经不是寒窗苦读了。

吾冷冷看几次教改,课外分越加越大。

其实不过更严重的阶级分化

能力圈的金字塔都是钱堆出来的

娃上学的都懂
[lioncity_sg (6-15 14:20,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楼

南华门前一片别墅南桥和乐赛都是之前校址不在那边,都是搬迁的,崇文没有研究过[XXWaBa (6-15 15:37,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楼

站在补习班的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小孩,感觉站在火山口虽然可能要二三十年才能显现出来。[大狗 (6-15 16:28,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楼

保持了亿老师一贯的水准,胡说八道[我想披着马甲 (6-15 16:32,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楼

名校就是为富人而存在的小新如果不是老李一直把持着,很多名校早就像欧美那样都成了富家孩子的囊中物了[嘎哈嘎哈嘎哈 (6-15 17:19,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楼

你又说错了,老李不是出生在有钱人家里,老李就是出生在你说的中产家里,老李的老婆才是大家闺秀,当年老李是靠先斩后奏才得到老丈人的点头
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坚持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进四大名校的道理
[嘎哈嘎哈嘎哈 (6-15 17:30,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6楼

我还以为名校在中部是因为几十年前人口大多在中部呢,自然学校也在中部。乌兰义顺蔡厝港什么的几十年前没住多少个人吧。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mirage (6-15 17:59,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7楼

没看懂。。为什么有钱人喜欢把孩子送去名校呢,因为在他们眼里学校教育没那么重要,去学校也并不是一定要从名校老师那里学什么特别的本领。对他们来说,名校就好像买一件漂亮衣服一样,穿给别人看得。最终孩子的成就和名校关系并不大,尤其是在中美这样的大国。所以才有读书读得好,打工打到老这种说法。

这是什么因果关系?
[sunnysunnyrain (6-15 18:02,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8楼

富人的比例多少?中产毕竟容易多了,老老实实上个名校,找个不太差的工作很容易就中产了。。 [Blzrd (6-15 21:58,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9楼

亿老师又在意淫了,我都没有表达我的思维方式[我想披着马甲 (6-15 22:48,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楼

(引用 mirage:我还以为名校在中部是因为几十年前人口大多在中部呢,自然学校也在中部。乌兰义顺蔡厝港什么的几十年前没住多少个人吧。)武吉知马以前也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所以华侨当初才圈那么一大片地建了华侨中学,南洋小学
[54qnian (6-15 23:13,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楼

亿老师是不是看到的富人还不够多啊我看到的邱家的公子和我儿子小学同班同学。人家小学6年常年全校第一。
觉得富人家的不用读书是穷人的YY吧。你最多只能说富家子弟未来的选择比较多。
[大叔一名 (6-16 9:04,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楼

(引用 大叔一名:亿老师是不是看到的富人还不够多啊我看到的邱家的公子和我儿子小学同班同学。人家小学6年常年全校第一。 觉得富人家的不用读书是穷人的YY...)看到那些杠精的,好怀念大叔一名你你是华新上我最尊敬的ID和百科全书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马年吉祥 (6-16 10:33,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3楼

(引用 mirage:我还以为名校在中部是因为几十年前人口大多在中部呢,自然学校也在中部。乌兰义顺蔡厝港什么的几十年前没住多少个人吧。)早期名校在中部,不过学校到处都有。我的那些中年同事,80年代上的小学在裕廊义顺和现在位置差不多。

蛋是教育毕竟是烧钱玩意,又有知识落差,

所以好学校在早期大多是殖民政府和教会办的,

华校名校是富商砸钱办教育,所以都在市中心。

貌似80年代组屋新镇兴起,新加坡居住版图发生改变,

应该当时政府做了教育再分配。

南侨以前在RV,南华在Bugis,都上山下乡去了

现在还是有些教育资源还是有地区重叠的,

可以增改成混校支援北方。
[lioncity_sg (6-16 11:11,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4楼

(引用 马年吉祥:看到那些杠精的,好怀念大叔一名你你是华新上我最尊敬的ID和百科全书)膜拜大叔。也是我最喜欢的华新ID。[emilia (6-16 16:59,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5楼

知道的根本不需要生孩子。
发帖?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小土 (6-18 23:06,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6楼

(引用 大叔一名:亿老师是不是看到的富人还不够多啊我看到的邱家的公子和我儿子小学同班同学。人家小学6年常年全校第一。 觉得富人家的不用读书是穷人的YY...)所以妈笨笨全部。

别人放弃曲线美感女人找高智商人生孩子


富不过三代。

觉得笨是个因素。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小土 (6-18 23:11,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7楼

(引用 大叔一名:亿老师是不是看到的富人还不够多啊我看到的邱家的公子和我儿子小学同班同学。人家小学6年常年全校第一。 觉得富人家的不用读书是穷人的YY...)感触很多父母哪怕不美。

智商在线。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小土 (6-18 23:12,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8楼

学校教育本来就没那么重要这只是人生底限的决定因素之一
上限更多的是家庭、性格和机遇
现在应该很少有人认为孩子进名校成绩好就大概率成功了吧
但这是很多中产阶级能够去努力争取的要素之一
而且看到大家热衷名校并不是说其它方面就没努力啊
我觉得更有意义的讨论是同样的精力你觉得放到哪里更有效率和作用,这个因为每个人眼界阅历甚至阶层不一样才是可以交流激发一些思考的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随便转转 (6-19 18:24,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9楼

三代清华到您这代这副样子这不正是把老话踏踏实实的验证了一把吗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wfangfang (6-19 18:56,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0楼


<<始页  [1]  2  下页>  末页>> 
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家有儿女 | [刷新本页]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