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二、蜀国小力微,易遭侵略,不如以守代攻,以不断的攻势换来本土
的平安,这样还可以使本国的君臣始终保持警惕,不致居安忘危。
应该是以攻代守吧。
我觉得诸葛亮不断兵出祁山主要原因是由于诸葛亮许诺于刘备,并且对汉室衷心耿耿,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他知道,蜀国人才凋零,如果在他手上不能兴复汉室,打回中原,击败曹军,那汉室以后就更没有希望恢复了。六出祁山正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现。
至于以守代攻的说法,我不是很赞成。蜀国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如果蜀国不出击,只要诸葛亮在,魏国想要打进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蜀国完全可以自保,而蜀国人民可以休养生息,操练兵甲。但是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等诸葛亮逝世后,蜀国无人可以领兵与魏国抗衡,蜀国以后只能任人宰割。这样,他诸葛亮在历史中的地位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就算不考虑这个,诸葛亮位居亚父,跟随刘备多年,在刘备逝世之后,不思进取,朝中大臣也会对他表示怀疑,认为他不尽心尽力侍奉后主,不思进取,违背了当初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誓言。在刘璋父子统治下的蜀国,虽然说不上兵强马壮,但是百姓生活还是比较富庶的,不需要诸葛亮等人的大治。从内政治理方面,诸葛亮也没有大展拳脚的地方。所以,诸葛亮必须兵出祁山来证明自己的衷心,证明自己的才能。
其实从六次兵出祁山来看,诸葛亮还是有机会拿下长安的。第一次的失误不说,后面有一次是由于刘禅中计,听信小人谗言,将前方获得胜利的诸葛亮召回,使之前取得的成果付诸东流。加上东吴的懦弱,没有办法在东线给魏国带来威胁,诸葛亮始终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
诸葛亮出祁山的目地是长安。如果拿下长安,则进可攻,退可守,选择的余地很大,还可以做长期的打算,对魏国的威胁非常大。可惜的是他一直未能达到他的目的。虽然本人在很多三国游戏中帮助诸葛亮成功的出祁山,夺长安。可他老人家是无法看到的了。不过他的丰功伟绩还是被后人牢牢的记在心里。三国没有他,就失去了一半的意义;三国没有他出祁山,也就没有后来的三晋五代十国了。.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Put your OWN COOL signature he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