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怎么我的IE、netscape和opera都跟华新有仇似的。。。。@&@)
正如下面有人指出的那样,我们先前说的“崇高或者伟大的人格”是就世俗的、公众的、因此而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而言。比如托尔斯泰坚守人道主义立场,敢于批评沙皇政府;雨果捍卫共和,严厉谴责复辟的小拿破仑,不惜被流放多年;鲁迅为受压迫者而呼喊,尖锐批评当权者。这些作家的作品是一流的,在作品之外,他们的人文情怀、道义承担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更为世人所敬仰,雨果被称为“法兰西的良心”,鲁迅身后被冠以“民族魂”的称谓。李大钊的一句诗可以用来形容这一类作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也许可以夸张一点称之为“圣人
作家”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脱凡入圣。部分原因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知识分子阶层已经不再占据舞台的中心地位,“社会的良心”这一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削弱,主动地或被动地,整个社会呈现出“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色彩,很难想象现在的社会上再出现一个托尔斯泰或者鲁迅,台湾的李敖在极权时期是反抗一家独裁、争取政治自由的英雄,但在这个时代继续旧戏重演,已是迹近小丑。除了社会大环境,还有作家个人的性格因素也在起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社会公共事务有积极兴趣,有人宁愿退缩回自己的小世界,将他们对世界和自身的细微感受倾诉于纸上,也许是无心插柳,某人的个人独白也会引起读者的极大共鸣,令他们激动和不安,也许可以说,只有个人的才是大众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民化作家更能准确真实的表达我们这个平民的时代。
再说说道德和艺术。“断袖之癖的王尔德,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恋爱的拜伦。。。”,在世俗观点里显然是和“道德败坏”,“有伤风化”这些词联系起来的。这里转引一下托尔斯泰对王尔德的评价,很有意思的八个字“否定道德,赞美腐化”。从个人角度(很大程度是审美上的)来说,我是很喜欢王尔德的,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带着一丝颓废的华美和艳丽;对人生、社会、爱情和上流社会的轻松调侃,显得如此机智和洒脱;那些有着纯真童趣的童话里,却分明显露出作者善良、悲悯的一面。关于文学作品,王尔德有数句名言,“只有好小说和坏小说,没有道德的或是不道德的小说”“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毫无用处的”。不得不承认,这些美丽而危险的观点深深的吸引了我。还应该提提王尔德的寓言体小说“道格连恩的画像”,生活也许污浊不堪,但艺术永远光彩夺目。这是个很决绝的、因此很容易引起争议的观点,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找来读读。
作为结论,我觉得,如果你喜欢某个作家,大可不必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崇高伟大”还是“道德败坏”。我个人觉得崇高、伟大这些词太过沉重。比如王小波,你绝对不会用这些词来形容他,但这并不妨碍你喜欢他。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