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我们乘坐汽车前往镇江。路途遥远,我的身边又无人做伴(万德法已经去南京了),让我感到一些无聊。这时候那个黑黑的导游小伙子开始放一部印度电影给大家看。我还记得电影的名字叫《流浪者》,是个老片子,多年以前我曾经看过,如今再看一遍仍然觉得兴致盎然。这就是所谓的经典,永远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退色,只会变得更加让人怀念。《流浪者》讲得是一个关于宿命论的故事。贼的儿子永远是贼吗?电影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深刻的辨析。看《流浪者》的时候,车厢里好几个女孩都哭了,她们为一个虚幻的角色留下了热泪。
此时汽车已经到长江岸边,搭乘渡船过江。对岸便是我们的目的地镇江。汽车在渡船的甲板上停好之后,车门就打开了。司机告诉我们,说大家可以下车透透气。一听到这话余萍和刘小琴就招呼我下车照相去。我原本还想叫着林玲和韩芳,不过两个女孩早就睡着了,林玲靠在韩芳的肩膀上,韩芳则脑袋靠着车窗的楞儿。两个人睡得很香的样子,我就没有忍心叫醒她们。后来,到了镇江以后说起这件事,两个姑娘还怨我为什么不叫醒她们,长江可是她们最想看得景致啊。由于林玲和韩芳在车上睡觉,小白也不想下车,他大概喜欢待在两个姑娘身边,保驾护航。因此我只好独自下车,和余萍刘小琴她们照相去。渡船两侧有悬梯通往上层甲板。我和余萍刘小琴她们就站在悬梯上照相,我先给余萍和刘小琴分别单独照了一张。照完以后她俩问我要不要照,我说不照了吧。不过余萍和刘小琴仍不善罢甘休,她们每个人又和我照了一张合影。后来回到青岛洗出照片来,才发现这两张合影照得最好。我们的女老板甚至夸奖我和余萍有夫妻相。(是这样吗?我真感到受宠若惊。)渡船在滚滚江水之上行进的时候,我老是觉得速度太慢,这可能是由于没有参照物的缘故。向西看去,大约一两公里以外的江面上,有一座正在修建的跨江斜拉大桥,桥是从两岸向江中央建的,此时还没有合拢,中间缺口大概还有五六十米的跨度。水天朦胧之间,整个景象仿佛一幅达利的荒诞派画作。朝渡船行驶的方向看去,就能看见镇江。这座城市坐落在江岸边山坳之中,是一块风水宝地,又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只可惜地方太小了一些,没有继续发展的空间。远远望去,一座高塔立于云山之间,那里便是著名的金山寺。那座塔可不是“雷锋塔”,雷锋塔早就倒掉了,眼前这座名叫“慈寿塔”。
汽车下了渡船,一直开到金山寺寺门附近。我们下车后在寺门前的小广场上休整了一下,由小蓉和那个导游小伙子两个人进到寺门里买票。谁想到他们不仅买了票,还带来一位金山寺当地的导游。原来金山寺里不允许外来的导游讲解,必须由本寺提供导游。这个条款可够霸道的。再看那导游,原来是一位四五十多岁年级的大叔,留了短发,穿着一身破旧的工作服,个子不高却长得极为健壮,不像个生活在寺庙中的僧侣,倒像个在江湖上漂的黑道人物。这位导游大叔的姓名我忘记了,只记得他的普通话讲得不好,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不过,他对金山寺的诸多典故倒是了如指掌,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刻都能引出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来。只可惜本人的记忆力不佳,故事听过之后就如春风过驴耳,忘了个精光。导游大叔先是给我们讲了进到寺庙里之后的规规矩矩,比方说进大殿要走那个门啊、千万不要踩门槛啊、如何烧香拜佛啊之类。说完这些之后,他又热情地动员我们买点儿香烛烧烧。我们大多是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不相信这一套。不过大家经不住他的蛊惑,都多多少少地买了几把香。我也买了一把,十元钱人民币。卖香的大娘劝我再买一支蜡烛,说是烧香的时候不能借别人的火,倘若如此那么香就是替别人烧了。我没有听她的,没有买她的蜡烛。谁想到待我们买了香以后,导游大叔才说,在金山寺许愿是很灵的,不过有一点儿大家要注意,就是你的愿望实现以后一定还要来还愿云云。大家一听这话,立刻一片惨叫。我们家住青岛,为了还愿千里迢迢再来一趟镇江,这也太勉为其难了吧。可是香早已买下了,不能不烧。于是乎,大家所许的愿都是极为理想主义的,比方说我就许愿世界和平,这哪会实现?我想万能的佛祖如果听见了我们许的愿望,也许是要会心一笑的,然后就会原谅我们的无知和鲁莽。
金山寺依山而建,风景秀丽。去过金山寺之后,我又去过陕西的法门寺、苏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灵隐寺,以及普陀山的众多寺庙,均不及金山寺别致。我们在蜿蜒的长廊、幢幢的殿宇和铿锵的钟鼓之间徐徐而行,仿佛又回到了古代。我、小白、林玲、韩芳四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到处跑来跑去,照相留念。小白难得有接近林玲的机会,现在围绕在她的身边提包拎水,随叫随到,对林玲呵护备至。我和韩芳就在一旁笑着看他俩。也就是在这时候,我发现了一点不好的迹象:小白对林玲太好了,好的过了头,成为一种没有原则的顺从。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把林玲惯坏的。后来的情况也证实了我的猜测,林玲和小白分分合合闹了一年多,最后林玲去了英国,小白去了四川。
与林玲不同,韩芳则是个非常善解人意的姑娘。林玲和小白闹得不可开交时候,她总是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那两人。韩芳的话不多,我站在她身边也受了她的影响,居然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话题。她的眼睛能够传神,目光里充满了聪慧,不像我是一个傻大个。我们四个人一边照像一边前进,逐渐地脱离了大部队。在小白林玲折腾得的时候,我总是和韩芳站在一起,直到游览结束为止。有一个想法我一直没有说出口,我自己特别想和韩芳合照一张照片,作为来金山寺的留念,却一直没有机会,直到我们旅游结束都没有照成。在金山寺的时候,韩芳老是忙着给小白林玲她们照相了,自己照得像也很少,更不要提和我合影了。(算起来,我和韩芳第一次合影是一年以后,我们去西安之后的事情啦。)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