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现在,我感受到的是暴风雨后的平静。在戏尾,周朴园的一句:“什么?外头又下雪了?”象征的是又一个圆满落幕的好戏。
谈到舞台,这次《雷雨》的舞台设计以及幕间转换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人工旋转舞台虽然既慢又费劳力,但其体现出的又是另一种意境。少了些效率,却多了分后台工作者的团结,也同时表达出1920年代的实况(没机械,靠人力)。我也很喜欢第四幕换角度看戏的构思,因为在第四幕里,众人的秘密公诸于世,戏中人物对其他人物的看法在短短的一幕内有了大转变,这景幕要转的好。
此外,景幕观点的转换也似乎暗示着我们不能再依旧用先前持有的看法来看待剧中角色,因为在第四幕中,每一个人都变了,或则应该说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都多加了不同的层次。(周朴园从之前的强悍,不妥协的态度,到后面的内疚,忏悔。繁漪从可恶,坚决到可怜,内心乱弱。周萍逃避到面对。周冲美梦变恶梦。大海的反对成无奈接受。鲁侍萍反抗到认命。当然,还有四凤从枷锁中的解脱。)
说到大开眼界,不能忘了我的偶像杨雁雁。繁漪无奈的眼神,凄凉的声音,内心的挣扎都通过她精湛的演技一一表现。繁漪不再是一个令人厌恶的角色,繁漪也不是一个专搞破坏的女人。繁漪“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真活着的女人”。雁雁演出了繁漪被社会压死,闷死的灵魂,也带出了繁漪复活的欲望。繁漪这角色就栩栩如生的出现在观众的面前。
与柯老师不同的是19岁的我无法有机会看到18年前的《雷雨》,也无法在两者之中做个比较。但对我而言,这次《雷雨》已经是个令初出茅庐的我叹为观止,很欲效仿的一个佳作。好戏就是好戏。.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skin/bbs/images/sigline.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