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 - 哲学入门书籍
所在版块:心情闲聊 发贴时间:2018-05-19 23:22

用户信息
复制本帖HTML代码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非哲学类的入门书籍
还比较容易读懂,有点像是西方哲学简史。

摘录如下
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这两件事就像钱币的正反两面,被她不断翻来翻去,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是,另外一面也随之变得大二清晰。生与死正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

尽管我们都想过哲学性的问题,却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成为哲学家。由于种种理由,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因此我们对于这世界的好奇心都受到了压抑。
对于孩子们而言,时尚的种种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对于大人们则不然。 大多数承认都把这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

你听过“眼见为信”这句话。 不过帕梅尼德斯甚至在亲眼见后仍不相信。他认为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智不符。身为一个哲学家,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要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
这里坚决相信人的理智的态度被称为理性主义。所谓理性主义者就是百分之百相信人类的理智是世间所有知识泉源的人。
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
帕梅尼德斯的时代另有一位哲学家叫做赫拉克利特斯。他认为恒常变化(或流动)事实上正式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我们也许可以说,赫拉克利特斯对于自己眼见的事物要比帕尼德斯更有信心。
赫拉克特斯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 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 当我们第二次涉水时,无论是我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从前不同了。

恩培窦可里斯认为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他称之为“爱”与“恨”。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则是他们分散。

根据希波克拉底派的医学传统,要预防疾病,最重要的就是饮食起居要节制,同时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健康是人的自然状态。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身体或心灵不平衡,因而使大自然“出轨”所致。保持健康的方法就是节制饮食,保持和谐,并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心灵”。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是否有人天生就很害羞呢?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明辨是非必能进退合宜。

我们现在可以确知的是:苏格拉底长得很丑。他肚大,眼凸,有个狮子鼻。但据说他的性情“极为和蔼可亲”,也有人说他是“古晋无人能及”的人物。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苏格拉底也常说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产婆本身并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帮忙接生而已。同样的,苏格拉底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如果人有一个不朽的灵魂,那我们就必须相信一个人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用了多年之后就会老旧,损坏的躯体,还有一个是无论身体情况如何,仍然多少可以独立作业的灵魂。苏菲的奶奶曾经说过,她觉得变老的知识自己的身体而已,在内心她一直都还是一个年轻的女孩。

亚里士多德并不相信自然界之外有这样一些模子或刑事放在它们所属的架子上。 相反地,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存在于事物中,因为所谓的形式就是这些食物的特征。

在柏拉图的理论中,现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理性来思索的事物。但对亚里士多德而言,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 柏拉图认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一切事物纯粹只是更高层次的概念世界(以及灵魂)中那些事物的影子。亚里士多德主张正好相反。他认为,人类灵魂中存在的事物纯粹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因此自然就是真实的世界。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柏拉图是陷入了一个神话世界的图像中不能自拔,在这个世界中人类的想象与真实世界混淆不清。

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人需要什么才能过良好的生活?我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人唯有运用他所有的能力和才干,才能获得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接着,他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与满足。他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他如果生在现今这个年代,也许会说:一个只注重锻炼身体的人所过的生活就像那些只动脑不动手一样不平衡。无论偏向哪一个极端,生活方式都会受到扭曲。

例如,莎士比亚就说: ”我们的本质原来也和梦一般,短短的一生就在睡梦中度过。。“
公元1600年出生的西班牙剧作家卡德隆写了一出名为《人生如梦》的戏。其中有一句台词是: 生命是什么?是疯狂的。 生命是什么?是幻象,是影子,是虚构之物。生命中至美至善者亦微不足道,因为生命只是一场梦境。。。。“

在一个大花园中,有两棵年纪一样大的树。其中一棵长在充满阳光,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地方,另外一棵长在土壤贫瘠的黑暗角落。你想哪一个棵树会长的比较大? 哪一棵树会结比较多的果子?
”当然是那棵拥有最佳生长条件的树。“
”斯宾偌莎认为,这棵树是自由的,它有充分自由去发展它先天的能力。但如果它是一棵苹果树,它就不可能有能力长处梨子或李子。同样的道理也适用我们人类。我们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可能会受到政治环境等因素的阻碍,外在的环境可能限制我们,只能让我们能够“自由”发展本身固有能力时,我们才活得像个自由的人。

休姆是经验主义哲学家重要的一位。也是启发大哲学家康德,使他开始走上哲学研究道路的人。
休姆生长在苏格兰的爱丁堡附近,家人希望他修习法律,但他觉得自己“对和哲学学习以外的事物有不可抗拒的排斥心理”。 他生在启蒙时代,与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与卢梭等人同一个时期。他早年曾经遍游欧洲各地,最后才回到爱丁堡定居,度过余年。他的主要作品是《人性论》,在他二十八岁时出版。但他宣称他是在十五岁的时候就有了写这本书的构想。

习惯性期待,这也是休姆的经验哲学的要点。他可能会说,那孩子还没有成为‘习惯性期待'的奴隶。 在你们两个当中,他是比较没有成见的一个。 我想,小孩子应该比较可能成为好的哲学家,因为他们完全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而这正是哲学家最好的原貌,他不会在添加任何的东西。

康德认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 这点很重要。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在每一次经验之前都可以预知我们的心灵将如何认知事物。

根据康德说法,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念受到两种因素左右。一个是我们必须透过感官才能知道的外在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只是的原料。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人类内在的情况,例如我们所感知的事物都是在发生在时空之中,而且符合不变的因果律等。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的形式。

譬如说,我们可能会感觉为红十字会或教会的义卖筹款是我们的义务。
重要的是,你是因为知道一件事情是你应该做的才去做它。即使你筹的款项在街上遗失了,或它的金额不足以使那些你需要帮助的人吃饱,你仍然算是已经遵守道德法则了,因为你的行为乃是出自一片善意。而根据康德说法,你的行为是否合乎德正取决于你是否出自善意而为之,并不取决于你行为的后果。 因此康德的伦理学有时也被称为善意的伦理学。

可是作为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我们在康德所谓的“物自身”(与我们的感官印象没有关系的世界本身)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在我们追随我们的“实践理性”,并因此得以做道德上的抉择时,我们才有自由意志科研。因为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也正是制定这项法则的人。
从某个角度来说,因为我自己(或内心的某种东西)决定不要对别人不好的。
所以当你选择不要对别人不好时-即使这样会违反你自己的利益-你就是在从事自由的行为。
而如果你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就不算自由或独立。
我们可能会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我们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的自我中心思想的奴隶。独立与自由正式我们超脱自我的欲望与恶念的方法。

康德墓碑上刻着一句最常被人引用的名言:
有两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觉得神奇,心中越愈是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标准。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闲散是天才的理想,懒惰是浪漫主义者的美德。
浪漫主义者的职责就是体验生活-或是成天做白日梦,浪费生命。 至于日常的事物就留给那些俗人做就行了。

挪威自然学家史代芬在发表有关德国浪漫主义的演讲时,曾一语道破了浪漫主义运动的特色。他说:“我们厌倦了无休无止地与粗糙的物质世界奋战,因此决定选择另外一个方式,企图拥抱无限。我们进入自己的内心,在那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时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

由于新的事物总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因此理性是“渐进的”,换句话说,人类的知识不断在扩张,在进步。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个人不能发现自我,只有世界精神能够发现自我。”
“世界精神发现它的自我?”
“黑格尔说世界精神回到自我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说世界精神在经历三个阶段后才意识到自我。”
”首先,世界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此为主观精神,然后它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 黑格尔称此为客观精神,因为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显现。 第三个阶段,世界精神在“绝对的精神”中达到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这个“绝对的精神”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的知识,因为,在哲学中,世界精神思考它对历史的冲击,因此世界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它的自我。 我不妨说哲学是世界精神的镜子。

许多人曾经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或至少尝试用理性去解释他。但是如果你满足于这样的证明或理论,你就会失去你的信仰,同时也会失去你的宗教热情。因为中药的并不是基督教是否真实,而是对你而言,它是否真实。 中世纪的依据格言“我信,因为荒谬”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这话的意思是,正因为它是非理性的,所以我才相信。如果基督教所诉求的是我们的理性,而不是我们的另外一面,那它就不叫作信仰了。

祁克果认为生命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他本人所用的名词是“阶段”。 他把它们称为“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 他用“阶段”这个名词是为了要强调人可能会生活在一个较低的阶段,然后突然跃升到一个较高的阶段。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同样的阶段。
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只是为了现在而活,因此他会抓住每个享乐的机会。只要是美的,令人满足的,令人愉快的,就是好的。 这样的人完全活在感官的世界中,是他自己的欲望与情绪的奴隶。对他而言,凡是令人厌烦的,就是不好的。
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也就是典型的火灾美感阶段的人,因为这个阶段所包含的并不只是纯粹的感官享乐而已。 一个从美感的角度来看待现实,或自己的艺术,或其他所信仰的哲学的人,就是活在美感阶段里。他们也可能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痛苦或悲伤,但这只是虚荣心作祟罢了。易卜生的《皮尔金》这出戏的男主角 就是典型的活在美感阶段的人。
道德阶段的特色就是对生命保持认真的态度,并且始终一贯地作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择。这种态度有点像是康德责任道德观,就是人应该努力依循道德法则而生活。祁克果和康德一样注重人的性情。他认为,重要的不是你认为何者是,何者非,而是你开始在意事情的是非对错。 相反的,或者美感阶段的人只注重一件事是否有趣。
祁克果从不认为道德阶段是很圆满的。即使是一个敬业尽责的人,如果一直彻底地裹着这种生活,最后也会厌倦的。 许多人到了年长之后开始有这种厌倦的感受。有些人就因此重新回到美感阶段的生活方式。可是也有人进一步跃升到宗教阶段。他们一步就跳进信仰那“七万吋的深渊里”。他们选择信仰,而不选择美感的愉悦和理性做要求的责任。

浮士德死时,回顾他一生的成就,他用一种胜利的语气说:
“此时我便可呼喊: 停驻吧!美妙的时光! 我在人世的日子会留下印记,任万代光阴飞逝也无法抹去,我在这样的预感中欣喜无比,这是我生命中最崇高的瞬际。”
可是后来轮到魔鬼说话了。浮士德意思,他便说:“谈到既往,不过是蠢话一句! 过去的已经过去,消失在虚无里,一切又从零开始!一生劳苦奔忙有何益?到头终究须把眼儿闭!
消逝了!这个谜可有尽期?正仿佛一切不曾开始,若再回头重新活过一天,我情愿选择永恒的太虚。

萨特相信,人并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 因此,追求广泛的生命的”意识“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我们是注定要自己创造这种意义。我们就像是还没背好台词就被拉上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提词人低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

萨特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 他说: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地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心远地自偏
 相关帖子 我要回复↙ ↗回到正文
【其它话题】跟风来分享读书笔记 小寒   (1618 bytes , 1554reads )
白银时代 意识流的一部作品 小寒   (769 bytes , 19reads )
爱你就像爱生命 - 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集 小寒   (1304 bytes , 25reads )
霍乱时期的爱情 小寒   (3922 bytes , 27reads )
情感专家 ruhemut   (28 bytes , 18reads )
什么意思啊 小寒   (346 bytes , 29reads )
炒鸡喜欢百年孤独,卷不释手~这个还没读过欸 小馋牛   (24 bytes , 29reads )
我已经读了三次了 breezee   (45 bytes , 25reads )
让我有这种感觉的书应该是追忆似水年华... 小馋牛   (25 bytes , 30reads )
@版主大人,求花。 写读后感,死了好多脑细胞。 小寒   (0 bytes , 18reads )
附加几点,觉着这个男主人公的撩妹技能,单身朋友可以学起来。 写诗,作词[…] 小寒   (40 bytes , 18reads )
黄金时代 - 王小波 小寒   (581 bytes , 29reads )
lz好能写...不做笔记的人觉得以前书都白读了=_=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里最好看的 小馋牛   (52 bytes , 26reads )
白读不会的 小寒   (146 bytes , 17reads )
之前读村上的奇鸟行状录,多长的大部头啊读了很久读完了,现在 小馋牛   (67 bytes , 27reads )
或者说明没和你产生共鸣 小寒   (21 bytes , 20reads )
村上的书情节太古怪,很难产生共鸣...倒是每部书都会提到怎么捯饬美食 小馋牛   (34 bytes , 19reads )
补一下摘录 小寒   (1816 bytes , 20reads )
他和他夫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Serenityblue   (58 bytes , 34reads )
咳咳 鹏哥   (82 bytes , 19reads )
最近根据相爱相杀程度 しろ   (172 bytes , 35reads )
和光同尘去吧 我昨天刚说有gay潜质,就被配了CP。 快让我升到15级[…] 小寒   (18 bytes , 19reads )
为啥回这楼呢 鹏哥   (75 bytes , 24reads )
推手是总理公署下属的Govtech以及资媒部的IDMA Serenityblue   (138 bytes , 29reads )
现成的。。。 しろ   (41 bytes , 22reads )
Madam Bai Serenityblue   (43 bytes , 23reads )
有选择的 Serenityblue   (5 bytes , 23reads )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 小寒   (10926 bytes , 41reads )
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路人 小寒   (2298 bytes , 23reads )
认识到孤独的发现自我的必经之路 Serenityblue   (34 bytes , 22reads )
苏菲的世界 - 哲学入门书籍 小寒   (10266 bytes , 22reads )
厉害网上写读后感都能写这么多 muxig1980   (17 bytes , 25reads )
读后感不多 小寒   (29 bytes , 21reads )
台北人 - 白先勇 小寒   (847 bytes , 24reads )
人间失格 - 太宰治 小寒   (357 bytes , 20reads )
刚看完人间失格,读过的书里面最丧的一本没有之一.... 小馋牛   (126 bytes , 22reads )
“夹边沟记事” sienzhien7   (21 bytes , 28reads )
又读了一本维庸之妻,觉得作者自杀 小馋牛   (74 bytes , 24reads )
”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sienzhien7   (609 bytes , 25reads )
觉得<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就是前者 小馋牛   (162 bytes , 18reads )
只是看过电影啊, sienzhien7   (27 bytes , 22reads )
恩,讲真很多书都被电影耽误了,看完电影被彻底剧透然后就不再想看书。。 小馋牛   (45 bytes , 21reads )
估计美眉也会喜欢“千江有水千江月” sienzhien7   (0 bytes , 26reads )
这个是啥,找找看去^o^ 小馋牛   (0 bytes , 14reads )
就是就是啊。。。 sienzhien7   (125 bytes , 24reads )
我以前 看完小说 小寒   (137 bytes , 24reads )
是啊~~好像我看过书还坚持追的剧,就只有 小馋牛   (44 bytes , 15reads )
很多时候也是天生的 小寒   (88 bytes , 29reads )
中国也是有伤痕反思小说啊 sienzhien7   (46 bytes , 23reads )
这次买刺杀骑士团长,赠了一本挪威的森林 小馋牛   (83 bytes , 20reads )
我是先读完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才过来读人间失格的 小馋牛   (139 bytes , 17reads )
中国哲学简史 - 冯友兰 小寒   (6278 bytes , 31reads )
幸福的哲学 - 周国平 小寒   (31903 bytes , 45reads )
把书读薄 Serenityblue   (132 bytes , 25reads )
吴哥之美 - 看完好想再去一次吴哥 推荐 小寒   (4308 bytes , 32reads )
最后一句有意义 Serenityblue   (40 bytes , 22reads )
斜杠青年 - 心灵鸡汤类型的书 小寒   (6487 bytes , 23reads )
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 李光耀观天下 小寒   (465 bytes , 57reads )
李说过, 人才大约100多个, 一个thumb drive放得下 Serenityblue   (45 bytes , 33reads )
巨婴国 - 非常啰嗦,误人子弟的一本心理学杂书 不推荐 小寒   (4270 bytes , 35re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