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转一则文章:
梁伟棠:围棋发展症结初探 棋谱能否申请版权
围棋发展的症结在于知识产权无法折换成商业价值;
棋谱是棋手的作品,就好像歌曲是音乐家的作品一样,应受到版权保护;
日本围棋的今天,极有可能是中国围棋和韩国围棋的明天。
中心书城紫苑茶馆,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梁伟棠九段应本报记者之约翩翩而至。尚未落座,他突然笑容可掬地指了指邻桌一位中年男子——原来那人正全神贯注地在手提电脑上下棋。围棋在深圳已然生根发芽,爱好者数以十万计,这让梁伟棠引以为傲。
在这座有着一千多万人口的移民城市,梁伟棠是有史以来仅有的一名九段,深圳棋院院长吴付久半开玩笑地说,“他比熊猫还珍贵,中国有两千只熊猫,可只有三十几个九段。”自从有了梁伟棠,深圳围棋便有了旗帜性的领军人物。
虽然早已淡出赛场,但梁伟棠日常工作生活的重心仍是围棋,勤于思考并随时“复盘”是他多年棋手生涯养成的习惯。在与记者的对话过程中,梁伟棠对围棋乃至棋类项目的未来发展有些忧心忡忡,“日本围棋江河日下就是一个信号,日本的经济实力、商业化程度,应该说是领先的,可这些年日本围棋怎么就比不过中国、韩国?据我所知,上世纪70年代,许多国际象棋大赛的奖金就达到了几百万美元,如今相同级别的赛事,奖金只有当初的三分之一。”
在梁伟棠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围棋的知识产权无法折换成商业价值,“书画有交易市场,经济形势越好价格越高;音乐作品有知识产权,有演出市场;文学作品也有版权,作者可以收版税;围棋同样属于文化艺术之列,可除了吸引企业赞助,找不到好的商业模式,想要做强做大困难重重。”
梁伟棠提出振聋发聩的设想,棋谱能不能申请版权?挂盘讲解能不能办得更有趣?“棋谱是棋手的作品,就好像歌曲是音乐家的作品一样,音乐作品有版权保护,棋谱为何就不能申请版权保护?现实情况是,这边棋手在比赛,那边同时在网络直播,全都是无偿使用,网友们可以随意观看,好像已经习惯成了自然。”至于挂盘讲解,则完全成了围棋比赛的附属品,同样属于免费“赠送”。
没有造血功能,纯靠企业输血,围棋就始终成为不了一个一流的行业,日本围棋的今天,极有可能是中国围棋和韩国围棋的明天,“我思考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可是也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因为缺乏企业赞助,深圳近年来一直与围甲无缘,这成为梁伟棠的心头之痛,“深圳的围棋普及推广、少儿培训,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深圳发展的有名的棋手也不少,像车泽武、林朝华等,可就是没有一支围甲队伍,总觉得像缺了一点什么。这也正是我经常思考围棋发展模式的原因之一。”
“daxj000”:严格意义上来说,棋谱是棋手的创作。由于棋手参加比赛大多是有报酬的,举办方付出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里面实际上有一个合同关系,等于把棋谱出让给了举办方(虽没明说),所以举办方有时不对外公开某些棋谱,而拿来卖钱。对于棋手来说,中国的传统观念都是公开对局棋谱的,一方面可以宣传棋手,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对推动围棋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没人就版权问题提出过疑义。还有些棋谱收录者,把别人的棋谱分类,或加点评论,就出书了,这可以认为是再创作,他说他是原创你也拿他没办法,因为在这方面的规定我们也不清楚。
“chouzhouyu”:在韩国围棋界,棋谱属于棋手还是主办单位的问题曾经闹过纠纷。有些主办单位和协会在赛事开始前就强制规定棋谱属于他们所有,在网上转载首先要征求他们的同意什么的。
“zhangwei”:这没有什么好争论的,棋谱应当是属于棋手的,因为棋是他们下的,属于他们的创作,就像文学家写书一样。问题是,如果过分强调棋谱的所有权,那很有可能对围棋的普及造成伤害。
深圳商报记者 舒桂林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沙暴千里不言暗
冰封万市何惧寒
旧事前尘化云烟
唯有菜香扑鼻来
有了菜,就有了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