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梧桐杂谈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1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Cloudfoot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28) 发表:2006-12-19 00:29:08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桐音别馆】梧桐杂谈
看到本版之梧桐版名,即想起家乡之桐树,其种植广泛,形态高大而挺拔,叶大而不密,春而发花,先花后叶,夏荣秋枯,木质轻而坚韧,乃建屋建房之良木。然则实用有余,洁雅不足。常有喜鹊大鹞栖息,然则不似凤凰之居所。查经问典,追根抛底,方知此桐非彼桐,泡桐莫做梧桐用。并籍此宝地,将所得见闻具以道来,以免以讹传讹,混淆视听,甚或盲目陶醉。

同为国粹桐树,梧桐和同名为“桐”的油桐(大戟科)、玄参科的泡桐的形态有所不同,更不同于隶属悬铃木科的外来户法国梧桐。梧桐落叶大乔木,学名:Firmiana platanifolia (Linn.f.)Marsili。 英文名:Phoenix Tree。梧桐产于中国和日本。喜光,喜深厚湿润土壤,生长快。梧桐树高大魁梧,树干无节,向上直升。树皮平滑翠绿。“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这两句诗,把梧桐的碧叶青干,桐荫婆娑的景趣写得淋漓尽致。

树叶浓密成心形,3—5掌状分裂,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背面有细绒毛。花小,黄绿色;萼片5深裂,裂片被针形,向外反卷曲,外面密生黄色星状毛;花瓣缺;子房球形, 5室,基部有退化雄蕊。蓇葖4—5,纸质,叶状,长6—10厘米,宽1.3—2.4厘米,有毛;种子形如豌豆, 2—4颗着生果瓣边缘,成熟时棕色,有皱纹。

花期7月,果熟期11月。果实分为5个分果,分果成熟前裂开呈小艇状,种子生在边缘。我国产两种梧桐,一是梧桐。一是云南梧桐。云南梧桐树皮粗糙,呈灰黑色,叶缘一般三裂。

梧桐树木质紧密,纹理细腻,可制作乐器和家具。种子可食,亦可榨油;树皮纤维可作造纸原料;叶、花、果、根入药,有清热解毒、去湿健脾效用;叶做土农药,可杀灭蚜虫,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梧桐乃优美观赏植物,点缀于庭园、宅前,也种植作行道树。夏季开花,花小,淡黄绿色,盛开时显得鲜艳而明亮。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李白也有“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的诗句。姿态之美,泡桐就有所不如。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闰”、“知秋”。说它每条枝上,平年生12叶,一边有6叶,而在闰年则生13叶。这是偶然巧合牵强附会出来的,实际没有这种自然规律。至于“知秋”却是一种物候和规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们观察到落叶的飘零景象,借景抒情,发出无穷的惋惜和感慨,来咏叹自己的身世。“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梧桐叶落秋已深,冷月清光无限愁”。其实,落叶并非树木衰老的表现,而是树木适应环境,进入耐寒抗干的休眠时,准备着新春的萌发。

关于桐树的文字记载源远流长。宋朝陈翥(Zhu)在《桐谱》中说:“桐之材,采伐不时而不蛀虫,渍湿所加而不腐败,风吹日晒而不折裂,雨溅污泥而不枯藓,干濡相兼而其质不变,楠虽寿而其永不敌,与夫上所贵者旧矣。”油桐可榨油,泡桐最遮荫,梧桐宜制琴。王充在其《论衡》中说:“神家皇帝削梧为琴”。《诗经庸风定之方中》上说:“树之榛栗,椅桐梓,爰伐琴瑟。”《齐民要术》说:“梧桐山石间生者,为乐器则鸣。”《后汉书》载有:“蔡邕泰山行,见焚桐,闻爆声曰:‘此良木也’,取而为琴”,是为“焦尾”,名琴。(至今洋提琴故作“焦尾”漆色状,不知从何传起?笔者无知矣!)

然则近有兰考泡桐亦可做乐器,参看下则报道。“北京乐器研究所曾对全国十几个地区的泡桐树板材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认为,唯有兰考泡桐为制做古筝、琵琶面板的最佳原料。他们用兰考泡桐加工制做了一大批琵琶、古筝等乐器,远销到日本、欧美和东南亚地区,深受客户们的好评。”

梧桐被视为“灵树”,具有应验时事之能。《太平御览》引《王逸子》说:“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气淳矣,异于群类也”。《礼丰威仪》说:“其政平,梧桐为常生”。《瑞应图》说:“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相反对“梧桐不生,则九州异主”。梧桐灵性还有它能知岁时,《花镜》上说:“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毕(毕字,古华、花同字――笔者注)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司马光《梧桐》诗曰:“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

梧桐的灵性,传说能引来凤凰。《诗经大雅卷阿》云:"凤凰呜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宋代邹博的《见闻录》说:“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中国的龙、凤,在神话传说中,凤是神鸟。能引来凤凰的梧桐,自然是神异的植物。祥瑞的梧桐常在图案中与喜鹊合构,谐音“同喜”,也是寓意吉祥。

有如此丰富之梧桐文化,本版以桐贯名亦不足奇。虽非出自梧桐之故乡,有泡桐之桐亦足慰矣。

参考来源:
http://board.verycd.com/t397859.html
http://www.cnpaulownia.com/04.htm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1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