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些论坛上看到一些国内的媒体对新加坡抱有成见的看法,不时恫言新加坡的繁荣已经是昨日黄花,如同台湾、香港、韩国一样,将上演四小龙经济集体沉沦的悲剧。
新加坡在走下坡路了吗?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毋庸讳言,现在全球经济增长都在经历考验,特别是航运业和石油业遭遇寒冬——而这两条恰恰都是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
加上马来西亚港口在中国助力下的升级打造,势必加强了本区域的港口经济竞争,这一切似乎都在为新加坡的经济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同区域内的印尼马来西亚,乃至经济区的中日韩相比,新加坡都是一个十分迷你的经济体,几千亿美元的GDP总量大约和中国的一个广州市差不多。这就使得新加坡一方面具备了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又承担着抗风险能力差的脆弱性。
因此建国50年来,李光耀先生为首的新加坡政府虽然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但是始终保持着居安思危的警惕。李总理此前将新加坡比喻为世界经济中的一叶小舢板,就是在提醒人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在现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新加坡政府无疑又在遭遇着新的挑战。
从目前形势来看,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将会是新加坡政府努力提升的方向:
<!--[if !supportLists]-->1. <!--[endif]-->人口快速增长与基础建设匹配的问题
我们知道新加坡的人口生育率基本在全球排名垫底,为了社会的发展,政府前几年大开闸门,引进了大量的新移民。人口增长当然是为社会经济增加新的活力,但是也同时会给社会基础建设带来新的压力,比如频频出问题的地铁线。
因此如何平衡好这个问题,让每个人生活在新加坡的人都能感受到便利和效率,是值得政府思考的。
<!--[if !supportLists]-->2. <!--[endif]-->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
其实产业结构升级是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挑战。事实上,建国50年来,新加坡政府始终致力于经济的创新与升级, 新加坡也经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从一个殖民地经济发展成新兴工业,形成了知识密集型与资本密集经济结构,从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到石油危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当然也应该看到,在新加坡经济节节升高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国内市场有限,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几个月前在国大和留校任教的朋友聊天,他就慨叹同样是亚洲一流名校,北大清华就更加善于利用科研能力同市场结合,打造出了例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这样的知名企业。而国大、南大虽然也发表了很多有分量的论文,但是大多就是实验室成果,在同企业协作,将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方面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他举了各例子,十几年前南大实验室就搞出了定向声波技术——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传音入密,但是到了今天,这项技术还是躺在实验室里,没有真正转换成生产力。
3 国际社会定位的问题
李光耀时代中,新加坡一直是以东西方桥梁的身份出现。李光耀先生作为一代政治大师,带领新加坡在东西方大国之间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也让新加坡一次次搭上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近十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崛起,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的版图。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太平洋两岸出现了中美这两个10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世界格局从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转变为一超强,一次强,诸多强国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岛国,如何与时俱进转变思维与格局,是值得新加坡政府思考的。
当然,像李光耀先生那样的人才是不世出的,很明显相比李光耀时代,现在的新加坡似乎缺少了一些李光耀前总理的格局与睿智,近年来也产生了TPP、南海仲裁、装甲车扣留事件等一系列引起各方争议的问题。
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小红点,新加坡正面领着内政、外交、经济、反恐等多个领域的考题。
如何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也正是新加坡政府目前所努力的。
需要说明的,我对新加坡政府的务实和效率始终是充满信心的。
因为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证明,每一次面临困难和危机时,新加坡政府都能以务实的态度转危为机,带领新加坡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于同为华人社会的新加坡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新加坡政府多年前就提出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鼓励企业到中国去拓展市场,加强中新经济合作,这就是非常务实和睿智的做法。
相信在中国经济崛起和推广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新加坡将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位置,从而让这个小红点闪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17-11-23 22:00:01。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4,奖励楼主12分以及18华新币,时间:2017-11-24 22:00:01。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3,奖励楼主13分以及19华新币,时间:2017-11-25 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