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临港最新新闻,上海自贸区立项待批 临港被认为将是下一个香港。
现在房价还很便宜。想在国内投资的同学们可以考虑一下这里。。临港新城是10年前韩正主持的。韩正现在是市委书记。。他是不会容忍烂尾的。
一个消息在上海房地产圈悄悄流传。有知情人士说,临港新城未来出让的土地中,不排除建免税店商业用地的可能性。这是多家媒体报道上海自由贸易区项目已获准立项消息后,关于临港新城的又一传言。虽然上述传言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确认。但是,在临港新城自今年以来连续颁布了一连串政策和规划之后,上海地产圈对这一区域普遍看好,一些企业甚至认为临港有望会成为另一个香港、横滨或安特卫普。
自由贸易区落户临港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将为上海带来新的“十年红利”的上海自由贸易区项目近日已在国家层面获准立项,具体方案有望于5月底6月初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并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挂牌运营。
根据报道,上海的自由贸易区将以外高桥地区为核心,沿海岸线扩展到洋山港临港新城、机场保税区,在这片占地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主要涵盖范围。自由贸易区内的内容之一,就是高端奢侈品免税消费中心将有希望随之启动。
另外,自贸区还将成为多个金融创新的试验田。根据规划,上海自贸区的定位除了传统的大小洋山港等货物进出口“硬贸易”外,也将侧重技术及服务型贸易。此外,企业和个人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包括货币自由兑换、贸易货物长时间储存、个人离境购物免税等。与此同时,包括离岸飞机和高端设备租赁、外汇集中运营和离岸管理、航运金融和保险、国际贸易技术服务等诸多离岸金融业务均将出现在自由贸易区。
上述政策带给临港的利好可谓空前。有人因此把包括临港在内的2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和香港相提并论,认为其是“上海的香港”。
临港新城的前景,甚至有可能会超过香港。因为,今年以来落地在临港的政策,不只自由贸易区一项,2月底颁布的临港“双特”30条和4月中旬颁布的临港《临港地区中长期产业规划》都提出,要用一系列特殊的政策来发展临港的产业。未来的临港,并不是像香港那样仅以港口贸易、零售贸易和金融服务业支撑,而是上海多产业共同发展的唯一产城合一的新城。
上海的“特区”
今年2月28日,上海颁布了《临港“双特”30条实施政策》,旨在“探索和实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体制,以调动区域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发展的自主性。”
这些政策可以用极具 “灵活性”来形容。比如规定工业用地弹性出让。临港地区工业用地实行弹性出让,可分别设定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的出让年限,出让价格按照相应年限通过评估确定。
又比如,临港还对那些经过临港产业规划,通过临港认定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拿到最高50万~100万元的各类奖励;对在临港购买商务楼用于总部办公的公司可以一次性获得总房价10%至30%的奖励。
对租用办公用房,临港管委会在三年内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租金和最高200万元的物业管理费扶持。不仅对于大公司有租金和物业费的补贴,对落户在临港的小企业,也有特殊的关照。按规定,诸如软件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临港,可按核定价格的30%至50%给予租金奖励。
即使只是连锁品牌的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城市生活服务企业,只要注册经营在临港主城区、综合区,投资300万元以上的,也可以享受第一年租金和物业费全免,第二年减半的政策。
临港还允许重点机构引进急缺人才直接落户,还鼓励落户企业员工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持有APEC商务旅行卡,在出境前往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时,可以免签。
将成上海最国际化的新城
上述特殊政策,显然对于很多企业会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会吸引企业迁入临港。根据此前颁布的 《临港中长期产业规划》,临港新城未来的产业将包括海洋经济、民用飞机、船舶设备、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国际会展、航运贸易等产业,是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代表着上海乃至全国最高水平的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临港,意味深长。民用飞机、航运贸易、金融服务等产业都是能大量提升上海经济进一步迅速增长的产业。这些产业的落户,无疑可以看出临港在上海经济、产业中的地位。
预计到未来大量的先进产业进入,临港还提前布局了大量先进的配套设施。据金桥进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士透露,上海目前最大的国际化社区——碧云国际社区,未来将在临港有扩大版。金桥在当地已经规划了一个30平方公里的综合区。
为了配套临港的高端产业,临港在城市生活设施的投入上不遗余力。不仅加强上海中学东校以及海事大学和海洋大学两所高校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的软件建设,还积极引进国际学校,满足区域外籍人员子女就学需求,同时充分发挥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的服务功能,新建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和若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三、二、一”医疗服务体系,并配备国际健康体检中心等特色医疗服务基地。此外,临港还提出要争取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拓展到临港地区,支持临港地区承接保税区功能拓展,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争取免税购物政策试点。根据规划,临港的重要产业,比如航运、金融、旅游会展等,以及相应的教育、医疗、商业商贸、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服务业都将安排在临港的主城区。
这些政策、产业如果能够有效地得以实施,临港显然会成为上海几个新城中国际化程度更高、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城。作为整个板块的核心区域——临港新城主城区,其拥有的居住功能、配套功能均以国际标准打造,正因近期整个板块的利好频现,该区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甚至多家对土地要求极高的地产企业对该地块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临港主城区目前的房价,显然要比上海平均房价低很多。以主城区目前唯一在售楼盘临港新城滴水湖馨苑为例,其大户型小高层的销售均价也只有13000元/平方米,总价两百多万即可拥有超过140平方米的舒适大宅,这对于很多挤在市区小居所的人而言,该总价极具吸引力。
相关阅读 临港中长期规划公布 7年后建成80万人口"智造城" 东方早报
市政府近日印发《临港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构建“一轴、两带、双核、四片”的功能布局。
根据规划,临港地区发展的长期目标是打造成为智慧低碳、生态宜居、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到2020年,临港地区要基本建成高端制造要素高度集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效联动的“智造城”,宜业宜居、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基地,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常住人口达到80万左右。
范围西至奉贤浦东新区界
规划范围北至大治河,西至G1501高速公路-奉贤浦东新区界-浦东铁路四团站(平安站)预控制用地-三团港接规划两港大道接中港,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区域。规划总面积315.6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坚持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
根据规划,临港地区区域面积广、开发投入大,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人口集聚协同开发的要求很高,必须探索和实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体制,以调动区域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发展的自主性。可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和完善。
五大支撑强化“造血”功能
据介绍,临港地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自我平衡能力尚不具备,必须给予政策聚焦、资源聚焦,尽快完善区域综合配套,尽快使其成为集聚产业人气的高地并具备自身“造血”功能。
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加大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力度等。
土地政策方面:实行临港地区土地指标单列和耕地占补平衡全市统筹等。
产业政策方面:本市承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优先在临港布局等。
人才政策方面:对各类人才在直接落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临港地区实行“双定双限房”和公共租赁房“先租后售”政策,扩大政策受益对象范围等。
服务配套政策方面:凡适合在临港地区举办的重大赛事、会展、旅游等大型活动,优先安排在临港地区等。
临港地区功能布局:锁定重点开发区域
根据规划,在坚持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基本不变、坚持城市总体结构和形态结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结合临港地区空间现状和发展导向,对原先的“大产业区、大生活区”的布局细化,重点构建“一轴、两带、双核、四片”的功能布局,且聚焦部分基础相对较好、有条件在短期内快速集聚人气的区域进行重点开发。
一轴 即城市发展主轴。沿临港大道和轨道交通16号线,重点展现城市建设风貌,聚集主要服务设施。
双核 围绕16号线临港北站(书院站)和滴水湖,重点发展会展、金融、采购、总部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
四片 包括主城区、主产业区、综合区和重装备产业及物流园区(包括奉贤分区在内)4片分区。主城区重点发展居住、教育、医疗、商业商贸、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主产业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区积极培育发展旅游度假、运动休闲、居住和创意研发等产业;重装备产业及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物流等相关服务业。
两带 为产业发展带和文化生活发展带,其中,产业发展带连接重装备产业区中心区、泥城社区、主产业区核心区、书院社区和综合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文化生活发展带连接综合区、主城区、洋山保税港区陆域部分和芦潮港社区,重点为产业区提供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配套。
一个消息在上海房地产圈悄悄流传。有知情人士说,临港新城未来出让的土地中,不排除建免税店商业用地的可能性。这是多家媒体报道上海自由贸易区项目已获准立项消息后,关于临港新城的又一传言。虽然上述传言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确认。但是,在临港新城自今年以来连续颁布了一连串政策和规划之后,上海地产圈对这一区域普遍看好,一些企业甚至认为临港有望会成为另一个香港、横滨或安特卫普。
自由贸易区落户临港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将为上海带来新的“十年红利”的上海自由贸易区项目近日已在国家层面获准立项,具体方案有望于5月底6月初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并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挂牌运营。
根据报道,上海的自由贸易区将以外高桥地区为核心,沿海岸线扩展到洋山港临港新城、机场保税区,在这片占地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主要涵盖范围。自由贸易区内的内容之一,就是高端奢侈品免税消费中心将有希望随之启动。
另外,自贸区还将成为多个金融创新的试验田。根据规划,上海自贸区的定位除了传统的大小洋山港等货物进出口“硬贸易”外,也将侧重技术及服务型贸易。此外,企业和个人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包括货币自由兑换、贸易货物长时间储存、个人离境购物免税等。与此同时,包括离岸飞机和高端设备租赁、外汇集中运营和离岸管理、航运金融和保险、国际贸易技术服务等诸多离岸金融业务均将出现在自由贸易区。
上述政策带给临港的利好可谓空前。有人因此把包括临港在内的2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和香港相提并论,认为其是“上海的香港”。
临港新城的前景,甚至有可能会超过香港。因为,今年以来落地在临港的政策,不只自由贸易区一项,2月底颁布的临港“双特”30条和4月中旬颁布的临港《临港地区中长期产业规划》都提出,要用一系列特殊的政策来发展临港的产业。未来的临港,并不是像香港那样仅以港口贸易、零售贸易和金融服务业支撑,而是上海多产业共同发展的唯一产城合一的新城。
上海的“特区”
今年2月28日,上海颁布了《临港“双特”30条实施政策》,旨在“探索和实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体制,以调动区域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发展的自主性。”
这些政策可以用极具 “灵活性”来形容。比如规定工业用地弹性出让。临港地区工业用地实行弹性出让,可分别设定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的出让年限,出让价格按照相应年限通过评估确定。
又比如,临港还对那些经过临港产业规划,通过临港认定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拿到最高50万~100万元的各类奖励;对在临港购买商务楼用于总部办公的公司可以一次性获得总房价10%至30%的奖励。
对租用办公用房,临港管委会在三年内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租金和最高200万元的物业管理费扶持。不仅对于大公司有租金和物业费的补贴,对落户在临港的小企业,也有特殊的关照。按规定,诸如软件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临港,可按核定价格的30%至50%给予租金奖励。
即使只是连锁品牌的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城市生活服务企业,只要注册经营在临港主城区、综合区,投资300万元以上的,也可以享受第一年租金和物业费全免,第二年减半的政策。
临港还允许重点机构引进急缺人才直接落户,还鼓励落户企业员工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持有APEC商务旅行卡,在出境前往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时,可以免签。
将成上海最国际化的新城
上述特殊政策,显然对于很多企业会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会吸引企业迁入临港。根据此前颁布的 《临港中长期产业规划》,临港新城未来的产业将包括海洋经济、民用飞机、船舶设备、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国际会展、航运贸易等产业,是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代表着上海乃至全国最高水平的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临港,意味深长。民用飞机、航运贸易、金融服务等产业都是能大量提升上海经济进一步迅速增长的产业。这些产业的落户,无疑可以看出临港在上海经济、产业中的地位。
预计到未来大量的先进产业进入,临港还提前布局了大量先进的配套设施。据金桥进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士透露,上海目前最大的国际化社区——碧云国际社区,未来将在临港有扩大版。金桥在当地已经规划了一个30平方公里的综合区。
为了配套临港的高端产业,临港在城市生活设施的投入上不遗余力。不仅加强上海中学东校以及海事大学和海洋大学两所高校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的软件建设,还积极引进国际学校,满足区域外籍人员子女就学需求,同时充分发挥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的服务功能,新建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和若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三、二、一”医疗服务体系,并配备国际健康体检中心等特色医疗服务基地。此外,临港还提出要争取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拓展到临港地区,支持临港地区承接保税区功能拓展,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争取免税购物政策试点。根据规划,临港的重要产业,比如航运、金融、旅游会展等,以及相应的教育、医疗、商业商贸、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服务业都将安排在临港的主城区。
这些政策、产业如果能够有效地得以实施,临港显然会成为上海几个新城中国际化程度更高、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城。作为整个板块的核心区域——临港新城主城区,其拥有的居住功能、配套功能均以国际标准打造,正因近期整个板块的利好频现,该区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甚至多家对土地要求极高的地产企业对该地块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临港主城区目前的房价,显然要比上海平均房价低很多。以主城区目前唯一在售楼盘临港新城滴水湖馨苑为例,其大户型小高层的销售均价也只有13000元/平方米,总价两百多万即可拥有超过140平方米的舒适大宅,这对于很多挤在市区小居所的人而言,该总价极具吸引力。
相关阅读 临港中长期规划公布 7年后建成80万人口"智造城" 东方早报
市政府近日印发《临港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构建“一轴、两带、双核、四片”的功能布局。
根据规划,临港地区发展的长期目标是打造成为智慧低碳、生态宜居、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到2020年,临港地区要基本建成高端制造要素高度集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效联动的“智造城”,宜业宜居、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基地,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常住人口达到80万左右。
范围西至奉贤浦东新区界
规划范围北至大治河,西至G1501高速公路-奉贤浦东新区界-浦东铁路四团站(平安站)预控制用地-三团港接规划两港大道接中港,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区域。规划总面积315.6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坚持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
根据规划,临港地区区域面积广、开发投入大,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人口集聚协同开发的要求很高,必须探索和实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体制,以调动区域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发展的自主性。可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和完善。
五大支撑强化“造血”功能
据介绍,临港地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自我平衡能力尚不具备,必须给予政策聚焦、资源聚焦,尽快完善区域综合配套,尽快使其成为集聚产业人气的高地并具备自身“造血”功能。
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加大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力度等。
土地政策方面:实行临港地区土地指标单列和耕地占补平衡全市统筹等。
产业政策方面:本市承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优先在临港布局等。
人才政策方面:对各类人才在直接落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临港地区实行“双定双限房”和公共租赁房“先租后售”政策,扩大政策受益对象范围等。
服务配套政策方面:凡适合在临港地区举办的重大赛事、会展、旅游等大型活动,优先安排在临港地区等。
临港地区功能布局:锁定重点开发区域
根据规划,在坚持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基本不变、坚持城市总体结构和形态结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结合临港地区空间现状和发展导向,对原先的“大产业区、大生活区”的布局细化,重点构建“一轴、两带、双核、四片”的功能布局,且聚焦部分基础相对较好、有条件在短期内快速集聚人气的区域进行重点开发。
一轴 即城市发展主轴。沿临港大道和轨道交通16号线,重点展现城市建设风貌,聚集主要服务设施。
双核 围绕16号线临港北站(书院站)和滴水湖,重点发展会展、金融、采购、总部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
四片 包括主城区、主产业区、综合区和重装备产业及物流园区(包括奉贤分区在内)4片分区。主城区重点发展居住、教育、医疗、商业商贸、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主产业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区积极培育发展旅游度假、运动休闲、居住和创意研发等产业;重装备产业及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物流等相关服务业。
两带 为产业发展带和文化生活发展带,其中,产业发展带连接重装备产业区中心区、泥城社区、主产业区核心区、书院社区和综合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文化生活发展带连接综合区、主城区、洋山保税港区陆域部分和芦潮港社区,重点为产业区提供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