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不能一棒子打死吧。学习大都从模仿开始,模仿其用词,模仿其句式,模仿其手法,模仿其神韵,进而才能把融化在自己心中得手法、句式、手法、神韵再配合上自己的思想感情而生发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来。但是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又是何等地困难!感情强烈得让人无法抑制却半个字也写不出来得事情是很经常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多多练习,从浅到深,一点一点模仿,直到最后。
那么如果模仿中出现了优秀的作品呢?当然也就可以传世了!绘画中摹得“如同真的一般”的《清明上河图》可以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音乐里面有很多“练习曲”也是音乐会上经常上演得保留节目啊!为什么文学上就不可以有模仿大师的作品成为经典呢?
另外所谓“潜移默化”,在你模仿这些用词、句式、手法、神韵的同时,你也会受到你所学习的大师的感染的,你的兴趣、性格、观点也会受到大师的影响。所以和大师有相同的相似的感受并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不能因为生存环境不同的人写出类似的东西就打到别人吧,诡辩一点地说“你不是作者,你怎么知道作者没有一颗类似大师的心?”。虽然命题不成立,可是意思大概就是如此了。
当然,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模仿别人,亦步亦趋,那我个人以为,这个人不会是什么高人了。
也不光是模仿的问题
问题是在那些诗人本身吧,有些总好象把社会、人类、宗教这些东西装了数只麻袋背在身上似的意思,写出的诗看着奇累无比。而他们本身却隐蔽在这些虚词所造的个人幻影后面,让人觉得极为的不真诚。
而他们那样把自己放在虚拟国外的情境模仿到也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说法,其中一个据说是在文本里嵌入西方先人的元素,可以给读者同时阅读数手诗的感觉,所谓的文本1x文本2x..x文本n,让阅读经验达到最大值。我到是想问若是这其中有一个文本=0呢?
而他们那样把自己放在虚拟国外的情境模仿到也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说法,其中一个据说是在文本里嵌入西方先人的元素,可以给读者同时阅读数手诗的感觉,所谓的文本1x文本2x..x文本n,让阅读经验达到最大值。我到是想问若是这其中有一个文本=0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