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三国话题:诸葛亮为何屡次北伐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21 楼,当前显示第 11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张辽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4471) 发表:2003-03-18 14:58:49  11楼 
我的想法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诸葛亮作为汉室动乱逃到湖北的难民,到加入刘备集团,又转移到四川,这样的士大夫会有一定的"中原情结"。就好像西晋亡南渡众名士一般。这一点,可以从蜀国的政治集团倾向看出来,本土集团的李严,谯周等大部分是动武的反对者,但是诸葛亮的几位荆州集团的继任者包括蒋琬和费祎,都或多或少的继承诸葛亮的政策,屯兵汉中,远离成都政治中心而遥掌国事,伺机而动,费祎更是在前方死于刺客之手。 此外,诸葛亮自比的乐毅,管仲,都是贤臣良将,或辅佐王霸之业,或挽大厦于将倾。从感情上,他本身也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出师表》千古一篇,情真意切,绝无虚伪之情。 因此,我认为,诸葛伐魏,有自身的感情因素。 再从形式上来看,所谓三分鼎立,这个鼎是不平衡的。魏的实力甚至超过蜀,吴之和。蜀国最弱。而且魏国腹地广阔,经济发达,经过多年的修生养息,实力凌驾两国之上,蜀采取守势,只是拖延死期而已。 从魏国内部来说,一开始是新王朝刚刚建立,难免有可趁之机;另一方面,司马集团和曹氏集团从曹睿开始一直处于互相倾轧的状态,容易在内部击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就是利用此点先将司马懿除去。在敌国内部有嫌隙时,会比较有机会。 外交上,形势所逼,蜀吴两国的 (more...)
李严,宛城人,不应该属于本土集团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也。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也。”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21 楼,当前显示第 11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