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中国教育的反思
自古道: “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古代时, 学习就被人们认为是第一位. 而转眼几千年过去, 历史已不知被翻过了多少页, 我们仍然要延续那种观念, 似乎只有钻进了象牙塔才能攀上枝头做凤凰. 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不过是科举的一个变形, 所有人还要像爬格子一样向上爬, 语文课本里还大肆讽刺 和< 范进中举> 中的科巨制度对人们毒害之深. 可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范进? 中国千年的科举制度创造了一大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穷秀才, 满口官样文章的举人老爷, 满嘴里玩的都是文字游戏, 以制于朝庭腐败, 国土沦丧受制于他人, 难道历史还要重复吗?
现在中国选拔人材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考试, 但并不代表人材就是高分者, 学知识固然重要, 可各方面的能力又岂能忽视? 而学校正扮演了一个既要培养真正人材又要提高升学率的角色, 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校侧重了后者. 所以莘莘学子只有重复那沿用几千年的 “头悬梁, 锥刺股”, 做到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金榜题名, 飞黄腾达.
我在中国这种累死人不偿命的教育下学习了8年, 受影响之深并不是一个仅仅去过中国旅游的人所能体会的. 但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化, 象北京上海深圳这些现代化城市的人们所体 (more...)
其心可鉴,其理苍白
更无一丝可行之建议,尚有大段路要走。
中国历史之科举制度,对于社会的贡献巨大。众多西方东方主流历史学者多有谈及。
科举制度被历史抛弃是历史发展了,旧的东西再美好却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现实。此是科举制度的致命之处,多人已经研究过,不再赘述。
少年豪气可嘉,眼光独到,若能深入研究,也许能更加言之有物。
去www.sohu.com上看一下,高考过后,中国农家子弟之贫困者需要资助的信息,同是华夏同胞,华新精英们何时能伸出援手。
中国历史之科举制度,对于社会的贡献巨大。众多西方东方主流历史学者多有谈及。
科举制度被历史抛弃是历史发展了,旧的东西再美好却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现实。此是科举制度的致命之处,多人已经研究过,不再赘述。
少年豪气可嘉,眼光独到,若能深入研究,也许能更加言之有物。
去www.sohu.com上看一下,高考过后,中国农家子弟之贫困者需要资助的信息,同是华夏同胞,华新精英们何时能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