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论《岛人》很喜欢这小说,以至于不得不发点牢骚。
这篇小说的结构和修辞,以及刻画的入神,沈喑已经评论过了。我想就主题说点闲话。
我想这种怀旧的忧伤,以外来人的心态感受到的陌生,以曾经的热情感受现实的乏味,是我们这些人都曾有和共有的。所以沈喑把它定位为我们这些人的文学。读起来,很多人都有共鸣。
但是,这种主题的忧伤和消沉,却不是我能赞同的。今天看到卢梭称科学,文学和艺术为“用花冠点缀着束缚着人们的枷锁”。虽然这个观点现在看来颇有偏颇,可是在我看来:奢靡和放纵,或是过度的感伤怀旧,都是一样的,消沉意志,颓废精神的奢侈品。或许它们可以被当作糖块来吃,却不可作为一种主流。
我不能接受像materialist那样专从字句分析一篇小说,或是以“感情色彩强烈,似乎不够平和”来评价这小说。因为我觉得像这样,本来就是一个抒情的小品,抒情才是目的,不能苛刻地要求他的客观性。这篇文章感情真挚强烈,我也深深感动着。
......
可是,这个一直哭泣的主角设为男生,令我颇为遗憾。因为女生还罢,天生柔弱。没见过那个男人这么为莫名的忧伤流泪的。
“什么地方都有人在哭,可是哭的原因不同。”但这并不代表我一定要并跟着哭---像送殡一样。哪送去的必然是我们这批人的灵魂。
(more...)
这滴眼泪应该流
简单地说,这是文章的
线索(回答一个“我为什么哭”的问题)
灵魂(麻木不仁中唯一的鲜活,让我觉得这描写的是人,不是机器)
情感的爆发点(引起读者的共鸣,若旁观者都被感动地有哭的感觉了,主人公哭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我觉得这里用“一滴泪”比哭泣地泪流满面效果要好得多。
因为少,显得珍贵。
因为只有一滴,让我察觉到了“欲哭无泪”
事实上,用一滴泪打动人,足以。
线索(回答一个“我为什么哭”的问题)
灵魂(麻木不仁中唯一的鲜活,让我觉得这描写的是人,不是机器)
情感的爆发点(引起读者的共鸣,若旁观者都被感动地有哭的感觉了,主人公哭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我觉得这里用“一滴泪”比哭泣地泪流满面效果要好得多。
因为少,显得珍贵。
因为只有一滴,让我察觉到了“欲哭无泪”
事实上,用一滴泪打动人,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