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闲聊VPO - 给watercooler的作业。。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5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疯狐狸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912) 发表:2004-03-08 06:06:23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原创文学】闲聊VPO - 给watercooler的作业。。
被watercooler盯上了。。居然到心情闲聊催我写东西。。汗ing。。正在检讨自己为什么没能下决心在球赛中场休息的时候逃跑去esplanade以至只看了后半场。。

写得的确是闲聊多过感悟。。晖兰姐如果觉得这种杂七杂八的文字发在原创不合适,请帮我转到合适的版(音乐公社。。心情闲聊。。反正是给watercooler看到就好),多谢:)

那么就乖乖地讲讲3月7号我看到的VPO。。

----------------------------------------------------------------

VPO=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或者如经常在DG的CD上看到的那样,Wiener Philharmoniker。总之,中文是名字就能砸死人的‘维也纳爱乐’,也就是那个金色大厅的要角,每年全世界都看着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演奏家们。

盛名已出,现在诸位可以想象一下esplanade音乐厅座无虚席的盛况了。1600人的正席+200人的gallery(舞台后面的加座),坐到全满。VPO这回的票是从40元起价(学生票半折,不过只限40和80元的票),最贵的票是200,所以我实在是忍不住偷偷羡慕他们的赚。。

(不过听说VPO这次巡演的重点在中国北京和上海。据我得到的消息,那里的票是600人民币起价 – 这个价钱换算成新币,可以坐到一楼第二等的位置。所以各位爱乐的桐子不要嫌本地的音乐会票价高:) 。。*被丢砖头中*)

八卦完毕,开始评点:

舒伯特的第8号交响曲‘未完成’(Schubert, Symphony No.8 ‘Unfinished’)- 没听到,不过据帮我买票的jessie(拉小提琴的学姐)的意见,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好。问她觉得哪里不好,她说‘没有感觉’。我倒是觉得‘未完成’,尤其第一乐章,是很容易有感觉的一个作品:毕竟舒伯特如此忧郁如此悲愤如此贝多芬的作品实在不多,加上舒伯特本人特有的优雅自然的灵气,演奏得好一点就可以让人非常感动。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舒伯特不是那个大刀阔斧的贝多芬,所以要在大型交响作品里捉住他灵性的神韵,不要流于表面的气势,反而不太容易:)

莫扎特的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297b (Mozart, Sinfonia Concertante in E flat) – 写给独奏双簧管、单簧管、巴松管(大管)和圆号的协奏曲,个人认为是莫扎特被忽略了的杰作之一。在外面等中场休息的时候从同步摄像上看了这个演奏,非常惊喜地发现VPO的四个独奏都很强。尤其是巴松管的独奏,持重而精确的技巧,有着内敛沉静的感人气质。圆号在第三乐章的表现是上上水准,让我这个一向讨厌圆号的人都佩服(还是巴洛克式圆号好听)。不过毕竟在外面听到的音质不好,所以也不好下什么结论。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组曲(Rimsky-Korsakov, Scheherazade) - 终于进去听现场了。。而且是最美好的俄罗斯作品之一。我一直把天方夜谭组曲排在老柴的三大芭蕾组曲之上(老柴的fans不要砸我),就是因为RK(他的姓实在忒长了点)的配器色彩极丰富。尤其是第一乐章‘大海和辛巴达的船’中海浪摇摆般的段落,有着令人陶醉的雅致。不过,说句实话,VPO对第一、二两个乐章的演绎,实在是让我不能太陶醉。小提琴独奏在转换八度的时候拖泥带水,这个我还可以容忍;整个慢板部分的旋律线被指挥用弹性速度切割到近乎七零八落,这个我就听不爽了。这曲子的录音听过很多遍,已经几乎可以把整首旋律烂熟于心,但是当晚指挥一来弹性速度,我就几乎无法跟住,这是一件挺令人恼火的事情。另外就是在第三乐章木管快速上行接下行的那段,长笛在不该出声的地方爆了一个音出来。我觉得如果是VPO这样的老牌乐团,这种错误是不应该的。不过第四乐章实在精彩,痛快酣畅的一场狂欢,疾风迅雷的小提琴和木管着实爽。

VPO让我叹服的地方是他们各声部内部的精确配合。尤其弦乐,完美的一体,完全没有漏洞。有演奏重奏经验的桐子们应该会知道这样的‘一体’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另外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持久的技巧水准。本地SSO最大的弱点就是那些平常不演奏主旋律的铜管,难的乐段他们不是不能吹,一要他们连着反复吹4、5次就一定会没了后劲,于是就有大把难听的爆音。。毕竟VPO是福特文格勒管过的乐团啦,高标准严要求:)

返场 – 维也纳的气质+雷鸣电闪波尔卡。两首都是小斯特劳斯的名作,也是VPO的拿手好戏了吧,似乎不用看谱都可以信手拈来。俨然间有了听新年音乐会的感觉,自然每个人都激动得要命。不过我是觉得维也纳的气质这样8分多钟的圆舞曲,拿来当返场是不是有点忒长了。个人觉得,小斯特劳斯这个专门写珠光宝气的维也纳旋舞的名家,东西不是不好听(尤其是拨弦波尔卡),就是连着听超过三首便会嫌腻。所以我对新年音乐会从来不感冒。想想也觉得有点好玩,100多年前的流行音乐会,今天却是古典乐界的年度盛事。如果斯特劳斯人尚在世不知会作何想。或者100年后王菲的歌也会被称为古典吧:)

总之,写了这么一大篇,最后的总结就是,给VPO打了75分,很好,但是还没好到要我standing ovation(起立喝彩)的地步。也许是期望值太高,比起上次来的东京爱乐,反而还觉得东京爱乐的临场表现较精彩。我记得这几年一共真心standing ovation了两次,一次是Markevich火花四射的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一次是Pletnev隽雅如落玉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也许还是只有钢琴作品最能让我满足吧:)

PS 顺便废话几句法国系列。。Amoyal的小提琴声音好得没话讲,可惜海菲兹的学生毕竟不是海菲兹,海菲兹拉一个Havannise,光录音就是十足不容置辩的霸气。相较之下,还是Roge的圣桑第5钢协比较有感觉,虽然也还是不及录音里的Collard。。觉得今年的法国系列曲目选得不是太好,还是去年的比较精彩。
Virtue is like a rich stone, best plain set.

-------------- F. Bacon, 'Of Beauty'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疯狐狸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912) 发表:2004-03-09 22:07:54  2楼
哦。。。。我就是觉得你说得太technical了,好像跟我这种人想法不大一样。。。 现在没时间想。我要是交作业的话,应该是从另一个角度写。不过我写东西很慢,水平不高,没办法,这样先。
可能。。
>> 我就是觉得你说得太technical了,好像跟我这种人想法不大一样。。。
>> 现在没时间想。我要是交作业的话,应该是从另一个角度写。不过我写东西很慢,水平不高,没办法,这样先。

Mmm.。可能是因为我听太多遍了,所以现场的时候反而比较喜欢注意一些乐队的细节吧。。而且也没有像你那样想得比较人文,多数是就乐论乐而已。

不过我还是喜欢看你从‘另一个角度’写的文字:)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疯狐狸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912) 发表:2004-03-09 22:14:28  3楼 评分:
嗯,对于我来说,不太喜欢的是莫扎特协奏。引用你的话: 毕竟舒伯特如此忧郁如此悲愤如此贝多芬的作品实在不多,加上舒伯特本人特有的优雅自然的灵气,演奏得好一点就可以让人非常感动。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舒伯特不是那个大刀阔斧的贝多芬,所以要在大型交响作品里捉住他灵性的神韵,不要流于表面的气势,反而不太容易。 我觉得很好,也是第一次我有这种感受。舒伯特的美,在于他的自然灵气,凄凉里面带着的柔美,轻柔与细腻是他的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觉得也是他的基本性格,然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这首作品里面,最让人感动的,是激情的变化中还含有的柔情。 乍一听, 好像有些矛盾,但是仔细想来,却觉得微妙,不可表达。基本来说,我还是体会出来了表面下面的那点点柔美,好像是舒伯特怎么也掩饰不住的东西。在我看来,就是觉得两个乐章,表达的内容好像没有太大的差别。。。技巧上,我觉得让奥地利人演奏奥地利人还是不错的。 对于莫扎特的concertante, 对于我来说不够平静。 在我的理解中,这一首应该更清新一些。轻快,节奏上非常准,没有什么freedom可以讲。在我听来,有点急,我的心情总是跟不上他的节奏,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好像浪漫主义多了一点。在四个人里面,比较喜欢双簧管跟 (more...)
回你的帖也很累啦。。:)
>> 我觉得很好,也是第一次我有这种感受。舒伯特的美,在于他的自然灵气,凄凉里面带着的柔美,轻柔与细腻是他的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觉得也是他的基本性格。

我觉得舒伯特的魅力在于他既有海顿式的明朗,莫扎特式流动如歌的旋律,又有贝多芬式宽大的架构,最后一切还都糅合得很自然。

>> 然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这首作品里面,最让人感动的,是激情的变化中还含有的柔情。 乍一听, 好像有些矛盾,但是仔细想来,却觉得微妙,不可表达。基本来说,我还是体会出来了表面下面的那点点柔美,好像是舒伯特怎么也掩饰不住的东西。

感觉为什么舒伯特是舒伯特就是因为他不像海顿那么严谨,不像莫扎特那么欢乐,不像贝多芬那么戏剧化,却同样感人。粉喜欢他降E大调弥撒中Et incarnatus est一曲,就是因为开头那段美丽绝伦的轮唱:感觉可以像莫扎特的安魂曲,像勃拉姆斯的经文歌,甚至像britten的合唱套曲,就是有那么一种天衣无缝的如泣如诉,让它成为舒伯特。听他的艺术歌曲更有这种感觉。

>> 在我看来,就是觉得两个乐章,表达的内容好像没有太大的差别。。。技巧上,我觉得让奥地利人演奏奥地利人还是不错的。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没写完,乐思未完整展开吧。。毕竟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应该是4个乐章啊:) 嗬嗬。。不过似乎是没人敢续。。说起来,第8最好的录音,大概就还是要选kleiber在79年和VPO的录音了;)

>> 对于莫扎特的concertante, 对于我来说不够平静。 在我的理解中,这一首应该更清新一些。轻快,节奏上非常准,没有什么freedom可以讲。在我听来,有点急,我的心情总是跟不上他的节奏,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好像浪漫主义多了一点。

喜欢本真主义?;)

我倒是喜欢弹性一点的处理,比较活泼。。弹性速度不要过头就好。

>> 有点题外话,我觉得演奏双簧管的人比较深刻,而单簧管的比较躁。单簧管的圆润完全没有让他发挥出来,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他紧张。

看介绍就是说那个双簧管比较强嘛。。

你会觉得快,可能是跟那个单簧管紧张有关。上台紧张多半是会越演越快的(赶快吹完了好下台。。-_-x),所以连带着乐队就跟着有点乱了阵脚吧。。

>> 我觉得,有几部分的独奏拖得太长破坏了整体的美感,尤其是小提, 大提也有一点点, 不喜欢他的piccolo, 声音有点太躁, 太突出。 演奏者好像太激动了。

是啊,就是嫌这个故意拉长以表现‘抒情性’的感觉。。说得重一点,觉得恶心。。

VPO的短笛已经可以的了,SSO的短笛在某些tutti的乐段,指挥一cue说要大声再大声一点,那个声音就只能用‘啸叫’来形容了。。我有时很怀疑指挥听到的短笛效果是否和我们听到的一样。。

>> 传统的俄罗斯风格,却没有太多的悲情寒霜。像比之下,其他的俄罗斯作品好像都太沉重了。。这首交响曲的心是清澈的, 但还不透明。

啊,真的很喜欢这句话:)

至于俄罗斯作品,我觉得倒是也要看人的。老柴的作品是大多悲情,可是看看那个前苏联的哈恰图良啊,简直可以赶上小斯特劳斯。。-_-xx

不过RK的手法很清新,我也承认真的是很与众不同。

>> 加演的两首, 不错,但是最感动的不是他的曲目,而是维也纳爱乐的敬业,热诚, 没什么架子。最后演奏完了,我站起来喝彩,真心觉得为了他们的热诚, 而不是演奏了。。。相比之下,pletnev架子够大。

好吧。。我是喜欢Pletnev的。。怎么说一个晚上拿下3首钢协也比较费力吧,加上第二天还要接着演。。不过我也同意啊,架子是很大,愣是把那么多叫encore的晾着了。。就是来个格利格的小品也好嘛。。

>> sso的最大弱点,就是不能够一体, 就算都是弦乐, 每个人的表现好像也不同,不知道是因为不可以统一,还是不想要统一。 我的印象--vpo成员平常的交流比较多,达成的共识比较多,不管是组内的还是组外的,不管是技术上还是表达上的切磋上面,都有很好的交流。)SSO, 除了技巧上面的缺陷之外,好像各自为政,个人有个人的表达方式,不能够一体。 演奏出来总是让人觉得乱。这让我想到了一根筷子跟十根筷子。

我觉得是有磨合的问题。毕竟SSO的团员背景各自相差很多。VPO除了一个大号之外就没有‘外人’,何况除了一个小提琴之外都是男的。。-_-xxx (说到这个,那时候VPO一百多年来第一次有女团员,大~新闻啊。。)

>> 第二,地域上的,文化上的差别,甚至气候上对人的品质专门到对音乐的影响。奥地利好像就是拥有这么一种宁静,这么一种宜人的气候,反射出来美好的音乐, 古典气质的艺术家。 而俄罗斯的风格也是他们与恶劣的气候斗争的坚韧精神,还有从而衍生的浪漫精神发展的吧。 中国有中国的写意, 不同的文化理解,让鲁人左地道的川菜, 好像有点困难。

嗯。。觉得还是会有exception的吧。。就好像奥地利有莫扎特也有马勒。。我认为是一个继承的问题。。而在乐团里,又有团员能不能为追求统一风格而改变些许自己风格的问题,而且这个还不只是说有切磋就可以做好,还有个技术难度。。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疯狐狸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912) 发表:2004-03-10 00:10:40  4楼 评分:
SSOwatercooler姐姐说的确实有理。 SSO有很多小group的演出,这个时候,每个人演奏的旋律都是不同的,当然就需要每个人尽情发挥自己的长处,所以全体同一的意识就淡化了吧。像我的老师说的,在乐团里二十把2小提琴演奏出来的旋律就应该像从一把出来的一样,可是如果每个人都太注重自己的发挥,整体听来就美中不足了。 注:在维也纳,就没看到VPO有这么多杂七杂八的小演出,他们都是以一个团体表演的。 不过我觉得他们也不是最好的。
说句实话,我倒是觉得SSO的chamber series挺失败的。。
>> SSO有很多小group的演出,这个时候,每个人演奏的旋律都是不同的,当然就需要每个人尽情发挥自己的长处,所以全体同一的意识就淡化了吧。

小型的室内乐更需要默契啊。。因为一有问题更容易听得出来。。不过SSO似乎是拿它的chamber series来练人的,看他们弦乐部从来不出首席上场。。汗的说。

今年头场音乐会来的唐四重奏,那才叫真正漂亮的group。其实四个人谁拉独奏都不觉得特别出色,但是四把琴一起那就是一个‘啊啊啊。。’(以下省略N个感叹词),琴弦在呼吸里和谐颤动的回声。。

还是磨合的时间不够的感觉。唐四重奏光在一起都有10年了,而且是经过专门的四重奏训练的。。SSO光第一小提琴就够参差不齐的。。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疯狐狸 (等级:7 - 出类拔萃,发帖:912) 发表:2004-03-10 00:27:31  5楼
不会吧,我又要回。。简单说两句。piccolo还是不错的,因为它本来声音就高八度。没办法。 觉得那个单簧管这么紧张,就去看了一下他的介绍,发现他不是首席, 就感叹,怪不得。。哈哈。。。 pletnev的那次很后悔, 开始那个时候是准备要回国的,但是,因为我工作的offer letter一拖再拖, 拖到那个时候,才去买了票,gallery的座位,而且是二场的。我不得不承认,我是非常佩服pletnev的,但是因为钢琴的声音是传向前方的,我听到的乐队跟钢琴的balance就不是很好,有些遗憾。但是就算是第二场只有2个协奏曲,也是一首小品也不加。当时那是多么热切的掌声啊。。。 对于最后,性情台奔放的人应该不太喜欢加入这样一个团体吧,我猜的。技术问题,对于维也纳爱乐来说应该是不是问题,技术是基础,没有打基础怎么进得去?
pletnev的那次简直气死我了
不是sars嘛,教育部突然宣布6月1号起走人的就要交1000大元,回来还要重办绿卡,害得我忍痛退掉31号的票赶回家。。结果后来没几天这个规章就撤销了,撕心裂肺了N久。。

不过pletnev似乎的确是因为酷得过分而有点恶名的。。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5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