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 一直想说两句但又不知道该具体怎么说。
我还是比较喜欢岛人的风格,细腻的风格用在那个题材里非常之清新柔软,用在这里就嫌繁冗。卡尔维诺的金科玉律之一是简洁,(之后还有繁复但是必须在这个基础上)。
我老怀疑东南亚作家们的文字正如此地,一派密密匝匝,辛苦晦涩的景象,让人有阅读障碍。那天在地铁站看到一幅泼墨山水(姑且这么说它),一整幅都给占满了,像喘不过气来。
开始还以为你这篇也是,后来仔细看了,又觉得没他们那样,仍然是轻和细的。描写很见功夫。只是跳进来了就有些跳不出去。举个例子的话,
"那方言挂在湿漉漉的北风上,悠长悠长。他极尽所能转过头去,脖子发出咯咯的声响。他看见了一个魁梧的老人,一身灰白的长袍,脸上有纵横的岁月痕迹,陷下去是暗绿的阴影,蓄着长而蓬乱的头发和胡子,和长袍一样的颜色,带着一脸温和的笑。老人轻声地叫他的乳名,声音如同一条潮湿的舌头,穿透了长长的巷子,强行伸入他的咽喉,到达他的心里。"
要是我写,大概也是这么"用力"的, 因为把形象事件巨细无遗、栩栩如生地描下来,这简直是某些作者的一项至高享受。然而我在想卡尔维诺如果写的话, 会怎么写呢? 大概是传神几笔吧? 或者,也写这么多,但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节奏会完全不同吧? (more...)
岛人。。。有点矫情
抛开文字的技术细节,其内容没有很好的表现出“岛人”这个词所具有的凝重的文化内涵。。。。通俗一点说就是意境未到。。。吹毛求疵,这是我当初刚看完岛人就有的感觉(<岛人>这个标题很诱人)
想想余华的《活着》,同样都是描述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对生命与生活的理解高下立判,差很多。
当然,再次重申,这是吹毛求疵。。。
想想余华的《活着》,同样都是描述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对生命与生活的理解高下立判,差很多。
当然,再次重申,这是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