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博爱街
这是我十二岁以前那个家附近的一条街。
最早的印象是建国西路修建的场景。山丘堆积的水泥砂石,巨型坚硬的水泥下水道管子。都是我和哥哥游戏穿梭的天堂。磕爬滚打。有次我们蹲在沙堆旁玩变形金刚。哥哥还为了我和人打了一架。
第一次被保护的感觉。
后来每次给爸爸打散酒。就要穿过那条宽阔崭新的马路。爬一个小小坡。一瓶没有名字的散白酒一块九毛五。爸爸每次给我两块。剩下五分钱就买一个对当时的我大得可以啃一晚上的果丹皮。酸酸甜甜就是我坐在抿小酒父亲边的逍遥。
那时我五岁。
博爱街以那个打酒的小百货店为开口。左走应该是住家户的死路。右拐会先看到一家拉面馆。味道和名声都不如燕子楼小学旁边的歌风。所以人气不旺。总是有一个灰头灰脸带着泛灰白帽子的精瘦男人。站在铝皮大桌子旁边拉面。很有节奏的起伏拉扯。粉白面团就这样延伸成一条,两条,四条,八条。多到数不过来。柔韧而细腻。垛成一小堆一小堆,等人拿着票子来下锅。
可惜我向来喜欢吃宽厚的面食。喜欢大块咸辣的牛肉。喜欢汤水和油渍。若是父亲高兴。会有一盘我最喜欢的孜然羊肉。
拉面馆在左手边。其对面是一排与我无关的商店。至今想不起来是做什么的。往前一点,左手边。有个打烧饼的铺子。两个农村汉子,冬寒夏炎不变样儿分别站在面板和炉子跟前。一个打揉面团,右手中间三个指头从一个破搪瓷碗里蘸些汤水,似鱼鹰捕鱼,闪速而熟稔。左右捏起些许芝麻。撒上。卷上。揉平。旁边那个就用手直接铲起,掏进红亮炙烤的泥灶肚子。
爷爷去世那年,白事办在我家院子。那是爷爷留下来的房子。高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中午吃饭时我就和姐弟碰个筛米面的竹簸箕。在那里等了二十多块钱的烧饼。看铁沙掌进进出出。那时的烧饼有两个碗口大,一个两毛。
打烧饼的对面。也就是那个羊肉馆隔壁。是爷爷曾在的诊所。未上幼儿园时家里养条大狼狗。在二楼的平台上。妈让我端个盘子上去喂它。我爬上陡高的楼梯。从楼梯口围着的铁栅栏叫它。它“汪”地一声把我叽里咕噜“旺”到楼下。左边太阳穴出血。
那时候我一定好小好柔弱。我妈慌慌张张抱起我就往爷爷的诊所跑。跑到博爱街爷爷不在。我的伤口也长好了。
诊所再往西走是个澡堂子。住平房的人冬天就得去那样的公共场所。我很少去那家。因为妈说那里价格不合适。不过据爸爸说,解放前澡堂子里有个男的泡澡。太热了泡晕了。就光着身子冲出来,一直跑到博爱街那头。快要到淮海路的时候被人抓住包了起来。
剩下西边那段街两边占满了小摊小贩。干货摊子两排整齐的塑料袋子,插着各种口味牌子的瓜子花生。挂狗头卖熟狗肉。用白棉被捂着的热馒头,一掀起来看不到整个三轮车。头顶围着糟碎毛巾的大妈们,围坐在铁坳子边用小筷子挑烙馍。街口那头还有个火烧铺子。没有人吆喝生意却红红火火。
中午妈妈买火烧,因为有葱盐味儿就连鸡蛋都省了。还是就白水。
博爱街在我们搬走之前拆的。我对它的留恋也远远不如我家那葡萄石榴纠缠的的院子,还有整石板的两层小楼房。初一的时候要半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新房子。每每上学就特意拐弯儿走建国西路。飞驰着看我家那半塌的拆迁地儿往后撤。
最早的印象是建国西路修建的场景。山丘堆积的水泥砂石,巨型坚硬的水泥下水道管子。都是我和哥哥游戏穿梭的天堂。磕爬滚打。有次我们蹲在沙堆旁玩变形金刚。哥哥还为了我和人打了一架。
第一次被保护的感觉。
后来每次给爸爸打散酒。就要穿过那条宽阔崭新的马路。爬一个小小坡。一瓶没有名字的散白酒一块九毛五。爸爸每次给我两块。剩下五分钱就买一个对当时的我大得可以啃一晚上的果丹皮。酸酸甜甜就是我坐在抿小酒父亲边的逍遥。
那时我五岁。
博爱街以那个打酒的小百货店为开口。左走应该是住家户的死路。右拐会先看到一家拉面馆。味道和名声都不如燕子楼小学旁边的歌风。所以人气不旺。总是有一个灰头灰脸带着泛灰白帽子的精瘦男人。站在铝皮大桌子旁边拉面。很有节奏的起伏拉扯。粉白面团就这样延伸成一条,两条,四条,八条。多到数不过来。柔韧而细腻。垛成一小堆一小堆,等人拿着票子来下锅。
可惜我向来喜欢吃宽厚的面食。喜欢大块咸辣的牛肉。喜欢汤水和油渍。若是父亲高兴。会有一盘我最喜欢的孜然羊肉。
拉面馆在左手边。其对面是一排与我无关的商店。至今想不起来是做什么的。往前一点,左手边。有个打烧饼的铺子。两个农村汉子,冬寒夏炎不变样儿分别站在面板和炉子跟前。一个打揉面团,右手中间三个指头从一个破搪瓷碗里蘸些汤水,似鱼鹰捕鱼,闪速而熟稔。左右捏起些许芝麻。撒上。卷上。揉平。旁边那个就用手直接铲起,掏进红亮炙烤的泥灶肚子。
爷爷去世那年,白事办在我家院子。那是爷爷留下来的房子。高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中午吃饭时我就和姐弟碰个筛米面的竹簸箕。在那里等了二十多块钱的烧饼。看铁沙掌进进出出。那时的烧饼有两个碗口大,一个两毛。
打烧饼的对面。也就是那个羊肉馆隔壁。是爷爷曾在的诊所。未上幼儿园时家里养条大狼狗。在二楼的平台上。妈让我端个盘子上去喂它。我爬上陡高的楼梯。从楼梯口围着的铁栅栏叫它。它“汪”地一声把我叽里咕噜“旺”到楼下。左边太阳穴出血。
那时候我一定好小好柔弱。我妈慌慌张张抱起我就往爷爷的诊所跑。跑到博爱街爷爷不在。我的伤口也长好了。
诊所再往西走是个澡堂子。住平房的人冬天就得去那样的公共场所。我很少去那家。因为妈说那里价格不合适。不过据爸爸说,解放前澡堂子里有个男的泡澡。太热了泡晕了。就光着身子冲出来,一直跑到博爱街那头。快要到淮海路的时候被人抓住包了起来。
剩下西边那段街两边占满了小摊小贩。干货摊子两排整齐的塑料袋子,插着各种口味牌子的瓜子花生。挂狗头卖熟狗肉。用白棉被捂着的热馒头,一掀起来看不到整个三轮车。头顶围着糟碎毛巾的大妈们,围坐在铁坳子边用小筷子挑烙馍。街口那头还有个火烧铺子。没有人吆喝生意却红红火火。
中午妈妈买火烧,因为有葱盐味儿就连鸡蛋都省了。还是就白水。
博爱街在我们搬走之前拆的。我对它的留恋也远远不如我家那葡萄石榴纠缠的的院子,还有整石板的两层小楼房。初一的时候要半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新房子。每每上学就特意拐弯儿走建国西路。飞驰着看我家那半塌的拆迁地儿往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