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维也纳:寻访咖啡馆的版图故事从那一本书开始。
去年,去欧洲以前,偶然在南京买了一本书:《咖啡馆里的欧洲文化:游历欧洲历史的经典咖啡馆指南》(Klaus Thieledohrmann著,林珍良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这本书在封底如是说:
“十八世纪的欧洲,在那天花板及墙壁都被烟熏黑的小咖啡馆里,有人组织艺术家协会,有人撰写剧作、编辑期刊或写诗,浓郁的咖啡刺激着艺术家的各种创作灵感。
本书便是对已经消失的咖啡馆文化的怀念与回忆,因为著名的造访者,这些咖啡馆再次生动活泼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罗马的希腊人咖啡馆、威尼斯的佛罗里安咖啡馆、维也纳的哈维卡咖啡馆、柏林的罗曼咖啡馆、布拉格的斯拉维亚咖啡馆、布达佩斯的纽约咖啡馆、苏黎世的欧笛翁咖啡馆、巴黎的双叟咖啡馆、伦敦的威尔咖啡馆……这些欧洲的咖啡馆,曾经散发出眩目的光与热。”
的确是一本丰盛好看的书,让人不舍得一下子就读完;全书萦绕着一种怀旧的氛围,但作者信手拈来而饶有趣味的笔触让人几乎分不清哪些是遥不可及的过去、哪些则是可能留下蛛丝马迹的近世……去欧洲以前,我重读了有关章节,并决定尽可能地领略我们会去的城市的咖啡馆文化。
在维也纳,短短不到四天的逗留,我们寻访了五家这座古城
(more...)
被马蹄抢了沙发。。我昨天等到11点终于困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在岛国就能吃到足以跻身世界一流的蛋糕,我们是多么幸福呵。”
看到这句本来我被文章的情绪正感染着,就喷了一下。
突然想起茶馆文化和咖啡馆文化大概也有相似之处,但是,总觉得又很不同。后者是暖色调,前者即使是开水冲泡,还是有清冷(不是指温度。。)的感觉。。
反正,。。。反正。。。我都戒了。。。-____-
曾经是蛋糕妖怪的我,也不怎么吃甜点了。。。。。我希望新加坡出现很多很多炖汤馆。。。没文化也行。。!
ps,小喑子和大象真是幸福啊。。。。
看到这句本来我被文章的情绪正感染着,就喷了一下。
突然想起茶馆文化和咖啡馆文化大概也有相似之处,但是,总觉得又很不同。后者是暖色调,前者即使是开水冲泡,还是有清冷(不是指温度。。)的感觉。。
反正,。。。反正。。。我都戒了。。。-____-
曾经是蛋糕妖怪的我,也不怎么吃甜点了。。。。。我希望新加坡出现很多很多炖汤馆。。。没文化也行。。!
ps,小喑子和大象真是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