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匪浅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1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路漫漫 (等级:10 - 炉火纯青,发帖:2922) 发表:2007-03-17 11:30:12  楼主  关注此帖
从包公戏看传统戏曲的感染力风景秀丽的北京万佛华侨陵园,有一座新修的坟墓。那是京剧大师裘盛戎夫妇新移的墓地。在正中墓碑的两侧,有两幅影雕的画像,右侧是光武重臣姚期的形象,而左侧,则是一个黑面白眉,头顶月牙的形象。他,就是妇孺皆知的中国清官的代表人物:包拯。 姚期,包拯并不是裘先生生前所塑造的所有形象:老戏有《连环套》中的窦尔敦、《大保国》中的徐彦昭,新戏有《赵氏孤儿》中的魏绛、《赤壁之战》中的黄盖等等,无一不是传统戏曲中名气十足的人物。但若提起了裘先生,提起了京剧乃至传统戏曲中的净行形象,恐怕人们头脑中第一个浮现出的形象,就是这个黑面白眉,头顶月牙的包公了。 包公的故事 包公的故事在正史中并没有太多痕迹。在《宋史》中,关于其断案的故事,也仅有一段“割牛舌案”的记述。而我们耳熟能详的“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铡包勉”等等根本无可踪迹,更不要说被神化了的”铡判官“等故事了。而民间流传的版本大约有两个出处: 一是明代出现的《百家公案》和《龙图公案》两本书。这两本书共案件多很简单,也没有离奇的情节。比如著名的”铡美案“故事,在《百家公案》中的情节和现在大相径庭: &nbsp;&nbsp;&nbsp;&nbsp;秦香莲为陈世美派出的刺客杀死,而 (more...)
受益匪浅
想多了解点戏剧的知识,不知香陵兄有何推荐,小弟拜谢。
吾将上下而求索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1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