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就我看过的,大约3位作家,依我看,就我看过的,大约3位作家,
就从54往后说到49吧,最堪称稗官遗烈的,当数张恨水。最先锋的,当数鲁迅。最富于感物言情的,要算周作人。
怯以为,白话文学我看的很少,不过民国初元到三十八年国府迁台之间,白话诗倒有很多不少好看的。大小篇制,皆有可观者,不胜枚举。——也算是新文学带来的意外惊喜。
49年以后,天下不再拿文学当回事儿了。所以经上记着,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文章有了目的性,就不忍卒读。
另外,王国维、郭沫若、顾颉刚、陈寅恪、付斯年等人的文史论文,读来都很美文。尤其王、陈。
说得好。
有见地。
趄以为,白话诗仿佛哪吒。一,是个怪胎,因诗歌——就我看过的来说,非古旧体诗我看得极少——罕有无韵的,偈子,部分禅诗例外;二,是个灵童,因押韵乃为艺术之考量,而未必押韵则更利于思想精神之表达,故偈子或禅诗未必押韵,所谓不以词害意是也。文字已隔一层,何况韵文乎?因此,若单论以心传心,则此怪胎——新诗——实乃诸体裁之中极佳者。天上掉块砖头砸死十个诗人,写诗的比看诗的多,这未必不是好事儿。正所谓坐片刻不分你我,品一盏各走西东,此之谓也。
而古人之旧体诗词,则似古酒,读之自醉,有陶醉者,有迷醉者,当然也有所谓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之沉醉者也。
趄以为,白话诗仿佛哪吒。一,是个怪胎,因诗歌——就我看过的来说,非古旧体诗我看得极少——罕有无韵的,偈子,部分禅诗例外;二,是个灵童,因押韵乃为艺术之考量,而未必押韵则更利于思想精神之表达,故偈子或禅诗未必押韵,所谓不以词害意是也。文字已隔一层,何况韵文乎?因此,若单论以心传心,则此怪胎——新诗——实乃诸体裁之中极佳者。天上掉块砖头砸死十个诗人,写诗的比看诗的多,这未必不是好事儿。正所谓坐片刻不分你我,品一盏各走西东,此之谓也。
而古人之旧体诗词,则似古酒,读之自醉,有陶醉者,有迷醉者,当然也有所谓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之沉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