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老九》观后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2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锁麟囊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595) 发表:2005-11-12 01:57:17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雁南《老九》观后
刚刚从国家图书馆看完本地的华语音乐剧《老九》回来,现在写一些个人感受。总体感觉是不错的。作为新加坡本土出品的(第一个)华语音乐剧,又是郭宝琨先生的作品,这个戏演出的象征意义远比这个戏本身要传达的东西重要的多,当然这个戏要传达的东西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相对于这个戏以话剧表演方式在十几年前的呈现,这次《老九》演出关于其表演形式的意义比它表演内容的意义更加重要。

关于音乐剧,我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只是看过几部而已,所以对于歌唱得如何,我不能做任何评价。我只可以说,主要演员唱的,就我个人来说,我是觉得还不错的,尤其是父亲和师傅的那两个男演员,当然老九作为主唱,更是相当的出色,不仅歌曲数目多,而且歌词还有很多变化,看得出演员的排练是一件相当艰苦的事情。

有些唱段的设计是很恰到好处的。这里举一个例子:老九是庄家第九个孩子,而且是唯一的一个男孩,上面有八个姐姐,而这个戏中八个姐姐都出现了,另外还有八个姐夫(其中三个是男朋友)——人物可谓是相当众多的。不要说作为音乐剧,就是作为话剧,这样的人物也是很多了。那么这些人物如何留给观众印象呢?《茶馆》的人物也很多(比《老九》还要多),但是每个人物都能给观众明确的印象,因为作者采用了一个人物代表一个方面的办法,很多人物只出场一次,但是身份明确,所以观众也能记住。看了《老九》,不难发现,这十六个人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出现的,他们基本贯穿全剧的,但是始终都是作为陪衬,作者并不强调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当然其实也没有必要那么做,可他们又确实是谁和谁都不同的,那么如何办的——最关键的是如何让观众明白他们的关系呢?编导在戏开始不久,就安排一段唱,通过老九给别人介绍家庭成员的方式,把这十六个人每人用一句话作了最言简意赅的介绍。这段唱占时间不多,而且很紧凑,给人的感觉却很深,仿佛一个镜头,对十六个人作了一个快速的扫描,有了那一句话,再加上人物的不同动作和服装,观众一下子就有了最初的印象。这一句话介绍全部都是放在了人物的职业身份上,在结构上起了介绍剧中人物的作用,在内容上自然地暗示出了庄家的社会地位(大部分人的工作是属于中下层阶级的,比如买豆花的,开出租车的,小学教员等等),在表演上这段唱使得十六个人都有展现的空间和余地。从各个方面看来,这段唱的设计都是十分精彩的。

老九复习的三段情节,采用的是一种颇具象征意味的手法,动用了多种道具和灯光变换,又加上老九的节奏鲜明的三段关于复习的唱腔,使得在视觉上很有观赏型,表演上较写意,节约了剧情的篇幅,风格上与其他段落的写实形成对比,而三段表演在内部又通过旋律的相似和手法的相类产生了内部的统一感,又不失区别,所以观众看起来应该是十分过瘾的。这三段表演个人意味也很好地运用了道具,用球压住老九的身体表达功课的繁重,用一块布,一会儿代表平房立方,一会儿又被当作是拴在老九身上的负担,用老九在变化多端来回挪移的高矮不同的柱子上跳动,表示功课得难以捉摸,都是很好地象征手法。另外,这三段的动作量相当大(不仅数量多,而且幅度大),老九还可以在一边完成很多肢体动作的同时,坚持完成大段的演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同时,道具的挪移也看得出是在下面经过很多次编排的,变化很多,而且多而不乱,这都是值得赞扬的地方。

对于舞美设计,有一个非常值得提的地方。对于庄家爸爸和妈妈的一些故事,比如像相好和生子都是通过投影表现的。两只手的影子被一盏从背后照的灯打在前面的薄薄的屏幕上,伴随着老酒解说的声音,用很简单的办法表现了这些内容。此外,也出现了不少投影的运用,比如像庄家爸爸在师傅那里看到老九一个人玩布偶的时候,用了一个隐隐约约的老九和一个放大的影子,来烘托一种孤寂感。总之,投影这种舞美方式在很多地方都被运用了,在视觉上给人比较深的印象,在表演上简化了一些不很重要的情节,或者突出了一种氛围,在手法上又与故事本身关于布偶的主题形成某种呼应,产生一种和谐的美。

今天晚上作为首演,个人认为还是很成功的,个别地方,比如像有些合唱的地方有些听不太清,这既有技术上的原因,又有词曲创作上的原因;有些场次顺序的编排还可以做更进一步地思考和改动;个别情节的设置有尚待商榷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总体来看,《老九》还是成功的。推荐大家去看一看,就这些了,睡觉去了。另外,关于这个戏,本人还会做其他角度的分析,但是因为时间不允许,所以过一段时间,放了假之后,本人再对这个戏从剧本情节设置上而非表演演出方面作深入地分析。
人生由来梦一场,虚实莫要细思量。待到有朝梦醒时,回首往事黯神伤。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锁麟囊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595) 发表:2005-11-12 11:20:37  2楼
雁南《老九》观后刚刚从国家图书馆看完本地的华语音乐剧《老九》回来,现在写一些个人感受。总体感觉是不错的。作为新加坡本土出品的(第一个)华语音乐剧,又是郭宝琨先生的作品,这个戏演出的象征意义远比这个戏本身要传达的东西重要的多,当然这个戏要传达的东西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相对于这个戏以话剧表演方式在十几年前的呈现,这次《老九》演出关于其表演形式的意义比它表演内容的意义更加重要。 关于音乐剧,我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只是看过几部而已,所以对于歌唱得如何,我不能做任何评价。我只可以说,主要演员唱的,就我个人来说,我是觉得还不错的,尤其是父亲和师傅的那两个男演员,当然老九作为主唱,更是相当的出色,不仅歌曲数目多,而且歌词还有很多变化,看得出演员的排练是一件相当艰苦的事情。 有些唱段的设计是很恰到好处的。这里举一个例子:老九是庄家第九个孩子,而且是唯一的一个男孩,上面有八个姐姐,而这个戏中八个姐姐都出现了,另外还有八个姐夫(其中三个是男朋友)——人物可谓是相当众多的。不要说作为音乐剧,就是作为话剧,这样的人物也是很多了。那么这些人物如何留给观众印象呢?《茶馆》的人物也很多(比《老九》还要多),但是每个人物都能给观众明确的印象, (more...)
补充一下关于八个姐姐和八个姐夫的问题
这十六个人并没有让观众觉得很混乱的原因在于,他们虽然各有个的不同,但是除了极其个别的情节外,这十六个人大多数都是在一同出场的。所以在故事内容上是十六个人,而在故事结构和表现方式上其实只是两个人(一个姐姐,一个姐夫)。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2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