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上下掀起了空前的“谈老九、抢红桃”运动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23 楼,当前显示第 6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Anglican变种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154) 发表:2005-11-14 14:33:09  6楼 
大略看了一下别人的评论。。。看来我是那个要来批评的了。。。 也许我期望的比较高。。。 毕竟,不能跟成为经典的音乐剧去比。
我的看法倒是跟你相反
我觉得曲子是强项,词是弱项--虽然也不是很弱,因为原剧给了个很坚实的基础。只是我个人对于一些词都不是很满意。

但是曲子,我觉得在华语音乐剧当中算是比较突出,层次非常多,而不是你认为的少。我喜欢的正是它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音乐的重复交叉使用。

比如,《我是老九》一曲,包含了全剧的很多旋律。“木偶戏是游乐园,千变万化傻了眼,想演谁就随便挑选”一曲,旋律正是师傅的主题。“为了给,父亲年老,这辈子有一点小回报”,旋律正是父亲的主题。结尾的曲子是《寄托》的主旋律等等。

再比如,《寄托》(我和两个姐姐)、《飞得比我高》(我和父亲)当中重复出现的笛子声,正是老九的主题。此主题也出现在《剪断操线的木偶》的前奏,也出现在最后《小鸟死了》的背景--老九说“有个男孩,在森林,听到歌谣”……
我觉得这样的重复,不是单一,反而加深了剧的力量与关联。

更隐秘地,老九三次赴考的主旋律(“pressure、压力、引力和动力……”)在《剪断操线的木偶》的结尾老九控诉的部分顺畅地出现--“像个 木偶 被操线操纵,在做 什么 自己也不懂”,这样的呼应我感到非常震撼。

你说相同的旋律很多,但是全剧只有二十二首歌,不同的旋律就有大约十数个,这样看来能重复也没多少。只是因为许多歌里有别的歌或者别的曲子或者别的主题隐藏在里面,所以给了你曲子单一的错觉。

但是,我却以为这正是作曲老兄令人佩服的地方。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23 楼,当前显示第 6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