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帖子让我也发出很多感触,在此和你及大家分享。 我在岛上的第一份工作不是印度公司,但是也属于每天6pm 踏出办公室就走上回家办公到午夜的路。 早在国内就听说和印度人做事情难, 我两次去印度旅行申请签证,提早出发前一个多月就递交上护照时都被印方指定代理处工作人员提醒说因是中国护照,就只能听天由签证处来决定你的签究竟出不出,若出,又是几天才能 出,但却要求提供确认的机票复印件。。。。 第一次我往小印度的穆斯塔法代理处亲自跟踪了3次才在出发前2天拿到签证,机票险些被误;第二次换了一个官方旅游直接的代理24小时服务, 也在小印度,但也不敢怠慢,递交护照后也跑了3次亲自和工作人员确认申请流程走到哪一步了,但到被信誓旦旦 告知可以取证的那天过去取来的护照里面根本就没有贴签 , 在我的质疑下,只说跑腿的小伙把我的护照漏交了,值班经理傲慢地只叫我明天等他电话,再走一遍流程所花时间肯定把机票耽误, 当时没有任何工作人员道歉,我据理要求他们承担我届时改票会发生的损失,于是所有办事人员包括保安大叔都同仇敌忾地看着我, 交涉许久未果已经深夜,我离开了,憋着的眼泪哗地再也忍不住奔了出来。 顿时敏感地把此事归咎于歧视, 于是问一个印度朋友:他们的同胞整体是如何看待中国人的,得到的回答自然迎合了我当时的负面情绪。后来我的印度朋友出面交涉,代理处的女主管亲自陪我去使馆做紧急申请,旅行也还是延期了。
因为现在这份工作的缘故,直接接触了不少印度同事和商业合作伙伴, 亲自体会了很多所谓的文化冲突. 我觉得让我们感到最不舒服的地方, 可能就是 我们会觉得合作起来缺乏可信度 . 多次经验总结下来, 其实他们未必是要故意欺骗, 而是民族性格使然. 就好像中华文化教导我们" 敏于行, 讷于言" , 凡是" 三思 而后行 ", "言必行, 行必果", 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流程基本上是 : 想->说->做, 而相比对, 他们的文化使他们倾向于把"说"放在第一位, 然后去"做"了,发现了问题,才"想" , 于是又推倒重来, 而相对散漫和随性的文化也宽容和鼓励了这样的"反复无常". 一个印度朋友对我说,中国人是用脑袋思考,而他们是用心,更容易被情绪掌控行为。
想起在NUS的日子里,跟我搭着校车走遍各个院系只为寻好吃的来改善口味的是我的来自印度的女友;在游泳池里义务教导我们改正不良泳姿的是印度教练。这份工作开始后收到的第一张生日卡片,是来自一个印度同事姐姐。
曾经问过我的一个印度好朋友怎么看待为什么中国和印度虽然是邻居,可是为什么对对方的了解是如此少, 仅有的了解却不幸多是误解。他说,是因为喜马拉雅山阻挡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