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个选项给力的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28 楼,分 2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2    末页>>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1 16:48:59  楼主  关注此帖
强烈抗议出题不对为什么没有“没办法,只能留在这里”这个选项呢?
哈哈,这个选项给力的
能解释一下么?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1 17:47:36  2楼
【吐槽八卦】我们为什么选择定居新加坡 最近同学聚会,很多国内的同学对于新加坡印象良好,有的还挺向往的,向我打听移民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感觉他们对新加坡了解很少,甚至还有人认为新加坡社会福利很好。   这些天我也在思考,我们为什么大老远的离开中国定居新加坡,我总结了一下,大概能想到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良好的空气质量 2.        国际接轨的教育体制 3.        生活便利,绿化程度高,治安好 4.        食品安全 5.        廉洁高效的政府 6.        更高的薪资水平 7.        事业发展空间大 8.        躲避国内的政治体制迫害 9.        更好的人权   能想到的差不多这些了,一些原因对于某些朋友不成立,当然还有更多的其它方面我没有想到。 这就算挖个坑吧,请大家说说你是为什么选择定居新加坡的。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13-10-11 22:00:01。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13-10-12 22:00:01。 (more...)
躲避政治体制迫害-这条比较奇葩了
除非是要修练大法吧,或者像瓜瓜那样,想不出有多少人被迫害过,呵呵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1 23:48:16  3楼
优惠车资是公交运营公司制定的,好像和政府无关。
既然是公共交通,与政府就不无关系了
何况都是淡马锡控股的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2:13:37  4楼
如果要吹毛求疵,哪里都能挑出一堆毛病。可能每个人的阶层不同,各人感受不尽一样。 我做为普通老百姓只相信自己的感觉。 在国内,特别是小地方,几乎什么事儿都要花钱托关系。否则就算能办,往往也是拖沓冗长。就别说根本没人理你的情况。政府部门基本都像大爷,这边感觉像服务部门。 民众互信水平也是区别很大。我在国内不敢轻易相信陌生人。各种不诚信的事儿太容易出现。在坡我可以相对放心和陌生人做些交易。两周前我还分别见了6个网上发帖的网友,购买了总值2万多新币的礼券,都是见面现金交易,开始还略有担心买到假券,后来花券的时候才知道担心是多余的。在国内的话,恐怕我没这个胆量。 还有治安安全,国内哪个城市年轻女孩可以放心单独半夜在街上走路回家的? 有朋友说新加坡最近贪污的官员也发现不少,那在中国,发现完全干净的官员很难吧?反倒是涉案金额屡创新高,挑战民众眼球。 如果我已经确定要回国(别管什么原因),我就会多找一些新加坡的负面因素(一定能找到不少),给自己理由或者安慰,这是人之常情。 就我自己的感受,显然新加坡综合起来比国内大部分城市强太多,我也明白国内有优势的方面,但综合起来,我当然愿意生活在新加坡。
国内哪个城市年轻女孩可以放心单独半夜在街上走路回家的?
这个好像很多城市都可以啊。
我生活过的上海、杭州、宁波都没有问题啊。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2:24:25  5楼
在中国,就算P民,也得面对这个阶层的特权人。我家是小地方,就算派出所户证科的工作人员,都对窗口外的百姓呼来喝去的。去火车站窗口直接买卧铺永远没票(县城就3张),我每次去北京都是家人托关系买卧铺。
感觉中国很多小地方的问题很多
昨天央视《焦点访谈》就曝光了,河北某县公安局,人家要办个护照跑了六次,无理地要求了很多根本不需要的资料证明。
我听这种事情就像天方夜谭一样,因为这种情况在上海、北京乃至发达二线城市根本不存在。
前不久我把户口从上海迁回宁波,这对老百姓算是大事了,整个过程无非是上海去了两趟(一次交材料,一次取准迁证),宁波人事局去了两次,最后去派出所领新的身份证。所有经办人员都是客客气气的,态度很好。
我在宁波同学做公务员的说了,他平时最怕被投诉的。一旦被投诉,有相应的流程处理,非常麻烦,所以能给人家办理就尽量办理。不符合政策的也要耐心说明。
所以事情还是要一分为二的看,以中国不少地方与新加坡在政府服务方面差距巨大,特别是小县城的问题很多很严重,要正视很多地方问题的存在与差距。
但是也不能就因为这些小地方的存在,就说整个中国如何如何,这是以偏概全的说法。
毕竟新加坡面积只相当于北京的一个区,而中国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欧洲。就像我们不能因为阿尔巴尼亚有什么问题,就说整个欧洲如何如何了。
我还是认为,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服务就较好,效率就较高。所以发展经济还是第一要务。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2:34:12  6楼
不无关系是什么关系,具体一下。公交公司是独立的上市公司。
为什么我说“不无关系”
先说说上市公司这个事情。
新加坡和全世界不同的一个情况是:有一个超级巨大的资本巨兽:淡马锡控股。
淡马锡掌控着新加坡市值47%(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7%A1%E9%A9%AC%E9%94%A1%E6%8E%A7%E8%82%A1),换句话说,你但凡能想得起来的新加坡大公司包括:巴士、地铁、电力、传媒、通讯、银行、航空,等等,大股东或者后台老板都是淡马锡。最牛的是淡马锡拿着老百姓交的钱,在2003年之前从来都没有公布过财务报表。
而淡马锡是新加坡财政部100%控股的。
所以,所谓“独立”上市公司的说法不成立。
第二,抛开政府的控股关系,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公共服务行业进行管理和监控。不能说地铁或者巴士是独立公司,所以我今天想上班了就开巴士,明天不想开了就全国停运。同样,不能说地铁巴士公司想把票价订到多高就订到多高,政府必须负起监督管理作用。
因此我说“不无关系”。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3:23:38  7楼
当别人指出中国的不足时,也不是在说他一无是处但是马上就有人站出来说,中国也有好的地方。我无法理解他们是希望中国进步还是继续原地踏步。我觉得这些人爱的不过是自己的面子。 连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都要找平衡,真是没救了。
有一说一,一分为二
我始终觉得有一说一,不足就是不足,不足就该承认——这样才能进步。
就像一个人掉了颗门牙就是掉了,赶快去补上才是要务。
但是我也觉得,有一说一,不要说成二,更不要说成三四五六七八。
但是如果掉了颗门牙被人说成满口没有一颗好牙,或者直接上升到末梢神经坏死导致脑残,那就不对了,轻则叫以偏概全,重则就有歪曲摸黑的意思了。
以NewOriental兄台所说的:
“在国内,特别是小地方,几乎什么事儿都要花钱托关系。否则就算能办,往往也是拖沓冗长。就别说根本没人理你的情况。政府部门基本都像大爷,这边感觉像服务部门。”
个人觉得这个就是以偏概全了,以个人的经历来描述整个中国的蓝图。
也就是说,您知名点姓地说您遇到某某地某某局的工作人员如何恶劣如何不好,我给您声援助威。
但是如果您就此得出结论:中国如何如何——这个就有些过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3:57:33  8楼
这个不同意唐先生了新东方同学的话我深有感触。关于小县城买火车票,办护照,完全一样。火车票从来都是找关系或者找票贩子在买,如果要卧铺。办护照,不仅要找县城的关系还要找市里的关系,各种麻烦。当然这几年办的人多了,情况也好了很多。但小城市里,这些真的不是个例。听上去新东方是北方的小城市,而我来自南方的小县城。唐先生也只是说你的经历,为什么别人的就以偏概全了呢?生长在大城市的人可能确实没见识过小县城的风格,关系关系,什么都是关系。大家早就习以为常理所当然了。。
所以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我觉得你批评小县城的问题我赞同,您把它上升到中国怎么样,就是以偏概全了。
就好比,北京雾霾严重,您批评北京空气问题我赞同。但是要说成全中国空气都有问题,我只能说您大概没去过海南吧。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4:17:48  9楼
票价是一回事,给于特定人士的折扣是另一回事,不要混淆了。
折扣就是种优惠票价
我的观点是其实无论票价也好,优惠也罢,政府都有义务监督管理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4:37:50  10楼
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唯一一次见识到铁道系统的黑暗是我几年前去东北。哈尔滨。哈尔滨无论如何不算小城市了。我买的从哈尔滨去漠河到飞机因大雪取消。不得不临时买第二天的从哈尔滨到漠河的卧铺火车票。结果根本买不到,售票大厅屏幕上公布的信息是,售完。不得不找到哈尔滨的朋友帮忙想办法。朋友帮我弄到了来回卧铺火车票。后来在去和回的火车上,都看到,90%的卧铺一直空着。所以,我相信,这个在全国范围内,不是个别现象。不过现在实名制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好些。
以前春运问题多多
现在推出实名制、开放网络订票,事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问题存在就要去改进。
也说说铁路系统,我小时候上海火车到宁波要六七个小时,后来四五个,动车建成后三个小时,现在高铁建成两个小时,是不是巨大的进步呢?
我想以中国这样巨大的国家,在历史上任何一个盛世黄金时代里,也一样有贪腐等黑暗面。就如同廉洁闻名于世的新加坡也会有警官杀人、反贪局官员贪污。
我不会因为有贪腐去否定新加坡政府的形象,也不会因为有黑暗面的存在去否定中国政府的努力与成绩。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7:22:22  11楼
这个感觉你可能缺乏点高铁时代之前坐火车的常识即买不到卧铺票就买硬座或者无座甚至站台票上车再说,上车去补卧铺,能补上就补差价,实在不行又无座就花钱坐餐车。至于钱给谁拿了,你不用管,不会多收的。没有关系的p民都是用这种方法的。
这个符合国情的,国内常出差的人都知道
09年从三门峡去西安,就是这么干的。临时上车,卧铺没有了,硬座没有了,在餐车坐了一下午,代价就是点了一份晚餐,呵呵。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7:24:45  12楼
没有高铁通漠河。高铁并不是可以到达所有城市的。我的经历也就是三年或者四年前的事情。
呵呵,高铁还有很多地方没有通的
这个正常啦,不过中国高铁已经是全世界最多的了。
前几天北京的同学回宁波,就是7个小时回来的,毕竟比飞机准点,而且舒适程度高。
现在每天都在建设新的高速铁路,相信未来会更方便的。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7:29:25  13楼
我的确是不太怎么坐长途火车。你说的方法应该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个方法不应该是正常状态。
这个的确不是常态,但是今天很难想像了
我来分析一下你遇到的情况,那个时候联网还不完善,很可能是黄牛把票全部控制到手里了,但是又没有找到人卖出去,结果出现了既买不到票又没有人坐的古怪场面。
现在实行网络售票,这些卧铺除非被卖出去了,否则一定可以买到。
三四年的时间虽然不够长,但是在中国已经足够发生太多的变化了,所以建议多回来走走看看,了解新的国情。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7:31:25  14楼
这个的确不是常态,但是今天很难想像了我来分析一下你遇到的情况,那个时候联网还不完善,很可能是黄牛把票全部控制到手里了,但是又没有找到人卖出去,结果出现了既买不到票又没有人坐的古怪场面。 现在实行网络售票,这些卧铺除非被卖出去了,否则一定可以买到。 三四年的时间虽然不够长,但是在中国已经足够发生太多的变化了,所以建议多回来走走看看,了解新的国情。
又想起来,三四年前的铁道部长还是刘志军呢
当年的高官,现在的死囚,变化是大的。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2 18:43:56  15楼
贿赂医生什么的窝不太清楚但是贿赂老师的事情真的是比比皆是。 8月中回家,和闺蜜聊天说到她孩子上小学的事情。 然后说现在一个学期每个老师的打点费至少都要3000人民币。都是送超市卡啊,美容卡阿,健身卡什么的。 虽然学校门口也贴告示说老师不能收家长送的礼物,但是如果不送的话,孩子完全就没有老师的照顾。 而且回去的时候,每个人都让我不要多管闲事,看到有人偷东西的话,千万不要见义勇为,就默默当没有看到就好了。 感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的有些变质了。 到底这里好还是国内好,这个问题其实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角度也不一样,也没有要说服谁的必要。我在这里14年,我还是很热爱自己的祖国,父母在那里,最好的朋友也在那里,但是现在回去的话,我和我老公都不太能够适应了。如果没有好一点的平台的话,回去生活还不如这里生活的简单和稳定。所以我们决定留下来了。 地球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新加坡去其它国家发展不代表那个国家就一定比新加坡更好。只是各取所需,只要整个家的生活质量是不错的,哪里都可以。
如果您说的情况属实
每个老师(我说的是每个)从每个学生处受贿3000元,一名老师有60位学生的话,这位老师一个学期收礼18万。一年36万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3 00:48:41  16楼
家长花在小孩身上的钱,新加坡要比国内大中城市要少得多。目测。 ls同意否?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我们都知道,养育孩子是需要很大投入的。
新加坡作为人均GDP世界前列的城邦,国人不愿意生育,或者说多生育,生育率之低全世界垫底。
一般中国大中城市的富裕程度显然与新加坡有明显差距,而事实很多符合条件的父母都愿意多生一个孩子。
我可不可以理解是因为新加坡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要大大超过国内大中城市呢。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3 00:54:37  17楼
高铁据说是个赔钱货铁道部据说欠着上万亿债? 求证。
个人以为,政府主导的公共交通和商业盈利本来就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全世界所有的地铁(除了香港外),全部都是亏损的,但是全世界各国都不会停止发展地铁的脚步。
中国的高铁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创举,过去10年中国的高铁比全世界其它各国过去100年建成的高速铁路还要长。
其投入无疑是巨大的,在相当长时期内亏损也是正常的——如果高铁能在几年内收回成本那才是天方夜谭了。
但是高铁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至少从我个人来说,就是绝对的受益者。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3 01:17:26  18楼
不能以偏概全我赞同,不过这个空气的例子真的举得不怎么样。。。拿北京的空气说中国,华新er应该没有这么狭隘的吧。 可是说到办事麻烦,中国有几个北京上海?有多少中小城市? 城市以下级别更不用说了。。所以这最多是以全概偏,倒不能算以偏概全了。:) 貌似离题了。只是有感而发。就此打住。 回到正题,我是嫁过来的,所以也属无奈,比起新加坡,我更爱上海,多很多很多。但这里已经是家了。
哈哈,还是有一说一比较好
有朋友在某个小县城办事难,是不是代表着在中国的所有小县城办事难?或者经过调查绝大多数中国小县城办事难呢?
如果在没有充分调查或者统计之前,还是有一说一比较好,最好不要有一说二,更不要说三道四了。
如果有翔实调查或者统计能说明,中国百分之多少的小县城政府办事效率地下,使得多少人口受影响——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东西。
我老家就是宁波市鄞县(前几年算是被并进市区了,改叫鄞州区),鄞县政府的服务水平绝对是超过宁波市的——到今天凡是鄞州区户口的老人,没有养老金的政府会发生活费。
当然这是个个别的例子,就好像陕北神木县还搞了全民医疗教育免费,人家华西村还家家别墅汽车年年分红呢。
我举这个例子是说明中国之大,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用个人或者一少部分人的经历来给整个国家做总结往往是以偏概全。
我个人还是坚持有一说一,不敢轻率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3 09:06:50  19楼
贵与不贵有几个标准,1.绝对金钱上的数字。 2.相对金钱上的数字。(如费用与收入的比率,费用与大米的比率) 3.更上一层楼,可以用全生命周期,全方位费用来做对比。包括由于奶粉,环境,水源,空气等污染问题而给国内小孩造成的痛苦,金钱损失和寿命缩减。 请唐兄按照上面三个标准来比较一下双边的差距。 ls所说的新加坡人不想养太多小孩,而国人希望养更多小孩而证明国内小孩抚养费用低是一个创新性的想法,但是不一定准确适用。我的一个疑问是,同一个人在新加坡就不想多生,到了国内就想多生吗?那是个颠倒是非的假设。 实际情况是,很多人在国内只能生一个,在这里却已经升了3个了。。。
还是请兄台先论证吧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唐甬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8048) 发表:2013-10-13 10:11:34  20楼
个人以为,政府主导的公共交通和商业盈利本来就是不同的举个例子,全世界所有的地铁(除了香港外),全部都是亏损的,但是全世界各国都不会停止发展地铁的脚步。 中国的高铁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创举,过去10年中国的高铁比全世界其它各国过去100年建成的高速铁路还要长。 其投入无疑是巨大的,在相当长时期内亏损也是正常的——如果高铁能在几年内收回成本那才是天方夜谭了。 但是高铁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至少从我个人来说,就是绝对的受益者。
哈哈,见笑见笑
在下一个普通百姓,见识有限,只是分享个人所见所思,难免挂一漏万。


---
系统生成:由于楼层数受限,本帖实际回复的是 flyover2010 的帖子 “唐兄是绝对的受益者,”
原地址:http://bbs.huasing.org/sForum/bbs.php?B=107_12440140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28 篇文章,分 2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2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