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节俭程度和童年时候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就像老年时候得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和多年以前在子宫里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另外也有进化理论一说(见下面转帖)。
快乐=实际得到的-期望的,实际得到的显而易见,容易比较,但是每个人的期望值差别很大,这和个体的经历和性格有关。
当然操作层面上,降低期望值并不比提高实际值来的容易。因为人会有七情六欲,会傲慢、妒忌、愤怒、懒惰、贪婪、暴食、欲望。转关于原始本能的文章:
储蓄:我们的祖先即使打到更多的猎物,可是由于没有办法储存,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立即消费掉。这导致了存钱对于我们而言很难。所以要想储蓄应该:
建立自动存款机制;
把钱存在取款尽可能困难的银行;
不要使用信用卡;
肥胖:强大而本能的饥饿感使我们的祖先得以在一个对能量有很高要求的艰难世界里生存下来。饥饿感曾经是我们基因程序中增强生存力的特征,但现在它却成了这一程序中的蠕虫。而且进化偏爱节俭的动物,但是对随意浪费能量的机制则会投去严厉、警惕的目光。
所以,只要是生活在像动物园一样优越的环境里,我们就得和我们不断寻找并储存卡路里的自然系统做斗争。
长期饥饿不好,因为一个忍饥挨饿的身体也会减缓许 (more...)
有点意思。
虽然没有特别认真地看,但是感觉,貌似基本通用。也许原文更加干一点。
但是书评写得挺好懂。哈哈。可也掺杂了一点感情。
有些貌似是ls写的。不过可以解释一下,快乐=实际得到的-期望的还有满意=表现-期望有啥特别的区别?
一个是外界的,一个是内在的?
承认很多东西都是相对的,而且人的期望是会跟着本身的位置变化的,从而也许快乐与否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后面两项是基本平行的。而如何保持这两者的距离,好像挺有意思的。简单的公式很好,但其中的变化却是复杂的。
觉得最后一段总结相当好。
但是书评写得挺好懂。哈哈。可也掺杂了一点感情。
有些貌似是ls写的。不过可以解释一下,快乐=实际得到的-期望的还有满意=表现-期望有啥特别的区别?
一个是外界的,一个是内在的?
承认很多东西都是相对的,而且人的期望是会跟着本身的位置变化的,从而也许快乐与否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后面两项是基本平行的。而如何保持这两者的距离,好像挺有意思的。简单的公式很好,但其中的变化却是复杂的。
觉得最后一段总结相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