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太多了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你会发现取得世俗成功的并不是那些成绩最出色的人,无需太纠结暂时的学多学少,德国小学还普遍学二外呢。
知识和智商只是竞争力中的一小部分,情商、逆商、领导力、亲和力、健康身体、机遇乃至颜值,这些权重都只高不低。周围一堆名校的,都没那些有野心愿折腾有潜质有机会的一般学历的人混得好。
另外孩子的将来也许不需要那么操心,我不是在说你,也不是在说各位,我在提醒自己:自己的竞争力都不愿意去培养提升,而去花很大精力在孩子身上,这有些本末倒置和知行不一。
可算看见一个明白人了
作为一个中国最牛高中和最牛技校的毕业生,我最后悔的就是在那上过学。
几十年后回想学习的乐趣可能有两种: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和对考试的分数有兴趣。不幸的是国内的教育制度驱使所有人只对后者感兴趣。更不幸的是这两种兴趣难以统一,最不幸的是对考试的分数有兴趣培养不出创造力,实例就是当年众多的奥数奥物金牌获得者也没有出个著名学者。
前几天回国见到在海淀区另一个名校念初中的外甥,刚刚通过了直升高中的选拔,还是在请假半年去突击托福的情况下。他刷题刷到了大董烤鸭的餐桌上,活脱当年他舅舅的傻样……我妹妹想让他去美国读高中,避开国内的洗脑模式教育,我感觉不乐观,那孩子已经对分数像鸦片一样上瘾了。
几十年后回想学习的乐趣可能有两种: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和对考试的分数有兴趣。不幸的是国内的教育制度驱使所有人只对后者感兴趣。更不幸的是这两种兴趣难以统一,最不幸的是对考试的分数有兴趣培养不出创造力,实例就是当年众多的奥数奥物金牌获得者也没有出个著名学者。
前几天回国见到在海淀区另一个名校念初中的外甥,刚刚通过了直升高中的选拔,还是在请假半年去突击托福的情况下。他刷题刷到了大董烤鸭的餐桌上,活脱当年他舅舅的傻样……我妹妹想让他去美国读高中,避开国内的洗脑模式教育,我感觉不乐观,那孩子已经对分数像鸦片一样上瘾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