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吸引高端人才打造新加坡硅谷(z)乍听之下,将在明年推出的“科技准证”(Tech.Pass),似乎是另一种吸引外来科技人才的就业准证,事实不然。这个新计划所要吸引的是世界顶尖的科技人才,人数也仅限500个,而且他们必须在两年内就干出一番成绩,也就是说,必须拥有真正的实力。
有关计划定下了相当高的门槛:一、过去一年的固定月薪至少2万元;二、曾在市值至少5亿美元(约6.75亿新元)或拥有至少3000万美元资金的科技企业担任领导职位至少五年;以及三、曾主导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至少五年,这项科技产品的每月活跃使用者人数须至少10万人,或产品能带来至少1亿美元收入。申请者必须能满足三项条件当中的两项。
这一新准证的特点是发给个人,和必须由雇主提出申请的就业准证完全不同。申请者无须受雇于任何企业,便可在本地创业,或在新加坡生根的企业任职、投资、担任董事及提供咨询、入股等。他们也可以在高等学府执教或提供企业培训。
新准证也有异于为吸引科技公司的创业者和创新者、环球起步公司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设的“创业入境准证”(EntrePass)计划。由于是个人准证,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让持有者能随时变换角色,游刃于各个科技领域,不必另外申请其他准证。对想要寻找一个理想落脚
(more...)
新加坡的环境只能搞基于互联网的纯软件的开发创新
而任何基于实体产品(电子,材料,化学等等)的都不适合,也没有足够人才。
人工智能,也只能是再别人的基础上搞点罢了,毕竟系统性全面的人才也不够
所谓数码化,也只能是最上层基于纯软件的应用类搞一点罢了,其他都是花钱买外国的,包括中国的。
新加坡人民能享受前沿科技,包括数码科技,他们当中大部分都不是本土创新开发出来的。
这个人才的准证,门槛太高,会有人尝试,但是不会有本质改变。
因为本土环境,不鼓励兢兢业业的技术开发,而政策上如果不能足够吸引月薪5000到10000这个区间的(干活的)外国技术人才(比如中国名校硕士,工作5到8年这种干活的主力),那么不会有大的突破。
人工智能,也只能是再别人的基础上搞点罢了,毕竟系统性全面的人才也不够
所谓数码化,也只能是最上层基于纯软件的应用类搞一点罢了,其他都是花钱买外国的,包括中国的。
新加坡人民能享受前沿科技,包括数码科技,他们当中大部分都不是本土创新开发出来的。
这个人才的准证,门槛太高,会有人尝试,但是不会有本质改变。
因为本土环境,不鼓励兢兢业业的技术开发,而政策上如果不能足够吸引月薪5000到10000这个区间的(干活的)外国技术人才(比如中国名校硕士,工作5到8年这种干活的主力),那么不会有大的突破。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