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环境只能搞基于互联网的纯软件的开发创新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39 楼,分 2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2    末页>>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1:09:18  楼主  关注此帖
社论:吸引高端人才打造新加坡硅谷(z)乍听之下,将在明年推出的“科技准证”(Tech.Pass),似乎是另一种吸引外来科技人才的就业准证,事实不然。这个新计划所要吸引的是世界顶尖的科技人才,人数也仅限500个,而且他们必须在两年内就干出一番成绩,也就是说,必须拥有真正的实力。 有关计划定下了相当高的门槛:一、过去一年的固定月薪至少2万元;二、曾在市值至少5亿美元(约6.75亿新元)或拥有至少3000万美元资金的科技企业担任领导职位至少五年;以及三、曾主导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至少五年,这项科技产品的每月活跃使用者人数须至少10万人,或产品能带来至少1亿美元收入。申请者必须能满足三项条件当中的两项。 这一新准证的特点是发给个人,和必须由雇主提出申请的就业准证完全不同。申请者无须受雇于任何企业,便可在本地创业,或在新加坡生根的企业任职、投资、担任董事及提供咨询、入股等。他们也可以在高等学府执教或提供企业培训。  新准证也有异于为吸引科技公司的创业者和创新者、环球起步公司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设的“创业入境准证”(EntrePass)计划。由于是个人准证,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让持有者能随时变换角色,游刃于各个科技领域,不必另外申请其他准证。对想要寻找一个理想落脚 (more...)
新加坡的环境只能搞基于互联网的纯软件的开发创新
而任何基于实体产品(电子,材料,化学等等)的都不适合,也没有足够人才。

人工智能,也只能是再别人的基础上搞点罢了,毕竟系统性全面的人才也不够

所谓数码化,也只能是最上层基于纯软件的应用类搞一点罢了,其他都是花钱买外国的,包括中国的。
新加坡人民能享受前沿科技,包括数码科技,他们当中大部分都不是本土创新开发出来的。

这个人才的准证,门槛太高,会有人尝试,但是不会有本质改变。
因为本土环境,不鼓励兢兢业业的技术开发,而政策上如果不能足够吸引月薪5000到10000这个区间的(干活的)外国技术人才(比如中国名校硕士,工作5到8年这种干活的主力),那么不会有大的突破。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1:15:46  2楼
社论:吸引高端人才打造新加坡硅谷(z)乍听之下,将在明年推出的“科技准证”(Tech.Pass),似乎是另一种吸引外来科技人才的就业准证,事实不然。这个新计划所要吸引的是世界顶尖的科技人才,人数也仅限500个,而且他们必须在两年内就干出一番成绩,也就是说,必须拥有真正的实力。 有关计划定下了相当高的门槛:一、过去一年的固定月薪至少2万元;二、曾在市值至少5亿美元(约6.75亿新元)或拥有至少3000万美元资金的科技企业担任领导职位至少五年;以及三、曾主导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至少五年,这项科技产品的每月活跃使用者人数须至少10万人,或产品能带来至少1亿美元收入。申请者必须能满足三项条件当中的两项。 这一新准证的特点是发给个人,和必须由雇主提出申请的就业准证完全不同。申请者无须受雇于任何企业,便可在本地创业,或在新加坡生根的企业任职、投资、担任董事及提供咨询、入股等。他们也可以在高等学府执教或提供企业培训。  新准证也有异于为吸引科技公司的创业者和创新者、环球起步公司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设的“创业入境准证”(EntrePass)计划。由于是个人准证,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让持有者能随时变换角色,游刃于各个科技领域,不必另外申请其他准证。对想要寻找一个理想落脚 (more...)
所谓科技创新
新加坡和以色列比差的太远了。
从骨子里的到心态,都不一样。
只有放开相应的技术人才一条路。

领军人才还不够,毕竟会出现公司开在新加坡,创新开发团队在他国的情况。
新加坡所谓的骄傲雷蛇,当初打天下的技术主力也不在新加坡。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5:16:11  3楼
中国千人计划的主体还是曾经的中国人或者大陆背景
新加坡这个明显是为了招揽国际人才,而不是新加坡背景出去的。

新加坡背景出去的以前新闻报过,比如总理访美时希望他们可以考虑回新加坡做贡献。
实际上本身新加坡出去能够成领军级别的就凤毛麟角,更别说多少比例愿意回坡贡献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8:08:40  4楼
社论:吸引高端人才打造新加坡硅谷(z)乍听之下,将在明年推出的“科技准证”(Tech.Pass),似乎是另一种吸引外来科技人才的就业准证,事实不然。这个新计划所要吸引的是世界顶尖的科技人才,人数也仅限500个,而且他们必须在两年内就干出一番成绩,也就是说,必须拥有真正的实力。 有关计划定下了相当高的门槛:一、过去一年的固定月薪至少2万元;二、曾在市值至少5亿美元(约6.75亿新元)或拥有至少3000万美元资金的科技企业担任领导职位至少五年;以及三、曾主导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至少五年,这项科技产品的每月活跃使用者人数须至少10万人,或产品能带来至少1亿美元收入。申请者必须能满足三项条件当中的两项。 这一新准证的特点是发给个人,和必须由雇主提出申请的就业准证完全不同。申请者无须受雇于任何企业,便可在本地创业,或在新加坡生根的企业任职、投资、担任董事及提供咨询、入股等。他们也可以在高等学府执教或提供企业培训。  新准证也有异于为吸引科技公司的创业者和创新者、环球起步公司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设的“创业入境准证”(EntrePass)计划。由于是个人准证,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让持有者能随时变换角色,游刃于各个科技领域,不必另外申请其他准证。对想要寻找一个理想落脚 (more...)
沪深等大城市能996,技术人才也多,愿意吃苦
印度班加罗尔海得拉巴等地有众多廉价工程技术人员。

新加坡有啥?
不像中国那样,会偷技术,所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好?
科技创新的门还没进,谈什么保护知识产权?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8:19:44  5楼
这里的市场规模决定了高端人才没用武之地就算框一些人来,最后也是归于平庸。911后那一拨着实吸收不少中印的好苗子和科研中坚。快20年,那帮人中留下来的几乎都已经默默无闻了。主要是人才交流和流动性太差了,有个凤毛菱角人才窝在一个地方不动,不用3年就落下了。 如果把世界看做一个城市,新加坡就是城市的港口兼游乐场,游乐场还开了家银号。 给新加坡打打广告,忽悠大公司在这里放几个职位创造就业罢了。烙印在这混得风生水起,靠的是科技人才?
市场规模只是一方面而已
以色列有啥市场规模,但是人家创新那才是真的创新。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8:33:22  6楼
社论:吸引高端人才打造新加坡硅谷(z)乍听之下,将在明年推出的“科技准证”(Tech.Pass),似乎是另一种吸引外来科技人才的就业准证,事实不然。这个新计划所要吸引的是世界顶尖的科技人才,人数也仅限500个,而且他们必须在两年内就干出一番成绩,也就是说,必须拥有真正的实力。 有关计划定下了相当高的门槛:一、过去一年的固定月薪至少2万元;二、曾在市值至少5亿美元(约6.75亿新元)或拥有至少3000万美元资金的科技企业担任领导职位至少五年;以及三、曾主导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至少五年,这项科技产品的每月活跃使用者人数须至少10万人,或产品能带来至少1亿美元收入。申请者必须能满足三项条件当中的两项。 这一新准证的特点是发给个人,和必须由雇主提出申请的就业准证完全不同。申请者无须受雇于任何企业,便可在本地创业,或在新加坡生根的企业任职、投资、担任董事及提供咨询、入股等。他们也可以在高等学府执教或提供企业培训。  新准证也有异于为吸引科技公司的创业者和创新者、环球起步公司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设的“创业入境准证”(EntrePass)计划。由于是个人准证,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让持有者能随时变换角色,游刃于各个科技领域,不必另外申请其他准证。对想要寻找一个理想落脚 (more...)
引进一批高质量的月薪5k到10k的ep级技术人才,比所谓领军人才有用多了
先把新加坡科研创新的风气弄好再说吧。

对于中国人才,最低211级别硕士加相关经验,985级别本科加相关经验,月薪5k到10k级别的ep,给政策,包括以后不要太久拿pr(不要pr满三年才能买组屋),那么还是能够吸引到一部分来坡干技术活的。

没有技术类干活人员的基数,谈何创新?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8:36:08  7楼
以色列的贸易,金融,科研,人才,产品和美国无缝链接美国和以色列80年代开始关税互勉,现在川建国加了关税都是象征性的,这程度就算英美之间都做不到。 有些国家的商品才用以色列的材料到达一定比例就可以自由进入美国,你说以色列是美国一个洲也不为过
关键是民族性,人才,人家有所谓工匠精神
这才是重点。
市场不是重点。
好的创新,可以吸引外资,全球融资,世界市场,都不是问题。
关键是有没有科技创新的土壤,包括政策,人才等等。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8:58:42  8楼
腾讯 字节 阿里在这大规模扩展是个好的开始。相对基础,底层一些的硬件产品,这些容易发挥区域优势。
中资公司更加清楚人才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同样一个技术人才,到了所谓第一世界国家,生活好了,奋斗动力就不足了。
科技创新是需要吃苦的。

同样一个没有本地学历的中国人,在新加坡奋斗几年拿到pr以后,也很少会有继续吃苦的动力。
而在沪深等地,有足够肯吃苦的人供应。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9:02:01  9楼
相对亚洲其他城市,新加坡还是算有吸引力的比较能吸引到各国IT人才,印度不用说,中国人才可能除了北上广之后可以考虑新加坡,东南亚人才也比较会选择新加坡。 现在新签证就是解决这些人才的安家落户问题。 硬件人才就比较难了,还是得看美国和部分日本,欧洲。
东亚东南亚南亚整个地区,没几个好的创业城市
京沪深加上印度一些,新加坡排在之后理所当然。
日韩是自己的地盘,语言等问题比较特殊。
其实在某些技术行业,新加坡还不如台湾。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9:03:08  10楼
系统性全面人才是全栈工程师吗?本地还是有些课程培养类似人才的。 个人浅见,相比技术门槛,政治门槛更高。
全栈这个说法还是软件领域的
人工智能嘛,软件只是实现手段吧。
详细我也不太懂。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9:05:49  11楼
相对亚洲其他城市,新加坡还是算有吸引力的比较能吸引到各国IT人才,印度不用说,中国人才可能除了北上广之后可以考虑新加坡,东南亚人才也比较会选择新加坡。 现在新签证就是解决这些人才的安家落户问题。 硬件人才就比较难了,还是得看美国和部分日本,欧洲。
安家落户?
除了中国(某些一些城市的人还看不上)和印度,其他有几个创新人才好的地方的人愿意移民新加坡?
西方国家的那个层次的人才要的又不是移民身份,而是创业环境,包括政策,团队等等。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9:09:45  12楼
台湾已经定位好了就是半导体制作 和手机电器组装依托老大们的订单, 没法独立搞出产业链。 其它的东西要么搞不好,要么搞起来就被干掉了,像以前HTC. it方面的还是新加坡看好一点,除了中国巨头们,这里也有些shopee,lazada,carosel,grab之类的这些台湾完全没有。
台湾有没有本土ic设计公司?
新加坡有嘛?
基于电子类(延伸出去包括汽车等行业的实体产业研发,台湾也能做一部分的)的台湾实力明显高于新加坡,不止是半导体制造。

至于it,我开始最上层楼就说了纯互联玩软件的新加坡你能搞一点。
但基本也是外资包括中资,而且在新加坡的团队显然谈不上主要的创新贡献。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9:13:24  13楼
社论:吸引高端人才打造新加坡硅谷(z)乍听之下,将在明年推出的“科技准证”(Tech.Pass),似乎是另一种吸引外来科技人才的就业准证,事实不然。这个新计划所要吸引的是世界顶尖的科技人才,人数也仅限500个,而且他们必须在两年内就干出一番成绩,也就是说,必须拥有真正的实力。 有关计划定下了相当高的门槛:一、过去一年的固定月薪至少2万元;二、曾在市值至少5亿美元(约6.75亿新元)或拥有至少3000万美元资金的科技企业担任领导职位至少五年;以及三、曾主导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至少五年,这项科技产品的每月活跃使用者人数须至少10万人,或产品能带来至少1亿美元收入。申请者必须能满足三项条件当中的两项。 这一新准证的特点是发给个人,和必须由雇主提出申请的就业准证完全不同。申请者无须受雇于任何企业,便可在本地创业,或在新加坡生根的企业任职、投资、担任董事及提供咨询、入股等。他们也可以在高等学府执教或提供企业培训。  新准证也有异于为吸引科技公司的创业者和创新者、环球起步公司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设的“创业入境准证”(EntrePass)计划。由于是个人准证,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让持有者能随时变换角色,游刃于各个科技领域,不必另外申请其他准证。对想要寻找一个理想落脚 (more...)
联发科的5G芯片了解一下
也是排在先进水准行列的。
虽然当年是山寨手机的鼻祖,人家的ic设计也不是偷来的吧。而且现在也逐渐在中高端有一席之地了。
所以台湾可不只是电路板或者晶圆代工制造而已。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9:16:36  14楼
中国和印度的it人才还不够吃?胃口还是不要太大吧还有马来西亚,东南亚人呢。中国人不说,很多印度人是实在搞不定家属和小孩上学的问题,最后走了
说来说去还是it,就是纯互联网软件的
就算这个行业,新加坡未开是否能够在中国一线城市和印度it先进城市当中扛得住还是个问号。

至于那些人才来新加坡嘛,政策力度不够啊,pr门槛高当然就吸引力不够了。
大致月薪5k到10k的是干活主力,要有政策保障。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9:22:53  15楼
台湾就是绑在美国身上的干代工和组装的这方面给带出来到了顶尖,其他的都不太行,算是给阉割了吧。ic设计你要跟新加坡比,还真半斤八两吧。 至于汽车行业,我曾经就在,从没听说台湾还能在汽车电子业有什么过人之处,汽车电子器件第一是德国博世 大陆,日本电装, 美国的包圆的,中国大陆都不算差。下到ic,零件级别,又是欧洲 美国 日本,包的。没台湾啥事。
本土ic设计啊
又不是向博通这样的外资。
汽车行业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基于电子的课而已延伸到很多。
台湾的基于电子技术的优势确实是美国当初给的。
但新加坡在金融等其他行业发展起来之后,反而技术类创新包括电子行业就很一般了。

台湾确实还有两岸统一的风险,所以长期是不看好。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9:28:23  16楼
台湾就是绑在美国身上的干代工和组装的这方面给带出来到了顶尖,其他的都不太行,算是给阉割了吧。ic设计你要跟新加坡比,还真半斤八两吧。 至于汽车行业,我曾经就在,从没听说台湾还能在汽车电子业有什么过人之处,汽车电子器件第一是德国博世 大陆,日本电装, 美国的包圆的,中国大陆都不算差。下到ic,零件级别,又是欧洲 美国 日本,包的。没台湾啥事。
对了,参与汽车行业的台湾公司想到一个
名气肯定无法跟欧美日那些比。
Liteon光宝科技,也做汽车零部件类的电子的。
所以别说没有。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9:37:29  17楼
别小看it 现在硅谷新晋巨头都是it的反而传统半导体巨头们的利润 待遇不如it巨头。半导体说到底是it的上游,做好了芯片给it行业用,不管是手机芯片,数据库芯片,通讯芯片,最后都集中在电脑 手机 服务器里,最后成了it服务
我没说小看it
只是某些it门槛低而已。
高端it当然也不是新加坡能搞出来的吧。
美国这些年也虚了不少,毕竟it来钱快。

另外在半导体和所谓互联网中间也不是没有了。
实体产品涉及的行业太多了,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网络通信,安防监控,油气,汽车,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等等等。
其中涉及到的上游下游各个方面的技术,都可以技术创新。
数码化,it可以建立在上面各个行业之上。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9:51:51  18楼
这个得看看ic巨头公司的主要份额就知道了英特尔 AMD 英伟达 高通 博通 都跟it相关,你说的那些感觉欧洲日本ic做的多一些,感觉就是美国先把最大蛋糕切了。 汽车如果是传统的零配件,利润和发展空间都很有限,最近都是往智能驾驶,车联网,多媒体,摄像头这些IT含量高的功能上靠。
英特尔 AMD 英伟达 高通 博通 都跟it相关,但他们核心竞争力在芯片设计
真正it核心的,比如中国的bat,美国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等。
他们虽然有些也做实体产品,但核心还是互联网平台上的东西。
Ibm就是最典型的从实体转it,从硬变软。
苹果从硬起家,软硬兼施,但主要竞争力和根本,还是硬的东西,没有硬的东西,苹果干不过美国其他it大鳄。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19:57:18  19楼
这个得看看ic巨头公司的主要份额就知道了英特尔 AMD 英伟达 高通 博通 都跟it相关,你说的那些感觉欧洲日本ic做的多一些,感觉就是美国先把最大蛋糕切了。 汽车如果是传统的零配件,利润和发展空间都很有限,最近都是往智能驾驶,车联网,多媒体,摄像头这些IT含量高的功能上靠。
看看上海进博会上医疗器械展区上的公司和产品吧
可不都是欧洲的,美国也很牛x的。
无论基于生物化学的药品,还是复合类的医疗设备。
这些里面的创新,那才是推动人类进步的。

马云搞虚的,现在被政府怼了吧。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0-11-14 20:01:50  20楼
这个得看看ic巨头公司的主要份额就知道了英特尔 AMD 英伟达 高通 博通 都跟it相关,你说的那些感觉欧洲日本ic做的多一些,感觉就是美国先把最大蛋糕切了。 汽车如果是传统的零配件,利润和发展空间都很有限,最近都是往智能驾驶,车联网,多媒体,摄像头这些IT含量高的功能上靠。
我的it的范围来比你说的窄很多
按你的意思智能的都可以往it上靠。
我说的就比如grab,lasada的软件开发这种。

有一点硬的东西,哪怕跟你说的it相关的,新加坡也搞不起来,只能搞mnc在新加坡的一些辅助开发团队做些边边角角的。
纯互联网软件的新加坡可以搞搞。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39 篇文章,分 2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2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