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不宜】下午察:上海复旦血案的背后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160 楼,分 8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2  3  4  5  6  7  8    末页>>
作者:功夫熊猫 (等级:?? - 无法无天,发帖:73609) 发表:2021-06-08 23:17:37  楼主  关注此帖
【少儿不宜】下午察:上海复旦血案的背后

中国知名学府上海复旦大学,昨天(6月7日)发生了一起骇人的血案:一名教职人员持刀将该校某学院的中共党委书记割喉杀害。

警方通报,昨天下午2时52分,上海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犯罪嫌疑人为39岁的姜姓教师,警员到场将其控制,经急救人员现场确认,被害的49岁王姓男子已死亡,身份是疑犯的同事。

经初步审讯,疑犯自述因工作关系对被害人怀恨在心,故对其实施侵害。现疑犯已被刑事拘留,案件进一步侦办中。

虽然警方通报没有详细说明案件的事发地点,但根据公开信息,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就只有复旦大学。目前不知警方这一“隐晦”的处理方式,是否是顾及到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保护性应对措施。

不过,在这信息发达的时代,这种技巧性的处理意义不大。事发后不久,这条“同事杀同事”的消息已经在网上疯传,并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

据上海市公安局“警民直通车-上海文保”微博发布的警情通报,昨天下午2时52分,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民警迅速到场将犯罪嫌疑人姜某(男,39岁,该校教师)控制,经120现场确认,被害人王某(男,49岁,系姜某同事)已死亡。(微博截图


根据网络流传的画面,姜姓疑犯被警方制服后跪坐在地上,他衣服破烂,全身布满血迹,双手也被扣上。

警员问他从哪里过来,戴着眼镜的他镇定地说“从家里过来的”,并清楚地说出住址。

当被问到动机时,他称有人编造“谣言”,并略带激动地说:“在单位内受到很多陷害,受到很多恶劣的待遇。”

综合网络消息,这名姜姓疑犯的全名是姜文华。2004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本科期间,他曾获得复旦大学首届校长奖,该奖项号称是复旦大学最高奖项。

之后,姜文华于2009年在美国取得统计学博士,并在当地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返回中国并在苏州大学任职,但几年后不获续约,转到复旦任教,签约六年,不过最近因不达标被解聘。而被害人王姓男子是学院的中共党委书记,昨天正是他向姜文华宣布解雇的决定。

依循这个脉络,似乎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失意的中年男子在事业陷入绝境之后的非理性反扑。无论如何,案件背后的真正原因仍有待警方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事发后引起舆论讨论的并非案件本身,而是中国高校推进的“非升即走”制度。

复旦大学的正门口。(互联网)

“非升即走”制度?

何为“非升即走”?简单来说,即教师通不过考核,达不到晋升目标,就将离开。

据微信公号“高等教育评论”5月27日发表的文章,这项制度源起美国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预聘——长聘”(tenure-track)制度的一部分。

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和美国高校协会经过长期劳工斗争的产物,制度实行的初衷是使学者免受市场规律的挤压,一方面保障学术生产,另一方面保护学术自由。高校依靠该制度,遴选具有学术潜力的教师,教师通过终身教职制获得优厚待遇、维护自身权益。

文章称,终身教职制在欧美高校已拥有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这种人事制度的核心理念就是“分级流动、末位淘汰”,通过引入竞争淘汰机制,鼓励竞争、促进流动。中国高校推行的“非升即走”制度虽然在理念上借鉴自美国高校,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有较大差异。

中国高校对“非升即走”制度的探索始于90年代。1993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非升即走”实施方案,并在部分院系开展试点。此后二十年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陆续实施了相关人事制度改革。

从理念上讲,“非升即走”制度有助于盘活人才资源,激活教师的科研主动性,优化师资结构等,但与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制度相比,中国高校“非升即走”制度很明显尚未能够达到高校和教师双方权益的平衡。

这也解释了该制度为什么在过去推行的过程中,引起不少争议:2004年,清华大学教师刘求生在经管学院任教六年后因考核不合格,学校不再与其续约,随后其将学校告上法庭;2016年,中山大学教师李思涯因为错过了“升”的机会,对学院院长甘阳暴力相向。

总之,近些年来“非升即走”制度从来没有离开过争议的“压力场”。这不仅让人好奇,这项在美国等高校行之有效,行之多年的一项制度,为什么到了中国却“水土不服”?究竟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争议屡现?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喻海良2019年在《中国科学报》发文解释,首先,美国的助理教授可以招聘大量博士研究生,但在中国每位教师一年不能招收超过三名博士生,很多年轻教师甚至根本没有博士生招生资格,这使得他们在科研的一开始就“人单势孤”。

其次,美国助理教授科研场地比较有保障,而这点在中国却很难做到,一些年轻教师想开展实验,就必须求助他人,如果性格内向,就可能寸步难行;此外,美国高校的教师岗位招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中国某些高校的岗位设置却不是很清晰,不管这些人能力是否真的突出,反正先把人招过来再说。

除招聘模式的差别外,在评审方式上,双方也有不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美国高校实行的终身教职制度,对应的是教师同行评价、学术同行评价,而中国大学推进的“短聘—长聘”制,对应的却是行政评价。

这导致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受行政和利益因素干扰,可能出现“朝令夕改”,来一任领导就换一套评价体系的情况。同时,这也会诱发教师为了达到指标工作而做出急功近利行为。

中国高校对“非升即走”制度的探索始于90年代。(互联网)

怎么改?

《高等教育评论》发文建议,中国高校应细化教师岗位分类,实行分层的“多元”考核标准。例如,评价过程中,应制定出不同岗位教师的关键绩效指标,实施“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弱化量化考核要求,注重标志性成果的影响力、社会贡献度等。

此外,大学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应该由独立运行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进行,淡化行政评价,将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分离,推进专业同行评价。评聘考核过程不仅要看重教师的学术能力与贡献,还需要参考教学能力、对院系的服务贡献等指标,由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订考核标准。

同时,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对从事基础学科、基础性研究的教师,适当放宽科研时间限制,尊重学术研究周期规律,增强考核周期的弹性;对潜心教学、广受学生好评的教师应实施保护性、包容性的政策。

文章说,对于已经实行“非升即走”制度的高校,需要进一步放宽进人指标限制,明确晋升标准;提高“非升即走”考核通过率,放宽晋升指标限制的,从“有限名额”到“无限名额”转变,只要申请者达到了晋升标准,原则上就可以晋升。

此外,“非升即走”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有人才自由流动做支撑。多年来,中国高校人才流动低于3%,虽然科研出众的教师相对容易流动,但普通教师的流动较为少见。

而欧美高校之间教师流动较为常见,高校人才流动率在20%左右,因“非升即走”离开的教师,仍然会有其他高校的选择。因此,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携手完成制度设计,促进人才在高校间的自由、合理、有序流动。

总而言之,假如最后证明,上述血案的发生是因为“非升即走”制度所导致的,那么复旦大学,以及所有在实行该制度的中国高校,都应该对这一制度进行反思和检讨。不然,类似悲剧只会不断上演,而潜心搞学问的教师,也将会越来








少。)https://ibit.ly/Alrs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21-06-09 22:00:01。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2,奖励楼主18分以及27华新币,时间:2021-06-10 22:00:05。
(huasing.org)正宗好论坛正宗好社区高知好群体欢迎围观华新社团旗下著名品牌为您呈现的华新论坛上华新真开心灌水动力八卦精神为每天积极生活添油加醋本论坛热门板块心情闲聊我爱团购型男靓女狮城宝宝房产车市带您踏上星洲生活娱乐八卦欢乐之旅注册用户参与论坛互动立即获得各种加分升级!
huasing.net huasing.org huasing apps 你们懂得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mltt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840) 发表:2021-06-09 00:16:40  2楼
比同等情况下跳楼的博士有种
估计以后宣读解聘没人敢去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Blzrd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5530) 发表:2021-06-09 00:19:37  3楼
再次说明海龟高校
须谨慎,最好留有后路。。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mltt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840) 发表:2021-06-09 00:28:01  4楼
十几年前浙大的涂博士就已经做了吹哨人
可惜,人都以为自己比别人牛,不信邪,非要来趟浑水。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lioncity_sg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5710) 发表:2021-06-09 01:02:26  5楼
以后zoom解聘吧
话说精英走了也能活啊。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何时不删号3 (等级:1 - 微不足道,发帖:764) 发表:2021-06-09 01:23:24  6楼
20年前国大也有类似的案例
死没死记不太清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mltt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840) 发表:2021-06-09 07:34:00  7楼
王书记一路走好
“忆及往事,历历在目,哀思之情,难以言表。”数学科学学院表示,王永珍的逝世是该院的重大损失,全院师生无比悲痛,沉痛哀悼并深切缅怀勤勉敬业、和蔼可亲的王书记。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hongmong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353) 发表:2021-06-09 08:15:35  8楼
内卷到极致就是这样
给人一条路,真心没有吗?肯定不是
答案就是路径设计就有问题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aoyao8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295) 发表:2021-06-09 09:45:21  9楼
跟体制啥的没关系,这人就是精神有问题,
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走极端的深井冰。
如果这种事都算正常的话,以后公司HR没人要做了。
performance不好还要养他一辈子,就算是婚姻也不带这样的。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mltt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840) 发表:2021-06-09 09:57:53  10楼
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这哥们是2004年复旦数学系毕业的,水平毋庸置疑。如果当时选择去某重点中学做个数学老师,假期多,又轻松,钱又多,随随便便躺着赚,而且也可以说是越老越值钱。
选择继续深造这条路,辛辛苦苦十多年,落得现在这个结果,只能是一声叹息。
不过,匹夫之怒流血五步,至少冤有头债有主,把仇人也带走,出一口恶气,总比跳楼强的多。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笑傲2021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509) 发表:2021-06-09 10:07:55  11楼
据说复旦的tenure比较难拿
数学系的tenure可能比美国名校都难拿。。
论文要求太死,5年5篇xxx以上的论文,很多大牛都达不到。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mltt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840) 发表:2021-06-09 10:21:48  12楼
归根结底,就不应该有这么多的人去读博士
人多了,岗位却没有同步变多,无论公平还是不公平的竞争,都会导致内卷。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gobackC (等级:1 - 微不足道,发帖:1799) 发表:2021-06-09 10:22:13  13楼
跟体制啥的没关系,这人就是精神有问题,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走极端的深井冰。 如果这种事都算正常的话,以后公司HR没人要做了。 performance不好还要养他一辈子,就算是婚姻也不带这样的。
同感
这个人在苏大也是被解聘,到了复旦又被解聘。。。
就算有一种概率,就是同时被苏大复旦的上级领导给刁难,迫害 ,不公平对待, 就算确确实实地存在,正常人也不会用这种方式来报复,这得有多大得仇恨,才能走这一步。。

我看某些境外自媒体,见得风就是雨,非要把我共给批判一番,我觉得不是他们自己naive,而是他们觉得有很多naive的人会相信他们的节奏感。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1-06-09 10:24:45  14楼
人多,竞争激烈
学生是这样,老师教授也一样。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流浪的吉吉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84) 发表:2021-06-09 10:28:50  15楼
跟体制啥的没关系,这人就是精神有问题,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走极端的深井冰。 如果这种事都算正常的话,以后公司HR没人要做了。 performance不好还要养他一辈子,就算是婚姻也不带这样的。
你亲自做research得出的结论
还是你有证据证实体制没问题以及这个加害者有精神病?
事情出了应当从多面反思 不要动不动说体制没问题总有神经病 很多问题一开始也是从小问题变大问题的 老用这种精神病论只能让事情恶化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我爱我家2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739) 发表:2021-06-09 10:32:12  16楼
内卷到极致就是这样给人一条路,真心没有吗?肯定不是 答案就是路径设计就有问题
打工996,35失业,学术界也一样
亲戚的孩子top大学毕业留美藤校博士,毕业后留校博后,因为家庭原因回国母校任教,6年发表10来篇论文,刚刚得知不续约,表面原因是因为编制满了,年龄大了 还不到40,改为随时被解职的研究员。归根是有几篇论文没有给校领导做第一作者导致,现在没有出路,房子买了,找国外大学机会。。。。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redspider2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2456) 发表:2021-06-09 10:38:00  17楼
好可惜,如果退一步去二线的大学,肯定日子还能继续过。
做学术的人最怕钻牛角尖。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aoyao8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295) 发表:2021-06-09 10:40:23  18楼
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这哥们是2004年复旦数学系毕业的,水平毋庸置疑。如果当时选择去某重点中学做个数学老师,假期多,又轻松,钱又多,随随便便躺着赚,而且也可以说是越老越值钱。 选择继续深造这条路,辛辛苦苦十多年,落得现在这个结果,只能是一声叹息。 不过,匹夫之怒流血五步,至少冤有头债有主,把仇人也带走,出一口恶气,总比跳楼强的多。
很难说是不是有冤屈,先是被苏州大学解聘,
去了复旦,因为脾气不好就渐渐不上课了,听说后来离婚了,被复旦解聘估计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迫害他的可能性有多大?估计就是抑郁症或者精神分裂,本身个性也偏执,没有及时治疗,不过话说回来,这类人通常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极度抗拒治疗,身边人也劝不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mltt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1840) 发表:2021-06-09 10:41:20  19楼
橘生北而枳
人家前几十年都好好的,一路学霸到美国的phd,偏偏进了国内高校就成了偏执,精神有问题?
到底谁有问题?
如果真是精神有问题,杀一个书记之后应该继续追杀其他的领导,毕竟杀多个和杀一个是同样的后果。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我爱我家2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739) 发表:2021-06-09 10:45:21  20楼
打工996,35失业,学术界也一样亲戚的孩子top大学毕业留美藤校博士,毕业后留校博后,因为家庭原因回国母校任教,6年发表10来篇论文,刚刚得知不续约,表面原因是因为编制满了,年龄大了 还不到40,改为随时被解职的研究员。归根是有几篇论文没有给校领导做第一作者导致,现在没有出路,房子买了,找国外大学机会。。。。
很多在学校都一辈子书的人不懂得圆滑
不像打工的,给领导放个第一作者也没啥吧
领导要论文评院士,学者,拿到应该不会亏待他,
他钻牛角尖还把论文发到很厉害的国外期刊了,学校表面上表扬,暗地找了理由不给编制,
我和他说了,等拿了编制再发,就不怕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160 篇文章,分 8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2  3  4  5  6  7  8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