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https://news.ifeng.com/c/8HhQhQAkeJH
最近,因为顶流明星考编事件,以及一些媒体的“神助攻”,“小镇做题家”这个词也被引爆网络。
明星考编是否合规暂且不谈,单就“小镇做题家”这个词背后所涉及的教育公平、阶层流动、就业难等问题,就很值得人们深思。
一
“小镇做题家”不是一个新概念。
它最早诞生于豆瓣,大致指的是那些出身于农村或者小城镇的学子,埋头苦读,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的进阶,却缺乏一定的视野和社会资源,即使靠多年苦读,也很难追平原生家庭和出身带来的差距。而“小镇”,则成了普通家庭或者寒门的代名词。
图源:视觉中国
一开始,“小镇做题家”只是个别网友用来自嘲的称呼。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词就异化成了很多人对寒门弟子的挖苦和嘲讽,说他们只会考试做题,思维僵化,不懂变通,情商低,疯狂加班导致内卷,十分不体面,等等。
同时,也有不少网友为“小镇做题家”打抱不平,“人家没偷没抢没干违法犯罪伤天害理的事,也没吃你家大米,怎么就要嘲讽人家呢?”“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小镇做题家’,又怎么了?”
笔者以为,“小镇做题家”确实不应被嘲讽。
古今中外,每个人出生后所处的环境、拥有的资源是不一样的
(more...)
所谓的 视野和社会资源
尤其是社会资源,只要是自己经历过的,还不清楚是什么吗。就是地方上的关系网,要办事先找关系,每个有职权的人自己把握一部分灵活度拿来作为资源交换的筹码,这次我帮你办,下次你就得帮我,帮不了也得再用你的筹码跟别人换了来帮我。没有这层错综复杂的关系,一半的事要折腾。
这个不光是小镇做题家面临的问题,哪怕是大城市关系家,腾了地方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苦心经营的关系就清零,区别是他们深谙这个规则,还会继续花个几年甚至一代人时间从头打造,而小镇青年可能完全不知道这个区别
这个不光是小镇做题家面临的问题,哪怕是大城市关系家,腾了地方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苦心经营的关系就清零,区别是他们深谙这个规则,还会继续花个几年甚至一代人时间从头打造,而小镇青年可能完全不知道这个区别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